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600000020

第20章 C(5)

邹穆公怎么也想不通,便向孟子请教:“我有个问题实在想不明白,请您帮我分析分析:这次与鲁国交战,双方实力很是相近,我们完全有获胜的可能,即使败了也不该败得如此之快,又如此之惨。我军这次有三十多名将领阵亡,而士兵却安然无恙,甚至看到主将战死也不施救,只顾着自己逃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道:“不知大王是否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强调说‘提高警惕呀,提高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穆公问:“你像是在责备我?”

孟子说:“不敢,但有件事你须明白。记得有一年邹国受灾,粮食奇缺,米价上涨,百姓们吃不上饭,饿死、病死的老人和孩子不计其数,尸体抛满了荒郊野外而无人掩埋。就连青壮年都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当时,大王您在干什么?那时国库粮食充盈,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你只顾着饮酒作乐,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如今又让百姓上前线作战,指望他们为您卖命,保护您的江山社稷。试想,百姓有了这样报复您的良机,不反过来打你就足够仁义了,您怎么还能责怪他们呢?过错在大王啊,百姓总是好的。”

穆公道:“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现在追悔也没什么意义了。怎么才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这类事情呢?”

孟子道:“很简单,只要您施行仁政,爱护百姓,百姓当然拥戴您。再打起仗来,士兵肯定为您拼命。”穆公醒悟了,听信了孟子的话,开始施行仁政,国家渐渐富强起来。

出类拔萃

【释义】出、拔:超出、超过;类:同类;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人的才华或品德超越同类。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伊尹是殷商初期的名臣,与周公旦齐名,所以世称伊尹、周公。

孤竹君是商王朝所分封的一个小国的诸侯,他的长子叫伯夷,三子叫叔齐。孤竹君命叔齐为继承人,但孤竹君死后,叔齐却让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兄弟二人便一齐投奔西伯姬昌。姬昌伐商,伯夷、叔齐坚决反对。姬昌灭商后,伯夷、叔齐便拒绝吃周朝的粮食,隐居首阳山,后饿死。这二人以重情于同胞、冷淡功名富贵的情操而享誉后世,是古人心目中罕见的大贤人。

后来,公孙丑问他的老师孟子:“能不能将伊尹、伯夷与孔子相提并论,同称为天下圣人呢?”

孟子回答得十分干脆、简洁。他说:“当然不能,孔子是有人类以来唯一的圣人,谁也没资格与孔子相比。”公孙丑又问:“那么这三位贤人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孟子回答道:“有,比如伊尹甘冒篡位反叛的恶名,放逐了太甲,使商汤王的社稷不致倾覆。这件事,孔子会做,伯夷也会这么干。伯夷不愿违背父亲的意志,放弃了诸侯的封爵,甘愿忍受贫寒,孔子与伊尹会采取与他相同的办法。这三位贤人如果当了国君,他们都有足够的威望统一天下,使天下诸侯按着规定的礼节来朝见。如果让他们去做一件违反道理的事,他们都会拒绝,比如让他们去杀一无辜的人,哪怕会因此获得天下,他们也同样拒绝做的。这是他们有相同之处。”公孙丑追问道:“既然他们都绝不做坏事,那还有不同的地方吗?”

孟子继续回答道:“不同的地方差别就太大了。你应先了解一下孔子的学生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宰我说:‘我的先生比尧舜高明得多。’子贡说:‘先生能够从一国的礼制来判断它的政治情况。听到一国的音乐,就可以了解它的品德教育水平。孔子的治国思想是千秋万代的君主所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谁违背了孔子的治国思想,谁就会亡国。’伊尹和伯夷都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贤人,他们没有功垂百代的治国思想,有如说‘世上同类很多,但高下不同,比如麒麟与走兽,凤凰与凡鸟,圣贤与常人,江海与溪流。圣人与常人都是人,属于同类,但圣人远远超出了同类,比同类中优秀的还优秀许多(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孔子是圣人,没人可比。”公孙丑很满意老师的解答。

出奇制胜

【释义】奇:奇兵,奇计;制胜:制服对方以获取胜利。用别人想不到的策略或方法来制服对方,取得胜利。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战国时期,燕国的燕昭王继位后,励精图治,广招天下贤士,他采用谋士郭隗的办法,高筑黄金台,礼聘天下奇才。这一办法很灵,许多有用之才都投到燕国。特别是乐毅来到燕国后,立即被燕昭王任命为大将军,统兵讨伐齐国。乐毅极善统兵打仗,精于布阵伐敌。他率领燕国大军很快就攻破了齐国的京城临淄,齐湣王连夜逃到营城。

当时,齐将田单担当即墨城的守城将军,他严密布防,派兵将各城门死死守住,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他与士兵一起吃住在城墙上,为此深得民心。乐毅为减少燕军的伤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术,想逼迫田单不战而降。田单固守即墨城达三年之久,燕军仍不撤军。

这一年,燕昭王故去,燕惠王即位,田单看到这个机会,便派人偷偷地溜出即墨城到燕国去散布谣言,说乐毅的坏话。燕国忌妒乐毅的大臣立即向燕惠王报告谣言,说:“乐毅能在喘息之间攻下齐国,但攻即墨城却用了整整三年,这并非他无力破城,而是拥兵自重,意在谋反。”

燕惠王听信谣言,立即派骑劫接替乐毅为燕军大将。乐毅被夺去兵权后,自知凶多吉少,便只身逃到赵国避难去了。而骑劫只是个靠拍马起家的人,不仅对军事一窍不通,而且对士兵非常暴虐,动不动就处罚士兵,引起士兵强烈的不满,燕军士气低落,斗志渐丧。

田单为了激发即墨城军民的斗志,又派人到燕国军营中散布说,说即墨人最怕陵墓被掘,一旦陵墓被掘,他们就什么都完了。骑劫信以为真,派燕军将即墨城所有的陵墓都掘开了,一时弄得白骨散野,即墨军民看到这一惨景,对燕军恨得咬牙切齿。

田单见时机成熟,便派人向燕军诈降。骑劫以为田单真的投降了,便完全放松了警惕。田单趁机命人将尖刀捆在牛角之上,用彩绸包裹住牛身,在假装投降之时再点燃牛尾上的鞭炮,将牛赶入燕军营中。千头壮牛冲入燕军阵营中,吓得燕军大惊失色。田单乘胜追击,收复了全部失地。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论这次战役时说:“善用兵的人正兵与奇兵交替使用,才能制胜啊(出奇制胜)!”

出人头地

【释义】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用来指在某方面做得比其他人优秀。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北宋初年,文坛弥漫着追求形式、讲究声律、堆砌辞藻而忽视思想内容的风气。以欧阳修为首的文坛有识之士,对这种文坛逆流特别不满,决心纠正这股歪风,但是力量太过薄弱,很难形成气候。

宋仁宗时,朝廷任命韩琦为宰相,包拯为御史中丞,欧阳修为翰林院大学士。后人评论这次任命是真宰相、真御史、真学士,简称为“三真”。此时,欧阳修想从根本上扭转文坛这种恶习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公元1057年,年仅二十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跟随父亲苏洵千里迢迢从四川省的眉山县赶到汴梁,参加进士考试。欧阳修以翰林院大学士的身份出任这次主考。当考试结束判卷时,他将那些追求时髦的华丽文章全都弃置一边,只留心那些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流畅、气势生动的考卷。他一份份地阅读着考生们的试卷,时而为那流动的意韵、生动的文笔所打动;时而为那龙凤飞舞的字迹所赞叹;但更为那些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的文章皱起眉头。

当欧阳修阅读到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时,心情十分激动,不禁拍案叫绝。犹如久旱的禾苗逢甘霖,恰似流落他乡遇到最知己的友人。苏轼的文章气势咄咄逼人,立论雄辩,不容驳诘,语言生动流畅,大有一泻千里之势。其书法也如行云流水一般。欧阳修高兴得自言自语道:“好文章,好气势,好书法,这位苏轼真是难得的人才,将来必是国家的栋梁!”

于是,苏轼很顺利地通过了这次考试,被取为进士。随后,苏轼带上几篇文章去欧阳修那里求教。欧阳修见到苏轼,一面向他祝贺,一面接过苏轼呈上的文章。他一口气把文章读完,更加欣赏苏轼的才华。便与他细细地谈起国家大事、文坛掌故,特别谈到文坛上西昆诗体的不良影响,他们一拍即合,谈话非常投机。

送走苏轼,欧阳修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心情,便挥笔给梅尧臣(字圣俞)写信,倾吐自己欣赏锦绣文章的喜悦。他在信中写道:“读了苏轼的文章,不觉流汗,痛快极了,我应该给他让路,让他高出一头(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就是这位被欧阳修发现的苏轼,中进士后不久便做了地方官,不仅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的许多诗、词、散文后来也都成为千古佳作。

出言不逊

【释义】逊:谦让,恭顺。说话傲慢、不客气,缺乏礼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手下的许攸向曹操献计,建议曹操偷袭袁绍囤积粮草的重地——乌巢。袁绍手下的大将张郃对此深感忧虑,他建议说:“乌巢守将淳于琼好酒贪杯,极易误事,曹操进攻乌巢,他根本无法抵抗,一旦粮草被劫,我军会不战自乱,还是速速调换守将,增派人马为好,以防止乌巢有失!”谋士郭图却说:“曹操既然亲自去乌巢劫粮草,他的大营必然空虚,我军应趁此良机偷袭曹军大营,令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这样我军必能大获全胜。”

袁绍觉得张郃与郭图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于是决定派少数兵马去增援乌巢,派张郃与高览二将率领五千人马攻取曹操大营。

再说曹操,他奇袭乌巢大获全胜,不仅夺得全部粮草,而且在回师的路上又将袁绍的少数援兵一举歼灭。而曹操在进攻乌巢之前,已对袁绍偷袭做了准备,致使袁军两处计划全部失利。

郭图见自己的计策使袁绍遭受到致命的打击,怕袁绍治罪,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他对袁绍说:“张郃、高览统军作战,不按主公指挥行动,所以才作战不利。甚至看到我军失利竟不思挽救,却幸灾乐祸,十分傲慢无礼且口出怨言(郃快军败,出言不逊),责备主公不会用兵,而误中奸谋。”

袁绍信了郭图的谗言,表示一定要严办张郃、高览二将。而郭图害怕张、高二将回来揭露真相,便又秘密地派人找到他们说:“主公深怪你们作战不利,要杀你们以正军法,二位快些想办法吧!”张郃、高览见退路已绝,一气之下投降了曹操。

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

【释义】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染。比喻人从污俗的环境中出来,却能保持本性固有的纯真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一篇《爱莲说》传颂千古。其文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其意是:水陆所生的草木,开的花惹人喜欢的很多。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喜爱菊花。但自唐以来,世人又偏爱牡丹花。我则与他们有异,我喜欢莲花:它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自己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过,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梗中空外挺,不生藤蔓与旁枝。它的气味清醇,越远越觉得清香;它端庄、雅静地挺立在水面,人们可以远远地欣赏它,但不能轻慢地拿在手里把玩。依我之见,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才是花中之君子!呵,爱菊的人自陶渊明之后为数不多了。像我一样爱莲之人又有多少呢?然而,爱牡丹的人世上却是很多很多。

成语“出淤泥而不染”即由此出,现用来比喻能从混浊世俗中摆脱出来,不受沾染,永葆忠贞、高洁的品格及风尚。

初出茅庐

【释义】茅庐:草房。指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盛情所感,出山担任军师,首战便在博望坡取胜。后比喻刚刚进入社会,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或工作经验。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博望坡之战的生动描写:

刘备为了匡扶汉室,曾三顾茅庐,请隐居南阳的诸葛亮出山当了军师。对此,军中很多人不理解,刘备身边的两员虎将关羽和张飞尤其如此。张飞不服气地对刘备说:“孔明年纪尚轻,能有多大本事!您对他是不是敬重得过了头……”刘备答道:“我有诸葛亮,犹如鱼儿得到了水。你们绝不可造次。”

不久,曹操派夏侯惇带领十万大军杀奔新野,对刘备构成了强大攻势。寡不敌众,情况危急。刘备立即召集众将商议退兵之计。张飞却气呼呼地让他找孔明去迎敌。诸葛亮则对刘备道:“我是要调兵遣将的,只是恐怕有人不服。”刘备闻听,就把宝剑和帅印交给了诸葛亮,一切由他指挥;不听令者,按军法处置。

同类推荐
  • 实用办公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办公文书写作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处理行政公务往来的文书。公文是应用文中最重要且用途最广泛的文体。一、从公文的性质分公文有党内公文、行政公文、社会团体公文及各企事业单位公文等。本书详细介绍了办公文书的种类和写作方法。
  •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剧领天下: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

    剧领天下: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

    本书是国内独有的全面解读全球电视剧产业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综合研究报告。本书由30多位传媒专家和业界精英倾情奉献,是一部集时效性、权威性、精准性、可读性于一体的行业著作;是一部发现规律、把握趋势、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的最新实物研究大全。
  •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本书是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之一,由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我国历来是一个非常稀缺的社会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加之,社会诚信制度和监管制度尚未完善,导致在获取教育机会方面存在腐败行为,并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具体体现为高考过程中的集体舞弊行为以及招生腐败行为,特别是在招生过程中获取“保送生”资格和“机动指标”方面。高校内部存在着的“行业性福利”,以及掌握资源的特权阶层通过“隐性”排斥,获取这一部分高等教育机会,加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和差异。
热门推荐
  • 现代公司员工福利计划方案设计

    现代公司员工福利计划方案设计

    最实用、最权威的员工福利方案手册。你是否在为员工的懒散懈怠而苦恼?或者在员工福利上投入了很大财力却仍听到下属的抱怨?一场以小博大的投资,以有限的投入带来员工无限潜力的挖掘,给企业带来无穷的长期收入。有了合理的员工福利计划方案,企业的腾飞不再是梦想!
  • 文明的远歌

    文明的远歌

    《文明的远歌》为四辑,第一辑名为“烟花三月下扬州”,收录的主要是游记类散文,抒发作者对古迹的追思;第二辑名为“菩提本无树”,主要是记述游览佛教圣地的见闻和对佛教的感悟;第三辑名为“最后的童话”,主要是山水游记,陶醉在自然之大美中怡然自乐;第四辑名为“寒山寺钟声”,主要介绍所游览的庙宇堂寺。作者文采斐然,对黄鹤楼、西湖、蓝田等许多游客和读者们观赏、游历或耳闻过的景致,生发出无尽历史追思,也道出胜地所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
  • 我志凌云

    我志凌云

    生在江湖,身在江湖。年少时得知身世,成年后闯荡江湖,身负的残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少年这个江湖的血腥。随着一件又一件江湖旧事被揭开面纱,在得知更多事情的真相后,当年的那些事情却多了一些新的解释......
  • 炉石之领主之路

    炉石之领主之路

    一个带着炉石系统的异界之旅吧。(作为一个炉石老玩家实在没看到一部好的炉石穿越小说。只好自己写着看吧,第一回写小说写的不好请见谅,大家有什么好的炉石卡牌魔改想法可以跟我说下给我提供一些好的思路,谢谢大家)
  • The Historical Nights' Entertainment

    The Historical Nights' Entertainm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天武祖

    霸天武祖

    少年林昊,原本是清源门第一天才,却在踏足周天境之时遭人暗算,丹田破碎沦为废人,更是遭受半年非人折磨,就当林昊绝望之际,却意外得到太古强者易云陨落之后遗留残破神格之助,不仅修复丹田,更获得易云一生记忆碎片,在那记忆中林昊轻易获取令别人眼红心动的各种功法武技,从此逆天崛起,横扫各路天才,一步步成为传说,化身霸天武祖!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一本好书,一生的财富。从远古的回顾到今天的眺望,经典的国学依旧熠熠闪光。《成语故事》这本书不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殿堂里绚丽夺目的瑰宝,几千年来广为流传。深刻的思想情感与内涵,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增长智慧,净化心灵。在这里,一篇篇精美的文字娓娓道来。回望经典,让昨天、今天与明天衔接成一条光滑的弧线,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
  • 幻境鬼蜮

    幻境鬼蜮

    叶楠希本想好好在老家过个暑假,不想一场意外把自己卷入了异世界。异世界各种飞禽走兽,天马行空的幻象让她不知所措,她像失忆了一般,被困在这里……
  • 1970年代的散兵游勇

    1970年代的散兵游勇

    这几年,常常有些春青岁月大盘点活动,比如纪念知青下乡多少年,纪念恢复高考多少年,组织者最先想到的就是出版回忆录和画册,希望把那段历史用每个亲历者不同的表述来复原。我就接到过好几个电话和邮件,约我写知青生活,写大学生活,也有问我是不是进过工厂参过军的。可惜我哪一伙也没法加入,没资格。我没当过知青,没当过工人,没当过女兵,也没参加过那时大伙儿都趋之若骛的高考,整个是一散兵游勇。在同龄人里,我经历可能有点特殊,写出来也难免平淡,但无论如何于个人是一段成长的经历,于时代是一个小人物留下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