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6200000007

第7章 实践(1)

知与行就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王阳明则提出“知行合一”,他认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要有崇高伟大的志向,也要掌握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并努力实践,才能真正获得圣人的智慧。

知和行并非两件事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在王阳明看来,认识是实践的起点,实践是认识的成果。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认识和实践不能当作两件事。

王阳明强调知与行的统一。所谓知,便是对事情各方面的思考与了解,只有思考明白、了解清楚了才能开始行动;所谓行,便是将那些思考明白、了解清楚的东西付诸实践,才能有所成就。王阳明指出,圣人之学乃身心之学,其要领在于体悟实行,不可将其当作纯粹的知识,仅仅流于口耳之间。

然而,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把知和行看作两件事,比如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意思是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认为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思而后行,确实是对年轻气盛、易冲动的人最好的劝谏,因而备受世人推崇。人们相信,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才是最好的,经过反复思量的行动才能顺利进行。不幸的是,由此形成了一种重思考而轻行动的风气。或许是过于谨慎,过于追求万无一失,人们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了无限的沉思之中,结果越想越觉得准备不够充分,越想越觉得存在很大的问题,最终使本可以尝试的想法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致无疾而终。

由于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宽广的,不受客观事物与能力的强行束缚,因此,过度的思考很容易偏离正轨,越想越远反而找不到重点。人们在思想的海洋中畅游太久而迟迟不上岸来付诸实践,结果无异于窒息其中,彻底失去付诸实践的机会与能力。

唐代时期,中原大地有一片山脉盛产灵蛇,蛇胆和蛇心都是很好的药材。虽然蛇毒剧烈,见血封喉,可是为了赚钱,仍有很多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一天,有三个来自南方的年轻人来到附近的村子,准备进山捕蛇。

年轻人甲在村里住了一天,第二天清晨便收拾行装上山捕蛇,但是过去好几天了,他还没有回来。原来他不懂得蛇的习性,在山里乱窜,惊扰了灵蛇;而且他由于不懂如何捕蛇,最终因捕蛇而命丧黄泉。

年轻人乙见状,心中害怕不已,再三思虑要不要去山里捕蛇,他每天都站在村口,向大山的方向张望,时而向前走几里路,不久又走回来,终日惶惶然行走于村子与大山之间。

年轻人丙则充分考虑了如何找蛇穴、捕蛇、解毒等问题,并向村里人讨教,掌握了寻找蛇穴、引蛇出洞等捕蛇的技术,学习制作解毒的药剂。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年轻人丙带着工具上山了。七天过去了,大家都以为他已经丧命,可是丙竟然背着沉重的箩筐回到了村里。他捕到了上百条灵蛇,赚了很多钱,之后还做起了药材生意,成为著名的捕蛇之王。

三个年轻人一起捕蛇,一个毫不考虑、鲁莽行动;一个思来想去、迟迟不动;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付诸行动。三个人对待思与行的不同态度,注定了他们不同的结果。思考与行动是相辅相成的,无论偏向于哪一方,都难成大事。

思考与行动,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事,犹如人之生老病死,难以避免。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脉,都要思考与行动。不假思索地行动和多番思虑却不行动的人,轻则败家,重则亡国。思与行,不可偏其一,这便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沉痛教训,也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基础所在。

实干家比空想家做得成功

若不用克己功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时,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王阳明认为,如果没有下功夫克制私欲,每天只是说一说,最终就认识不到天理和私欲的区别。就像人走路,走了一段才能看清楚前面一段。到了岔路口,有了疑惑就要问,问明白再走,这样才能渐渐走到目的地。也就是说,光是空谈而不去实践,是无法克制自己的私欲、认识天理的,因此王阳明感叹:“天下大乱,只因空谈多而实践少。”

古来有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世界上有两种人:一是实干家,一是空想家。空想家们想象丰富,善于夸夸其谈,总是设想做各类大事情;而实干家则是着重于做!空想家往往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完成那些自己应该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而实干家虽然没有空想家那样富丽堂皇的说辞,却往往能获得成功。

实干家比空想家做得成功,是因为实干家总是采取持久的、有目的的行动,而空想家很少去着手行动,或是刚开始行动便很快懈怠。实干家具备有目的地改变生活的能力,能够完成非凡的事业,不论是开一间自己的公司,写作一本书,竞选政府官员,还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等。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空想家大多是站到一边,梦想这些而已。

空想家往往受到人们的嘲笑,因为他们始终把自己的理想挂在嘴边,却从不见他们为之奋斗。他们谈话时言辞激烈,谈到理想时更是慷慨激昂,然而,他们是行动上的矮子。空想家总认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可以拯救世界,但是世界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空想家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战国时候,秦国派王龁攻下上党,意欲进攻长平。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命廉颇率二十多万大军驻守长平。廉颇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道而来的秦军对峙,做好了长期抵抗的准备。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只是坚守。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想打败赵国,必须想办法让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富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询问。赵括说:“要是换上我,打败王龁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听不进去蔺相如的劝告。

范雎得知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将军,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就布置好埋伏,然后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25000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5000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40万赵军切成两段。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兵士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他射死了。40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

赵括是个空谈家,自以为读过兵书,对兵法之道十分谙熟,但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书本在他头脑中构筑的虚无缥缈的军事楼阁,在真实的刀光剑影中不堪一击,赵括也因“纸上谈兵”而被作为空想家的代表贻笑千古。

良好的理论基础固然很重要,但是理论基础若不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际应用中就不可能转化为有效的力量。无论是空谈者,还是空想者,往往自以为有了知识就有了一切,这是极度错误的想法。掌握知识是为了应用,有了目标也要实干才能实现理想,否则,单凭理论异想天开,将会导致重大的失误。因此,我们应少空谈,多实践,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

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做合适的事

爱曰:“如《三坟》之类,亦有传者,孔子何以删之?”

先生曰:“纵有传者,亦于世变渐非所宜。风气益开,文采日胜,至于周末,虽欲变以夏商之俗,已不可挽,况唐虞乎?又况羲黄之世乎?”

弟子徐爱问道:“伏羲、神农、黄帝之类的书也有流传下来,但是孔子为什么把它们都删掉了呢?”

王阳明回答说:“社会风气日益开放,文采日渐兴盛,世道沧桑,那些书即使有流传下来的,也会因时代的变迁而逐渐不合时宜。周朝末年的时候,要恢复夏商时期的淳朴风俗,已经不可挽回了,何况尧舜时的世风呢?更何况太古时期的伏羲、黄帝的世风呢?”其实,王阳明是在告诫人们在做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时间、地点来随机应变,制定相应的、正确的方法。

世界瞬息万变,人们只有顺应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和思维来对待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才能因地制宜、因时随化,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王阳明在平定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始终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原则。他没有把起义农民当成打击对象,而是把杀人越货的盗贼和被迫铤而走险的贫苦民众区别开来,把首恶和胁从区别开来,把愿意弃恶从善者和坚持不改者区别开来。具体到个人,王阳明更是谨慎从事,即使犯了罪,也要根据认罪的态度来决定处罚。

为了给胁从者、愿意悔改者机会,王阳明在每次采取行动之前,都先发布告,劝谕误入迷途者改恶从善,弃旧图新。在征战过程中,他也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制定制敌政策。在平乱之后,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或者奏请皇帝批准增设县治,管关隘检查的巡查司,或者改变布局不合理的巡检司治所。

王阳明根据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因地、因事、因时以制宜,并没有死守绳法。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与原有的计划有所不同,面对改变的时候,智慧之人往往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十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喝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不知用什么方法弄来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

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什么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生存,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礼呀!”

孔子处理事情能从容淡然,就在于他有着因时而化、因地制宜的头脑。所以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懂得改变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因为变则通,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当今社会,各种事物都在飞速发展变化着,身处其中的人如果不能审时度势,顺势而变,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做到针对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随机应变、顺势而动,无疑会对我们适应生活,适应现实变化有很大的帮助。正如王阳明所说:“天下事虽万变,吾所以应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获得成功。

克服浅尝辄止的毛病

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王阳明认为,当人们对世界辨析明白了,思考谨慎了,询问仔细了,学习也长进了,却还能坚持用功不懈,这就是笃行。

现如今的社会,人们大多急功近利,对事物的认识也多是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害怕因此浪费自己的时间。比如,人们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看起来好像对这些问题已经了解了,却没有深入思考、触类旁通和向外拓展,因而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道该如何解答了,这就是浅尝辄止的坏处。

同类推荐
  •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既是一部论述哲学和神学问题的经典名著,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篇章,以散文与诗歌交替的形式描述作者在狱中绝境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涉及命运与天命、上帝的预知与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与时间等重大问题。
  • 韩非子大讲堂

    韩非子大讲堂

    韩非子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使他明白,要想使人俯首帖耳,必须有一种深藏于胸、变幻莫测、凶狠刁钻而又充满智慧的心计和手腕,这就是领导人的统御之道、经世奇略。
  • 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庄子之所以活得那样逍遥、自在,是因为他把利益看得很轻,把功名看得很利淡,所以他才能够真正做到“乘物以游心”,并达到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如果我们也像庄子一样,凡事也想开一些,那么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在喧嚣中拥有一份宁静,在忙碌中拥有一份悠闲。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有一个庄子。有人仰慕“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有人秉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处世态度,也有人心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洒脱性情。
  • 吕氏春秋全鉴

    吕氏春秋全鉴

    本书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杂家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计一百六十篇文章,其内容融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等各家思想,是研究先秦文化极其珍贵的资料。本书萃取了整本书最精彩的篇章,在原典下加注释和译文,力求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接近《吕氏春秋》,以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萃,感知先贤智慧。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热门推荐
  • 一只嫡女出墙来

    一只嫡女出墙来

    毛豆豆从不知道情为何物,只知道爱情就是睡他!再睡他!等出现一个愿意睡一辈子的,就是幸福了。没想到遇上叶无落,才知道什么叫大白菜打狗,他丫的不吃还得护着!“懂的少说话,不懂别哔哔,老娘只想跟叶无落死磕,不是正儿八经的做生意!”毛豆豆如此说。“想要我的命,还想让我心甘情愿,你丫做梦呢?我把自己剁吧剁吧给你包饺子好不好?”毛豆豆如此说。“你敢跟我骑一匹马,我就敢把世界拍扁了放你包里。”毛豆豆如此说。“我无处可去,但我绝不会流落街头!单凭我是花家的嫡女!上通天,下锥地,中间燃空气!我花飞扬,可以让活人闭嘴!也可以让死人喘气!想看我的笑话,除非山无陵,天地合,老娘势必跟你丫死磕!”毛豆豆,就是如此说。
  • 巡边总论

    巡边总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凌天下

    凤凌天下

    前世,她是最尊贵的赤炎国皇后,妹妹心黑?爱人狠毒?直到,亲眼目睹了自己妹妹和最爱的夫君,病重的儿子被夫君亲手摔死,自己被做成人彘,葬身火海尸骨无存。今生,死而复生,她才幡然醒悟,一场背叛,她失去了所有,尊严被践踏,带着怨恨死去。一朝重生,凤凰浴火,涅磐重生。誓要敌人百倍偿还。
  • 冰蛇

    冰蛇

    谁又会知道,在那个岛上会有怎样的遭遇?他就如此好命,上了那个岛,不对,应该是被人救上了岛。原来,岛上美女如云,竟让他看花了眼。拜了美女师父不说,学了一身功夫不说,居然还莫名其妙多了一个师兄,而他才十岁……美女师父助他当上盟主,他却受人蛊惑,带人攻上流冰岛……
  • 剧情崩坏该咋办

    剧情崩坏该咋办

    本书讨论群:591954921什么!宇宙最强大佬创世神帝大人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美好世界竟然纷纷出现了剧情崩坏的情况,开始与原先设定好的剧情走向大相径庭。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那作为神帝之子的少年林辰自然就要义不容辞(被迫)地下凡帮老爹修复这该死的剧情来达到历练自己(应付老爹)的目的啦林辰:“卧槽!这都是什么鬼剧情啊,快弄死我了,老子不干啦!”
  •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中华大地受大自然厚爱,山川大河,茂林平川,各具特色。天府之国,巴蜀平原素来有富饶美丽之名,然而李白却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可见要及进入这富饶之地也是不简单。而瞿塘关却被称为巴蜀之咽喉,可见其特别,而本书将为读者整理讲述这瞿塘关的历史渊源、古迹名胜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 本王在此

    本王在此

    明月有个秘密她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守着个惊天动地的大宝藏然并卵,她没有“钥匙”。摄政王有个疑惑他处心积虑想方设法发动全府上下所有女人排挤虐待明月然并卵,她在他府里一天比一天红润自在。她是倒霉催的和亲公主他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当她遇到他原本是火星撞地球两看两相厌后来—“喊什么,本王在此!”“怕什么,本王在此!”“哭什么,本王在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妖孽在校园

    极品妖孽在校园

    征战沙场,他是兵王!纵意都市,他是至尊!偶得一枚神奇的板指,让他拥有了各种不可思异的能力!老子既然回归都市,就是来缔造传奇的!铁子群号:537357574新书《花都至尊仙医》求大家支持。
  •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的爱情,始于初见,终于死别。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这一种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因为懂得,所以不离不弃。他们拥有最契合的灵魂,最温暖的坚守,纵使最后生离死别,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
  • 夜帝的赌神小妻

    夜帝的赌神小妻

    一出生就被说是天煞孤星,爷爷不疼奶奶不爱,父亲都把她送走了,她就这样磕磕绊绊的长大了,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一场机缘巧合竟然成了女赌神,还有有了不同常人的桃花运,是不是老天爷看她可怜,对她后半生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