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0400000004

第4章 小米时代(3)

三、没有底线的下限思维

计算机病毒是互联网技术的一个可怕衍生物,所谓的病毒式营销也是在互联网思维干预下营销的一个畸形变种。如果单纯从营销手段和营销内容上看,这种模式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通过感官刺激和夸大吹嘘来宣传产品时,这种营销模式就充满了恶趣味。消费者被天花乱坠的广告看得云里雾里,基于信息的不对称结果导致了购买之后的大呼上当。紧接着,该产品就会恶评如潮,而厂家为了挽回品牌形象,又会借助病毒式营销给自己正名,最后这道水越搅越混,甚至波及无辜。

小米的互联网营销虽然也是“求扩散”,但并非“无下限”。拿红米来说,小米主要通过QQ空间这个神物来进行传播,绑定了用户的关注习惯,又不至于像弹窗广告那样招人烦。所以,这种定向的营销模式能够让小米准确地收回信息反馈,也避免了营销成本的盲目扩大,更是不会造成一种“互联网野广告”的视觉污染,无论是对小米的自身品牌建设还是整个网络的净化,都大有裨益。

正如雷军所说:“我不在意最终的销售数字,最重要的是用户满意度,如果大部分用户不满意,那么卖出去多少台也没有意义。”说到底,小米要的是用户体验,而不是直盯着利润,白花花的银子谁都喜欢,但如果为了银子而突破底线,那就是自毁前程了。

四、病态创新的强迫思维

与互联网思维紧密相联的一个词,就是创新。大家都在说创新,但创新哪有那么容易,更没有那么肤浅。可是在残酷的互联网竞争中,创新已经变成一种强迫症,越来越严重。当手机为了创新而创新,忽视用户体验时,这种创新跟歪点子没什么区别。然而,互联网就是这么一种怪物,它给了你足够的信息量,却让你忽视了海量数据之下的人性需求。就像某品牌的曲面手机,的确样子出新精彩别致,但是这样的产品真的能带动一场营销风暴吗?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似乎还没有。毕竟,手机的便携性是它的根,大屏机满天下的今天,6寸屏也基本上到达了上限,用户会有盲目消费的时候,但不会一直无视自己的切实需求。谁把消费者当成试验品,谁就会吃到苦头。

小米是不断追求创新,但是小米的创新是基于人性关怀,而非刻意地制造“噱头”。小米让用户来做主,让用户来说话,这种创新已经上升到了“极致沟通”的层面,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冒出个巧妙创意来博人眼球。特别是像手机这样的产品,每天都要无数次地拿起来,稍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用户都能感受得到,一天能忍受,两天能忍受,可如果三个月半年还是不断冒出小毛病,用户就会有换机的打算,这个品牌就危险了。椅子从古代到今天,从样式上和功能上有创新吗?没有!但是用户依然会买它,因为这东西不需要玩创新。手机中的某些功能,也是要遵循用户使用习惯的,无目的、无原则的创新,用户只能送你三个字:反人类。

小米你学不会

不得不承认,小米已经带动了一阵抢购狂潮,这差不多是计划经济时代才能看得见的奇景:万人追捧,舆论侧目。于是各种分析帝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有人盛赞雷军的过人经营之道,有人归结为QQ空间的信息渠道……小米成了牛叉的代名词。短短几年的工夫,小米将很多人对智能手机的认知拉伸到了新的层次。于是,开始有人眼红了,他们琢磨着到底是小米选对了给力的合作者,还是挑中了正确的营销战略。正所谓:小米每进入一个传统领域,都会引起各种波动;小米每取得的一个业绩增长,都会引发无数效仿。

小米能够被腾讯如此青睐,是其他手机厂商难以比及的,也只有雷军才能拥有如此让人艳羡的资源优势。回头再看看华为宣传P6时花费的资金,似乎超过了小米,声势浩大的产品发布会,庞杂众多的媒体记者,可最终换来的关注度和小米没法比。于是,又有人发出一声叹息:连华为这样有着雄厚实力的公司,都未能赶超小米的成功绝学,换了别人,是不是会输得更惨?

跳出竞争圈子

老子曾经说过,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或许雷军看过这句话,即使没看过也不要紧,小米已经领悟到了这句箴言的本质:对手能做到什么我不管,我只做对手做不到的事,跳出竞争圈子,把所有人都远远甩在身后。

难怪有人说,现在只有小米和非小米两种手机。小米凭借的是神奇而强大的“互联网思维”,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缺乏主见的跟风思维:不知道要什么,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消费者在想什么。或许这些话有些过头,比如华为的荣耀手机,在向电商渠道靠拢,不过就总体而言,缺乏独创性确实是普遍现象。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厂商开始关注小米的成功绝学。

可是,小米是那么容易就能学会的么?不妨扒一扒小米的模式究竟是什么?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思维,也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因为这些每个厂商都或多或少地具备,无非是执行力存在差别而已,所以这都算不上小米成功的主要原因。

挑出一个最显着的特点来说,就是小米在市场竞争中摸索到了一条门路:以性价比取胜。耳熟能详的1999,成为了小米单枪匹马杀入市场的亮银枪,严重地破坏了行业潜规则。神马利润之类的东西,让人看不到,都以为小米疯了。其实,小米同样也是以盈利为目的,尽管它卖得如此便宜,但是它依然可以一路绿灯地走下去。简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免费的硬件。手机是有成本的不可能免费,顶多是以薄利多销之道取胜,或者依靠后续的增值服务来赚钱,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每个厂商都明白这个道理,小米要做的是独辟蹊径,MIUI和小米配件只是搭顺风车而已,真正的重头戏是赢得用户期待,避开应用市场的分发能力,让手机使用者不断地猜想小米的下一部神机会是什么模样。

跨界服务。小米建立和培养了属于自己的粉丝群,再与这些粉丝们产生交易联系,它推出的电视盒子、路由器等产品,虽然在表面上看没有取得冒尖的业绩,也没有冲刺到爆发点,但是却扩大了经营范围,给消费者一种产品包夹之势,打造了一个产品群。当然,有人会说小米的产品之间,关联性太弱,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但是这都不要紧,用户的大脑往往是被动吸收信息,哪怕小米生产了尿不湿,也会让人眼前一亮,人们在潜意识中认为它正在逐渐崛起。

不走规模之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能达到足够的产业规模,就会赢得低廉的成本,接着就会以动心的价格占据市场,进而挤垮其他竞争对手,最终变成寡头企业。不过,在市场多元化的今天,这种垄断经营基本上是异想天开,所以小米不会选择这条路,而是干脆避开规模化的心魔,只做研发和市场,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获取高速的增长。微利无所谓,有所谓的是亏本。

小米在玩什么呢?它在玩的是营销学,是心理战术。在赢得了销量和利润之后,小米通过“无营销团队”来实现最强的营销,并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但是对于很多厂商来说,你摸得清用户的期待么?你敢轻易搞跨界服务吗?你能不被规模生产所吸引么?即使只具备一两条,你也依然做不成小米。小米,就是将一个个不敢和不可能聚敛在自己门下,让对手远远看着,议论纷纷。所以,盲目地摘录一两条所谓的经验去学小米,只能是依样画葫芦,画的像画得不像,全看你的手是否有防抖功能了。

所幸的是,很多厂商并不懂小米。在2011年雷军宣布进入手机行业之后,有人嗤之以鼻,有人不以为然,恐怕只有一少部分人倍加关注起来。原因很简单,他们都看到了小米面上的那些缺点:缺乏硬件基础和量产的经验,胆大妄为……他们看不到的是,小米并没有真的进入这个圈子,而是躲开对手的原有优势,创造属于自己的长处。

没过多久,小米就用400万台的销量和接近40亿的美元估值,让那些质疑者闭嘴了。手机行业的传统规则,已经被小米一个个击破,这就是雷军想要的:跳出竞争圈子,圈外我就是老大。

做新规则的制定者

行业里除了有对手之外,还有一个无形的敌人,那就是规则。尽管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在暗中操控着某个行业的走向。很多企业敢于超越对手,却不敢超越规则。

可是小米却不懂规则。

传统的手机行业,是芯片厂商和高通等提供了日臻成熟的参考设计,大大降低了品牌商研发与ODM原始设计商的技术门槛,让每一个参与者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品牌商和ODM在产品创新被束缚了,只能对安卓系统进行小范围的整合,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智能手机越来越像一个爹生出来的,同质化的时代来临了,再接下去,就是无休止无底线的价格战。这下好了,整个产业的利润被拉低了,谁也说不好明天还会不会继续开门。

虽然小米也以低价作为亮点,但低价显然不是它的主打歌。

ODM厂商的生存战略是,凭借量产和扩大规模向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获取利润空间,打的供应链之战,因此比较依赖运营商市场,对渠道投放和扩展的能力比较弱,在互联网这块新战场上像个初生的婴儿,只会蹒跚走路,一不留神就会摔个大跟头。然而运营商毕竟不是亲生的爹,他们也有自己的红海市场,所以不断地压低硬件价格来进行竞争,结果手机厂商的量产却不能给自己换来高额的收益,那些二三线的品牌商,只好寻求差异化竞争的出路,然而又受到芯片厂商的掣肘,质量降低了,体验变差了,消费者还给他们的还是一个白眼。

说白了,手机市场最首要的规则就是渠道的规则,而这恰恰是不少厂商的软肋和噩梦,从工厂流水线再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国包、省包、地包以及营业厅等无数个层级,渠道费用被一环一环地吃掉,即使是当年势不可挡的诺基亚也未能幸免。这种供应链条的层层盘剥,造成了利润的一降再降,加之不断上涨的原料成本、人工成本,传统手机厂商没有一个不骂娘的。

然而小米却在远远地看着,偷偷地笑着——它不是这个规则的受害者,因为它已经打破了规则。

其一,在品牌建设方面打破了规则。雷军的个人影响力带动了小米的品牌附着价值,尤其是在互联网上,雷军的人格魅力就能帮助小米成功实现品牌价值的更新,他可以直接向自己的千万粉丝销售其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价值变现,最终形成商业的闭环。

其二,在渠道建设方面打破了规则。雷军所拥有的庞大的电商销售系统,让小米可以不用依靠传统的销售链条生存,颠覆了手机销售渠道的旧模式,让互联网的扁平优势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让每一分钱都能回落到小米的银行账户里。

其三,在供应层面打破了规则。小米玩的就是电商预定模式,实现了以销定产的套路,这是其他竞争对手想都不敢想的。在消费者掏出了足量的银子之后,小米的心里有底了,现金流优势明显不言而喻。

另外,小米在获取利润方面和资金运作方面,都打破了常规法则。小米几乎无视神马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它玩的就是MIUI,用期货的模式独辟蹊径,让对手难以一争高下。同时,雷军天使投资人的特殊身份,让小米不愁资本的来源和流动,这也是其他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难怪有人说,小米不是随便谁都做得出的。的确如此,你是雷军吗?不是!你大胆地尝试互联网新渠道了吗?没有!你敢顶住被人诟病的饥饿营销吗?做不到!那好,小米你学不会了。

2013年12月12日,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现场,董明珠和雷军来了一个10亿元的赌局:雷军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模式的营业额击败格力,愿董明珠赔1元,董明珠则表示,如果被击败,愿意赔10亿元。

这场赌局赌的是什么,其实赌的就是谁的营销模式更强悍。

10亿元的豪赌不仅引爆了亿万人的眼球,更是反映出一个问题:在小米“婴儿巨人”的神话之外,的确有人对其成功绝学产生了质疑。或许可以大胆地说,传统品牌对互联网颠覆大潮缺乏足够的了解。不管你认不认同,事实上这个大变局早已悄然开始,中国品牌的企业领袖也在面临着一场新旧交替,在交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读甚至是轻视。

董明珠也说了,格力敢做6年的免费服务,赢在了售后,赢在了品牌信誉度,而小米只抓营销,早晚要出问题。虽然在台上,不善言辞的雷军被董明珠的连珠炮火攻得有些弱势,然而这只是企业家之间的气场问题,其背后的企业实力和潜力却与此无关。应当说,董明珠的看法代表着一部分传统企业对新经济企业的看法。事实上,小米并非他们认为的那样问题多多。

小米并非只抓营销。如果你学的是小米的营销,那么你一定会一败涂地。因为小米的营销不是传统的营销,它的营销策略是在适应产业交替的大环境之下诞生的,集合了消费者的可参与性,给予了消费者充分的自主权,于是小米缔造了一大批的粉丝。因此,雷军说过,小米的主要力量是在研发和与客户沟通上,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营销。事实上,不少人正是忽略了产品的购买者与产品的粉丝的区别。厂商愿意选择哪种人毋庸置疑,这就是小米营造的营销成果。目前,有不少厂商只是通过新媒体去接触用户,对用户的点滴变化根本做不出最快的反应,自然就失去了灵敏的市场嗅觉,而这正是小米最擅长的手段。

同类推荐
  •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以规范研究为主,辅之以实证研究(含史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全书主要创新点在于构建了一个关于会计准则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完整框架,并以该框架为标准,对我国会计准则过去20年中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 马云谈商录

    马云谈商录

    "这是一本全面解读和诠释知名企业家、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经营理念与管理思想的作品,完整展示了马云的战略思维和商业智慧。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马云的经典语录点题,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针对创业中的关键问题,如管理、经营、营销、融资、用人等加以深入细致的解析。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最真实的领袖魅力、人生理想和处事技巧,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 巅峰领导力

    巅峰领导力

    有别于目前国内市场上讨论领导力的书籍,作者在此书中依托在美国职场上浸泡十几年获得的实战经验,介绍全新超前的全球公司组织领导理念;职业行为中常常被忽略的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成为今天和明天优质领导人的心理质量和个人素质;如何发现并成功地包装优质领导人,向“市场”成功地推销自己。此书可读性、趣味性强,语言简单,道理却深刻,引人注目的实例使读者可立刻体验具体的测试法、个性打包方法。
  • 微信、微博这样玩才赚钱

    微信、微博这样玩才赚钱

    本书从微平台的特色、相应的营销模式的革新、由移动互联引发的大数据思维、新兴和传统产业与微平台的结合等方面着手,用简洁的语言、丰富翔实的微营销案例,阐述了微营销的时代特色和营销创新;以客观、直接,具有指导意义的真实案例,诠释了微营销模式的魅力和前景;以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向人们展示了微营销平台上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商业奇迹。期望通过本书让更多的个人和企业掌握更多在微营销平台上赚大钱的方法,同时也让微平台发挥出更加巨大的商业价值。
  • 试错: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人性化管理法

    试错: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人性化管理法

    试错,并不是倡导明知故犯,而是鼓励发现和创新,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巧妙的方式应对错误。看似一种放任式的野蛮化生长管理法,却蕴含被忽略的丰富智慧。本书跳出“零缺陷”等制度管理、人本管理的误区,从允许试错、鼓励试错、绿灯思维等角度,揭示企业推行试错文化的必要性和价值。书中精辟的观点和案例,能帮助企业和员工正确审视错误,化解制度和人心的对抗,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改善个人工作思路,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和利益双赢。
热门推荐
  • 书筏

    书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猫咪总监很凶残

    猫咪总监很凶残

    安炎焰,人如其名,是个性子火爆到有些凶残的姑娘,毕业后就职于立浅集团B市分部,从小小设计师一路斩杀到设计主管之位,然后总部一张白纸黑字调职书,将她揪回老家T市,任职设计总监,目前正寄居在青梅竹马的公寓之中,故事正式进入正轨,看官们且等着…
  • 幼科心法要诀

    幼科心法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度威胁

    极度威胁

    一本惊心动魄的纪实之作,亦是一本国际背景下弘扬正能量、塑造当代中国形象的大书。作为“感动中国2014特别致敬”的英雄业迹实录。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疫情最为严重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也是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
  • 恶魔千金在校园:校草,别抗拒!

    恶魔千金在校园:校草,别抗拒!

    作为双城出了名的小魔女,要问谁能治得了她,那就只有苏泽言了。有人请她帮忙打架,她说:“苏坏蛋回来了,我要淑女。”有人请她喝酒K歌,她说:“苏坏蛋回来了,我要看书。”有人对她说苏泽言有女朋友了,她说:“没事,那只能是我。”当她像苏泽言表白时,苏泽言却说:“我只把你当妹妹。”妹妹?没事,这打不倒唐可心:“你不喜欢我没关系,不影响我喜欢你,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喜欢我的,不是哥哥对妹妹的那种喜欢。”一次意外,唐可心深受打击,逃离了苏泽言的世界,再次回来,苏泽言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心心,还想逃去哪?”(男女主双强,现代修真,爽文,后期男主霸道总裁!甜虐都有!本书槽点多,慎入!)
  • 都市之最强修士

    都市之最强修士

    扬帆,杨家曾经最杰出的天才,因人陷害被赶出杨家。这一次,苍天有眼,所有予我的恩怨情仇,我必当十倍百倍的回报!
  • 不生病的吃法:让儿童远离疾病

    不生病的吃法:让儿童远离疾病

    儿童是娇嫩的小苗,他们用充满好奇的目光对这世界进行着无穷无尽的探索。可是当他们向世界伸出探索之手时,父母的担心也随着逐渐增加。让孩子远离意外和疾病,快乐地成长是每个父母不变的期盼。本书帮助父母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身体,让父母针对孩子的特点,提供合理饮食,预防疾病,是一本实用的育儿的读物。
  • 枣林杂俎

    枣林杂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傍晚敲门的女人

    傍晚敲门的女人

    涉案嫌疑人被带进了预审室。步步紧逼的追问,丝丝入扣的推理,严密细致的调查,使案情发生突变,急转直下。爱与恨冲撞,人性与兽性交锋。
  • 鸵鸟小姐与狐狸先生

    鸵鸟小姐与狐狸先生

    暖冬,二十五岁,一直没谈过恋爱,却有一群时而如手足时而如衣服的“狐朋狗友”。她被嗷嗷待哺的众人培养出了一身好厨艺,她的家也变成了身边朋友日常聚会、休息疗伤的革命根据地。就在她以为自己的感情生活会这样维持原状一潭死水下去时,曾经的暗恋对象邵宇哲以空降上司的身份再次闯进了她的世界里,再次面对邵宇哲,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躲!对于暖冬而言,不论过去多少年,邵宇哲都是那个,在芸芸众生里发着光,独一无二的存在。当他一再接近她的生活,无视她的逃避步步紧逼,曾经按捺在心底的情愫再次沸腾,而当初他的默拒和不辞而别似乎另有隐情……如果她是那只把头埋进沙地的鸵鸟,那么他就是那个努力拨开沙粒看见她真心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