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2500000002

第2章 三大传统节日(1)

1.春节

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在口语中多被俗称为“过年”、“过大年”等,是对农历新年的称呼,古又称“元旦”“正旦”“岁首”“新年”等。采用西历纪年以后,“元旦”被挪用为西历新年的第一天,原来的农历新年则以“春节”命名,而“春节”原本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兼用两套历法,就出现了“元旦是年,春节也是年”的情况,为便于区分,人们在口语中还常常用“阳历年”和“阴历年”的直白说法,来分别称呼在短时间内先后而至的这两个“年”。按理,“阴历年”更准确的说法应该为“农历年”或“夏历年”,因为夏历本身为阴阳合历,是通过置闰方式来统合月亮和太阳的运行周期。民间习用的“阴历年”主要是针对“阳历年”而言,非学理名词。这里重点要说的“年”即是俗名又叫阴历年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节期长,节俗内容丰富,分布的民族和地域也都十分广泛。据查,我国有近40个民族有过春节的习俗。至于春节的节期,相对宽泛一点说,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为年忙活,从腊八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甚至是“哩哩啦啦”拖到二月二“龙抬头”日,才算是把年彻底过完。在这一时间段里,有一系列相对突出的民俗事象依次标示出年的起承转合与习俗的博杂等,它们是腊八、小年、除夕和大年初一、正月十五等。这些节日民俗活动的次第登场,共同酝酿出的年味才浓得化不开。

年味之一主要体现在辞旧迎新的诸多仪式里,年味之二则蕴涵于“以吉求吉”和“避祟求吉”的祈福期待中。劳作终岁,必求一扬其精神。整个过年期间的习俗,体现最多的便是这种张扬的精神。

这最后一句“猪肉饺子管你造”的“造”是东北方言的记音,意指“吃”,又不同于一般的吃,可以理解为“不必斯文着讲究吃相,尽管敞开了吃”;“管你造”就是要“随你吃个够”。

小时候在东北老家,每逢腊八前后,常常听小叔子、小姑子们这样念叨着笑谑大嫂,我们小孩子听多了,记牢了,不管眼前有无大嫂,闲着,玩着,都会随口念叨出这些顺口溜来。在以“猪肉饺子”为上等美味的年月,只因为“年”的到来,就不仅仅拘泥于偶尔解解馋层面上的浅尝辄止,还完全不限量地“管你造”。对于那个年代里终年为温饱生活奔忙的家庭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实实惠惠的享受与满足。当然,被安抚“别馋”的“你”,随时都可以顺口换成大嫂之外能轻松对话、无冒犯之嫌的任何合身份之人;对说者和所有听者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指日可待的先期安慰。这期待从腊八开始,因为“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进入年期的一个临界点。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汉代的《风俗通义·祀典》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先祖也。”就是说,腊是指用打猎得来的野兽做供品以祭祀先祖的行为。腊祭是我国古代的岁终大祭,曾作为朝廷大礼盛行,官民同庆。在年末岁尾之时,陈设祭品,以感谢自然神灵和先祖等一年来的恩典佑护,并祈求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能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腊祭在酬神祀祖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辞旧迎新意味,通常在农历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腊日的具体日期最初不固定,至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在腊八节,除了敬天法祖,庆丰年,辞旧迎新外,还有一个重要节俗就是送寒逐疫。时至腊日,寒气将退。为加快寒气退隐,促成阳气及时上升,自先秦以来就有岁末傩舞逐疫的习俗。“傩”即人戴着面具舞蹈以逐疫鬼的仪式。东汉时期,逐疫仪式在腊八的前一夜举行。届时,“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领百二童子执鼓歌舞,另有神兽相协,于宫中驱疫鬼。将屋中的疫鬼驱除以后,要在门上画上神荼和郁垒两个神像守护门庭,诸鬼祟就不得入了。

近现代以来,傩舞逐疫仪式总体上呈衰微之势,但在现代仍有部分遗存,尤其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犹盛。如今在河南濮阳等地农村还有腊八晚上擂大鼓以驱邪,除旧迎新的习俗,民间流传的“腊鼓鸣,春草生”谚语说的就是腊八节鼓舞仪式的除祟迎新功能。

逢腊八,如今最盛行的一个食俗是喝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由来,说法不一。

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传说跟佛祖释迦牟尼相关。相传,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一位王子乔达摩·悉达多29岁时,削发出家,六年里苦于修行,后陷于饥困。幸得一牧羊女的杂粮米粥解救,他才恢复体力,在一棵菩提树下苦思静修,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

佛教将这一天作为“佛祖成道日”来纪念,每逢腊八,各寺院都要朗诵经文,举行浴佛活动,并用精心熬制的“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来供奉佛祖,腊八粥因此又叫“佛粥”。供佛之后,寺院再施粥于众以扬其义。后来,于腊八日熬制腊八粥的习俗传出寺院,为民间效仿。

腊八是佛祖成道的纪念性节日,随着佛教的传入与影响,宋以来,我国的腊八节中又多了一些礼佛的神秘色彩。明清时期,敬神供佛甚至取代了原先祭祖、庆丰收和驱灾祸等节日传统,而成为腊八节的主要内容。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收的家宴等。

清代《燕京岁时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从中不难看出腊八粥用料的讲究与熬制的精细,亲朋之间的温情暖意也在午前送达的带有“巧思”的腊八粥中迅速升温。能在“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隆冬时节,喝上自家熬制或亲邻相送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暖胃,更暖心。以腊八粥祭神、赠友,实现人神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融通对话,这是腊八节具有的一项重要民俗功能。同时,也不忘让家禽家畜等分享一些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另有一类较有代表性的民间传说。大意是说,早年间,有一对夫妻老来得子,孩子都长大成人了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生活,不思劳作。老两口死后,这个年轻人懒惰依旧,整天靠父母留下的粮食维持生活,没多久就坐吃山空。到了腊八这天,所有的粮食都被吃光了,从早晨一直饿到晚上,实在难以忍受,他只好把家中所有米缸和粮囤里的残余米豆等搜刮到一起,煮成一碗杂粮粥勉强充饥。这次挨饿的教训促使他痛改前非,他开始用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腊八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再到腊八时,他又像前一年那样用几样杂米熬粥,以自我警戒。当地人得知他转变的原委后,也纷纷效仿于腊八熬粥,提醒自己要勤俭。这样,逢腊八熬腊八粥的习俗就被流传下来。

与前面的“佛粥”传说相比,后面的传说使腊八粥少了一份神圣性,那个先懒后勤的“他”浑身散发的都是市井俗人的气味。有着类似经历的“他”,在古今中外的民间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与我们身边的某某某似乎也有几分相似。也许正是“他”的世俗与常见,易于被人接受,才使“他”在民间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以至成为腊八粥的“形象大使”或曰“代言人”。因“他”而生的腊八粥的传说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民间喝腊八粥习俗的有效注解。传说与习俗之间,先天就存在着这种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双方又在互相印证中同时得到了加强。在解释腊八粥的由来时,不管哪类传说,都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一个“合理化”解释。当然,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对腊八粥的由来,还会有更多的传说与之相应,此不多引。

北方一些地区,有于腊八日泡制腊八蒜的习俗。把蒜瓣放到罐子里,倒入米醋,把罐口封好,放在阴凉处。约半个月左右,即可启封享用。自享外,也是送人的上佳美味。

季节更替中,腊八粥、腊八蒜的出现,也是年关临近的符号提醒。年关又是民间清算账务的“关口”,北京有句俗语,“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吃了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和欠债的都要积极想办法,为在年前了断账务而努力;债主逼债、欠债的躲债情况也时有发生。依俗,债务追讨截止于除夕,以保证有钱没钱都可以安心在家过年。出外躲债的杨白劳相信俗规,于除夕回家过年;黄世仁却犯俗大年夜上门逼债,这不合时之举加重了他的“恶”。除了年底,端午节和中秋节也是约定俗成的清账日。从鲁迅的《孔乙己》中可以看到这种习俗描述: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小年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装壶酒;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这首很多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民谣,同时也称得上是一份不折不扣的年底日程“忙碌表”。在我国的南北西东,都能找到这样主旨的民谣。虽说对不同的民族和地区而言,可能在具体日期和忙碌事项之间会另有对应,也许还要为别事忙碌,但这并不能从总体上影响人们忙碌状态的一致性和忙碌内容的大体相近。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点出了过小年的日期和习俗内容。腊月二十三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小年”,是腊八之后更逼近“大年”的一个重要节日。小年习俗的主要内容是祭灶送灶。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已有祭灶习俗,历经朝代变迁,祭灶的时间和灶神形象、身份等也都数有变化。至今日,时间上多集中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灶神的形象有一男性神、一夫二妻神,更以一夫一妻神为多,俗称“灶王爷”“灶王奶奶”。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歇后语:“灶王爷”贴腿肚子——走哪哪是家。这里的“灶王爷”之所以成为家的必要依据,有一纸灶王爷神像在,就有家在,形象地道出了灶与家的紧密关联。民以食为天,灶是加工果腹食物的专用场所,司灶之神自然为民重视。

灶神是谁?历来说法多样。有说是黄帝始做灶,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灶神的。也有的传说没指名道姓,只含糊说灶神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一位神灵,从年初开始,负责监察每家每户的日常言行。到小年时,灶神返回天宫,向玉帝一一汇报各家情况。玉帝据此汇报斟酌奖惩,为每家下一年应得的吉凶祸福作出批示。

在山东、东北等地流传着这样一类灶王爷传说:有一个张郎,娶了个会勤俭持家的妻子丁香,家道日渐殷实。后来,张郎与海棠相好,便休了丁香,娶进海棠。丁香只好离乡他嫁。话说张郎和海棠两人开始时,靠丁香以前留下的积蓄,日子过得挺好;但海棠只会挥霍,不久他们就坐吃山空。玉帝看到张郎和海棠这种情况,很是气愤,就给张郎家发了场天火,海棠被烧死,张郎虽活下来了,但眼睛却瞎了。他只好靠乞讨活命。没想到,张郎一路行乞竟来到了他的前妻丁香家。丁香认出了张郎,并没直言挑明,而是在端给他的面条碗里放了自己的一根长头发。张郎吃面时,觉察出对方是丁香,他越想越惭愧,越想越后悔,就一头撞向灶台,死了。丁香没想到会是这结果,不久也忧郁而死。他们死后,被封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负责监察每家人的善恶俭奢。有些地方还把海棠也加入其中,出现了两个灶王奶奶,共祀三位灶神。

灶王爷神位多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有神龛的人家就把神像贴在神龛里供奉;没有神龛的,就直接贴在墙上。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像的上方书写“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等,更多的是“一家之主”字样,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各书“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的对联,祈求灶神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吉祥。

祭灶日期北方多在二十三日,南方以二十四日居多。时间是在晚上。祭灶时,要给灶王敬香,在神像前摆上又甜又黏的糖瓜等祭品;再备好灶王“上天”途中所需的纸马、草料等物品。烧香叩头敬献之后,就把灶王像揭下,放到纸马草料中,点燃,送灶王上天。同时,祭灶人要说一些送别祈愿的祭灶词。这些祈愿话有不同版本,基本风格是严肃和幽默兼有。北方广大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版本:

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筐,秫秸草料备停当。今天是腊月二十三。送你老人家上西天,人家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降吉祥。

短短的几句话,就将灶王爷的身份、形象、使命等一一道出。对这“一家之主”的敬畏中有一丝调侃讨好的努力。有些祭灶词甚至是以调侃为主调,不仅要讨好,还要讨灶王的同情。湖北地区有这样的祭灶歌:

一个萝卜两棵葱,我送灶爷上天宫。你爷对着玉皇说,就说我家真是穷。多带皇粮少带灾,再带财宝下界来。多带福禄喜寿财,少带瘟病火星阳世人间来。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是一部以短短五千言而让后人感觉永远言犹未尽的传世经典,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老子是西方人非常感兴趣的哲学家之一,从16世纪始,《道德经》就被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至今各种外文版本的《道德经》已有三百余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全书共计81章,文约五千言,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每章篇幅不长,但论述精辟,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社会、国家、民生等诸多方面。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高皇歌:畲族长篇叙事歌谣(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高皇歌:畲族长篇叙事歌谣(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高皇歌》又称《盘古歌》、《龙王歌》,它是以追述和歌颂畲族祖先业绩为主的历史长歌,是畲族重要的民间文学作品。首先叙述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生存的生产、生活条件,接着记述了龙麒平番建功、被招为驸马的故事。上古高辛帝时,番王犯境,龙麒自愿领旨,奋勇征番,斩杀番王,胜利归来。高辛帝封龙麒为王,并将三公主许配给他。公主婚后生下三男一女。高辛帝赐其长子姓盘,名自能,次子姓蓝,名光辉,三子姓雷,名巨佑;一女因许配给钟志深,即姓钟。盘、蓝、雷、钟自成为族——即现今的畲族。歌中对族内婚、传师学师习俗等,作了详细的叙述。它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热门推荐
  • 风雷烈

    风雷烈

    一个是风光无两的少帮主,却不料惨遭灭门,从此亡命天涯。是谁让他家破人亡?背后又有什么惊天阴谋?他能否报得了血海深仇?一个是来自农村的普通少年,却阴差阳错进了宫,从此青云直上、封妻荫子。宦海沉浮,屡遭陷害,他究竟会何去何从?
  • 变男

    变男

    书中通过情感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卑微以及整个世界的平衡性,以及人性本乐的天性,充分表现了年轻女孩们敢爱敢恨、与众不同的爱情观。
  • 柔情秘书,休想逃!

    柔情秘书,休想逃!

    (新文《替身新娘:总裁,离婚吧》已开更)他是御氏集团的总裁,霸道冷酷,说一不二;她是御家收养的孤女,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走进他的那一刻起,她就被迫发誓,永远不对他动情。四年了,在一次次无情的凌辱之下,她寸寸芳心被烧灼成为寸寸灰烬,终于决定放弃了,离开了。他,却在这时,紧扼她的下巴,厉声道,“御雯,今生今世,除了我,你休想爱上任何人!”面对这样的他,她又该如何抉择……
  • 甜妻攻略:捡个帝少做老公

    甜妻攻略:捡个帝少做老公

    此生遇见你,赠我千般欢喜。“凌少,对于开学第一天就被叶皎皎封为男神这件事,请问您怎么看?”“有眼光。”“凌少,对于叶皎皎日常傻撩这件事,请问您怎么看?”“有想法。”“凌少……”“奏凯,挡着看我老婆了!”“……”叶皎皎:“男神,你知道什么是壁咚吗?来我教你。”“好啊,以后床咚树咚壁咚各种咚什么的,我们都来做一遍。”
  • 毒骨生香,王爷请投降

    毒骨生香,王爷请投降

    上一辈子她为救人而死,这一辈子她定为自己而活!生母是奴隶出生又如何?她这嫡小姐可不好惹,不管是让渣爹恶姐还是敌人的阴谋诡计,她都以牙还牙一虐到底。胸怀墨蝎,妖娆无双,触之酒液,媚骨生香,一笑一颦,迷惑众生。有人说她是妖女,可偏有不怕死的王爷非要往上闯,说将倾尽天下,以江山为聘,百里红妆,万金筑城,只求她红颜一笑……笑泥煤,敢跟她谈条件,倒霉王爷还不乖乖上榻领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迷途

    迷途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守护甜心之悲恋的回忆

    守护甜心之悲恋的回忆

    “为什么你们都不相信我!?”一向单纯的她看破了事实……泪水在她精致的小脸上肆意流淌。他们却不在乎,因为有了另一个女孩夺走了她的全部……三年后,当她们又回到圣夜高中部时,早已不是当初任人宰割的绵羊,身份转换,携手对的人掀起腥风血雨……有没有一种可能,你十二年的人生都是假的?“你不是日奈森亚梦”“你不是守护者”“你不是……”那么,我到底是谁?“你就是个抢了别人人生的骗子!”美丽温柔的粉发女孩在所有人的簇拥中将她一步一步逼入绝境。一夜之间,天翻地覆,她失去了所有。可她……不甘心!一夕之间,普通女初中生成了名门世家之女,拥有璀璨光环,恢复记忆恢复身份,人人艳羡的贵公主早已不屑于当初的山盟海誓,携着权势逼人的贵公子一手遮天,她要他们尝尝痛苦的滋味!读者群:1003064859
  • 饕仙食天记

    饕仙食天记

    渔家少年王存天生体弱,一朝捕到领域粉纯金鲤却险遇难,结缘天剑门人获得修真机缘。怎奈他资质太差,被人判定不能在修真路上走的长远。坚韧的王存,为了能在修真路上走的更远,最终选择了别人瞧不起的灵植师。就在王存艰难之际,他的身体里突然蹦出来一名叫重楼的强者残魂。于是,他便过上了种种灵草,吃吃美食,在强者指导下越来越强的幸福生活。
  • 超兽武装之大哲人

    超兽武装之大哲人

    火麟飞被鬼谷操纵了分身。他除掉了自己在其他平行宇宙的分影显影(其他平行共存的火麟飞),但是鬼谷并没有料到自己会被别人算计至死,他只不过是一个渺小的棋子而已。铁幕之后的人们自以为操纵着这个世界,却反而将自己推入了浩劫。火麟飞没想到,最终,自己,竟然亲手将最后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推入灭亡的深渊。不过作为一个超兽战士,他已经平衡了这个世界的力量,再也没有人能够统治什么了。因为一切都没了。但是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还没有……
  • 你们是我的世界

    你们是我的世界

    朋友、室友、同学,一个个奇葩都值得我们去珍惜,那是我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