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4300000003

第3章 引言(2)

就住房情况而言,以家庭为单位,36位本地人共有54处房产,平均每个家庭占有住房1.5套。具体来说,其中有25人拥有1套,占69.44%;9人拥有2套,占25%;2人拥有3套,占5.56%;1人拥有4套,占2.78%,而且这些房产主要位于黄埔、静安、虹口等核心老区(只有一套房产在崇明郊区)。7位外地人中只有一位在闵行区购买商品房,有6位租房与子女共同居住。在上述自有住房中,商品房总数为42套(包括两套别墅),占77.78%;老公房6套,占11.11%;回迁房3套,占5.56%;自建房3套,占5.56%。

因此,从受访者的教育水平、职业、住房三个指标来看,“白发相亲”的“知青一代”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中产阶层。参照李强提出的中产阶层的标准——小康生活、职业白领以及良好教育,[18]他们同样属于中产阶层。本研究的“中产阶层”概念泛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中等阶层,特别是城市居民为主体的中等收入群体。由于本书并不对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以及本研究对象群体的经济收入、职业声望、权力地位及阶级意识等展开分析,因此本书的“中产阶层”概念有别于严格意义上的(作为理想类型的)“中产阶级”概念。

四为谁“白发相亲”?

上述被访者来到相亲角,是为46位(其中一位母亲帮一对子女和一个外甥女找,一位父亲帮两个女儿找)子女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这些子女又有何特征?

就性别来看,男性17人(36.96%),女性29人(63.04%),被访者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

从户籍来看,正如他们的父母一样,46个青年中有7位来自外地,因此,整体上以上海人为主,总数为41位,其中包括取得户籍的“新上海人”2位,占到89.13%。

他们的教育背景:本科以下(包括高中、大专和中专)有9人,占19.57%;本科有30人(包括双学士1人),占65.22%;硕士(包括双硕士1人)有5人,占10.87%;博士有2人,占4.35%。硕士及以上学历者拥有海外学位的有4位,占全部硕士及以上学历者的57.14%,总之,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80.43%。

他们的职业以普通白领(这里用普通职员一词)居多,占39.1%;其次是技术专家,占32.6%;再次是管理人员,占23.9%;最后是各占2.2%的国家干部(即公务员)和学生。

上文提到“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有110余万人,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考虑到部分上海知青因工作和家庭不能返乡,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知青子女可以回沪一人的政策。从此开始,知青子女开始陆续顶替知青父母来到上海学习、居住和生活。1978年10月至1981年12月,顶替父母回沪的知青子女有12.44万人,1982年抽样调查显示,从外省迁入上海市区的人口中,23%是以子女顶替形式迁入的。而根据1987年1%上海市人口抽样调查,市区的青年人口数量为2722994人,其中回沪知青子女数量占了将近5%。[19]这些在相亲角“上市”的年轻人中的大部分就是这样的“知青子女”。

与他们的父母一样,经过努力,他们也已经成为上海年轻的中产阶层。他们中间主要以上海本地人为主;学历较高,本科及以上占到80%以上;职业中以普通白领、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为主,占到95.6%。在这46位待婚者之中,女性占6成以上,其中5成以上女性的年龄在26—30岁;而接近5成的男性的年龄在31—35岁。

[1]何怀宏:《中国的忧伤》,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在中国蔓延。当我们的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存环节都遭遇到莫大的风险之时,我们很焦虑。

[2]杜海涛:《焦虑成为社会普遍心态》,人民网2011年8月5日(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gqmq/2011/0805/42517.html)。

[3]蒋波:《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专家及媒体,成“老不信”》,新华网2011年9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1—09/08/c_121999265.htm)。

[4]潘采夫:《当中产成了愤怒的小鸟》,嫣牛博2011年8月1日(http://www.bullock.cn/blogs/pancaifu/archives/154537.aspx)。

[5]祝华新:《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中国青年报》2011年7月25日(http://zqb.cyol.com/html/2011—07/25/nw.D110000zgqnb_20110725_5—03.htm)。

[6][英]齐格蒙·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杨渝东、史建华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7]同上书,第32页。

[8]笔者2007年12月在此遇到的一位父母,将女儿的巨幅艺术照悬挂在大树上,守相待人。因为照片拍得很美,引来众人围观。这对父母要求有意者自行介绍男方的具体情况,觉得满意才肯透漏女儿的一些相关信息。

[9]参见《北京晨报》、《杭州日报》和中国频道等媒体的相关报道。李佳佳:《申城风景线:“梅花”七夕搅局沪人相亲热度不减》,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08—06/3238893.shtml);蒋佳佳,孙晓菲:《80后入驻人民公园相亲角父母操心儿女终身大事》,《东方网》2009年2月7日(http://sh.eastday.com/qtmt/20090207/u1a533692.html);肖向云:《万松书院相亲会,上了海外纪录片》,《杭州日报》2006年8月6日(http://hzrb.hangzhou.com.cn/20060801/ca1182797.htm);肖向云:《“万松书缘”相亲会》,《杭州日报》2010年5月12日(http://week.hzrb.cn/system/2010/05/12/010630489.shtml);王毅:《“不一样的周末”他们忙着给子女相亲》,《城市周刊》2009年10月28日(http://week.hzrb.cn/system/2009/10/28/010224512.shtml);阿董:《南京“万人相亲会”老中青上阵》,《中新网》2006年3月19日(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 81741/node81763/node124673/userobject1ai1923697.html)。

[10]本书中所用到的“待婚青年”、“待婚男女”和“待婚子女”这些称谓是一种“理想类型”式的划分,旨在与社会上“大龄青年”和“大龄男女”之类的词语区分开来:笔者认为“大龄”含有某种程度的年龄歧视。事实上,笔者也不能否认“待婚”暗含“他们应该结婚”的意味。

[11]2010年3月8日上海电视台早7:30新闻再次报道了相亲角,题目是《人民公园相亲角90后露面》。

[12]彭希哲、任远:《从“知青一代”的职业流动看社会变迁》,《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1期。

[13]陈意新:《从下放到下岗1968—1998》,《二十一世纪》1999年第56期。

[14]杨国斌:《红卫兵一代的认同转变》,载宋永毅主编《文化大革命:历史真相与集体记忆》,香港田园书屋2007年版,第384—398页。

[15]从1955年到1961年不到20万人,从1962年到1966年共有近130万人,一共不到150万人。从1967年到1979年这13年,大约有1650万人。知青被送到农村“下乡”,从1968年开始成为强制性的,并且原则上成为固定不变的政策。这一运动称为“上山下乡运动”。参见潘鸣啸《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

[16]第一次上山下乡高潮中,他们中的715.68万人去了农村;第二次高潮中,他们有858.66万人去了农村;当上山下乡接近尾声时,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高中刚毕业的青年中的一小部分人也去了农村。参见陈意新《从下放到下岗1968—1998》,《二十一世纪》1999年第56期。

[17]张宁宁:《回沪知青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探析》,《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第8期。

[18]李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05页。

[19]朱孔芳、刘小霞:《上海市回沪知青子女抗逆力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实用经济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经济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经济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主要包括:计划与总结、商品说明书与投标书、广告企划方案、企业经营计划、企业销售人员管理文书等。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翻开本书,仿佛走进一座国学图书馆,因此,当孩子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对卷帙浩繁的古籍望洋兴叹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埋头在历代著作中寻章索句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为翻译句子而苦恼时,也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本书实为一部写作宝典,一位良师益友。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7年6月下)

    故事会(2017年6月下)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本期精彩内容有坐看民间高手戏庸官,有色眼镜看人报错恩,父母官如何解决赡养老人等。精彩多多,不容错过。
  • 庶女皇妃:医女有点毒

    庶女皇妃:医女有点毒

    医药世家之女重生名门望族,身为庶女,爹不疼娘不爱,她苏紫枫认命。忍气吞声蛰伏三年,誓要为自己的姻缘谋划一场。庶出五皇子生来与皇位无缘,却是庶女的好归宿,一场抢夺皇子的大戏悄然展开。本小姐好歹是府中千金,岂容姨娘们撒野?好好医女变毒女,三十六计落入五皇子眼中,庶庶相亲分外中意。毒辣医女配腹黑皇子,比肩齐行踏过重重磨难,双手为自己画下锦绣前程。
  • 出嫁

    出嫁

    袁月父亲死了,袁月渐渐长大,对自己父亲的哥们儿——盗墓人刘凤福产生了感情,袁月的母亲玉香为了钱默许袁月的行为。刘凤福犯罪伏法,袁月悲痛不能自拔。后在诊所上班,跟老板娘的丈夫勾搭上了,后被扫地出门。老板娘到袁月家大闹一场,让袁月颜面扫地,从此远走他乡来到武汉,经历各种曲折后,袁月做了一个处女摸修复手术,嫁给了一个有着市侩气的中年男人……
  •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弃妃谨记妇道

    弃妃谨记妇道

    她一步步将他逼退墙角,向来洁癖的他却嫌弃地用袖子将脸一抹,“女人,你的唾沫星子喷到本王脸上了!”******李时光一朝穿越,凤冠霞帔,拜天地入洞房,洞房时很憋屈。大婚之日传她刺杀亲夫!实属污蔑!牢狱中受赠白衫,被传牵扯不清!这是谣言!遭人追杀,被陌生男子所救,嫌她作风不正!喂,你还能再混蛋些吗?她很耐打,不论你左青龙右白虎,或是她断胳膊瘸条腿,都能迅速痊愈。只是,王爷,你真当我伤好这么快纯属是为了尽快再接受你的摧残吗?******他是风华若妖、隐忍不发的九王爷花容千黎,本以为自己该迎娶陪伴他多年的女子,没想到圣上赐婚,他不得不迎娶自己不爱的女人。在他眼里,她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不论一心如何想逃,总也翻不出他的五指山。身为他的女人,只需牢记几条守则:一、不可朝三暮四;二、不可多管闲事;三、不可心胸狭隘。只是,他却看到了李时光朝他竖起了中指,这手势是什么意思?******片段一:被困城内,花容千黎让人备齐火药打算炸了城门,却见李时光悠然走来,一掌之后,乱石漫天,城门已破。“小意思!这种事情本姑娘手到擒来!”旁边一众曾欺负过她的绝色男子全都看直了眼。片段二:他居高临下睥睨着眼前娇柔的女子,“本王欺你辱你打你负你伤害你,你又能如何?”李时光抬手抚上平坦的小腹,突然笑了,“我不打你不骂你不怨你,可是我能虐你娃!”“……”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回顾2012年,巨蟹的身价默默攀升,虽然很低调,刻意不引人注意,但突出是藏不住的,你仍然在群体中发光,拥有大众人气,得以重返主流,重获青睐。现在沉闷、躲藏的气氛即将结束了,巨蟹座2013年的新课题:要如何应对迎面而来的牵制与威胁,又能亮丽现身?土星要你修练的是“子女、恋情、表现”等领域,情绪的控管也是。
  • 苻坚论上

    苻坚论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是人生智慧书系中的《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分册,书中每一则寓言都是流传已久的精彩故事,每一则寓言都体现了深刻睿智的人生智慧,反复地阅读与体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寓言中历久弥新的价值。
  • 梦情若水

    梦情若水

    当江湖遇见朝廷,他们是否能分礼抗庭,一见高低。还是他们都敌不过命运的洪流,被命运牵着走。她可以为了爱人舍弃生命和一切,却战胜不了内心的胆怯与懦弱。一个人在陌生的世界里恐慌不安,习惯了不辞而别,习惯一个人自私地做好所有决定,这样的她是不是太残忍?异世,她将战胜这命运,还是开始对命运俯首称臣。最终是这宿命选择了她?还是她选择了这宿命?我们可以错过世上所有美好的风景,但是不要错过该与爱人相爱的时光。
  • 混世妖孽:小汩儿传

    混世妖孽:小汩儿传

    【痴情宠溺+腹黑无限】小汩儿是一枚狼人。长了明眸善睐,娇俏动人。人见人爱,一干翘楚男见了笑逐颜开。因为受无情草精灵之毒,活了三百年,却不懂情是何物。终有一天小汩儿知晓男女情事了,那一干斗了你死我活的翘楚男们,到底谁适合做她夫君?真是一件头疼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