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而来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利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状态,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近些年来中医养生大热,单看电视节目中就可以发现有《大宅门》《神医喜来乐》《神医大道公》《大国医》等诸多优秀作品,可谓是脍炙人口,老少咸宜。此外,养生保健讲座对话类节目也越来越多,各大中医医院更是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其中,挂号的不全是来瞧病的,咨询健康知识和养生方法的人占了相当的比例。这带动了诸多周边产物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发展,真可谓有了“全民养生”之势。
说起养生,什么是养生呢?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简单地说就是谋求长生,并且要健康地活着——“活得要有意义”并且“有意义地好好活着”。
现在的中医养生书籍大多只是一些具体的保健手段的介绍,缺乏正统中医知识的指导。这种有“术”无“道”的介绍,很容易将读者带进误区,使中医的精髓——“中医文化”流失。失去文化的中医是无法生存的,而没有活力的中医是不能给大家太大帮助的。
在编著本书时,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方方面面入手,将中医文化的内涵加以阐释。通过中医文化,给读者朋友们传递专业的中医养生知识和实用的养生方法,使大家既能获得养生之“术”,又能真正理解养生之“道”。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以战国时期“丸流十家”的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及圣贤的养生智慧娓娓道来,并探讨相关的养生保健方法。中篇讲述中医发展史上的各家学说及其在养生方面的应用,介绍与一些疾病有关的治疗保健方法。下篇以体质因素和药膳的微调阴阳平衡为切入点,剖析男女老少体质特征及生理状况,设计饮食计划及合理生活方式、健身方法。
在这里,我们还要善意地提醒广大读者,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始终坚信这一点。其一,看书看电视的时候可以不带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之后一定要有所思考;其二,您在实践养生的过程中,当需要用到中医方法为您的健康服务时,请您务必咨询一下专业医生,听听他们给您的意见与建议,再予以施用。
感谢那些为我们提供浩瀚知识的圣人先贤,以及为本书的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由于吾等较之传统医学中之先贤大家,实属后生,如有疏漏之处,还望海涵并指正。
在此,谨献上我们对广大读者最真诚的祝愿——祝君健康!
李丹溪田丁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