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2100000002

第2章 七夕的演变与起源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是我国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重要节日之一,除汉族外,满、壮、侗、苗、畲、朝鲜等少数民族也过七夕节。有些少数民族对这个节日还有其自称,如满族称之为“祭星节”,鄂伦春族称之为“祭月亮”等。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女子最为重视的日子。在七夕的晚上,女子穿针乞巧,陈列花果、女红,制作的各式家具、用具等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人们在七夕之夜,还举办各种祈祷福禄寿喜的活动,祭拜七仙女中的七姐,祈祷仪式虔诚而又隆重。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七娘会、双七节、香桥会、巧节会等。七夕节这一天还是魁星节、晒书节、神仙节、盘古王节,以及耕牛生日等节日,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具有浓厚的文化意味。

总之,七夕节从产生到发展,经过了不断丰富的过程,在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七夕的起源

在我国的远古时期,七月初七只是有一些与农事相关的活动,而非后代形成的七夕节。那么,七夕最早起源于什么呢?

1.源于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据历史文献记载,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就有了有关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记载。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七夕最早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2.源于时间崇拜

七夕除了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之外,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很强的时间感。

我国古代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在民间,七数表现在时间上的阶段性,即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在我国的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为“喜寿”。

此外,因“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3.源于数字崇拜

在我国古代民间,把正月初一、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初二和初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的日子。

在算盘上,“七”又是每列的珠数。“七”,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而“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还别称“星期”。这是因为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很特殊,一年才能相遇一次,因此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王勃的《七夕赋》说“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就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爱情相关的最美好、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因此,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七夕源于人们对自然、星辰、时间、数字等的崇拜,而在其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男女爱情的内容也融入其中,体现出人们追求幸福和美好情感的愿望。

(二)七夕的演变

农历七月七这天,在夏商周时代就有人注意到了。古人认为“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当时在民间,这一天只有些与农事相关的活动。

《诗经·小雅·大东》这首诗描述说:银河两岸的织女星、牵牛星,尽管有其名,却不会织布,不能拉车。当时的统治者也是如此,虽身居高位,却没有体恤百姓的行动,不过徒有其名而已。

诗中对织女、牵牛两星仅是作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种隐喻式的联想,并无任何故事情节。这时人们对两星的认识,虽然很可能与当时农耕信仰中的谷物神(牵牛)和帝女之桑女神(织女)有关,但还只是有关日月星辰简单的神话形象,同对爱情的认识和想象尚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之中,自然它还不能成为传说的前身或胚胎。

然而,这不是说同传说绝无关系。因为,此时的牵牛与织女,已不再是纯粹自然现象的星座而并无其它含义,牛郎织女星作为一种文化的因素,开始进入文学的大系统之中。正是这种因素,为这个古老而浪漫传说的生成,准备了潜在的文化条件。

牛郎织女传说主要人物牛郎、织女的原型,是周人的祖先叔均和秦人的先祖女修。周秦文化的交融造就了这一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长时间的孕育。战国时代初具雏形,至汉末形成基本情节,奠定悲剧基调。

到了秦汉以后,对相隔银河的织女星和牵牛星,就附会了不少神话传说,产生了许多与之有关的民间故事,给这节日的风俗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

七夕风俗除继承远古的一些习俗外,在汉代以后,还产生了与牛郎、织女相关的文学故事。

在西汉时期,织女、牵牛已经被传为两位神人,而且有了塑像,面面相对。汉武帝刘彻命人于京都长安开凿昆明池,并于池的两侧摆放牵牛、织女石像。如班固《西都赋》载:“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张衡《西京赋》曰:“乃有昆明灵沼……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

牵牛和织女已经从天上来到了人间。原来被远远地隔离在银河两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因素同牵牛、织女传说的结合日渐明显。

牵牛、织女两星已经具备了人物形象,弄机织布,思念流泪,并且开始被编织为一幕恩爱夫妻因受银河之隔的爱情悲剧。

到了汉代,在司马迁的笔下,织女的家庭出身才有了一些眉目。在《史记·天官书》中说:“织女,天女孙也。”意思是说织女是天帝孙女,亦称天孙,是个仙女。

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与河西牛郎后,织造就中断了。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相会一次。而牛郎则未能脱俗,始终是个凡夫俗子。因此七夕相会,也就是仙凡相会。

在《汉书·天文志》中,也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到了南北朝时,任昉在《述异记》中记载:

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在汉末《古诗十九首》中,也有这样的描写: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小雅·大东》中说的更加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饱受隔绝之苦的爱情悲剧。诗中虽然没有直言牵牛、织女是夫妻,但织女终日思念牵牛,渴望相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情节则是十分清楚的。

在东汉应邵编撰的《风俗通义》中有一段记载: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

这表明,在当时,不仅牵牛、织女为夫妻之说已被普遍认可,而且他们每年以喜鹊为桥、七夕相会的情节,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融入了风俗之中。

在七夕之夜,妇女们不仅争出家门观赏“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的“鹊桥之会”,而且还要祭拜牛郎织女星,乞愿七巧。

对于这一点,可以从汉代的一些画像中体现出来。据吴曾德著《汉代画像石》一书记载:山东省历城县孝里铺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中,有一幅石刻天象图。图中有牵牛星、织女星遥遥相对,在织女星下有一女子正坐在织机上操作,旁边还有一只飞鸟,就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以鹊为桥、七夕相会的表现。

此外,在河南省南阳汉画馆中,也有一幅表现牛郎织女的画像。这幅画像右上角有一牵牛星,星下画一牛,牛前有一人做扬鞭牵牛状;左下角有一织女星,里面跪坐着一位头挽高髻的女子。这显然也是对牛郎、织女传说的一种艺术表现。

在三国时期,更有不少诗文反映了这一内容。如曹植的《九咏注》说:

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由此可见,牵牛、织女已经成为诗人表现爱恋和思念之苦的一种突出和常用的意象。

至魏晋南北朝时,牛郎织女传说已与七夕紧紧到联系在一起。人们都以牛郎为勤劳能干的代表,织女是心灵手巧的代表,七夕节的所有习俗都与牛郎织女有关。

与此同时,还涌现出许多描写七夕风俗的诗歌。其中最多的是描写七夕穿针的诗。如梁简文帝萧纲的《七夕穿针诗》:

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

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

刘遵的《七夕穿针诗》:

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

穿针乞巧的习俗在此时已出现,并被后世之人不断地延续了下来。

明代是牛郎织女传说演变的重要时期。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牛郎织女传说在明代进入了文人和民间艺人的视野,被加以重述。明代产生了以牛女为题材的小说、戏曲,短篇小说有《鉴湖夜泛记》及依据其改编的《灵光阁织女表诬词》,中篇小说有《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杂剧有《渡天河织女会牵牛》,传奇有《相思砚》《鹊桥》。

《鉴湖夜泛记》是明初文学家瞿佑《剪灯新话》中的一篇短篇文言小说,记述元代处士成令言一日忽至天河,遇到织女,织女诉说神界并无牛郎、织女结为夫妇的事。

小说虽继承了民间牛女传说中一些因素,如织女具有高贵的身份,但将织女塑造成一个高贵且与牵牛无关的神仙,从根源上否定民间流传的牛女传说,这是以反封建为主题的民间传说,在理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的必然遭遇。

明末白话小说《灵光阁织女表诬词》,内容由《鉴湖夜泛记》增益而成。由这篇白话小说可以看出,瞿佑的《鉴湖夜泛记》在文人阶层中的影响。作品反映了在理学思想禁锢下文人思想的僵化,及其对古代神话、民间传说的曲解。

明代后期,商业经济迅猛发展,新经济因素萌发,市民阶层形成,民主思想萌芽,涌现出了以罗钦舜、王廷相和李贽为代表的反理学的新思潮。民主思想的萌芽对牛女传说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类推荐
  •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讲述了历代以孝选官的制度。先秦时期“孝治天下”的观念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以孝选官”也尚处于萌芽状态。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
  • 元朝秘史:蒙古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元朝秘史:蒙古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十三世纪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定都北京,皇帝祖先被称为“黄金家族”,所遗留下的家谱档册、世袭谱册称作“金册”,均珍藏于皇宫之中,历代皇帝皆如此。《元朝秘史》即是经过文人史官多次的增加修改而成的“金册”,它主要记载了成吉思汗历代祖先的事迹和家谱档册,内容极其广泛,涉及蒙古古代游牧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时间上讲,从蒙古民族图腾、成吉思汗的远祖,一直写到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汗在位时期。从地域角度,横跨蒙古高原。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热门推荐
  • 血路

    血路

    小说以清末革命先驱熊克武为主人公,通过描写百年前以他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四川泸州、成都、叙府、广安、嘉定、屏山等地发动的数次革命武装起义,真实再现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辛亥风云。小说成功刻画了孙中山、熊克武、但懋辛、谢奉琦、佘英、喻培伦等英雄人物,讴歌了他们为推翻封建帝制,前仆后继、屡败屡战、不畏牺牲、英勇拼搏的奋斗历程。这是一部以清末革命先驱熊克武为主人公,全景式展现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为主线的历史小说,讴歌了革命志士们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国家,不畏牺牲、英勇拼搏的奋斗历程。作者文笔清晰流畅,描写细腻生动,是一部比较优秀的作品。
  • 倚天屠龙记(第一卷)(纯文字新修版)

    倚天屠龙记(第一卷)(纯文字新修版)

    《倚天屠龙记》以元朝末年为历史背景,叙述了明教教主、武当弟子张无忌率领明教教众和江湖豪杰反抗元朝暴政的故事。不祥的屠龙刀使主人公少年张无忌幼失怙恃,身中玄冥毒掌,历尽江湖险恶、种种磨难,最终却造就他一身的绝世武功和慈悲心怀。他是统驭万千教众和武林豪杰的盟主,为救世人于水火可以慷慨赴死;他是优柔寡断的多情少年,面对深爱他的赵敏、周芷若和蛛儿,始终无法做出感情抉择。
  • 读三国 学管人

    读三国 学管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的拥有最伟大管理智慧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以其丰富的竞争谋略以及高明的管理哲学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智慧源泉。本书正是借助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和三国典故,以现代社会的网络应用市场为背景,酣畅淋漓地演绎了一篇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精彩故事。本书借三国人物之口,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与相应的应对之道娓娓道来,旁征博引,融三国智慧与管人精义于一体,妙论迭出、读来有趣又有益,再加上如文学语言一样的叙述风格,相信对读者大有裨益。
  • 最强猫神系统

    最强猫神系统

    已弃坑,请勿入坑,拜托了!作者用某种形式说道
  • 万象圣尊

    万象圣尊

    亿万星辰遍布诸天,天妖星之下,复仇少年杨泽终归家族,得到家族意外获得的奇经逆算心经,从此奇遇连连,抓妖灵而修真灵,摄星辰而成真魂,修真魂而成无上之境,玲珑之心,无垢之体,至尊神海,凡此种种,尽皆极致,聚万象之气而成至尊,终成无上之境。
  • 异世封龙

    异世封龙

    尘琰躲在一个洞窟内小心的看着外面的巨兽那是一种被人们称为狮蝎的猛兽,一般成年后可以打到冒险者9星的实力,不过尘琰此刻面对的并不是一只成年的狮蝎。这倒是让他稍微感到欣慰。尘琰是德安拉一名佣兵,不同于其他人的是他一直独来独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想被出卖。至于为什么,他一直也不愿意透露半分。
  • 帝阙归

    帝阙归

    她是白家要永绝的后患,她是世人眼中神秘的存在,她也是师尊亲命的祭司,她更是想要逆转天命解救所爱之人的轮回者……经历两世悲凉,她收敛锋芒,堵上性命也要为之一搏,江湖错综,朝堂诡谲,五国纷乱……于她白轻颜而言,想要的,只是身边之人一世康宁。可这一世,却比之从前,更加撕心裂肺。原来,救赎从来都是双面的,她以为自己可以逆改天命,却不知,天命都是以命还命。“你说过,没有我,你会过得更好,如今我去了,你过得好吗?”“不好,一点都不好,我从前说的都是假话,只有你全当真,只有你,你这个傻子。”
  •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全世界为你让路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全世界为你让路

    作为父母,也许你不能给孩子富裕的物质生活,不能给孩子英俊或美丽的外貌,但是你总能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人生,每个家长都可以是“专家”,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只要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聪明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去找寻成长的真理,一起去创造生活的快乐和完美。
  • 乱入的鬼怪美剧世界

    乱入的鬼怪美剧世界

    如题本文是有鬼怪的美剧世界,只是以漫威为世界架构,不以漫威世界线为主,但相同的是世界一样多灾多难。会有静寂岭邪恶力量美国众神等乱入。
  • 探险:探险家的大冒险

    探险:探险家的大冒险

    两起相同的空难,1969年7月30日,西班牙各家报纸都刊登了一条消息,该国一架“信天翁”式飞机于1969年7月29日15时50分左右在阿尔沃兰海域失踪。人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到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与阿尔梅里亚之间的阿尔沃兰进行搜索。由于那架飞机上的乘员都是西班牙海军的中级军官,所以军事当局相当重视,动用了十多架飞机和四艘水面舰船。但人们搜寻了很大一片海域后,只找到了失踪飞机上的两把座椅,其余的什么也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