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2500000003

第3章 三大传统节日(2)

因为灶王在每家监察了一年,记得这家人一年来的好坏言行。在一年当中这么多日日夜夜,全家人难免有谁什么时候言行不检点,或不小心冒犯神灵之处,在他老人家年终起身向上司“述职”之前,博得他的谅解、肯定,乃至同情就成为必须了。所以,祭品中的糖瓜就要甜且黏,既让灶王吃得甜丝丝的美,又黏着他的嘴不便多说。有些地方干脆供奉出一个“醉司命”来,直接将酒糟抹在灶王嘴角,让他醺醉着去“述职”。吃饱喝足的灶王爷在“年终报告”中就可能将种种不尽意一笔抹杀,只说好话。

灶王爷上天之后,要到除夕或大年初一晨返回人间。届时,把新的灶王像贴上去就表示灶王回来了。过年期间要一直供奉香火,年后不再。灶王爷自此开始新一年的监察工作。

祭灶仪式的神圣性,自古及今,渐被世俗性取代,在百姓的心目中灶王爷神威屡降,以至于成了可戏谑的平和形象。曾有的一些规矩、禁忌等也多被消解。关于祭灶日,清代有“官三民四蛋家五”的说法,标明不同身份的人家祭灶日不同:官府在二十三日,寻常百姓在二十四日,水上船居民在二十五日。这些由身份而来的区别如今早已不存在了。关于祭灶人,民间也早已打破“女不祭灶”的传统禁忌,男女主人都可以成为主司祭灶的主角。

送走灶王爷之后,忙年进入到紧张阶段。忙碌事象主要有二:一是置办年货;二是净化环境,美化自身。置办年货上,从前面的民谣中可见一斑,人们要忙着“做豆腐”“去割肉”“把面发”“装壶酒”等等,争取吃喝一应俱全。

光置办齐年货还不够,还要“二十四扫房子”,日子不一定局限在二十四,但年前“扫房子”几乎是必须的。此时的庭院清扫,不仅能扫除家中一年来积落的尘埃,更重要的是借此驱除所有不洁与晦气。同时还要美化自身形象,这美化也从清洁开始,清代《帝京岁时纪胜》

载:“岁暮斋沐,多于廿七八日。”谚云“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于此可见,岁暮的沐浴比平日明显多了一项洗去“疚疾”的象征性功能。许多地方还都有“正月不理发”,否则“妨舅舅”的说法,因此,还要在年前理发,清爽形象。总之,新年是要有新气象的,俗语有传: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除夕

“三十晚上守一宿”说的就是除夕夜的守岁。这一天多被称为“年三十儿”,就算是当月逢小建,只有二十九天,没有三十,人们也习惯称二十九为“年三十儿”。

小年以后这几天基本上把该准备的年货、自身的行头等都备齐了,蓄足以待。到年三十这一天,将陆续派上用场。

先是要贴门神、春联等。贴这些东西主要是用来驱鬼辟邪。门神观念在我国起源较早,到南北朝时期,演化为神荼、郁垒。至唐代,唐王李世民的两员武将秦琼(叔宝)和尉迟恭(敬德)又被传为门神。据传,泾河龙王因触犯了天条,被玉帝判为死刑,由唐太宗的宰相魏征任监斩官。泾河龙王哀求唐太宗保命,唐太宗答应了。但碍于魏征的耿直,太宗不好直说,到行刑那天,他就召魏征进宫陪他下棋,以期拖住魏征。没料想下棋的时候,魏征打了个盹儿,魂飞天庭,还是把龙王给斩了。泾河龙王抱怨唐太宗说话不算数,害自己丢了性命,冤魂不散,每夜都闯入宫中讨命,闹得唐太宗整夜不能安寝。唐太宗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秦琼和尉迟恭两位开国功臣自告奋勇在宫门外守夜驱鬼。当晚,两人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外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下来,都安静无事。唐太宗不忍心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便请来画匠将两员武将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结果也睡得很安稳。后来,民间纷纷效仿,也把他们的画像贴在门上以驱鬼辟邪。秦琼和尉迟恭就逐渐被奉为门神。流传至今的门神画中以白脸秦琼和黑脸尉迟恭居多。

春联最初的功能也重在辟邪。民间传说,黄帝受神荼、郁垒缚鬼喂虎的启发,为人间制定了年底驱鬼的方法: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民间有鬼怕桃木的信仰,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人们过年时“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的辟邪习俗。至唐代,发展到在桃木上题写祈福禳灾文字,多为对偶句式,即后世的春联。据说,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曾于除夕亲笔在桃木板上写下“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字样,诞生了我国第一副“有署名权”的对联。宋代以后,写春联习俗更盛,每年年底,人们都争相着辞旧迎新,“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造纸业的发展,纸张逐渐代替了桃木,出现了纸质春联。

春联分上下两联,分别贴在门户两侧。除此,还要有一横批,多为四字,贴在横门框上。写的都是吉祥话,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万象更新”等。

门神、春联之外,人们还在屋内的墙壁上贴年画,多是通过文字谐音和画面象征等手段以求吉祈福,天津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著名的年画叫“连年有馀”,就是通过一个胖娃娃怀抱大鲤“鱼”,手持“莲花”的画面谐音构成“连”年有“馀”、“连”生贵子。类似这样的画面内容,熟悉地方性民俗知识的人一看就能通晓其中寓意,根本不用多加解释。后来,年画的内容趋于多样,出现了一些山水风光年画;也有取材于历史故事的“讲古”年画,属于连环画系列,图下有文,题材丰富。

当然不单单贴春联、门神和年画,还有水缸、粮囤、柜子等处顺眼可见的“福”字,如果福字倒贴,则为讨“福到了”的口彩。有福还要喜,在起居室等房间的高处,贴“抬头见喜”,在大门外贴“出门见喜”等。与此同时,人们还要在禽畜棚圈、农具和家用等物件上有针对性地披红贴彩,讨个吉利。畜棚上的对联通常是这样:“牛似南山(猛)虎,马如北海(蛟)龙”,横批“六畜兴旺”。猪圈鸡舍要贴上“肥猪满圈”,“金鸡满架”,农用车上贴“车行千里,人马平安”,梯子上贴“步步登高”,井台上贴“龙泉大吉”等字幅。

许多地方贴门神、春联、年画等都讲究在年三十中午以前贴好,最晚也得在日落前贴好。如遇家有新丧的,三年之内,不贴春联;有的地方虽然贴春联,但不能写在红纸上,而是用素色纸写。门神也不是每家都贴。基于上述秦琼、尉迟恭保驾唐太宗的传说,辽宁南部地区一些杨氏人家过年就不贴门神。他们的依据是李氏唐朝推翻了杨氏隋朝,是杨家的仇人,杨家自然不会求对方势力护佑。这种“民俗通则”的地方性“个别相逆”现象,在许多地方都能找出个把例子来,使民俗呈现出更多的“同中异”和“异中同”现象。

为分担一下年三十的忙累,有时候人们就提前几天贴好年画,但春联和门神一直是年三十贴。有春联、门神封门,除了可以辟邪添喜庆,还有一个重要的民俗标示作用,即债主见之,不得进门讨债。不能在年三十讨债也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要么提前,要么挨到年后。

祭祖祀神是过年时的一件大事。“二十八,把面发”,发面的一部分就是用来做面供,过年时祭祀用。年三十时要放置好家谱或祖先灵牌,摆齐供品。家中男子再去祖坟烧香请祖先,然后径直回家,为祖先引路,请祖先享受供奉。还要请灶王等神。因为有春联、门神等把门,孤魂野鬼等邪祟都不得入享。除了已经摆好的供品外,每顿饭前,都要先把好饭菜献给祖先等神灵一部分,然后一家人才进食其余。

年三十,每家还要为“吃”忙碌。北方人有句口头禅:“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早年间,这句话至少有两层含义:一、过年吃饺子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民俗常识,强调规矩之正当性;二、饺子是多数人逢过年这样的节日才消费得起的美味,重在其稀罕珍贵上。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形,人们拿这句话比照,自有其幽默形象与通俗易懂之处。如今,饺子早已成家常便饭,比饺子更美味的东西也比比皆是,但过年了人们还是要依俗吃顿饺子。

早在5世纪时,饺子已成为我国民间过年时的节令食品。饺子与“交子”音近,在新旧年交接的午夜子时,人们煮食饺子,希望新年能交得好运气。过年包饺子与平时又有不同,除了用料更精细讲究之外,还借由饺子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芹菜馅的寓意勤快,韭菜馅的谐音长长久久,白菜馅的象征有百财……包饺子时,还要把一小段葱、一块豆腐、一块糖、一枚硬币等包进饺子,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这个人在新的一年里聪明、有福气、生活甜美、财运好等等。南方人过年不吃饺子,他们吃年糕、汤圆、糯米粑粑和糍包粽等,取其幸福绵长、年年高的吉祥寓意。

按习俗,年三十这天,不仅要当天的餐桌丰盛,还要为年后几天做充足准备,尽量呈现“满”的景象:要做满满一盆米饭,谓之隔年饭,取其有剩余之意,可以“卯吃寅粮”;水缸也要添满水不能有亏欠等等。

除夕吃年夜饭还讲究家人团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一起,灯火通明地吃喝玩闹一夜,求得家族兴旺。当夜子时的鞭炮狂响,不仅能轰除天地间所有的邪祟不洁,迎来一个干净的新年,实现辞旧迎新的完满过渡,也能让人们忙年的紧张和对新年的美好期待等情怀得到彻底释放,在激扬中享受年的祥和。一扬其精神之后,再守候到天亮,进入“大年初一头一天,家家户户拜新年”日程。

“三十晚上守一宿”,说的是全家人除夕夜的闭门守岁。守岁,民间也有叫“熬年”的,跟“年兽”的传说有关。据说,远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年”,住在深山中,经常在夜里出来吃人畜等。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窜到一个村子里吃了很多人,它来到一家新婚小两口家外,见屋里亮着灯,窗上挂着红窗帘,它就远远地躲开了。它继续走着,望见几个小孩子在院里点爆竹玩,它被通红的火光和爆响吓得掉头逃窜。从此,再也不敢进村子肆虐了。人们知道了“年”怕红、怕光、怕响声,每到年三十这天,就彻夜点燃长明灯,燃放爆竹,庆贺驱除年兽的喜悦。第二天,再走家串户,互相祝福,拜大年。

很显然,这是人们根据除夕守岁习俗附会出来的传说。汉代的《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可见,年是指谷物成熟,表明一个农业生产周期的完结。过年最直接的解释应该是人们为庆贺丰收而举行的一系列丰收祭仪式,谷物成熟一次的“年”也用来表明一个时间周期。台湾地区的排湾族近年来依旧保持在小米收获时举行“小米祭”仪式的传统,并习惯上以举行小米祭仪式的次数来记年龄。如今东北地区一些老年人,也会在吃上“秋粮”时,念叨上一句“又长了一岁”,仍旧是以春种秋收为一个周期、为一“年”,并不以如今通行历法上的年为节点。这些现象应该是“年”与收获之间原始关联的民间遗存。

大年初一

经历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转眼就是新年的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走一走”说的是走出家门互相拜年之俗。拜年的顺序通常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到同族家拜年,从长辈家开始。民间也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从初一到十五,年后第一次见面的友朋,都可以互致问候拜年。这“走一走”的拜年之礼,将亲疏远近的邻里亲朋都依次照应到,伦理秩序、长幼亲情和社会网络等也借此得以运转、强化。接受晚辈小儿拜年的同时,长辈还要给出“压岁钱”。“岁”与“祟”谐音,取其“压祟”福佑之意。有些地方的习俗是除夕夜给压岁钱,提早给祝福,也缩短小孩子的期盼之苦。北京地区早年间流行这样一首诙谐的儿歌:“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忙三十,闲初一。这是仅有一夜之隔的人们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大年初一,人们尽量不做活计,尽量享受,希望全年即将到来的日子都能如此轻闲、顺心。逢新正佳节,各界都有许多消闲娱乐习俗,皇家官府和寻常百姓家都极尽游艺玩耍之乐,年味盈盈。许多禁忌与此对应,比如不动针线、刀剪,不劈柴,不挑水,忌讳说不吉利的话,饺子若被煮破了就说成“挣”了,不小心摔坏碗碟要说“岁岁(碎)平安”等。庭院的鞭炮纸屑等也任之飘落,不能清扫,以免惊动随处都可能有的神灵。家中的脏水、垃圾也不能倾倒出门,要先集中于屋角等处,谓之聚财宝。

新年第一天的午饭也格外讲究,也以讨吉利为主,比如鸡、鱼、发菜等分别对应吉利、有余、发财等。这一天不用新米做饭,而是吃年三十预备好的余粮——隔年饭。

从初一到十五这期间,一直处于“年”中,不同日子还各有讲究。

北方许多地方视初二为财神日,这天要祭财神。早晨要早早地起来去挑财水,抱烧“柴”进家。中午吃馄饨,谓之“元宝汤”。

同类推荐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弟子规全鉴

    弟子规全鉴

    本书在全面阐释《弟子规》精华要义的基础上,以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七个方面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书中大量引用圣贤著作进行说理,穿插上百则历史故事和现实案件,将《弟子规》蕴涵的智慧与当下职场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的厚重感与当今鲜明的时代感相结合,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国学爱好者以及青年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提升个人修养的必备读物。
  • 魂牵梦绕新西兰

    魂牵梦绕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素书(全集)

    素书(全集)

    《素书》分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虽然文字简略,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含意精湛。本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于一体的智慧之作。它充分发挥诸家思想观点与方法,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并以此认识事物,对应物理,对纷繁复杂的事理予以厘清和指导。本书采用了《素书》的权威原著,参照《四库全书》并加上了宋代宰相张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点评,力求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原典,并在此基础上甄别、博采众家之长,为原典作了简易通俗的译文以及入情入理的精彩评析。
热门推荐
  • 混世奸妃:皇妃太无耻

    混世奸妃:皇妃太无耻

    “我要你心甘情愿当我的皇妃。”“心甘情愿?北宫玥你滚远点,你不一定被后宫多少女人用过了,我嫌你脏。”谁不知道后宫是一个暗害、争斗的地方,她脑抽了才跳进去。北宫皇帝不怒反笑,“要怎样你才肯入宫?”“我不会跟其他女人共侍一夫,除非老娘独宠后宫!”(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贺老大的忏悔

    贺老大的忏悔

    作为一名两次收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头顶“全国优秀军队转业干部”,“五一劳动金质奖章”,部省级“劳动模范”和“有突出贡献优秀企业家”等无数光环的著名英雄模范人物,贺大凯的一生,经历了痛苦与磨难,光荣与梦想,成功与辉煌,同时,也经历了人间的大悲大喜和大起大落。在改革开放以后,最终从一名光荣的党员和解放军战士,逐步走向堕落深渊。
  • 我的老婆是传奇

    我的老婆是传奇

    【新书《你又把天聊死了》已发】别人玩游戏,是为了吃鸡,杨浩玩游戏,是为了追老婆……老妈:今年不把子衿带回来,这个家你就不要回来了!老爸:是不是我杨家的种?老婆都守不住,丢脸!林叔:我女儿就交给你了,给你个任务,先把生米煮成熟饭……肩负两家人的期望,被赶出家门的杨浩,毅然决然地踏往寻妻的征途。【背景设定:平行世界,零外挂,轻松爆笑吃鸡文!】
  • 爱在普罗旺斯

    爱在普罗旺斯

    “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你吗?”“不知道,反正不是因为你看上我。”他冷,她也冷。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段苍白的对话,会有继续演绎的可能吗?心里装的都不是彼此的两个人,最后能否走到一起。
  • 神魔叩首

    神魔叩首

    远古大陆,神魔大战,天地倾覆,血流成河,传闻得造化,能得永生,然造化却昙花一现。亿万年后,造化再现。少年天才,历经磨难,如何斩断阴谋,念断星河,拳破万古,登九天之颠,众生齐拜,神魔叩首......
  • 我不是打酱油的

    我不是打酱油的

    美女如云?不,逢场作戏而已拯救苍生?不,我就是路过的侠骨柔情?不,还是浪里来浪里去吧一个游戏,改变一段人生。千万别跟我凶,“旺财,咬他!”
  • 逆子

    逆子

    一年一度的槐花又开了,把整个槐花巷都浸泡在一种淡淡的芬芳里。对金宝来说这是一种记忆,是一种童年的印象,他想假如他是梵高的话,他一定可以描绘出旁人根本无法感受的那种槐树开花的画面,那种白得铺天盖地,白得让人泪流满面的画面。金宝生命最初的记忆碎片几乎都与槐花巷有关。槐花巷不是很长,两边的老墙远远看是青灰色的。老墙的下半部比较潮湿,满是青苔,有很浓很浓的潮湿气息,尤其是在阴雨的天气里,那些青苔蔓延得很厉害,有时候会蔓延到那些住户的窗台上,把那种潮湿的气息往人家的屋里送,让一些有哮喘的老人咳嗽不已。
  • 三十六计演义(白话本)

    三十六计演义(白话本)

    “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智慧之花结出的硕果,集中历代“韬略”、“诡道”,从统军作战到治国兴邦,从兴办企业到商业经营,从人际交往到体育竞技,无不蕴涵三十六计的谋略,书中不少计名、语汇妇孺皆知,吟诵如流。从古至今,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不倚重智谋计策去达到预定的目的。本书按照“三十六计”的顺序,对其进行阐释,并以清新的文笔,动人的情节,讲几则故事,介绍一种计谋,议论一点道理,便于读者理解其中深邃的思想,并从中获得教益。
  • 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系统创始人

    系统创始人

    系统是我的奴仆,宿主是我的傀儡,诸天是我的后花园,万灵是我的实验对象。我是系统之主——诸天万界所有系统的创始人。请注意,前方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