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8300000007

第7章 审视心神,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

王阳明解释说:“因为‘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你不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是佛。那么,认识的人是不是佛呢?实际上,认识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一个人都是你不认识的人,即使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例外。”

其实,“不认识”包含以下四层含意:

第一,见其人不知其面。遇到某个陌生人,你能看清他的高矮、胖瘦、衣着等,却不知道他是何身份,是何来历,怎么知道他不是“佛”呢?打个比方,戏剧中的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打扮成小商人的样子。当人看他是小商人模样的,就不知道他是乾隆皇帝。所以,凭表面识人,就可能不认识真佛。

有一个发生在一休禅师身上的故事,就是一个“不识佛”的例子。一休是日本室町时代临济宗的奇僧,相传他是后小松天皇的私生子,六岁投安国寺出家,后来学成了禅的圆满智慧,很快名扬四海,并成为当时全日本最重要的寺院——大德寺的第四十七世方丈。

有一天,一位衣着华丽、趾高气扬的年轻人来到大德寺,代表高井户大人,请一休禅师去做法事。一休的弟子们都对年轻人傲慢不恭的态度不满,一休只是淡淡一笑,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一大早,一休打扮成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来到高井户家门前。未等他靠近,门口的守卫便挥手吆喝:“快快滚开!别让你肮脏的身子玷污了大人家门前的土地。”

一休故意磨磨蹭蹭不走。这时,高井户听到喧哗,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立即厌恶地一摆手,命令道:“快把他赶走!”于是,奴仆们一拥而上,连推带打,将一休一直赶到了街那头。

过了一个时辰,一休换上光鲜的袈裟,乘着轿子,再次来到高井户的家门前。于是,马上有人通报:“一休禅师驾到!”高井急忙跑出来,带领众多家臣,到大门外迎接。

一休禅师走进去,却站在庭院的甬道上不走了,谦卑地说道:“贫僧就站在这里吧,别让我满身的污垢玷污了您的客厅。”

高井户以为一休在开玩笑,鞠躬施礼说:“您是全国闻名的大禅师,您的光临使得寒舍充满了祥瑞。”

“是吗?”一休笑道,“大禅师不过是一张皮。使您感到祥瑞的,是这套高贵的袈裟吧?”

高井户一愣。他仔细看了一休禅师一眼,立刻想起早晨的那个老乞丐,顿时尴尬万分。

“老僧穿了一件破衣服,你们就对我拳打脚踢。等我穿上了这身庄严的袈裟,你们便隆重迎接。看来,您看重的,是袈裟。那么,您就将这件袈裟请到大厅里主持法事去吧!”说着,一休禅师脱下袈裟,扔给高井户,飘然而去。

在生活中,有的人像“缝衣针”,“只认衣裳不认人”,这就很有可能冒犯“真佛”。所以说,不可轻视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人。

第二,知其面不是人心。知道一个人的基本情况,比如学历、出身、职业等等,甚至连他的个性、才力等内在素质都一清二楚,也不等于认识这个人。他的真爱是什么?他的追求是什么?他日后的前程如何?种种一切,连他自己都未必清楚,别人又怎么知道呢?如果以他目前的境遇来给他下结论,可能会错得太远。

春秋纵横家苏秦,早年不甚得意。他去秦国求官,却屡遭拒绝。在秦国盘桓多时,身上的皮袄破了,钱也花光了,最后连房租都交不起,只好灰溜溜地回老家。他腿上打着裹腿,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一些破书,挑着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憔悴,面孔又黄又黑,很是落魄。他回到家后,正在织布地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因此他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兄弟,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

自此,他发奋苦读,终于学成纵横术。他去燕国游说,立获重用,被封为武安君。当他再次回到家乡时,父母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儿子。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只敢斜着眼睛欣赏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吓得跪在地上,像蛇一样爬,不停地叩头请罪。苏秦觉得好笑,问道:“嫂子你对待我为什么前倨而后恭呢?”嫂子倒是个直心人,回答说:“因为你而今地位高、钱又多啊!”

当苏秦落魄时,就连他家里的人都不认识他,都不知道他日后竟有大成,别的人又怎么知道呢?在生活中,我们看见某个无钱无势的人,又怎么知道他不是下一个苏秦呢?现在不向他翻白眼,将来也就用不着叩头如捣蒜了。所以说,不可轻视每一个暂时落魄的人。

第三,知其心不识其缘。有的人,没钱、没学历、没背景,甚至连创大业的志向都没有,好像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像有出息的样子。那么,你是否已经完全认识了这个人呢?不一定。因为生活中存在着某个看不见的机缘,遇到一定的机缘,小鲤鱼也可能脱胎换骨变成真龙。

第四,知其缘不知其性。假设一个人的命运已经一目了然,不可能再有变化,你是否已经完全认识了他呢?不一定。比如某个濒死的人,无论什么机缘对他都毫无意义。可能是他此时的心灵会发生什么变化,就不是外人能知道的。

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很多人在健康时,心里充满了各种贪欲,在贪欲的驱使下,做出许多让人头疼的事情。可是到濒死时,一切贪念和妄执都已放下,固有的佛性便显现出来,心灵为佛光所笼罩,虽然未臻彻悟,也已接近彻悟,对人世的认识产生了质的变化。这时候,他的见地超过世间一切大师,别的人又哪有资格轻视他呢?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诚如佛家所言: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我们当对每个人保持足够敬意,不可轻视任何人。

迷信圣人不如反省自己

一句“求人不如求己”,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啊。王阳明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于旧闻,不求是当?就如朱子,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于心处,亦何尝苟从?”王阳明的意思是:子夏笃信圣人,曾参却反过来探求自己的内心,并进行深刻地反省。虽然笃信圣人也正确,但是,不如反躬自省来得真实。你现在既然不能明白,怎么能承袭旧说而不去寻求确切的结合呢?譬如朱熹十分尊敬信赖程子,若碰到不明之处,又何曾随便轻信呢?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儒学大师,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二程(指程颖、程颐)的理论,却没有拘泥于此,而是继续深入研究,最终把理学带到了巅峰阶段。正是因为不迷信圣人,并且时刻反躬自省,朱熹才有了后来的巨大成就。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写了一篇文章《师说》,他在里面说了一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话精湛地阐明了老师与弟子、圣人与崇拜者之间应该存在的关系。同样的知识,先知者成为老师,后知者成为弟子,弟子学习了知识后,如果能够继续深入研究,完全可能超过老师的成就。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以郑子、袭弘、师襄、老聃为师。这些人在当时都是名士,然而孔子并没有迷信他们,跟着他们学习到了自己需要的知识之后,孔子继续深入研究夏、商、周遗留下来的典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孔子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他的老师们,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可见,能够促使你取得最后成功的,不是圣人,而是你自己。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不迷信自己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入师门,跟随柏拉图达20年之久。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是很崇敬的,师徒二人也是很好的朋友,他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了……”然而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非常勇敢,他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同柏拉图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于是有些人就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年轻的时候,亚里士多德进入柏拉图学院学习,他的老师就是柏拉图。柏拉图也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在当时已经功成名就,他创立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名噪一时,受到人们的追捧。亚里士多德也很崇拜他的老师,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柏拉图认为,具体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是不真实的,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然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具体的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它们都是客观存在。师徒二人的观点差距如此之大,因此亚里士多德经常受到柏拉图的批评,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继续深入研究,最终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哲学领域,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尊敬柏拉图,但是他没有迷信自己的老师,他从本心出发,相信自己的研究,最终才能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在这点上,亚里士多德与王阳明不谋而合。王阳明与弟子聊天的时候曾经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在这样的教导下,王阳明的弟子都不再盲目地追捧圣人,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自我修行之上。因此,在王阳明的弟子和后世的追随者之中,成大事者不胜枚举,如黄宗羲、刘宗周、陶行知等,虽然其中的有些人并非是王阳明在世时的门生,但是他们都深受王阳明的学问的影响,不盲从圣人,全心全力完善自我,在不同的领域书写了各自的辉煌。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之所以有人会觉得自己距离圣人遥不可及,是因为他们总是迷信别人而忽略了自我的发展。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对于圣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质疑,不断地超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激发斗志,让思想、行动以及丰富的创造力不被牵制,最终成为新的“圣人”。

差异都是人所定

王阳明说:“所谓凡夫者,本来是个假名,没有什么真正的凡夫,假名叫做凡夫而已。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都是佛,只是众生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找到了就不是凡夫,个个是佛,众生平等。”

的确,佛陀当初在证悟真理时,第一句宣言就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由于因果业报的千差万别,在智愚美丑、贫富贵贱上有所不同,但论及全众生的本体自性,并无二致。

在王阳明看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悟道了,此心即是佛;没有悟道,佛也是凡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样平等。

一个弟子满怀疑惑地去见王阳明:“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王阳明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王阳明问。

“这是个字。”弟子说,“但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

弟子答:“‘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王阳明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弟子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弟子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王阳明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本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王阳明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在这个世界上,佛与众生没有任何差别,每个人都是佛。每个佛也都是最平凡的人,一个人只要体悟到般若的智慧,就和佛了无差别了,因此,如果要去度人,当然也要度坏人,如果这世上都是好人,还需要你度什么呢?

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齐物论释》一书中,阐述了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可以从中引申出这样一个结论,既然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那么每个个体就都是一个自在自足的个体,就像佛家所说的那样,自性自然圆满。原来你的自性就是佛啊!

玄素禅师在京口鹤林寺做住持的时候,一天,有一个屠夫来拜访,希望在他家中为和尚办斋供。

玄素禅师二话没说,高兴地答应了,并欣然去了屠夫家。众人对禅师的举动感到很惊讶。

玄素禅师当然也洞察到僧众内心的疑问,于是回来后对众人解释道:

“众生佛性平等,无论对贤人对愚人对善者对恶者都是一样的。凡是可超度的人,我就超度他,使他解脱俗世的烦恼和苦难,又何必去区别众生的贤愚善恶呢?”

屠夫也好,显贵也罢,刽子手也好,慈善家也罢,在佛陀眼里皆平等,哪里分谁聪明、谁愚钝、谁善良、谁凶恶呢?所以玄素禅师不但毫无犹豫,而且欣然愉快地接受屠夫的邀请去屠夫家做客。

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认为觉悟正道,得超得度只是少数特权者的专利,仅仅是人的妄想,违背了佛的本意。有尊卑贵贱分别心的人,永远不能成为悟者。心、佛、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每个人生来就是佛,只是很多人沉沦于俗世,不能自拔,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误认为佛和人不同。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我们在看待自己的时候,眼里不要有贫富贵贱,智愚美丑,用平等之心待自己。当你有颗平等心的时候,你就不会自卑,也不会高傲,你会变得更加强大。

同类推荐
  •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与研究价值。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钱玄同思想研究

    钱玄同思想研究

    本书叙述钱玄同一生思想之形成、发展、演变、特色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有五章:第一章从家庭及时代因素探讨钱玄同早年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第二章论述辛亥革命前后钱玄同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保存国粹思想和经学思想。第三章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关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主张。第四章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的自由主义思想、疑古思想、学习西方思想和汉字革命思想。第五章论述钱玄同的晚年思想。附录部分是对一些在正文中没有展开的内容所做的进一步的研究。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默多克管理日志

    默多克管理日志

    鲁珀特·默多克被人称作“报业怪杰”,他在二十年内从一个小报老板变身为国际报业大王。他涉足出版业、媒体、石油钻探、牧羊业等等,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大腕级的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拥有如此庞大的帝国,默多克在管理方面必有过人之处。在内部管理方面,他强硬、高效、事无巨细的管理风格,使得新闻集团像个永动机一样不停运转。在对外战略上,他就像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赌徒,不断下注,赌注越高,赢的也越多;最重要的是,在重要的扩张战略方面,他罕有失手,这正是因为他在下注的同时时刻警惕可能到来的风险。
  • 长嫡风华

    长嫡风华

    一碗堕胎药,一碗毒燕窝,了结了平王妃苏锦桐又蠢又可笑的一生,她死的那一天,平王携手她的亲妹妹登基为帝后。有幸回到豆蔻之龄,她誓要活出另一番精彩,护至亲,诛仇人,、日子过得不要太忙,世子爷你就不要过来凑热闹了。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列举的200多个经典定律,是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所提炼总结出的精华。书中总结了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最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全方位地扫描人生的全过程,交给我们一把又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点亮一盏又一盏指路的明灯。把握这些定律,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多重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你也可以利用这些神奇的法则、定理来驾驭你的一生,改变你的命运。
  • 誓不为妃

    誓不为妃

    时间飞快的流逝。四季递嬗看似无情,却又公平。人老了,发白了,世界却日新月异。寒氏皇朝建国第二十年。歌舞升平,太平盛世。举国上下,一片祥和安康的气氛。依依嫩绿水云乡,柳线牵风日渐长。江南江北无限意,声声好鸟弄晴光。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一座苍葱郁郁的高山。据说,这山有多高,谷有多深,还没人能探到。山上尽是飞禽野兽,凶猛异常。奇花异草……
  • 鸡肋

    鸡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商场王妃

    商场王妃

    她是现代商业精英,他是大辽战神,一场阴谋的算计和谋杀,她穿越到陌生的古代遇到传说中的他.初次见面她道:你凭什么限制我的人身自由,你这是违法的!他道:在这里本王就是法,没有人敢能违抗!第二次见面她道:没有人告诉你,这样注视着一个女人是很不礼貌的吗?他道:你也就一副好看的皮囊,有什么值得吸引我的?本王不缺女人!要是你自己送上门来本王我乐意收下一只花瓶!什么?自己在他眼里只是花瓶,搞没搞错,她愤怒地瞪着他,很好,现在她先忍下了,等到有一天她非得让他瞧瞧她这只花瓶的厉害。本文有点小白,男女主角有点小腹黑........喜欢的亲们请收藏哈,达达在这里谢谢拉,鞠躬....推荐好友的文文:何俊桦:《农家弃妃》粟么:《穿越之赐你一纸休书》http://m.wkkk.net/2426816/myBoxIn?url=/home/msgcenter/comment_m.wkkk.net?restype=3这是偶在女儿国的圈子,大家有空可去逛逛哈
  • 雷之盾

    雷之盾

    他是强者,让神龙拜服,让魔王覆灭!西方天使,是他手下臣子!东方圣兽,是他脚下坐骑!纵有毁天灭世之能,却无法逃离轮回转生之苦!是妥协还是争斗?是反击还是防守?他今后的经历,是一场智谋和权势的角逐,是一次力量同勇气的比拼!谁主沉浮?让我们拭目以待……
  • 小山重叠星明灭

    小山重叠星明灭

    楚昭帝国皇城上空黑云翻滚,雷光闪电尖声咆哮着穿梭其中,远处颜色晦暗的星河在山峦上暗潮涌动;忽然一记惊雷炸起,两道明亮的星光划破布满浓云的天际。彼时,帝国宫殿和镇国将军府,先后响起了婴孩的啼哭声;他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而他们的故事,又将怎样成为天下津津乐道的传奇——尽情阅读鸿奂居士的原创作品——《小山重叠·星明灭》!
  • 第五人格沈厉你做个人吧

    第五人格沈厉你做个人吧

    震惊!某站主播竟当着百万粉丝的面在游戏里皮断腿!闪现预判,疯狂放板,专躲角落,儿子挡刀……告诉你,这些都是基本操作!众粉丝:沈厉你做个人吧!等等!前面那个屠皇是谁?沈厉总会死于他的刀下!(粉丝:大快人心!)沈厉无奈:老哥你能不能放过我啊?某屠皇笑:不能。
  • 郡主难惹

    郡主难惹

    一朝穿越,末世女战士摇身一变,成了神勇无敌的云晓郡主。不想跟原主一样的悲催结局,于是,她挥拳抓住皇帝这个大杀器:保卫美好世界,你再做昏君,揍你!某昏君:朕是无辜的,朕改!PS谨以本文纪念曾经看过的喜剧,情节纯属博诸君一笑,女主锦鲤属性,如不能接受的请谨慎打开哦 ~~~~~~完结书《天赐良配》和《名门妾室》,欢迎大家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