登陆注册
3179300000007

第7章 中国古典美学的时空超越精神之旅(6)

四、境

按照汉语字面的意思,境是“土地的尽头”的意思。这是境的原初意义,衍化后境的意义逐渐虚化,境与人的精神相关联,实际上成为一种时空结构体,脱离了具体的物象。生存之境的相是与五根相接触的,在色界之中可以测量,具有长度、宽度、高度、深度。进入人的大脑后成为记忆的影像,灵动、虚幻而不可触摸。但是,想象之中的时空意识仍然存在。境此时仍然具有时空方面的特性,虽然与现实之中的时空并不雷同。

禅宗先于诗学运用境的观念,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土后,境作为佛教中的重要范畴被中土的知识分子所接纳,并在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中得到大力发扬。禅宗认为眼、耳、鼻、舌、身是人的五根,与之相对应的是五境:色、声、香、味、触。五根与五境构成能识与所识的关系,构成五识。所以,五境其实都是与人相对的物境。神会后来加上意根,与意根相对的是法境,意根产生意识。意识能够从具体的相之中解脱出来,意识能够进入法境之中,法境按照现在的理解也可称之为意境,当然,与审美之中的意境并不同义。所以,境不止是指物境,还可以指意境、心境。《楞伽师资记》中归纳出“借境观心”的法门。在境之中离言脱相,以观真如。这与电影构造审美时空以表现内心有一致之处。

《华严经》中对时间和空间在禅悟中能抵达现象圆融的境界。在圆融的时空境界之中,时间维度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当下融合,过去、未来在当下在场。同时,过去也可以抵达未来,未来也可以抵达过去,时间维度形成自由流转的关系。“过去一切劫,安置未来今。未来现在劫,回置过去世。”在时间的交互回流之中产生现实时空中不存在的境界,如“三冬阳气盛,六月降霜时”,“千岁老儿颜似玉,万年童子鬓如丝”。《华严经》还有“万年一念,一念万年”的观点,在顿悟的刹那间明白万年历史的本真存在。在人的意识构造的法境(意境)之中,时间交互圆融,从而可以观照世界本相,观照人类本心。

《华严经》还有空间圆融观,“如来安处菩提座,一毛示现多刹海。”在一毛孔之中有菩提座存在,宏大的宇宙万物运行法则也蕴涵在细微的毛孔之中。这与“一叶知秋”,“从一粒砂石中看世界”的思维是一样的,都是强调世界万物的共通性,在共通之中达到悟解世界一元的共相。现代物理学建立在对原子、分子、夸克、量子等微粒的模式建构之上,理解了原子等微粒的结构运行规律也就掌握了世界的运行规律,因为世界就是由这些微粒构成的,世界运行的规律最后都需要微粒理论来解释。这是“一微尘一世界”的禅家哲学观的现代科学验证。更重要的是,在意识建构的空间之中,源于现实的世相,但在想象的具象之中蕴涵了宏大空间世界的规律。微小的意境与宏大世界建立圆通的关联。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只是在哲学思辨中可以分开。时间和空间的互摄融合意味着时空的互摄融合。时空的圆融意味着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一致、微小事物与宏大人类命运的一致。

五、空

禅宗中常有三种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句诗歌中都有一个“空”字,但三种境界意味着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心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与《人间词话》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些相似,讲的是于寻找中的迷茫,于迷茫中的寻找,两句诗中都有“落叶”的形象,表现了寻觅之中人的迷茫。寻觅者眼中所见到的是具体时空中的实相。“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空山”意味着人的缺席,人不在场使得自然回归本性,不是人观照自然,自然在人眼中,而是自然自在自为,回归本性。很有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味道。“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万古长空”是宏大的时间和空间,是永恒的存在。“一朝风月”是刹那间的风月,刹那间的存在,两者形成对比。《永嘉证道歌》中有诗句:“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其中也有四组宏观与微观的对照,“一尘一世界”,一粒尘埃之中也有一个世界。“万古长空”的存在也虚涵在刹那间的风花雪月中,禅宗中的时空圆融境界此时显现。在三种境界之中都出现了“空”,空是有的本性,从有限时空向无限时空超越中,“空”其实是“无”,是一种超越。“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空明、空灵、澄净、虚无。

禅宗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巍巍青山,悠悠白云,其中都蕴涵真如。色是人接触的具相,可感可触,空就像盐溶化在水中蕴涵在色之中,智慧的心灵可以感受到其微妙的韵味。“其中有真味,欲辩已忘言。”色、受、想、行、识是五蕴,五蕴容易遮蔽真如,但是五蕴也是通往空灵的路径。就如森林中的路径,虽然不免有迷途的时候,但终究走在路上才能走出幽暗的森林。

心是人的本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的就是心的空,心空才有灵性,才可感悟禅机。慧也是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的灵性,智慧在禅宗中常被称为菩提。心与慧是属于人的本性。而相、境实际上是人的存在环境,六根接触的对象,人在境中,受、想、行、识,体验世相,领悟人生宇宙真谛。人能通灵,可以与宇宙生命建立融通的关联。在精神时空之中,抵达空明的开悟之境。

禅宗追求的是对世界宇宙的共性的领悟,至真之境也是至美之境,诸多哲学意味浓厚的哲理思辨自然包含有美学意义,从美学视界考察可以得到诸多启示。由于禅宗与中国诗学的源通关系,禅诗成为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的诗人本身也是禅家。著名唐代诗人王维(佛家称王摩诘)的作品带有浓厚的禅味,现实时空的事物与诗人形成审美的对照,对宇宙自然的品评与鉴赏成为诗歌的主题。中国古典美学大师刘勰也是禅家名人,晚年剃度出家专心修佛。禅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禅理即诗理,禅论入美学,对于领悟艺术真谛有着极大的意义。

从以上论述可以发现,相对中国意境论而言,禅家理论还具有如下不同之处:

首先,禅论重视主体的存在,虽然禅家的目的在于超越身体进入精神,超越有限进入无限,超越人类进入宇宙,但对心的论述揭示了禅悟/审美中的主体性价值。身是媒介,心亦是媒介,宇宙存在的真谛才是旨归。由身体的受到大脑的思,由大脑的思到心灵的悟,或顿或渐,最后抵达的是澄明之境。意境论固然也论述了神思的重要性,但只是强调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而禅论从宇宙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心是法相本相,是总法门。心生境生,心灭境灭。在心灵的感悟中超越色、受、想、行、识五蕴。现实时空中的色、受、想、行、识是人类的主体存在,也是禅家进行精神超越的媒介,而心灵的领悟和体味才是抵达澄明之境的具体显现。如果说意境着重的是审美主体构建的精神时空的话,禅家无疑超越审美主体,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主体和宇宙,视域已经大大拓宽。

其次,意境重心在审美,而禅家重心在领悟,领悟的目的在于宇宙大道。中国古典美学一向重视对形式的感受和体会,对意象、意境的品味,正所谓悦目悦耳,悦意悦心。禅宗着重智慧的领悟,心灵的贯通。静思修养,汲汲修行,以至于彻悟。慧被誉为禅家三宝之一,慧是菩提,心有灵犀才能领悟。所以,智慧在禅宗中得到极大的重视,其实在审美活动之中,智慧也有着极大的价值,只有理解审美对象才能获得深层次的美感,才能从微观具体的审美场景中超越出来,了悟宏大时空的宇宙、社会、人生之道。意境论对智慧还是有所忽视,而禅宗美学弥补了这一不足。

最后,禅宗阐释了禅悟的逻辑秩序:相——境——空。相是现实时空中的具体的形象,在禅悟之中也是一种媒介。禅悟也是一种形象思维。人的眼、耳、鼻、舌、身五根建构色、声、香、味、触五种境界,这是现实时空中人的精神超越的五种途径。在长久的修炼中机缘际会导致醍醐灌顶,达到禅悟。禅宗的境是意境中“境”的本意,境是一种物质或精神的范畴,可以存在于现实时空中,也可以存在于精神时空中。相与境不可分离,境中有相,境生相外。在审美/禅悟的精神活跃状态中展现在主体的面前。在境中的感受、体味和领悟是精神超越旅程的一个环节,最后抵达的是空明,是一种心灵的整体性把握,超越现实和精神的时空,无以名之,故曰无。这是禅悟的最后环节,也是精神超越的最后归宿。

在主客体互动的精神活动中,中国古典美学和禅宗美学阐明了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之路,在其中,时空境界的作用至关重要,审美和禅悟都是在时空境界中实现的。但是,精神旅程的深层次动力是人的生命,对于生命中国哲学/美学/禅学论述较少,如果深究生命在审美中的建构性价值,我们的视域可以转向西方现代美学。

同类推荐
  •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自新时期以来的电影评论自选集,收录了近百篇影评与随笔。所论及的影片均是30多年来具有巨大影响或有强烈争议的国产影片,和部分在世界各大电影节得奖的外国影片。作者努力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凭良心,说真话,有思想,有文采,有文化。作者之所以把书名定为《阅读电影》,是因为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件特别庄重的事,对于电影亦然。要对一部电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需要认真、反复阅读的。写电影评论的过程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唯如此,才能解剖与彰显电影的意义。和诸多随着风向转的藤萝状态的评论不同,它扎根在作者自己的土壤里,如一泓清泉从心灵深处汩汩流淌……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 金元清戏曲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金元清戏曲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是近年金元清戏曲研究成果的汇总,共选取作者在该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图书绪论等三十余篇。《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研究对象历史时间为顺序,收录了作者对金院本、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戏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附录部分,汇总了作者从宏观角度入手表达戏曲发展反思的文章,谈古论今,见解精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是作近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的选编,是一部体例严谨、见解精到的学术专著。从金院本、元杂剧到明清传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的阐述,更有精彩剧本的大段佐证,更彰显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有句话流行了很久,看电影,不如看影评。作者在本书中用独道的眼光和语言诠释了N个超级电影,这其中,或许有你格外熟悉的,也有你格外陌生的。比如《街区男孩》《不伦之恋》《爱欲之果》《大逃杀》《年少轻狂》《我偷窥所以我存在》《一个都不能少》《赶尽杀绝》等等……就如《赶尽杀绝》真正满足了男人内心狂野的YY,杀杀人,做做爱,杀的是坏人,上的是美人,夫复何求?作者解析的或许不是很经典,但话少,不啰嗦,一针见血。
热门推荐
  • 同桌的你第一季

    同桌的你第一季

    这部主要写的是美丽活泼的颜清萌与帅气逼人的顾霄成为同桌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大家敬请期待,多多支持我的作品。
  • 领导智慧进退之法

    领导智慧进退之法

    大凡卓有成就的领导者无不具有超凡脱俗的领导智慧。领导智慧是见微知著的眼光,是对大局的把握和操纵,是勇于决策的胆略,是举重若轻、化繁为简的手段和技巧。丰富、修练领导智慧是提高领导水平的捷径。
  • 法家高徒

    法家高徒

    新书《风水黑科技系统》已经过审,这是继《回到过去当术士》后的第二部风水作品,幼苗,求呵护!百家争鸣,神道显圣。儒家可以出口成章,笔伐口诛。道家通阴阳,明造化,修成阳神,逍遥万世。墨家造傀儡,做机关,一城可以抵御百万雄兵。兵家修身,力拔山兮气盖世,有万夫不当之勇。法家位列三教九流之一,又有何神通?读者群招兵买马:430212465
  • 吻上不乖妈咪(大结局)

    吻上不乖妈咪(大结局)

    她杨小妃当了五年的单亲妈妈,一直以为孩子他爸早去跟阎王喝茶聊天了,所以很痴情的为他守身又努力的带着孩子,根本没有想嫁人的意思。哇靠,有没有搞错,连孩子都要绑架——啊!?想救孩子的话,必须要去诱惑她从小就认识的竹马?有没有搞错啊!?什么?绑架孩子的是孩子他老爸!?哇咧,不会大白天见鬼了吧!?什么?绑架孩子的原因是要报复她,报复她当年害了他......!#@%&......她真的很想骂人,拿孩子威胁她,哼,孩子不是她一个人的,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她什么都不管了!
  • 旧时光里满满都是你

    旧时光里满满都是你

    【超级甜,超级宠,1V1,青梅竹马,异能】初遇时她摊上麻烦,他替她解了围,从此被她赖上。“夜千璃,你能不能少让我操点心?!”在第N次帮她收拾烂摊子后程言当场暴走。她无辜的眨了眨眼睛,紧跟着一把扑进了他的怀里。夜千璃一直以为在程言眼里自己就是个麻烦精,恨不得离她远远的,直到有一天……“夜千璃,你撩了我这么久打算什么时候对我负责?”“如果告白的话你说不出口,那么我先向你告白好了?请问,你打算什么时候接受我的告白?”【群号:820448939(敲任意人物名即可~)】
  • 王者荣耀之逐鹿中原

    王者荣耀之逐鹿中原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亚瑟,一位古代的传奇帝王,在中原这片群雄逐鹿上千年的土地上,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 奸诈胡儿

    奸诈胡儿

    大唐玄宗天宝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圭在开元二十七年与库莫奚战败却又冒功领赏的事件被揭露,玄宗十分震怒,接受了宰相李林辅的建议,在八月初一的朝会上,让太监高力士宣布了一道措词严厉的谕旨,大意是:免去张守圭辅国大将军、幽州节度使之职,调任江州刺史;幽州节度使一职由平卢节度使裴宽接任;营州都督鲜于仲通升任平卢节度使。让满朝文武大臣惊奇的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胡人将领突升高位:一个是幽州节度使衙门折冲校尉、捉生将安禄山提升为平卢节度副使,另一个是捉生将史思明升做平卢兵马使。
  • 送李山人还玉溪

    送李山人还玉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oul of Nicholas Snyders

    The Soul of Nicholas Snyd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壶史

    壶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