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8000000009

第9章 知识分子与信仰(1)

——从鲁迅的《祝福》说起

王俊一、对《祝福》的信仰反思

今天,我们来讨论知识分子与信仰的问题,我们的讨论将把我们引向责任伦理的思考。

很显然,知识分子与信仰是一个非常大、也非常抽象的题目,直接去讲它的话,不是很好讲,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副标题:从鲁迅的《祝福》说起。可是,为什么要从《祝福》说起呢?是不是《祝福》直接关涉到了信仰问题?不完全是这样。之所以选择《祝福》,一方面在于大家对它都很熟悉,因为这篇文章曾被选入了中学课本;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可以从《祝福》当中引出我们需要谈论的问题。

从《祝福》这篇小说来看,它讲述的是一个旧中国的下层妇女祥林嫂的悲惨人生。祥林嫂卑贱地出生,屈辱地生活,然后悲惨地死去。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哪儿?她自己有没有遇到或思考过这个问题?她能否回答这个问题?谁能替她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祝福》中的一个细节。

如果比较留心的话,我们会注意到,在祥林嫂去世之前,她曾遇到小说中的那个第一人称的“我”,问过“我”一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如果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祥林嫂是遇到了那些问题的,并且,在她死去之前,这可能是她最关心的问题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她已经是一无所有了。但是,谁能告诉她问题的答案呢?在落后的鲁镇,可能没有人能承担起这个任务或使命,因此,祥林嫂选择了一个在外地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我”。希望“我”能回答她的问题,但是我们看看“我”是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我们看到,“我”的回答是,“也许有罢,——我想。”“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很显然,文章中的那个“我”并没有很好地回答祥林嫂的终极追问。如果我们喜欢思考的话,我们可能会想到,祥林嫂真的非常悲惨,这种悲惨不仅在于她此生的痛苦和屈辱,更在于她对彼岸的绝望。我们可以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绝望与恐惧的,因为她是完全被抛弃了的,她曾经的存在是没有价值的,她以后的道路是漆黑无光的。

从《祝福》的叙述来看,“我”只是祥林嫂悲惨人生的见证人和记录者,对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来说,“我”似乎是完全无辜的,甚至不仅是无辜的,“我”对祥林嫂的悲悯和同情似乎还表明了“我”的高尚。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换句话说,对于祥林嫂的悲惨死去,“我”需不需要负责任?如果需要的话,需要负什么责任呢?

答案是肯定的,对于祥林嫂的悲惨死去,“我”是需要负责任的,这从“我”在祥林嫂死去后的不安可以看得出来。但是,文中的“我”只是感到不安,只是想赶快逃离那个是非之地,他并没有想到他自己是不是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任,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这是文中的“我”从其良心的不安中隐隐感受到的责任,但到底是什么责任,他是不能回答的,同样,作为文章的作者,鲁迅也是不能回答的。因为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并且是启蒙知识分子。

那么,文中的“我”到底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他应该负的是信仰上的责任。因为他是被指定回答祥林嫂关于信仰问题的人,但是他没有回答或不能回答,他没有或者不能断送了祥林嫂最后的希望。所以,在祥林嫂死去之后,“我”会感到不安。“我”的这种不安不是因为“我”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直接造就者,也不仅是我富有同情心的表现,而是在于“我”没有或没能给予她拯救的希望,让她失去了最后的希望稻草。因为她认为“我”是唯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且把这个希望寄托在“我”的回答上,但是,“我”没能回答她的问题,“我”辜负了她对“我”的信任,也抹掉了她最后的希望。

但是,“我”是个没有信仰的人,甚至也没有思考过信仰问题,“我”只是一个悲天悯人的知识分子。所以,“我”只是感到“不安”,但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责任。所以,除了不安之外,“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我”信仰的缺失,因而“我”不可能反思到信仰的深度。

二、对知识分子责任的信仰反思

通过对《祝福》做一种信仰的反思,我们提出了信仰的责任问题。如果不是从信仰的层面考虑的话,《祝福》中的“我”可以不对祥林嫂的死负责任,因为他并没有做什么损害祥林嫂利益和尊严的事情,不仅如此,他还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可贵的同情。在此意义上,“我”是个“好人”,甚至是个“高尚”的人,或者说,有“高尚思想的”人。在非信仰的层面上讲,对“我”的指责似乎是没有道理的和不近情理的。但是,从信仰的层面来看,“我”的这些悲悯和同情还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冷漠的,因为在信仰的层面上,我们不仅需要同情,还需要爱。

当然,知识分子也是有爱的,但他们爱的不是具体,而是抽象,或者说,他们的爱指向的不是具体的对象,而是普遍的理念,就像爱默生所说的,“我爱人类,但我不爱人群。”为什么这样?因为人类是抽象的,人群是具体的,人类不会伤害爱他的人,人群却总会让爱他的人很受伤。人群就像叔本华所说的豪猪,一旦接近,就会被它们身上的刺所刺伤。知识分子的爱是非常纯粹的爱,是一种避免受伤、逃避受伤或拒绝受伤的爱。因此,他们不愿投入到具体的爱的行为当中去,他们只愿意把需要行动变成需要思考,他们爱思考,爱思考中的对象,但害怕被思考的对象。在遇到具体的爱的困境的时候,知识分子一般都是选择回避,就像《祝福》中的“我”一样,在遇到麻烦时,他考虑的是赶快离开。

信仰的爱和知识分子的爱不一样,信仰的爱是特里莎修女所说的“爱到受伤”。具体的爱都是很受伤的,所以西方人用玫瑰来代表爱情,因为玫瑰是有刺的,会让爱者受伤。信仰的爱是爱的行动,或者说是爱行动,它是一种直接的爱。

与信仰的爱相比,知识分子的爱往往显得怯懦,他们的爱是不行动的爱,是精神之爱,或者说,是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也有它的优点,只要不触及行动,它总是安全的、理想的、完美的、纯粹的,它不会直接地伤害别人,它是一种只对自己负责任的爱,或者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爱。

回到责任问题。我们说,在知识的层面上论证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是非常困难的,证明对他人的无限责任更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责任的论证上,近代以来的主流论证是一种契约式的论证,既把责任看做基于生存需要的相互让步,是人基于生存知识上的彼此约定,比如,霍布斯的契约论。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提出了一种“人对人像狼一样”的自然状态,由于这种状态让每个人都无法生存,故此他们彼此让步和相互约定,限制彼此的权利和自由,规定彼此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就近代以来的责任理论来看,这种基于生存需要之上的责任是一种有限责任和消极的责任,同摩西律法一样,它规定的是“你不要做”。

说到摩西律法,我们可能会想到律法主义。的确,近代以来的知识传统似乎就是律法主义的复活,对于律法主义者来说,只要遵守了律法,他的义务就完成了,也就是说,律法主义者的义务就是对律法的义务,近代以来的知识传统也是如此,只要遵守了契约,他的责任就尽到了。

很显然,知识分子的责任观是一种基于知识的责任观,他们接受的是一种有限责任和消极责任,或者说,他们所接受的只是人的责任,即人赋予自己的责任,因此,这种责任是有限的,也是可变动的。但信仰的责任则不一样,它的责任不是人赋予自己的,而是上帝要求每个人的,它不是一种对律法的责任,而是一种对上帝的责任,因此,它是一种无限责任,是一种不需要做知识论证的责任。正因如此,在知识分子那儿,责任不是自明的,而是需要论证的,但在信仰者那儿,它是不需要证明的,因为它不是知识,而是上帝的爱,或者说,是出于爱的绝对命令。

与律法主义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信仰主义不把上帝的诫命看做纯粹的禁令,而是看做恩典,看做爱,上帝颁布诫命的方式不是权威,而是爱,因此,律法的基础不是理性,而是情感,是上帝之普遍的爱的情感。受这种爱的情感的驱使,信仰者的行为不是出自理性,而是源于信仰的不假思索的爱,因此,它是积极的,是不怕受伤甚至甘愿受伤的,是利他的,是自我牺牲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人受苦是对我的最大伤害”。

这就是信仰层次的责任,它是对知识分子责任的信仰超越。

同类推荐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舒新城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舒新城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本书选取舒新城先生谈教育的文章22篇,其中有专论初、中等教育的文章,也有对社会现实与教育实际间关系之论述,见解之深刻,对于当世之教育亦有借鉴意义。或许有读者会想,民国时所谈的教育于今有什么意义。读罢本丛书这10位真正教育家的文章,你会发现,中国今天所有的教育问题在那时都已经存在,他们的思考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是超前的。对于思想,有时跟你所处的时代关系不大,跟思考的人有关。
  •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税务登记种类和对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都应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注销登记、《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税收证明管理等。
热门推荐
  • 杜月笙全传(下)

    杜月笙全传(下)

    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生意场上,他机灵诡诈,善敛财,会散财;社交场上,他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解人意、附庸风雅,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他出身贫民窟,却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他出入于黑白两道,游走于商界、政界……杜月笙所塑造的黑帮神话,早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人其事也因历史的重重迷雾越发充满传奇色彩。
  • 上海外国人家

    上海外国人家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
  • 傲行天下:佣兵痞王妃

    傲行天下:佣兵痞王妃

    她的世界充斥着血腥,杀戮!她腹黑!她狠毒!她坐拥财富与男色,她是神秘组织的王牌杀手。强大如她,一朝被陷害,成了玄之大陆风氏家族庶出的废柴小姐!废柴怎样,庶出又怎样!且看她一个至尊杀手如何称霸天下!玄之大陆唯她独尊!普天之下任她傲行!(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3

    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3

    《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3:写给中学生的80个口才训练》发现好口才的秘密,一本书学会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口才技巧!好口才就是竞争力!学习、交友、事业、生活怎能缺少它?余苗12年的教学心得与现代心理学的完美融合,助力挖掘你的口才潜力。80种提升口才的方法,步步为营,打造全能说话战士。
  • 爆笑追妻:妖孽99次挨揍

    爆笑追妻:妖孽99次挨揍

    胆小懦弱的风家大小姐,一夜之间由天才沦为废柴,再次醒来之后性情大变,贪生怕死,欺软怕硬,爱钱爱权爱美人,乖张到令人发指。她本想找头拉风的坐骑来耍耍,却不料找来个能屈能伸能吃能睡能守得住门的‘镇宅神兽’,从此三观是路人,下限是浮云,桃花朵朵成烂泥……风大小姐忍无可忍,背上包袱,背井离乡,背地里偷人,正得意间却被抓了包。男人一本正经:“女人,要陪吃陪喝陪睡找我就好,何必去祸害人家良家妇男!”风大小姐怒:“就因为你太无良,所以我才找的别人!”男人眯眼:“就你这种一不高兴就要揍人的脾气,你觉得有人能受得住?”风大小姐:……
  • 美人思华年

    美人思华年

    容貌尽毁,德行皆丧,被家族驱逐出京,途中又遇车夫谋财害命,将她杀死于路途,灵魂出窍,眼看着自己的身子一日日腐败,终明白再美的躯壳不过是画骨画皮。可再醒来时,她又变回了纪四姑娘,一切不好的事情,还都没有发生,一步步剖析发现她居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 人人都有一张脸

    人人都有一张脸

    这伢,人小心却不小,他懂事,他用心良苦。庚年想。我不能倒下,就为这我不能倒下!他想。我不是要元朋做我崽,我是要做件大事,人都该有个光亮的脸面,为这我也要做件大事。庚年他眼前不黑了,他咬着牙,把腰带紧了又紧奋力前进。他们在草地里走了六天六夜,终于走到一个叫班佑的地方。
  • 墨道归元

    墨道归元

    一个凋零千年的世家,一个本该万劫不复的少年。在他生命最低谷时,迎来命运的转折,他以自强不息,仗剑行千里,以百折不饶,一步步登上巅峰,成就千古。
  • 岁寒居词话

    岁寒居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

    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

    我们将两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的世界上最先进、最权威、最受父母推崇的三大教育经典《卡尔?威特的教育》《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蒙台梭利育儿全书》集合成《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献给即将成为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你。这三本教育著作所阐释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方法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认可和推崇,其内容涵盖教子的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教育孩子的精髓和新方法。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相信能够给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以实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