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1400000003

第3章 慈善,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2)

孔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宽怀容人、恩惠助人等当作“仁”。孟子则更注重解人危难和救人性命,把爱护生命当作“至仁”,滥杀无辜当作“非仁”。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不忍人之心”,儒家的慈善思想理论逐渐丰富和完善。

民本思想是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内容。孔子云:“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又云:“修己以安百姓。”,“节用爱人”。孟子明确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则更进一步提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学中这种民为邦本的思想,反映到社会慈善观方面,就是主张君主要“惠民”,实施仁政。这种思想推及于社会生活,便成为历代王朝统治者实行种种惠民政策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渊源。

大同思想亦是儒家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同思想的形成,与孔子主张财富均分,反对贫富悬殊有关。《论语·季氏》云:“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在孔子看来,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财物分配平均是最重要的,物同一体,无贫富差别,人人才会和睦相处,才可以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也许就是孔子对大同之世的最初设想。后来,他又具体描绘了令世人心驰神往的大同世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后,孟子也提出了一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的理想社会,它与孔子的“大同”之说交相辉映,一起构成儒家大同思想的精华内容。这种“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思想界影响极其深远。

义利观也是儒家文化中慈善思想的一个方面。《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言:“君子义以为上。”真君子往往能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做出无私的选择,进而超越眼前的利益而成为道德的典范,有谓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正是受儒家义利观的熏陶,古代一些儒者都重义轻利,不言名利,孜孜致力于开展救困扶危的慈善事业。这也使得后来者在义和利间抉择时,无不敦诚信义,舍利而取义。如明清时期,不少商人自幼习儒,不以利害义,在经商致富之后,常常乐输善资,成为“儒商”。这一时期,在徽商、晋商等著名商帮中,都有这样一批好善而尚义的儒商,舍财捐资创办起会馆、行会为贫病的同乡进行慈善救济,或报效社会,积极参与灾荒赈济,推动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

2.佛教慈善思想

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以善恶观、人生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其劝善理论特别丰富。

佛门认为,只有不断改过,才能心地清净,修成善果。因此,佛门中有“十善十恶”、“修三福”、“持五戒”之说。在这些清规戒律的引导下,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寺及其僧人乃奉行不杀生而行放生,建放生池、立放生会;以不偷盗而行施舍,设善堂、建义局。

佛家行善的方法也有其特别的论述,诸如“修福田”、“布施”等。所谓福田,指行善有如农民播种于田,必有秋收之获,即劝导世人多行善举,多积功德,必将受报于后。所谓布施,又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财布施是施舍财物,济人贫匮之苦;法布施是讲授正法,破迷开悟;无畏布施是帮助他人免除畏惧,使之身心安乐。

佛教为实现劝善化俗的目的,提出了因缘业报说,“业有三报:一现报,现做善恶,现受苦乐;二生报,今生作业,来生受果;三后报,或今生受业,过百千生方受业”。这种业报轮回之说,给人的伦理启示是:今生修善德,来世升入天界;今生造恶行,来世堕入地狱。

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在梵文中,“慈”含有纯粹的友爱之情,“悲”为哀怜、同情之意。对于奉佛信众来说,欲成圣佛,必须胸怀慈悲,以慈爱之心予人幸福,以怜悯之心去人痛苦。佛门还把慈悲扩大到无限,强调佛教徒要摆脱轮回,出离三界,应怀慈悲精神,以正、悟、智、善的慈航普度众生,实行“与乐、拔苦”的义举,为一切众生造福田,以“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善待众生,以宽宏的胸襟劝谕世人发慈悲之愿而生救世之心,广行善举。

综上而论,中国佛教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劝导人们止恶从善,避恶趋善的伦理宗教。它要求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即是在慈善的伦理价值层面上规范人们的心理动机和行为倾向,敦促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内省律己,克服私欲,去恶从善,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

3.道家慈善思想

道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脉。道家的文化典籍中蕴涵了十分丰富的伦理思想,诸如“清净无为”的人生哲理及“赏善罚恶,善恶报应”等道德观念,成为了古代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源头。

(1)先秦道家思想的慈善渊源

老子作为先秦道家的创始人,对“善”、“恶”有着独特的看法。在老子看来,“道”是天地万物之源,不可名状,亦无法察知,却可赏罚应时,使善人得福,恶人遭祸。由此,他提出尘世间应遵循“道”的规律,人人向善,善待芸芸众生。

(2)《太平经》中的慈善观

《太平经》的“承负说”成为后世慈善活动的依据。“承负说”是在“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的善恶报应论和天人感应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简言之,“承负说”就是一人作恶,殃及子孙;一人行善,惠及子孙,其遭殃或泽被范围以前后五代为限。这为道众信徒避孽行善提供了思想依据。它认为任何人的善恶行为不仅在自身遭报应,而且对后世子孙也产生影响;而人的今世祸福也都是先人行为的结果。如果祖宗有过失,子孙也要承负其报应。承负的范围是:承负前五代,流及后五代。“承负说”还提出,如果自身能行大善,积大德就可避免祖先的余殃,并为后代子孙造福;如果从恶不改,神灵将依据其行为赏善罚恶。

(3)唐宋道教的慈善观

唐宋是道教的鼎兴时期。由于两朝皇帝对道教的尊崇,奉道之风发展到极致,道观几乎遍及名山幽谷。同时还涌现出孙思邈等著名的道教学者,辑录了一些道教经籍如《道藏》、《太上感应篇》等,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宝库,其中亦蕴藏着慈善思想。

唐代道士孙思邈在其影响深远的医著《千金要方》中就提出,医家须具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德,还应当“志存救济”,有慈济救人的普爱之心。这种以医济世的慈爱思想对后世设立惠民药局、医治所等慈善救济机构颇有启发,使民间善士施医给药的善举频频可见。《太上感应篇》是依道教经籍辑录的一部著名的劝善书。它以道司命神“太上君”规诫的方式,宣扬善恶报应,并列出了种种善举恶行作为人们趋善避恶的标准。

中国近现代慈善思想的发展

中国近代的慈善思想是在接受了西方社会慈善思想若干影响的情形下,兼纳中西,最终形成的既顺应时代要求,又具有崭新内涵的慈善思想。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浪潮中,西方慈善福利观随着先进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介绍和学习而传入中国。他们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慈善福利思想嫁接到中国传统的“大同”、“平均”等朴素的慈善思想之上,使近代中国慈善思想呈现出古今贯通、中西汇聚的特点,并向现代化和制度化迈进。

在近代慈善界,大多数慈善家仍把其思想基石建立在中国古代传统“大同”、“平均”等观念之上,在表述他们慈善思想时仍使用这些传统的辞汇,但借鉴和融入了西方社会的若干理念。他们普遍认同西方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制度,并要求在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制度和经验。因而,近代中国的慈善思想呈现出资本主义性质和近代化的特征。

从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近代中国慈善思想界的以下几点基本观念。

(1)慈善事业是一种公益事业,是政府应负的职责。扶贫济困是政府机构应有的功能,而不是出于同情。

(2)慈善事业应该制度化,应纳入政府社会保障体系。

(3)民间慈善事业是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政府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要大力推进其发展,并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督。

(4)要突破传统的宗族和地域观念,实现大福利、大慈善。慈善不应有宗族、地域和国界之分。

(5)要仿照西方,建立各种近代化的慈善机构,包括慈善学校、慈善医院等等。

中国近代思想的形成,是接受了西方社会慈善福利思想的若干影响。具体而言,主要有教会慈善事业、西学报刊、国人海外见闻三个方面。

教会在华兴办的慈善机构,是中国人了解西方社会慈善事业最直接的一个途径。随着鸦片战争后洋教的渗入,一些传教士或教会在通商口岸及内地兴办了育婴堂、孤儿院、诊所、医院等育婴与医疗慈善机构。在此影响之下,一些开明绅商,开始联络西方人士,创办西医诊所,仿照教会育婴机构,开展育婴事业。教会的赈灾慈善活动也对中国慈善事业产生了影响。近代的一些大规模义赈就模仿了西方传教士在华设赈灾委员会的赈灾模式。

在近代翻译到中国的书籍中,有一些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史地、政情、民俗和社会状况,涉及一些慈善事业方面的情况。这一时期外国人创办的报刊对西方传教士举行的慈善医疗、育婴、赈灾等活动报道颇多。这些书籍和报刊使国人对西方各国的福利慈善事业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19世纪中叶以后,国人有机会得以走出国门,并且人数逐步增多。他们将所见所闻写成游记,以供国人传阅。这些游记中含有各国近代慈善事业的相关情况。这些日记游记流传于社会之后,对中国正在兴起的近代慈善事业有相当大的影响,加快了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向近代化转换的步伐。

现代中国的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之上的,其思想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及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而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慈善福利思想。

新中国建国初期,旧的福利救济被看作是“统治阶级欺骗和麻醉人民的装饰品”,应对旧的慈善机构进行接收和改造;民间慈善事业应该予以否定,政府应是慈善事业的主体。

同类推荐
  • 老子: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老子: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权势者的欲望无所节制,百姓小民无力对抗。老子用比国君更权威的口气,试图对这种潮流踩刹车。本书再现了言简意赅的道家经典《老子》的思想和语言魅力,认为老子的思想源于谜一样的古老的南方隐者文化,相较于儒家以礼法对抗乱世,老子则主张道法自然、包容万物,这是乱世中的一缕清风。同时,本书将老子放回战国乱世的历史脉络中,纠正了以往大多数人对于老子思想的“反智”“反文明”的指责,试图理清老子及道家思想之核心“无为”的真意,其实是悲天悯人的积极关怀。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毓老师讲学记

    毓老师讲学记

    许仁图编著的《毓老师讲学记》乃总结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在台六十多年来书院讲学之集大成之作,首次向读者阐述毓老的讲学,其拯世真文和不传之秘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又一村。毓老读书百年,读出了活学问;教学六十余年,讲的都是实学。毓老之学重实用,实用当然要易知易行,讲学要讲到听者能懂。他说:向学子讲学,不是大师;跟老百姓讲学,才是大师。毓老讲学一贯遵循依经解经的方法,学宗孔子,接棒熊十力,讲述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智慧,用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仅历久弥新,而且玉润珠圆。毓老用其饱经世患的生命,启迪众多学子无尽的智慧。他强调,智慧无古今,要古为今用,我们读古书为的是存智慧,不要为古人化妆。
  • 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

    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

    历史上,他是位圣人,知礼明义,正襟危坐,与人保持距离感政治上,他渴望出仕,渴望与当权者合谋,心灵却不肯被招安生活中,他爱好音乐,喜斟小酒,崇尚财富,却鄙视不义之财教学中,他诲人不倦,粉丝云集,却常有弟子质疑他、顶撞他,他是个苦孩子,做过保安、会计,自学成才他善于化解职场矛盾,坚守自己的做人底线婚姻生活并不美满,但他鼓励子女自由恋爱周游列国,率真的他对异性有说不清的萌动,这时的先生,很接地气,在他身上你能发现自己的影子,他是国人心中的夫子,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他是我们的孔二先生。
  •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历史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这些传说在表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注重刻画历史人物,并且在传说中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历史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评价和愿望。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
  • 耕心铸魂

    耕心铸魂

    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的内核在哪里?社会变迁、经济转型北京下企业领导人如何看待、思考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本书通过对中航工业西航改革、发展、提升、突破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进行系统总结,给读者展现了当代中国企业走向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生动画卷,值得广大企业管理者阅读借鉴。
  • 洛家有女为倾城

    洛家有女为倾城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洛家人才辈出,招来皇家记恨,一朝族灭,世间唯余一人,洛沁步步算计,便有了洛知宥的诞生。带着使命降生的她,又会有怎样的未来呢?(本文是个小甜饼!小甜饼!小甜饼!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别被简介骗了哦)
  • 穿越末世:第一女配

    穿越末世:第一女配

    游戏大神夏悠光竟然被游戏玩死,惨死之后才知道自己原来只是个是炮灰。好不容易和世界意识——未央做了交易得以重生,她发誓再也不要当配角!穿越到了末世发生的六年前。游戏里的技能和空间她全都有!因为她可是要成为站在女主背后的女人!夏悠光:等等,似乎哪里不对啊?未央:没不对,因为你,还是炮灰女配!辅助女主方是王道!什么?夏悠光的内心是崩溃的,说好的女主女配撕X到老呢,为什么不按常理出牌!为了不被炮灰,还是紧紧抱紧女主大腿吧骚年!
  • 如意

    如意

    扁担胡同和眼镜坑有关任如意的传闻一时间闹得整个任州城纷纷扬扬……其真真假假云里雾里实在叫人无法分辨。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任如意的家在任州南关扁担胡同,他是跟他爷爷任二先生在眼镜坑边出生长大的。先说扁担胡同。任州城里很多大街小巷的名字和它们的位置、形状或作用有密切的关联。比如柴市街和炭火巷过去是专门卖柴禾和木炭的;竹竿巷是专门卖各种竹竿和竹篾器具的,甜水巷是因为巷子里有口甜水井,风箱巷集居着几家做风箱的木匠……而扁担胡同不一样,它的名字不是因为胡同里有人做扁担或是卖扁担,它是因为又细又长,形状象条扁担才得了这个名儿。
  • 犹忆前尘立少时:俞平伯点评唐宋词

    犹忆前尘立少时:俞平伯点评唐宋词

    本书系国学大家俞平伯于浩如烟海的唐宋词中精选所得,选词的面稍宽,想努力体现出词家的风格特色和词的发展途径。本书选词自唐迄南宋,共二百五十一首,分为三卷。上卷为唐、五代词,又分为三部分:一、唐,二、《花间》,三、南唐;共八十七首。中、下卷为宋词,共一百六十四首。中卷题为“宋词之一”,下卷题为“宋词之二”,即相当于北宋和南宋。
  • 糯米味汤圆

    糯米味汤圆

    悲痛欲绝的永恒之神找到一丝线索后,只身投入轮回,来到了他的妻子辰空伊转世的世界,用一个新的身份与之相恋……
  • 贵女无双

    贵女无双

    群雄迭起、百家争鸣的盛世。柳依依一朝穿越成世家傻女,然而,隐藏在身份背景之后的却是诸多势力的阴谋与算计!正所谓天下风云出我辈,皇图霸业笑谈中!她,在这场盘根错节的斗争里势要闯出一片天地,不为别的,只为护他一片安好!当她献出一片真心,换回的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算计!她道:“我送你这盛世江山,你不要。那好,我便毁了这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纪阴谋

    世纪阴谋

    故事阴谋始,亦由阴谋终。一书荒唐史,真真假假中。假托妄史,虚构玄妙,若诸君有感似曾相识,不过是巧合罢了,切莫当真。此书所写乃一孤儿之事。家族因奸人之阴谋而惨遭灭门,而后远遁异域蒙故人相救,从而开启了别样的人生。一段传奇,就此展开!
  • 赏延素心录

    赏延素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