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8000000003

第3章 头疼和脑热,很多小病不用去医院(2)

每天的工作繁重劳累,对我来说,业余最大的乐趣是和朋友们聚会。一起喝点儿茶,吃点儿蛋糕,聊聊有趣的话题,就是最好的放松了。

可是有一年春天,有个熟识的朋友却连着两次聚会都没有来。她打电话给我,抱歉地说她感冒了。一开始我还没在意。又过了几天,她打电话说感冒还没好,我就觉得奇怪了。按说七天感冒就应该好的,她这个感冒怎么时间这么久?是不是感冒拖延成了什么别的病?

我在电话里问她,有没有发烧——如果感冒很久还没好,又发烧的话,那可能就是严重的炎症,必须及时治疗了。可她说她没发烧,就是一直流鼻涕。

我又问她:是脓鼻涕还是稀鼻涕——如果是脓鼻涕,很可能就是鼻窦炎;如果是稀鼻涕,就不是炎症了。她说,是稀鼻涕。

我一听,这不像是感冒的症状啊。于是又问了其他感冒可能出现的症状:头晕、疲乏、咳嗽,等等。她一一否认,别的什么事都没有,就是不停地流稀鼻涕,鼻涕纸用了一大堆,有时还会打喷嚏。

我说:“你这根本就不是感冒嘛,我猜你这是过敏性鼻炎。行了,戴个口罩出来跟我们喝茶吧,你这病不会传染的。”

很多人都会像我这位朋友一样,混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

感冒指的是细菌或者病毒入侵了我们的身体,得了感冒需要及时休息和用药。过敏性鼻炎和感冒最大的区别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不会咳嗽、发烧,流的是稀鼻涕不是脓鼻涕。过敏性鼻炎是由过敏引起的,不少人的过敏性鼻炎和花粉、天气有关,因此患病有季节性。比如每年一到春天就得病,或者一到冬天就得病,这些都是判断过敏性鼻炎的依据。

感冒和鼻窦炎的病程短,一般几天就见好,如果不见好病人就会特别难受,必须去医院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病程很长,只要患者不离开过敏原,病就一直不会好。比如有的人到了春天遇到花粉就流稀鼻涕,那么他在整个花粉季节里,只要在室外,流稀鼻涕的情况就不会好转,一流就是几个月。虽然过敏性鼻炎的病程长,但病情一般没有严重的发展,也不需要特别的治疗。

那位以为自己感冒的朋友,她除了流稀鼻涕、打喷嚏外没有别的症状,病情持续了很久既没有减轻也没有变强,所以我判断她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不会传染,也不用去医院,戴个口罩就可以出来和朋友们玩了。

为什么说过敏性鼻炎不需要去医院呢?

第一,过敏性鼻炎对人没有什么大的坏处。过敏性鼻炎是呼吸道产生的一种过敏反应。只要过敏反应不严重,就对人体无害。比如轻度过敏性鼻炎,就是流点儿稀鼻涕,虽然很麻烦,但是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接受;相反,如果过敏反应很严重,比如同为过敏反应的哮喘会危及呼吸系统,就必须治疗了。

第二,医学对过敏性鼻炎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

西医对过敏性鼻炎的处理,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检查过敏原,看看是什么东西引起的过敏,帮助患者避开过敏原。

第三,可以用激素进行对症治疗。这个治疗不是治本的,也就是说,难受的时候用一点儿药,可以舒服一段时间。

西医还可以进行脱敏治疗,这个治疗是治本的。但是因为这种治疗之前的检查较多、疗程较长且不是一定有效,所以很多人宁愿忍受过敏性鼻炎的轻度不适而不会采用这个办法治疗。

另外,如果过敏性鼻炎伴有鼻甲肥大,是可以通过做手术来治疗的。

总的来说,过敏性鼻炎没有什么太大的危害,治疗也不是很容易,因此,如果平时总流稀鼻涕,特别是季节性地流鼻涕,症状稳定,除了流稀鼻涕和打喷嚏外,没有其他症状,症状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也没有难受到诸如鼻子不通气等难以忍受的程度,又没有发烧、头疼、流脓鼻涕等其他症状,这样的过敏性鼻炎就不用去医院了。

不去医院,患者自己怎么办呢?

主要的办法,是自己找到过敏原,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大多和吸入的空气有关,比较常见的有花粉、尘螨、霉菌、动物的皮毛等。

如果患者总在花粉季节发作,那么过敏多半和花粉有关。可以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或者外出的时候戴上口罩。就像前面讲的那位朋友一样,戴着口罩出门,在过敏季节多在室内活动就可以了。

如果经常在屋内发作,那么过敏可能和尘螨有关。这需要经常清洗晾晒屋内的物品,特别是床垫、地毯、枕头、窗帘等,保持室内的干燥。

如果和动物接触的时候会流稀鼻涕,那么可能和动物皮毛或者动物身上携带的粉尘有关,避免接触动物即可。

如果是在潮湿的天气里发作,那可能和霉菌有关,保持室内的卫生和干燥,可以减少过敏的可能。

另外,食物中也可能有各种引起过敏的成分。常见的如海鲜、坚果等。

一般来说,只要多观察患者的过敏规律,逐步排除各种可能的过敏条件,找到过敏原不是难事。但是,如果经过各种办法都找不到过敏原,并且过敏性鼻炎让患者感到很苦恼,那么可以去医院做一个过敏原检测。找到过敏原后,有利于患者在生活中更好地避免过敏,从而减少发作的可能。

症状:

流稀鼻涕、连续打喷嚏、鼻塞、鼻痒。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离开过敏原症状减轻,有些患者的发作有季节性。

自我判断:

1.过敏症状稳定,除了流稀鼻涕和打喷嚏外,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也没有诸如鼻子不通气等患者难以忍受的症状。

2.没有发烧、头疼、流脓鼻涕等其他症状。

建议:

满足以上全部条件,可以不去医院。过敏性鼻炎除了难受外,对人的危害不大。西医的治疗效果不佳。程度不严重的过敏性鼻炎,除了流稀鼻涕和打喷嚏外没有别的症状的患者,可以不去医院。治疗以预防过敏为主。

家庭护理要点:

通过观察过敏性鼻炎的发作规律,找到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如果找不到过敏原,可以到医院做过敏原检测。

04

长期嗓子痒是慢性咽炎,平时喝点儿淡盐水

【慢性咽炎患者自述】柴医生,我总觉得嗓子里有东西,想咳嗽又咳不出来,平时嗓子痒痒的,特别想干咳。难受的时候就喝一点儿水润喉,但效果不明显。这个病长期不好,不会是嗓子里长了什么东西吧?

有个朋友的朋友找我来看咽喉方面的疾病。我和她太熟了,她一来就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我好不容易求你一次,你一定给我找你们这里最好的医生,要不我可不饶你!”

我笑着说:“你放心吧,介绍个靠谱的大夫我还是能办到的。”

这个朋友来的时候,正好耳鼻喉科的主任在门诊,我就带她去找主任。来到门诊门口,遇到两个病人从诊室里出来。其中一个不屑地对另一个说:“还老专家呢,连个咳嗽都看不好!”

那朋友听了这话,看了看我,那眼神好像是说,你听听这患者怎么说的,你给我找的这主任能行吗?

我推了她一下,心说:你给我进去吧,我们这个主任要是治不好你的病,你到别的地方也找不到更好的大夫了。

那个说“连个咳嗽都治不好”的人,我不看病历也能猜出来,她得的多半是慢性咽炎——如果是急性咽炎患者来看病,这时候应该发烧了,不会这么神清气爽的。这个患者不懂医学,她的咳嗽治不好不是因为我们主任水平不行,而是慢性咽炎原本就是很难治好的。

人感冒的时候,会感到嗓子疼、咳嗽,这是急性咽炎的症状。如果常年喉咙不适,总觉得嗓子里好像有东西一样,咳又咳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喝水都觉得难受,那就是慢性咽炎了。很多慢性咽炎是由于急性咽炎治疗不及时而导致的。譬如有个人感冒了,得了急性咽炎没去治疗,或者吃了消炎药,但是治疗得不彻底,不听医生的话自己停了药,就可能得慢性咽炎。也有一些慢性咽炎是由过敏体质和环境因素导致的。

西医对慢性咽炎一般没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也就是让嗓子舒服一点儿。可以用一些润喉的药物,或者用淡盐水漱口,彻底治愈是很难的。因为这个原因,刚才那对患者出门的时候,才会不屑地说专家“连个咳嗽都治不好”。一般人不会觉得嗓子痒、干咳是什么大病。可医生治了半天,病人嗓子还是痒和咳,按照一般人的观念,这医生实在是水平太差了嘛。其实,这是医学水平本身的限制,和专家的水平高低是无关的。

西医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一般,长期有慢性咽炎的患者,如果不是特别难受,不需要对症治疗的话,可以不去医院。

但要注意,咽喉肿瘤的早期症状和慢性咽炎相同,也会觉得吞咽有异物感。如果最近突然出现了吞咽有异物感的症状,尤其是在此之前一段时间没有得过急性咽炎,或者慢性咽炎的症状在持续加重,那么就应该立刻到医院去检查。如果有咯血、声音沙哑、吞咽困难的症状,那很可能是咽喉肿瘤,一定要立刻到医院检查。如果没有这些症状,仅仅是担心的话,也应该去医院做个检查。因为检查的过程不复杂,一般做一个喉镜就可以检查出到底是咽炎还是肿瘤了。

如果觉得慢性咽炎太痛苦的话,也可以找正规的中医大夫看看。和西医不同,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办法治疗慢性咽炎,对于某些患者可能有超过西医的疗效。

慢性咽炎不容易治疗,平时主要靠患者自己保养。有慢性咽炎的人应该注意戒烟戒酒,少吃辛辣、过烫过冷的食物,避免刺激咽喉;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避免空气混浊,注意通风;还要注意保护嗓子,不要过度喊叫,也不要长时间唱KTV;出门的时候,最好戴上口罩,避免粉尘污染,尤其是在花粉季节和寒冷季节;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坚持锻炼也可以适当改善病情。

幸好慢性咽炎不是对人伤害特别大的病。虽然会有点儿不舒服,但对生活一般也没什么大的影响。

症状:

嗓子不适,总觉得嗓子中有东西,感到干燥、堵塞、瘙痒等。经常干咳,咳不出东西来。

自我观察:

1.长期有慢性咽炎的症状,而不是近期突然出现的慢性咽炎。症状没有持续加重。

2.没有咯血、吐血、声音沙哑、吞咽困难的症状。

建议:

满足以上全部条件,可以暂时不去医院。西医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不佳,主要靠患者平时保养。但到医院检查并非没有意义,可以排除咽喉部的肿瘤。一旦出现上述第二条中提到的症状,一定要到医院检查。特别难受的患者可以考虑找正规的中医医生治疗。

家庭护理要点:

注意保护嗓子,不要过度喊叫,也不要经常去唱KTV;不吃辛辣食物,不抽烟喝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空气不好的环境里可以戴口罩;每天可用淡盐水漱口,也可以在正规药店购买有润喉功能的非处方药物,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服药。

05

大多数耳鸣不可怕,有点儿烦人别想它

【特发性耳鸣患者自述】柴医生,我耳朵里总有嗡嗡的声音,平时不太注意,但是在周围环境安静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夜里睡觉的时候,耳朵里的声音特别明显。这声音干扰得人心烦气躁,静不下心来做事。更让我害怕的是,这耳鸣到底是怎么来的?会不会是脑子里长了什么东西?越想越害怕啊。

有个人通过我的朋友,千方百计地打听到我,托人说情,要我给他看病。说什么医院里的医生他都信不过,就信得过我云云。

我听了有些不高兴:难道我就不是医院里的医生吗?您信不过医生,那您别找医生看病啊。

说实话,我有点儿不愿意给他看病。奈何给他说情的朋友太热情,实在推不掉。我不想让他上门,于是想给他打个电话问问症状算了。刚开始拨号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儿不快,等到他开始讲病情了,职业习惯就使我迅速切换到专业状态,最初的不快都忘到脑后了。

电话里一问,原来他想咨询的是耳鸣的毛病,他说平时安静的时候耳朵里总能听到“嗡嗡”声。且不说很烦人,他主要是担心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会不会发展成别的病。

我问他:“耳鸣有多久了?”

他回答:“好几年了!一直都是这么嗡嗡嗡的,过去也没在意。”

听了他的回答,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我问了问,他也没有别的相关症状,我认为他的耳鸣不严重,应该不是由什么疾病引起的,也不用去医院。

其实,大部分人的耳鸣都属于“特发性耳鸣”,也就是没有病因的耳鸣。除了干扰生活外,对健康没有进一步的危害。如果不是近期突然出现的耳鸣,不伴有眼球震颤、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不能睁眼、听力下降、耳痛、发烧、耳朵流脓、头晕、头痛、面部麻木、鼻塞、涕血等症状,那么基本没事,可以不去医院。特别是那些已经持续了几年的耳鸣患者,如果病情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也没有出现别的症状,基本可以判断这属于特发性耳鸣,不需要治疗。如果特别担心的话,也可以到医院里做个检查,基本内容为耳科常规检查,以及脑部CT或者核磁共振等。

但要注意,如果是近期突然耳鸣,或者耳鸣越来越严重,或者以一侧耳鸣为主,或者近期耳鸣突然变化。尤其是患者的年龄比较大,或者同时有高血压、血脂高、颈椎病、慢性鼻窦炎等其他疾病。那就需要警惕了,应该到医院做检查。

对于刚才这个病因,因为是在电话里简单地问诊,而且又是没见过面的陌生人,为了保险我还是建议他去医院做检查。我心里估计,他的检查结果应该都是正常的。

他在电话里又问:“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耳鸣就没问题吗?有可能是精神分裂吗?”

同类推荐
  • 脾虚的女人老得快:女中医师亲授新妇科公开课

    脾虚的女人老得快:女中医师亲授新妇科公开课

    作者佟彤汇集了协和、中日友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博导级妇科医师的最新临床精粹,围绕“脾虚的女人老得快”这样一个观点,细说了痛经、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等高发、频发的女人病,及黄褐斑、黑眼圈、游泳圈等女性常见的早衰烦恼,并从专业角度颠覆众了多健康养颜谬误、揭露广告背后的陷阱,全面呵护女性健康。《脾虚的女人老得快》全书权威、实用、易操作。
  • 红楼梦中的养生秘密

    红楼梦中的养生秘密

    清朝的中医养生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这些进步与发展也被体现在了《红楼梦》之中。《红搂梦》中所提到的每一个病例与治疗方案,都是值得我们去推敲的。编者基于多年来在养生之道上的探索,对《红楼梦》中包含的养生理念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以全新的视角通过饮食养生剖析了红楼梦中人的性格,对《红楼梦》的家庭关系、行为处事以及故事脉络进行了分析。《红楼梦中的养生秘密》从《红楼梦》中介绍的各种膳食、茶饮、中成方、生活习惯等入手,并联系不同人物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让读者在细品名著的同时增长了养生知识。
  • 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

    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

    《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从基础篇、运动篇、饮食篇、自愈篇、心理篇、习惯篇、妙招篇几个方面,详细告诉你,如何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如果你是坐着阅读这本书的,请立即暂停阅读,想想现在身体的感觉:是不是觉得颈椎有些痛?肩膀有些硬?腰部有些酸?大腿有些轻微的麻木?心情不太好?算算看,一天中,你有多少时间是站着或走动的?如果你觉得近来浑身上下的肌肉越来越僵硬,颈椎和腰椎开始隐隐作痛,胳膊腿也不如以前灵活了,相信我,这绝不是仅仅因为年龄关系,而是你的身体在对你发出报警讯号:你坐得太久了!一切问题都是由你久坐引起的!
  • 温度决定健康

    温度决定健康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以及对健康知识的渴求明显增强,衡量健康的指标也变得多起来。可是,大部分人却常常忽视了体温。事实上,这个不被我们关注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影响人体的免疫力,它还与新陈代谢、自律神经息息相关。
  • 糖尿病食疗谱

    糖尿病食疗谱

    本书主要从以下介绍糖尿病的食疗食谱:素菜、荤菜、粥菜、汤菜、主食、药茶和药酒。
热门推荐
  • 扶明录

    扶明录

    穿越到了明末一太监身上又怎么了?尸山血海的战场尔虞我诈的朝堂腥风血雨的江湖,尽览大明风华.
  • 敬简堂学治杂录

    敬简堂学治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7-11之恋

    7-11之恋

    蔡某是个艺术工作者,平日作词作曲、写小说拍纪录片,昼伏夜出。每个早上睡前,他会到街角的7-11买罐牛奶配御饭团当早餐,生活平稳规律。生活的变化,从不经意打破扑满开始。成堆的硬币自行玩起了配对游戏。每个早餐32元,2个10元、2个5元、2个1元,每天早晨的7-11之行,他可以游戏5个礼拜。和蔡某分享着早餐秘密的,是7-11的店员小凤。他的规律成了她的习惯,2个10元、2个5元、2个1元,每个早晨的10∶30,2个人若有似无的亲密。
  • 蔬菜物语

    蔬菜物语

    《蔬菜物语》是一本种菜生活随笔,分为冬春篇和夏秋篇。作者将自己种菜的心得体会细细道来,在他眼里,每一棵菜都善解人意,菜园子里暗藏着生活的大智慧。一箪食,一瓢饮,就这样,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在这片“万物有灵”的土地上,在所谓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劳作带来的踏实感让人心安。
  • 在这穿越者横行的时代

    在这穿越者横行的时代

    这是一个整天想着搞事的男主遇到了一个整天坑队友的室友以及一个许久未见的只会落井下石的发小的故事。男主:校园多么美好,不找点事情做不太好吧!坑货:我都可以啊!发小:我不是很想坑人。大魔王红领巾黑客:你们三个给我站住!树叶飞舞之处,火亦生生不息。殆尽沙尘,镜生琉璃。红领巾飘扬之所,鲜血淋漓之地。顺水推舟,给我闭嘴!以上说的通通没有。
  •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2009年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股市上涨、楼市热销、车市火暴,这是否说明我国经济已经回暖?郎咸平教授对萧条时期的各种独特现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市场回暖背后的真相与亮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真正危机并非金融危机,而是制造业危机。在此基础上,郎咸平教授指出,萧条时期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通过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各领域的逐一解读,为读者找出投资机会。并最终得出结论,只有“第四驾马车”——产业链高效整合才能真正拉动中国经济。
  • 束河啊束河

    束河啊束河

    束河古镇很老,有资料记载,比丽江古城还老。镇子越老越值钱。几年前,束河旅游开始热。我就到这里开了个餐厅。我开餐厅,也写短文章。写作多年,省作协会员也当上了,都称我为“作家”了,不写点东西,在省市报刊上露露面,感觉自己就不存在在世界上了。我写短文,很离不开身边的事,不注意就把束河也写进去了,把开餐厅的事也写进去了。这样,许多文学界的朋友也都知道了我开餐厅的事。有时候想想。感觉是自己把自己出卖了。在外面开会和在网络上聊天,他们总是说,哪天到丽江,就到束河找我喝酒。我说,欢迎啊欢迎!他们说,要给我们打折啊。我说,你们来是要免费的。
  • 勒胡马

    勒胡马

    宁平城之战掀开了西晋政权的终章,根据史书记载,上起王公大臣,下至将吏兵丁,尽为胡军所杀,竟“无一人得免者”……不,在尸山血海里,还是有一个年轻人爬了起来,他手执一柄如意,狠狠地向胡帅额头砸去!中原陆沉,衣冠南渡,在这血与火的炼狱中,在中华民族又一次浴火重生的乱世之中,从近两千年后穿来此世的裴该,又将怎样度过自己坎坷而辉煌的一生呢?“我有一诗,卿等静听:丈夫北击胡,胡尘不敢起。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勒住那匹咆哮肆虐,践踏文明的胡马吧!
  •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商品流通企业经理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商品流通企业经理

    不论何种行业,优秀的经理人必定是一位财务高手!教你轻松驾御酒 店餐饮企业必备的财务方法与技巧通过本书的阅读,你将学到:全面掌握 三大财务报表,读懂财务报告;非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达 成有效沟通;建立起清晰的成本控制意识与内部控制方法;强化财务管理 意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学会使用预算等财务工具加强内部管理;运用 财务思维视角运作企业,找到提升运营绩效的方法。
  • 寒风过境

    寒风过境

    许佳音,1982年11月出生于沈阳,高中时代开始小说创作,文字偶有刊发。大学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后入伍,服役于沈阳军区司令部装备维护大队,现中尉军衔。这个晚上真是美妙绝伦。王威一见着邱晓春二话没说操起啤酒瓶子就砸了过去。邱晓春这人虽没什么骨气,但他的颅骨毕竟也挺硬,啤酒瓶砸上去嘭的一声爆成碎片。碎片划破邱晓春的头皮,弄得他血流满面,样子很是吓人。说起来专家楼也有些反常,平时点一盘青椒炒蛋都要等上半个小时,今天偏偏上菜出奇地快,战斗开始之前居然连鲍鱼海鲜锅都端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