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准确话
把话讲准确,是领导讲话一定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也是对领导讲话的最基本的要求。准确性是领导讲话的生命线。讲话一旦失去准确性,不但没有任何艺术可言,而且还会失去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轻则影响领导者的威信和形象,严重时会阻碍领导工作的正常开展。可以说,领导讲话的准确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讲话的质量和效果。试想一下,假如领导者在讲话中的立场观点有问题、引用材料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或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等,那么必定会影响到听众工作的积极性。没有了听众的支持,领导如何来组织群众、下属实施呢?领导的讲话若起不到吸引、说服、教育人的效果,又怎么能指导和促进群众、下属的工作?对于领导的讲话,列宁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有时仅仅一句话就能成为毁坏一桶蜜的一勺柏油。”所以,领导讲话必须首先做到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你提出的目标、措施还要具体可行。
领导讲话的准确性具体要求如下:
(1)讲话所用的事实材料要准确可靠。领导讲话材料的准确可靠,是保证讲话内容准确的关键。如果材料不可靠,会缺乏说服力,不能有效地论证观点。
(2)语言运用要准确。这里所说的语言准确,是指语言运用要正确规范,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实际上,领导运用语言最重要的是准确的问题。只有语言表达得准确,才能确切地反映事实,清楚地说明道理,让听众听明白。就像老舍说的那样:“要老老实实地把话写清楚了,然后再求生动。”
(3)表达恰当。这里所说的恰当,就是指领导讲出来的话要适合听众的思想感情,适合周围的环境,即适应语境。有时候同样一句话,在一些场合说出来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在另一些场合就可能会被人们反对。所以,有些话该说不该说,说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时候说,怎么去说,都要区别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说话对象。“恰当性”是指讲话要满足语境的一些条件,而这些条件是根据交际准则制定出来的,比如认真准则、礼貌准则等。领导讲话满足这些语境条件才是恰当的,否则就不恰当。关键是要从语境出发灵活运用语言。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话语、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可以婉转,可以直叙,可以含蓄、可以直白,领导只有灵活运用表达方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讲真实话
领导者身居要职,具有一定的权力和权威,其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能力比一般人会更强,意义也更大。所以,在群众面前讲话,要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实际,敢于触及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想问题、办事情要处处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同时还要敢于正视现实,承认矛盾,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你是实实在在地为他们着想、办实事。只有这样,你讲的话才能真正博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3.讲短话
领导讲话也如同演戏,这个短是指简短、精练,一句是一句,没有一句废话。这就需要领导要养成讲短话的习惯,提高讲短话的水平。实际上,领导讲短话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比讲长话更难,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别看这部书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很短,却揭示了非常深奥的道理。那是因为孙武对战争的规律有透彻的认识和见解,本来很复杂的事物,几句话就概括叙述清楚了。领导讲话也是如此,要把话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不在话语多少,而在于你对所要讲的事物把握得是否准确,情况是否吃得透,详略是否得当。传输相同的信息量,时间越短,其效率越高。
一般来说,领导讲长话有四大“秘诀”:
①放开思维,信马由缰,海阔天空,整个一个“意识流”,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具备没话找话和东拉西扯的本事。
②拿来主义,把自己以前讲过的话拿来再讲一遍,凑凑数,群众称为“炒剩饭”。或者把其他领导刚刚讲过的内容重复一番,强调一番,概括一番。
③翻来覆去,对一句话、一个意思,不厌其烦地解释,唯恐别人听不懂,把最简单的道理用最复杂的语言去表述,有人称为“滚筒式”讲话。
④转移话题,插入太多的背景介绍,对某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详细交代,偏离主题太远。
冗长、啰唆的讲话,不能在一定时间内以最经济的语言来传输最大的信息量,浪费时间,降低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同样的信息多次单调机械地刺激,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困倦,导致听众厌烦,影响讲话效果。
4.讲通俗话
由于领导讲话是为了向听众传达信息,影响他们的思想观点,促使他们去行动。如果用一些抽象生疏的专业用语或生僻字词,必然会影响讲话效果。因此,领导讲话要通俗,语言应该纯洁、健康、丰富、优美。托尔斯泰说:“真正的艺术永远是十分朴素的,明白如话的,几乎可以用手触摸到的。”领导讲话的艺术也是同样道理,要力求通俗、朴实、易懂。比如: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是这么解释的:“你同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爱因斯坦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切体验来解释高深玄妙的相对论原理,就达到了通俗易懂的效果。
让听众听懂、听清楚是对领导讲话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你的讲话听众听不明白,即使内容再好、再重要,你费了很大力气,讲得口干舌燥、挥汗如雨,照样是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听众不但不会听进去,听时间长了反而还会反感。要想让听众听明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通俗朴实的话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通俗朴实的话讲起来上口,听起来也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领导在讲话时尽量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就懂。
5.讲有趣的话
领导要想让自己的讲话更好地吸引和打动听众,除了准确、通俗外,还必须生动有趣。一些优秀的领导,喜欢在讲话中适当插入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别小看这些小故事,它能让听众振作起来,调动会场的气氛。
讲话生动有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语言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幽默风趣,为听众所喜闻乐见。领导在讲话时,语言要达到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用自己的语言,不能老去套用别人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东西生拼硬凑在一起,这样的语言刚听起来或许“新鲜”,等听众细细品味时,就会觉得你的语言不准确、乏味。只有具体形象、幽默风趣的话,才能增强话语的表达力和感染力,有效地调动听众的情绪。
②领导讲话的风度、表情、声音也很重要。领导在讲话中,一定要注意运用体态语言,恰当地用眼睛、面部表情以及手势动作来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力。尽量选用一些符合听众实际的有趣事例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切忌讲话时照本宣科,因为当你照着演讲稿讲话时,会受到书面文字的限制,导致语调平淡、缺乏激情,非常不利于调动听众情绪。
优秀领导者说话要把握分寸
对于领导者来说,要想在职场上做到游刃有余,光有口才是不够的,如果你在说话时不看对象,往往会造成“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局面。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说话方面是非常有分寸的。这里所说的分寸。就是指领导说话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要以适度、恰当为原则。领导者讲话的方式和内容可以反映其秉性和修养。如果领导说话分寸拿捏得当,听众就会感觉到这位领导做事深思熟虑。所以,领导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讲话是否有分寸,要尽量做到三思而后言。嘴上功夫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领导者来说,讲话如果有尺度和分寸,能给自己的形象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力量是非常神奇的,既能给人带来沮丧和烦恼,也能给人带来勇气和欢乐。领导者在工作中能否得到上级的信任、下级的欢迎,关键就在于说话时能不能把握好分寸。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平定天下后开始对朝中的文臣武将论功行赏。由于这件事关系到文臣武将子孙后代的基业,所以群臣开始争功,大家互不相让,可是争了一年多也没有争出一个结果来。
眼看着这件事情让群臣越争越没有谱,汉高祖刘邦觉得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就决定自己做主来加封功劳最大的臣子。他左右权衡后,认为萧何功劳是最大的,就封给他最多的地,同时还封萧何为侯。
但群臣并不满意刘邦对萧何的封赏,又不敢当面反对,就在私底下议论纷纷。好不容易封爵受禄的事情尘埃落定,群臣又开始争席位的高低先后,许多大臣都说:“平阳侯曹参在身受七十多处伤的情况下,还依然率兵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最大,他的席位应该排第一。”
由于封赏时刘邦已经偏袒萧何,让一些功臣受了委屈,所以他认为自己不能在席位上再一意孤行了。但在心中,他还是希望功劳最大的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猜到刘邦心里在想什么,决定顺水推舟,就当着群臣的面,对刘邦说道:“大家议论的都错了!曹参虽然屡战屡胜,但都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项羽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萧何却常常派兵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的几年中,由于军中没有粮食,也是萧何辗转运送粮食到关中,大批士兵才不至于没有饭吃。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拼死保全关中,才能顺利接济皇上的,这些功劳可是万世之功啊。如今即使少了曹参又怎样?汉朝会受到什么影响吗?我们汉朝难道是靠他来保全的吗?你们怎么会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萧何第一无可争辩,曹参居次。”
因为这番话在合适的场合正中刘邦的下怀,他听后喜笑颜开,连连称好,于是立刻下令让萧何排在首席,平日上殿可以带剑,上朝时也不必急行。而鄂君也因此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比以前多了一倍。
鄂君凭着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准确揣测了刘邦的心思,用有分寸的话既说服了群臣,帮助刘邦解了围,也因此享尽了荣华富贵。由此可见,领导说话一定要有分寸,认清自己的领导身份后再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同时还要注意讲话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讲话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别人的话,不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
领导讲话的机会很多,但效果却千差万别,有的领导讲话确实能够鼓舞士气,使人精神焕发,有的则会使人垂头丧气,叫人看不到希望。出现如此明显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对讲话分寸的把握不同。如果领导在讲话时分寸把握得不好,尽讲一些大道理、过时的老话甚至是不合领导身份的话,就会使人产生反感。所以,领导在讲话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把握好场合与对象的一致性
领导讲话的场合有大有小,大时可能有上万人,小时只有几个人;接触的对象也不尽相同,既有层次较高的领导、素质很高的下属,也有普通群众和知识面一般的同志。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场合的大小,摸清讲话对象的情况,做到既考虑到人员的多少,又考虑到人员知识面的差异。
2.注意把握好时间与效果的一致性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这时领导的说话要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要以适度、恰当为原则。
3.注意把握好交谈的话题
领导在与人交谈时,要时刻提醒自己身为领导者的身份,话题不易涉及他人的隐私。比如议论对方的年龄、东西的价钱、薪酬等,这种带有隐私性的话题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悦。
4.注意不要谈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领导在和人谈话时,尽量不要与人争执,除非你非常清楚对方的立场,否则,有争论的或是敏感话题最好不要去谈论,比如宗教、政治等易引起双方激烈争辩或对立僵持的话题。
5.注意认清自己的身份
在任何场合说话时,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上级面前你是下级,在下属面前你是领导;在客户面前,你就是合作伙伴等。
6.说话要尽量客观
这里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力求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不过,客观地反映实际,也应视场合、对象不同而注意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7.注意不要随便问对方的健康状况
如果你与对方是初次见面,或者和对方还不是很熟悉,这时不要去试图询问对方的健康问题,这会给人一种唐突的印象。但如果你和对方的关系非常亲密,也可以出于关心来询问对方的健康状况。
8.注意不要谈及对方的不幸
在和人沟通时,如果对方曾遭受过伤害,那么谈话时一定不要谈及此事,比如他离婚、家人去世等伤感的话题,都要忌讳。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及这些事情,你要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不要不停追问或是刨根问底,以免对方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