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巴顿在军中一向是以严厉著称的,但是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有着钢铁柔情的汉子。对于自己的妻子和朋友,他的关怀无微不至。此外,巴顿还从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士兵,比如给士兵在战斗的间隙放个小假,让他们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而且,巴顿还设立了专门的邮车,为士兵鸿雁传书,带来家乡的问候。由此可见,巴顿也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
战争结束了,美国远征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起程回国。巴顿带领着坦克兵,从马赛港起程回国。马赛的军民,听说眼前这支纪律严明的坦克部队便是巴顿的部队时,给予了热烈的欢送,这也给巴顿带来了些许慰藉。
回到国内的巴顿,首先赶回家中,去见他朝思暮想的比阿特丽斯和两个孩子,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巴顿的部队被调往马里兰州的米德军营。在那里,美国的坦克部队合编为一个师。这时,美国国内的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思潮逐渐占据了上风,大量军队被解散,军人复员。巴顿也从上校军衔恢复成了和平时期的上尉军衔,但很快又被升为少校。最让巴顿等人不能接受的是,几个月前还被当做英雄来崇拜的军人,现在变成了人们的笑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三十多个国家、十五亿人卷入了战争。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沙皇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消失了,世界霸主英国也因战争的巨大伤亡和损失在经济上出现了衰退。作为战胜国的美国,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的债权国。世界的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美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同时,美国的军事工业在战争中迅猛发展。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化学工业、铁路业、汽车工业、造船业,均获得了狂飙式的发展。美国政府的经济调控,使得就业增加,人民安居乐业。他们对于刚刚结束的战争深恶痛绝。这样的人民,怎么会去崇拜战斗的英雄呢?
当和平的呼声高涨的时候,美国国内对于是否需要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美国国会以保守派领袖道奇为首的多数人,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在天下太平的时候,花费纳税人的钱去建设强大的军队。他们挫败了威尔逊总统加入国际联盟的计划后,便开始着手大规模裁军。
然而,这些事情并没有消磨掉巴顿的热情。巴顿从法国回国后,并没有实际的任务。在军营闲得无聊的巴顿想到了可以消磨时光的事情——改善坦克的通信。坦克的协同作战一直是各国头疼的问题,用传令兵吧,伤亡太大不说,效率也很低。用旗语或是灯光,对天气状况又有所要求。于是,巴顿找来了一位通信专家,希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试着把通信兵的设备装在坦克上,却发现这样根本行不通。因为坦克的金属外壳,极大地干扰了通信质量。所以这条路行不通。
简单地把现有的通信设备装在坦克上不行,巴顿只能另辟蹊径。一位叫做克里斯蒂的发明家,发明了一种新型坦克,可以很好地解决巴顿的问题。巴顿很感兴趣,自费投资给克里斯蒂,让他试制坦克。等坦克试制完毕,巴顿安排了一次表演,并邀请了陆军部的七位将军前来观看。
这种新式坦克造型简朴,甚至可以称之为丑陋,但是性能却是极为超前的。当时的坦克时速一般不过32千米,作战时需要依靠铁路运输到战场上去。而这种坦克时速却高达48千米。而且它还可以直接投入到战场上,因为克里斯蒂就是开着这辆坦克行驶了250千米来到表演现场的。
为了展示该坦克的操作简便,巴顿邀请几位将军试驾,但是无人理睬。巴顿的夫人比阿特丽斯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她跳上坦克,驾驶着它绕着训练场开了一圈儿。比阿特丽斯从来没有开过坦克,但却很轻松地驾驶着这种新式的坦克自由行驶,这足以说明这种坦克拥有很强的操控性。
不过,陆军部的几位将军对此并不感兴趣,这一方案最后还是被种种理由否定了。这一重大失误,让美国人的坦克发展陷于停滞。极富讽刺意味的是,苏联人搞到了设计的图纸,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T系列坦克。T系列坦克在军械史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为抵御德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时至今日仍然是俄罗斯的主战坦克之一。
最让巴顿感到心痛的是国家在1920年通过的《国防法案》。对已经是摇摇欲坠的美军坦克部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它规定陆军定额为28万人,两年后将缩减为12.5万人。而坦克兵不再作为新的兵种出现,它将从属于陆军。国会之所以要取消坦克兵的建制,除了经费紧缺的问题外,还因为坦克兵司令罗肯巴赫的理论影响。他认为坦克对于每一个兵种都有着很大的价值,因此应该被大量使用,要不然就不要用。这样的理论,是官僚性的说法,含混不清。罗肯巴赫的理论是落后的,不符合战争发展的规律。一叶障目的他,没有看到坦克集中使用,向敌人纵深发展的机动能力,并直接导致美国的这一新兵种发展前途受到阻碍。
《国防法案》的出台对巴顿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坦克就像他的儿子一样,是他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为了能让坦克兵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他想尽办法,找到自己在军界中的各种熟人、关系,但都无济于事。坦克兵的建制被取消,巴顿也失去了奋斗的方向。由于他无法保持坦克兵的独立性,所以他现在不得不选择一个新的兵种干下去。
巴顿选择回到骑兵部队,因为自己毕竟是骑兵出身的,而且自己的熟人和关系都在骑兵部队中,这样也比较容易升迁。离开坦克军营时,巴顿做了一次离别演说。他说道:“坦克凝集着我的心血,我不会放弃它的。现在的分别是暂时的,咱们总有相见的一天。”
4.任职夏威夷
在1920年的秋天,巴顿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迈尔堡。在这里,他担任第三骑兵团的中队长,相当于一个营长。不过,他的任务主要是负责把各地运到华盛顿的阵亡军人尸体,送往阿灵顿公墓安葬。每天到火车站迎接运送棺木的车,然后缓慢沉重地护送着它进入墓地。日复一日地单调生活,巴顿实在是无法忍受了。实在闷得慌了,他就去打马球。这可是骑兵的看家本领。从事这项运动,需要运动员拥有强健的体魄、准确的判断力和高度的注意力。除了打马球,巴顿还广泛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网球、手球、飞碟射击,不一而足。百无聊赖的巴顿就用这种肢体的疲惫来打发精神的空虚。
除了打马球、打猎之类的活动,巴顿最喜欢做的事情其实还是读书。在家时,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是躲在书房里看书。他觉得只有智勇双全的人,才是真正的军人。头脑简单,只会冲锋的人是不配称做军人的。为了提高自己的军事水平,巴顿还参加了迈尔堡高级军官培训班,在堪萨斯州的利文沃斯堡指挥与参谋学校进修。圣诞节前夕,比阿特丽斯发来电报,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巴顿很高兴,学习起来也更有劲儿了。期末时,他还被评为优秀学员,并被分配到参谋团任职。
从指挥与参谋学校毕业后,巴顿被分配到了风景如画的夏威夷军区。夏威夷,是太平洋上的一颗璀璨的珍珠。它由八个大岛和星罗分布在周围的一百多个小岛构成,被认为是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和美国重要的作战中转基地,拥有很高的战略地位。
到达夏威夷后不久,巴顿便结识了岛上的贵族阶级,同他们打得火热。例如迪林海姆,岛上的房地产大亨,便和巴顿私交甚密。他们都爱好打马球,并因此而结缘。巴顿在夏威夷军区主要担任情报处长一职,这是个闲差,平时事情不多。巴顿就借此机会,经常外出参加当地贵族举办的酒会,打发时间。即便是这样,巴顿也不忘记经常捅出点娄子来。
在1935年8月举行的夏威夷全岛马球比赛中,由迪林海姆率领的瓦胡岛队迎战巴顿带领的陆军队。两人都是争强好胜的人,赛场之上无兄弟,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上半场快要结束前,迪林海姆所骑的马撞到了巴顿的马。比分正落后的巴顿很不高兴,大骂道:“迪林海姆,你这个混蛋,我要把你赶下海!”
巴顿天生是个大嗓门,他离看台又很近。他的上司德拉姆怕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于是把巴顿队长的职位撤销,并禁止他参加比赛。不过场上的其他人可不领这个情,迪林海姆和毛伊岛队的队长来到德拉姆面前。他们抗议道:“将军,我们没有听到什么不当的言论。如果巴顿不能参赛,我们也将退出比赛。”德拉姆自己闹了个大红脸,被迫让巴顿再次上场。
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巴顿还制订了一个所谓“确保内部安全和审查”的计划。他对于日本人一直心存芥蒂,认为他们是二等民族。这项计划就是为了防止美日开战后,日本侨民可能会从事破坏和颠覆活动的。巴顿通过论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因此,他拟定了一份名单,一旦开战,立即拘捕一批人。这既反映了巴顿灵敏的政治嗅觉,也反映了他对于其他民族的蔑视和种族主义。
此外,巴顿还根据搜集来的各方材料,得出了日本极有可能进攻夏威夷的结论。为此,他特意写了一篇文章,研究如何防御日本的进攻。文章中指出,日本若是突然袭击珍珠港,对美国海军将是致命的打击。历史的发生,证明了这一点。
5.二战爆发
1937年6月,52岁的巴顿结束了在夏威夷的任职,返回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他已经不是那个33岁就被任命为上校的年轻军官了,现在,是时候考虑退役的事情了。
但是,巴顿并不甘心就这样退出自己钟爱一生的部队。他以过人的政治敏感度,判断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当此之时,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凡尔赛条约》,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在金融危机到来时,懦弱的资产阶级无法解决问题。希特勒带领着**党,跳上舞台。他鼓吹《凡尔赛条约》是德国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应当废除不平等的条约。**党迅速获得了德国人的支持,希特勒在竞选中获胜。掌握了政权的希特勒更加嚣张,他提出德国人口过多,土地不足,需要向外获得生存空间,并以此为借口悍然退出《凡尔赛条约》,大规模扩展军队。希特勒得到了德国容克大地主阶层的支持,通过宪法赋予了总统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特殊权力来执行公务的权利。这使得希特勒可以越过议会,实行实际的独裁统治。
地中海的意大利,掌权的是***分子墨索里尼。他们看出了英法等国的懦弱,发动了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5年10月,意大利***头目墨索里尼悍然发动了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在德国的支持和英法的纵容下,埃塞俄比亚很快被吞并。第二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撕毁《凡尔赛条约》。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德国和意大利明目张胆地支持佛朗哥叛军。
亚洲的日本,侵略的脚步进行得更早。他们早在1931年就炮制了九一八事变。日本的关东军炸毁了中国东北沈阳柳条屯一段铁路,却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他们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军营。这次事件是日本蓄意已久的阴谋,企图以此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与中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让日本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1937年7月7日夜,日本驻华北方面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宣告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1937年11月,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柏林——东京——罗马的三国轴心集团。战争的策源地最终形成,战争的阴云又一次笼罩在了世界人民的头上。
第二年,巴顿调任得克萨斯州克拉克堡的骑兵团长,并晋升为上校。在赋闲多年后,他又重返野战部队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巴顿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已经不是骑兵打天下的年代了。他甚至对部下说:“不管你是否相信,以后我们是不可能骑着马参加战斗的。”经过巴顿长期的分析和考察,他认识到依靠骑兵打天下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巴顿在训练士兵的时候,利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把骑兵团分成若干机枪队。在克拉克堡,巴顿组织部下进行野外演习。他命令他们步行,长途跋涉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时的美国,还处于歌舞升平的状态中。巴顿的做法往往不被理解,他还得到了“战争狂人”的称号。
但是,1939年的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立即对德宣战。然而,英法却没有信守自己和波兰签订的保障波兰安全的条约。他们躲在坚固的马其诺防线后面,不管波兰人的死活。德国人依靠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和空军,使得战争迅速结束,不必拖延时间。这时候,巴顿却调离骑兵团长的位置,来到了迈尔堡担任要塞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