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对稻盛打击很大,让他认识了人性复杂的一面,促使他思考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当然,那时候的稻盛太年轻,还无法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如果说这次事件还只是让他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那么另外一件事则让他有幸见识了社会的复杂性。由于善于观察,稻盛发现老师对那些衣着整洁、出身好的孩子更加宠爱,这让他和其他一些孩子非常不满,并当面指责老师:“你不能给那个小子特别照顾!”结果比上次更糟糕,老师当即用拳头让他明白了尊师重教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这些不可思议的遭遇,让稻盛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思考。稻盛能在企业经营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哲学,与他自小便学会思考有着很大的关系。
思考是人类存在的意义所在,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会忽视其存在。作为企业家和创业者,面临着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如何确立企业的经营哲学,都需要企业家和创业者不停地去思考、总结。稻盛和夫在日常工作中专门准备了笔记本,每当有所感悟的时候就记录下来,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经营哲学。中国企业家在追求市场份额、效益和利润时,也不能忘记对企业经营思想的关注,要尽可能的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经营哲学。
小时候的稻盛虽然富有同情心,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在面对死亡时也暴露出了人性的弱点。
稻盛有位叫兼一的叔叔,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对稻盛非常关心。按照稻盛的说法是:“我是通过兼一叔叔才第一次与外界文化有了接触。”[5]稻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兼一经常带着他去看电影。以稻盛的家境和当时的生活环境,看电影无疑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稻盛后来所具备的令人钦佩的文化修养,应该有着兼一的一份功劳。然而不幸的是,兼一在外工作时患上了肺结核。以当时的医疗水平,肺结核基本上属于不治之症,而且有着极强的传染性。稻盛的父亲亲自负责照料自己的弟弟,让其他家人都不要进入兼一住的房间。
稻盛的母亲和哥哥以亲情为重,都对传染不以为然,依然经常出入兼一的房间,只有稻盛心怀恐惧,避之唯恐不及。据稻盛回忆,他借了医学书查阅了关于结核病的介绍,知道结核菌是通过空气传染的,因此每次经过叔叔的房间,都捏鼻捂嘴,避免吸入病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无论是经常接触兼一的父亲,还是不以为然的母亲和哥哥都安然无恙,反而是做足了防范措施的稻盛不幸感染。
稻盛家族此前已有多人因结核病去世,幼小的稻盛已经感受到死亡的威胁,有了得过且过的念头。或许是不幸中的万幸,在生病期间,一位邻居为了鼓励稻盛,借了一本名叫《生命的实相》的书给他。书中有一段话让稻盛陷入了沉思,“在我们的心中有一块磁铁,能够把周围的剑、手枪或灾难、疾病和失业统统都吸过来”。稻盛可能天生具有哲学天赋,读到这句话后当即作出了反思:“唯恐避之不及的我遭此厄运,难道不是因为过分在意结核病而引来了这场灾祸吗?”[6]
当时只不过12岁的稻盛和夫,从这句话中悟出了人生的奥义,实在是难能可贵。人性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伟大的人也只不过是竭尽所能地走向完美。我们不能奢求稻盛在12岁的时候就能“视死如归”,坦然面对死亡。换一个角度审视稻盛行为的话,我们或许会意识到,正是这种极具冲击力的对比和生死一线的经历,才让稻盛和夫对人性有了更为直观而深刻的认识,并在多年后完成人性的蜕变和升华。
很多年轻的中国创业者会有一种困惑,他们在企业做大后也希望建立一种更为高尚的经营哲学,但又心存犹疑: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现今的努力还有意义吗?考虑到稻盛和夫青少年时期的自私,现在却被很多人称为“圣人”,我们应该可以释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正因为我们具有各种各样的缺点,自我充实、自我发展才有了意义。只要我们具有改善自我、提升经营哲学的心愿,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就在稻盛全家还在为肺结核忧心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终于烧到了鹿儿岛。稻盛的家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好在人员没有任何伤亡。稻盛顾不得为自己的结核病扼腕叹息,就走上了逃亡之路。
我们可能都看过一些近似奇迹的案例,通常都是发生在那些得了不治之症的人身上的。往往有一些绝症患者,生性乐观开朗,从来不将绝症放在眼里,在不知不觉间就战胜了绝症。还有一些人原本身体强健、充满活力,却因为丢掉工作或失去权势或者难以适应平淡的生活而拖垮了身体。这样的案例说明,人的健康和生活态度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当人们在思想上藐视疾病的时候,疾病似乎也就离他们远去了。
逃亡中的稻盛当然没有时间考虑结核病的蔓延,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令人窒息的逃亡生涯后,结核病居然不治而愈了。这样的消息让失去家园的稻盛全家感到了一丝安慰。
同样让人高兴的是,正是经过这次事件,稻盛才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并真正静下心来做学问。也正因为如此,稻盛才有可能在第三次考上了中学。
漫漫求职路
稻盛在青少年时期遭遇过挫折,也目睹过社会的黑暗,但值得欣慰的是,在人生的各个关口,都有贵人出手相助。土井老师让稻盛有机会升入初中,而高中的辛岛老师则让他圆了大学梦。
高中毕业的时候,由于家境问题,父母原打算让稻盛回家做个帮手。考虑到下面还有5个弟弟妹妹,稻盛和夫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辛岛老师对稻盛青睐有加,第二天便来到稻盛家里,对他的父母说:“稻盛君具备其他学生所没有的许多优秀品格。”辛岛老师曾做过鹿儿岛中学的校长,在当地素有威望。这样的人为稻盛求情,稻盛的父母也无法回绝。但考虑到经济问题,父母还是提出一个条件:稻盛必须靠奖学金和打工来完成自己的学业,家里不再负担任何费用。
不幸的是,稻盛再次在考试中沉沙折戟。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复读,稻盛迫不得已放弃了自己原本想报考的医学专业,参加了稍晚举行的县立鹿儿岛大学的招生考试。这是一所极为普通的大学,但稻盛没有其他的选择。从这段经历中我们能够看出,稻盛为了家庭能够放弃上学,但一旦他选择了一条道路,即便挫折再多,也会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这是他最为优秀的品格之一。
稻盛和夫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不喜欢一流高校的拔尖人才,他认为这部分人通常自作聪明,不能专心工作。姑且不论稻盛的人才观是否正确,仅审视一下他的求学经历,那些在普通高校就读的学子就没必要遗憾或自暴自弃,因为个人的成就大小并不取决于毕业院校的好坏。不是所有的名校毕业生都能在事业上出类拔萃。
更换了学校,改变了专业,同样也改变了稻盛的人生轨迹。原本喜欢医学的稻盛,后来不得不选择了有机化学专业。人生就是这么偶然,如果稻盛考上了大阪大学医学专业的话,即便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甚至能成为一家医院的院长,与如今的成就比较起来,也无法相提并论。稻盛虽然进入了一所极其普通的私立大学,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很多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所无法企及的成就。这样的奋斗故事,对很多出身平凡的人来说,都将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后来的成就并不意味着当初职业生涯的一帆风顺。事实上,由于鹿儿岛大学太过普通,稻盛毕业后一职难求,托了好多关系都找不到一份工作。经过千般努力依然找不到工作,稻盛甚至萌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这个社会怎么如此不公!反正找不到一个正经的工作,索性就去当一个文化流氓。重仁义的黑社会要比这种不公平的社会好上百倍。”[7]好在稻盛及时反省,意识到还有家人需要照顾,才没有走上邪路。
关键时刻,又有贵人出手相助。学校的竹下老师见他无路可走,就将他介绍到自己朋友的公司。这是一家生产绝缘子的公司,所用陶瓷材料属于无机化学范畴,与稻盛所学专业正好相对。只不过这时候的稻盛哪里还顾得上挑三拣四,能够有收留之处已经让他感恩戴德了。就这样,稻盛进入了这家名叫松风工业的濒临破产的绝缘子生产公司,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在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找一份好的工作很难。很多毕业生为了先安定下来,会随便找一份工作。但他们并不想为这份工作付出太多,而是想以此为跳板,一旦有好的机会就会选择跳槽。这种做法一方面有违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个人发展。稻盛和夫当初也有这样的想法,好在他很快调整了态度,终于在松风工业成就了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