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比亚迪有很多模式,大多都是基于一种原则:领先。而这些领先策略,也正像王传福所言,都是基于市场敏感度创造出来的。比如成本领先原则。按照市场规律,当成本领先企业的价格相当于或低于其竞争厂商时,它的低成本地位就会转化为高收益。也就是这种成本领先策略,让比亚迪的产品始终保持低价,形成了高性价比的品牌影响力,不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又如技术领先原则,即通过技术创新,将领先的工艺技术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动能。王传福一直强调技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下,不仅有基于工艺流程的应用发明,也有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的生产技术,更有独家创造的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都实现了相互间的融合,以此使比亚迪成为集合系列技术优势的领先企业,对比亚迪的高速度、低成本的发展模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再如产品领先原则,既有非同一般的生产模式、核心技术,又有长期市场需求的独创产品。而且很多产品技术已经开始引领市场趋势,如电动车、铁电池等,这些都是基于需求导向的战略性产品,更是实现领跑市场的基因。总而言之,领先已经成为比亚迪的战略追求目标,并切实地推动比亚迪迈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行动指南
用竞争对手给我们制定的游戏规则来战胜对手,不现实,也很难成功。因此,企业只有实现领先策略,才更容易突破重围。实际上,领先原则既可以是技术领先、成本领先,也可以是产品应用的领先。企业只要能在某一个点上,或者通过多点汇聚,实现领先策略,就能快速突围,成为市场领航者。这里有一个前提——你的领先必须关注市场环境,基于消费者需求,这种导向的战略才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
1月24日
未来模式:三角形业务构架
我们将主要围绕三大产业展开——IT手机零部件,整机代工、汽车业务(包括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业务(家庭能源系统、太阳能板、LED照明等)。在汽车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在2015年前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商。
——摘自2010年11月4日《深圳特区报》
背景分析
通过王传福上述讲话,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比亚迪的三角架结构业务模式。一是基于传统所积累的产业,即IT手机零部件,我们称其为IT产业业务。这部分是企业日常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的基本利润源。二是整机代工、汽车业务,包括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这部分是承上启下的产业,让传统业务的生产模式、技术模式、管理模式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升级,达到资源的多层次运用,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三是新能源业务,包括家庭能源系统、太阳能板、LED照明等,这部分是新开辟的产业。通过王传福构建的这个业务模式,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比亚迪的战略思想,IT产业是基础,也是利润源,更是传承汽车产业的纽带,从汽车制造模式到铁电池技术,都是从IT产业积累和转化的经验。而汽车产业不仅贡献着利润,提升着比亚迪的品牌形象,更借助新能源车接通了未来——电动轿车、电动出租车、电动大巴等,让比亚迪走向了“绿金未来”。在这个基础上,王传福进一步搭建新市场——家庭能源系统、太阳能板、LED照明等,这些都是在进一步拓展个人消费市场,更是在创造和培育新的利润源。走一步看三步,王传福的业务构架已经清晰、完整地体现出这个思想。正像王传福所言:“目前,公司拥有的三大产业群,都是为我们的三大绿色梦想奠定基础的产业。我们现在的产业结构就是这样,未来如果涉及新的产业,也会延续这个大思路不变。”
行动指南
很多企业之所以走不长远,就是太关注速度——赚快钱、快速成长、快速销售……独独忘记了公司发展战略的连接和传承。比亚迪恰恰为企业界树立了这样的标杆。
1月25日
努力工作也是竞争力
事实上,成功并没有秘诀。我觉得我们就是应该努力工作,充分利用在中国的所有资源。这些工程师也是我们从人才库中筛选出来的。当你努力工作时,你的团队就会朝着同一个梦想努力奋斗,这是常识。
——2010年11月30日王传福接受CNBC财经电视台《亚洲经营者》栏目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当谈到比亚迪的成功奥秘时,王传福曾用“努力工作”一语概括。这虽然有谦虚的成分,却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了比亚迪的生命力。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恰恰忽略了态度问题——对于工作更多是强压式的执行。为了保证结果和节省成本,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绝对强压的模式推动工作,并且以员工是否服从领导作为衡量态度的唯一标准。这里面隐藏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在强压下,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肯定不高,其工作结果也必然难以保证。迈克尔·波特迈克尔·波特: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有着“竞争战略之父”的称号。——编者注在《管理就这么简单》一书中说道:“生活已经够麻烦了,可还是有许多人不怕麻烦,给自己设置各种各样的‘圈套’。他们与这些复杂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斗争,并且依据一些最新的管理理论,用一些含糊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而强压式的管理作风,恰恰让管理变得复杂、多变。王传福所倡导的很多企业文化、员工管理等诸多细节,都是为了促进员工自发、主动地努力工作。在这个目标下,一切都变得简单、有效。无论是“家文化”,还是简单管理,都可以让员工无忧和轻松地工作。大家都努力工作了,企业家的梦想自然也就变成了大家的梦想,距离企业的发展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
行动指南
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不是简单、低端的管理话题,而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管理才会变得简单,企业战略的实现也才会变得触手可及。
1月26日
管理风格:技术派力量
我自己是搞技术出身,所以我喜欢技术和创新。因此,我们的管理风格也是技术派的,我们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拥有和我类似的技术背景。我认为这些人在创新意识方面非常超前,因为他们拥有非常深厚的技术背景。
——2010年11月30日王传福接受CNBC财经电视台《亚洲经营者》栏目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王传福这样描述他们的管理层:“他们往往在逻辑上更为严谨,即使转至管理岗位,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这既是信任,也是启示——技术型管理者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比亚迪作为制造型企业,也是技术型企业,技术型人才必然占据大多数。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型管理者居多也有很多的好处:首先,同为技术型人员,更有共同语言,也更能通过技术赢得员工的尊重。比如,王传福就是技术员出身,通过与工程师打成一片,“穿工作服”的王传福更让大家尊重,甚至是敬佩。这样,王传福快速实现了初创时期以及企业转型期的产品与技术的突破。二是拥有技术能力的管理者自己就能把握技术走向,深谙行业趋势,因此,企业更容易完成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生产创新等战略。我们从比亚迪的生产模式(“人工+夹具”的半自动化模式)、技术创新模式(非专利的集成策略)以及引导新能源趋势(电动汽车、铁电池)等方面去看,就不难发现技术管理者的优势,如果管理者不具有一线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些独特的模式,并在产品上凸显细节和差异化。
行动指南
作为技术型企业,发展技术型管理者的模式是值得肯定的,“内行管理内行”,效果自然明显。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很简单,一定要在技术型人才中提拔部分管理者,让技术型管理者领导技术型员工。当然,作为对管理的弥补,也可以适当地调配非技术型管理者。但即使这样,也要让这些管理者多接近一线员工,以此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这样才能更有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