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的功能特点与发展趋势
体育科学研究的功能是指它具有的一种多维度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既体现在它对研究客体的积极影响,又体现在研究主体自身的发展与提高;既反映在体育领域,又影响到整个社会。这种能动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和不同层面多维度地展现出来,并且构成为综合性的整体功能。
一、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功能
(一)揭示体育规律,指导体育实践
所谓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世界上任何物质运动的形式都有它的规律性。体育运动作为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其基本矛盾和各种内外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中各要素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确定不移的必然趋势,就是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体育运动规律同其它规律一样,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也不管人们是否喜欢它,它都存在、都在起作用。符合它的要求体育运动进展就顺利,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违背了它的要求,人们的活动就会受到惩罚。当人们还不了解它时,人们的体育生活自发地受着它的制约和支配;当人们认识和掌握它时,体育活动就成为自觉的、能被驾驭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揭示这些规律,以指导人们的体育实践。
20世纪初,生理学家维盖尔特,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发现能量物质在强烈的分解过程终止后,在再合成过程中发现明显优质的超量补偿状况。维盖尔特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超量恢复规律,从而制定了小周期超量恢复训练方案。体育科学研究的这一发现,使运动训练跃进了一个新台阶。我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有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和总结,从技术上归纳出我国独特的10多种打法、20多种发球及200多种单项和综合技术,对我国和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对体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体育科学研究对促进体育的科学化,提供体育实践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体育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为体育系统领导层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意见。如国家体委部分司局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为他们在国际大赛中创最佳成绩奠定了基础。如“对乒乓球双打组合模式的研究”,为我国女子双打选手在第24届奥运会上夺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科学健身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为群众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及方法学指导。如“运动处方”的研究,使人们对体育的盲目信托,变为科学地选择锻炼内容和手段,合理安排锻炼负荷,提高健身效果,使更多的人投入到群众健身运动的行列中来。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体育科学研究的这一功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二)推动体育科学不断发展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的进步往往始于方法的突破。科学技术领域发生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科研方法的重大革命。科研方法是科研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是科学发展的前导。科学方法的根本作用就是推动科技的进步。
体育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的体育科学史。正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不断研究与探索,才推动了体育科学的发展。
古人对体育的研究是极零散的,只是对人们在教育、军事、医疗等实践中接触的有关体育的片段加以分析,因而不可能对以多种形式存在的体育形成概括的认识。古代的“体育科学”是整个体育科学发展史上的经验阶段。依照科学的观点,古代的体育科学只是“潜科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20世纪初,人类开始了有组织的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人们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人们开始从传统的生物科学中引入了一些理论和方法,有组织的对体育进行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建立了一系列生物体育科学的学科。体育科学成为人类科学大家族中的新成员。
20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体育领域,引起了体育科学方法上的革命性变革,人们开始运用系统思维方式来考察和认识现代体育,进而把体育科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第一次把人类的体育放进了生物、社会、心理这个三维空间,对其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带来了体育科学的全面的繁荣。
在我国,十年动乱期间,体育科学研究几乎停滞。由于“左”的思潮影响,人们思想僵化,使我国刚刚起步的体育科学拉大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十年浩劫之后,思想解放的春风拂去了“左”的历史尘埃,体育科学研究的百家争鸣,迎来了我国体育科学的百花齐放。
科研方法对体育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它是正确反映研究客体的通道,它能为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它能使科学认识程序化、规范化、最优化;它是运用科学成果的桥梁。在促进科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方面,科研方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不是而且永远不会是一本写完了的书,每个大的进展都带来了新问题,每一次发展总要揭露出新的更深的困难”。体育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体育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探索。所以,我们由衷地倡言:需要体育科学必须重视体育科学研究,发展体育科学必须加强体育科学研究!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经济功能
当今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研究已成为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业之后国民经济的第五大部门。据统计,科研成果的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6.5%,而商品的贸易增长速度仅为30.5%,工业品贸易增长速度为5.5%。科学研究以其独有的能力为人类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研究作为“生产力的放大器”,它所蕴含的经济功能,在“科学经济学”的研究中得到了专门研究。
20世纪50年代末,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首先注意到日益庞大的科技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问题。随着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科学经济学”便应运而生了。
第一个提出“科学经济学”概念的前苏联学者加托夫斯基提出:“科学经济学的实质,首先在于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生产经济效果的因素……”。我国学者认为科学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科学领域中各种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寻求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和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途径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科”。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肯定和探讨了科学研究的经济功能。
体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尚不长,有关对体育科学研究的经济功能的研究国内外还不多见。但体育科学研究直接服务于或通过体育的中介环节服务于经济建设,已成为客观事实。
体育科学研究直接的经济功能表现为:体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在国民经济大国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从而促进了国家对体育投资的不断增长。
当今,体育经济学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体育科学理论的发展与体育科学体系的完善,而且更新了人们的观念。科学研究表明,体育可以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体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迟效性、长期性”,而且“体育投资的受益者是全社会”。
体育科学研究间接的经济功能是通过体育中介实现的“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发展劳动力、保护劳动力、恢复劳动力、延长劳动力”,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在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培养、发展的劳动力数量越多、素质越高、周期越短,体育的效益就越大。然而如何做到“数量多、素质高、周期短”?关键之一在于科学研究的力量。这因为:从人们对体育的盲目信托到科学的实施体育,这其中无论是体育内容、手段、方法的选择,还是体育思想的更新,以及体育体制的改革,甚至体育效益的科学评价,无不依赖体育科学研究。所以,体育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表现着体育科学研究的经济功能。
三、体育科学研究的伦理功能和美育功能
体育科学研究探索体育现象,揭示体育规律,同时也塑造了科研主体——人的审美意识和伦理情操。体育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探索复杂的体育现象过程中,既表现出对美的刻意追求,又会受到人格的熏陶和表现出对高尚情操的向往。
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真、善、美的和谐统一,都是把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准则。伽里略不畏罗马教皇的迫害,捍卫科学真理;达尔文和华莱士谦让荣誉,表现出科学家的谦虚美德;二战期间,德国有些科学家为了讨好希特勒,积极参加对相对论的围攻,进行灭绝人性的人体冰冻试验,遭到全世界的反对。为了推动科学发展,科学界提出了一些科学家应具备的品质:要探求真理,而不被偏见、权威和个人想象所支配;要论证,而不要断言;要接受并捍卫自己被证明为正确的东西,而不要扭曲它;不要固执己见和自以为是,要准备重新审查自己的甚至是要有根据的信念;诚实地从事科学研究(参见朱长超著《新学科巡礼》第8页)。
这种对真、善、美的追求,也体现在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体育科学研究的伦理功能和美育功能也就在这种深层的或内在的价值实现活动中展现出来。
求真是体育科学研究基本的责任要求。“所谓真,是指客观世界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胡小明《体育美学》第40页)。体育科学研究过程就是结实体育运动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体育科研工作者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固执己见和自以为是;必须坚持真理,不能被偏见、权威和个人理想所支配”。求善是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要求,也是体育科研的归宿。“所谓善,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功利价值”(胡小明《体育美学》第41页)。体育科学研究揭示体育的客观规律,目的是指导体育运动实践,更有效地增强人民体质,创造更高的运动技术水平,使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体育科研工作者必须以积极的态度研究体育问题,而且这种“研究”必须有利于增进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从而使体育进而使社会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求美是体育科研工作者向往的理想境界。宣扬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讴歌体育工作者的拼搏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憧憬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民体质增强和文化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等等,既是体育科研求真、求善的自然结果,又是体育科研工作追求的美好愿望与最终目标。
探索体育现象,揭示体育运动客观规律,促进体育科学的发展,是体育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然而体育及体育科学发展总是交织着进步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的冲突,并且永不完结。所以,认识体育及体育科学发展过程的进步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的冲突,并作出价值判断,既是体育科研的重要内容,又是体育科研中审美情操和伦理意识的源头。
如果说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存在着进步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的冲突,体育科学与他们相近的话,那么,由于体育科学对象——体育本身独有的丰富的审美素材和伦理问题,而使体育科学研究较之其它学科更有利于塑造研究主体的审美情操和伦理意识。
人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体。这意味着人与体育科研不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更应成为它的主人。体育科学发展的漫长过程,也是人们主动探索、创新甚至斗争的过程。这些探索、创新和斗争,充分显示了人对科学真理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因而充溢着美的价值和伦理价值。因为“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类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箴言集》第35页)。
体育科研中体现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同时,它又与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责任感密切地融为一体。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不但表现为每一位体育科研工作者无不为体育科学的繁荣倾注激情与心血,而且更深刻地反映在体育科研工作者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人们体质健康水平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和执着追求,正是他们从事体育科研的价值尺度,也是他们特有的道德观念和强烈责任感的源头。自然,也体现在对真、善、美的孜孜追求之中。
求真、求善、求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蕴含着体育科研的伦理功能与美育功能的基本要素。它不但激励体育科研工作者不断进取,促进体育科学的发展,而且又规定体育科研工作者所遵循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