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放在冰箱里大约是4℃,与体温相差30℃以上。喝下一杯冷饮后,内脏的温度会随之下降,要恢复原有温度的话,需要动用身体的热量,而这些热量原本可能是用来支付你上楼梯、散步,甚至读书、看报、动脑子用的,现在却要花在捂热一杯冷饮上。久而久之,你用在生活中的能量就变少了,这也就可以解释你为什么比别人容易疲乏,为什么比别人更容易消化不良了,就是因为生冷的食物占用了你可能本来就不充足的能量,这些冷饮使你脾气虚了。
小时候我姥姥就告诉我,吃红烧肉或者涮羊肉之后,一定不能吃凉东西,甚至不能“喝”凉风,理由是,冰凉的东西会把之前吃进去的肉“腻住”,容易引起食积。我记得我有个表哥不听话,有一次在姥姥家吃饭,吃完红烧肉之后就吃了一个冻柿子,结果真的像姥姥说的那样,得了急性肠胃炎,一个多星期不能吃东西。那个表哥当时才刚上小学,脾胃还很弱,虽然是烧熟了的红烧肉,但后边吃进的冻柿子还是掠夺了脾胃原本准备消化红烧肉时用的能量,他的胃肠炎就是胃肠因为能量不足而消化停滞的结果。我记得姥姥当时给他吃了“山楂丸”,就是帮助刺激胃肠紧急分泌消化食物时所需的各种消化酶,相当于现在的“胃动力药”,帮助已经没劲的胃肠增强蠕动、消化。
“不好消化”到底会带来除消化系统之外的什么后患?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个事实可以作为反面证据:人类的智力和脑容量成正比,脑容量越高,智力越发达,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脑容量有个里程碑式的质变、飞跃。什么时候呢?就是人类发明了火,开始用火加工食物,开始吃熟食、热的食物之后,脑容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人类吃熟食、喝热水省下来的能量用在大脑的发育上了。我们就此可以想象,“茹毛饮血”的生食阶段,人体消化食物时花费的能量,实际上是在抢夺本该属于大脑的能量,所以那时候的社会处于蛮荒状态。
现在的人即便再吃冷饮也不可能回到茹毛饮血的年代,但是,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却可以使人的生活质量因为脾气虚而下降。我们常感叹那些精力旺盛的伟人,每天睡眠很少,吃得也不讲究,但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生活质量很好,为什么?这种人肯定是不脾虚的,能最大限度地使用吃进去的营养,他们的身体也能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修复。相反,如果你脾气虚,可能睡眠并不少,吃得也不差,但并不足以恢复你的消耗、亏空,你总是处于精力不足的状态。相比那些因为身体好、脾气不虚而占有精英位置的人来说,你的生存无异于是向蛮荒状态的倒退。
如果你遇到了脾胃被油腻、寒凉所伤的状况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脾胃休息。而让脾胃休息的最好食物就是热粥,大米、小米熬的粥都可以,严重虚弱的甚至可以从喝米汤开始。医史上记载过很多被判不治的危重病例,严重到连药都吃不进去,后来遇到名医,就是从米汤开始喂起,一点点地扶养脾气,等待脾气的慢慢恢复,从而最终康复。
这个时候不要再喝放了很多豆类的杂粮粥了,杂粮粥比米粥消化起来还要困难一些。单纯的米粥,消化、吸收起来是最节省能量的,即便是“带病”的脾胃,消化起来也不费力,直到自己感到食欲恢复,再开始逐渐地加量,一直加到正常进食。
保温就是一种排毒
我说“保温就是排毒”,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观点很抽象。在那些讲究排毒的人的印象中,只有通便或者说腹泻,才是排毒的第一,甚至是唯一通路。而且,通便的药肯定不能是热药,因为热药会导致上火,会加重便秘!其实并非如此,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便秘的女孩子平时是很注意的,一般是吃蔬菜,还有的几乎拿水果当饭吃,而且选的都是高纤维的食物,怎么还是便秘呢?原因还是受凉,特别是腹腔受凉了。
我们全身血液的2/3是要流经并且停留在腹腔的,因为腹腔的静脉结构很特别,这里的静脉很细,管壁很薄,缺乏弹性,所以血液到了这里就像进入了一片沼泽地,流速自然就要减慢。而恰恰很多女性是很不注意腹腔、盆腔的保温的,比如时髦的露脐装、低腰裤,都是要裸露出腹部这个本身就阳气不足的地带,有点儿“造福观众”、委屈自己的意思。
中医讲,腹为阴,背为阳,下腹又是“阴中之阴”。既然属于阴,就说明这个部位本身是阳气不足的,本身就很怕凉,所以过去中国人有穿兜肚的习惯,就是要护住不能受凉的肚子。腹腔一旦受凉,这里的血液就会遇寒而凝,流速就要变得更加缓慢,而现在的时髦衣服露出的偏偏是人体的薄弱环节。
无论是汗液,还是二便里的废物,都是先要通过相关器官代谢,然后随着血液运行将其排出去。血液循环一旦受阻,器官的功能因为供血不好而受阻在先,作为运输通道的血液,流动变缓在后,包括肠道的蠕动也要变慢,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吃了足够的纤维素,只要腹腔处于受寒的状态,你同样也会便秘。确切地说,不是大便太干燥,而是你肠道运输的力气不足、能量不够,这是女性、老年体弱者的便秘主因,他们也经常发现,自己的便秘并不是因为大便有多干燥,而是没力气排便,解一次大便就会吃力得出一头大汗,是典型的肠道蠕动无力。
这一点,我们看看古时中医治便秘的用药就可以理解了。
中医治疗便秘并不完全指望泻药,特别是顽固的、习惯性的便秘,好多时候甚至是要用补药的,比如创制于宋代的“半硫丸”,里面就两味药,一味是半夏,一味是硫黄。
硫黄是味热性很大的药,过去的花匠要想让哪种本不能在冬天开花的植物抢在冬天开花,就在这种植物的根处埋上硫黄,花就会在冬天开放。什么原理呢?就是因为硫黄是热性的,在中医里属于补肾药。对花来说,补肾就等于提前了它们的繁殖期,有点儿催熟的意思。通便药之所以用硫黄,就是因为这种便秘不是因为“上火”,而是因为“无火”,更确切地说是阳气极虚,肠道已经失去了蠕动的能量,用硫黄补充阳气、补充能量,就能达到通便的目的。如果你总是腹腔受寒,其实就等于在伤阳气,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顽固的便秘,即便不到用硫黄治疗的程度,但一般的通便药都会无济于事。
如果你是个身材比较纤细的女孩子,比别人怕冷,手脚又总是发凉,甚至在夏天也如此,而且还有容易疲劳、便秘、月经前腹痛、站久了腰痛的毛病,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因为受寒引起的。这一组症状在西医里称为“盆腔瘀血综合征”,便秘就是这组综合征的症状之一。通俗解释就是,盆腔里的血液流动缓慢,乃至产生瘀血而引起的一组症状。这种病可能很多女性都有,因为妇科的一般检查是无法查出的,既没有妇科慢性炎症,体内也没长东西,所以少有人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治疗就是要化瘀,推动盆腔血液的运行,而根本就是从保温开始。
所以,女性要尽可能地避免下肢、腰部受凉,如果你参加社交活动时一定要穿裙子,那至少要穿条可以保温的丝袜,同时在肚脐周围或腰部贴个“暖宝宝”,尽量使要穴不受凉。我的同学在日本行医,他发现,日本女孩子虽然冬天都穿裙子,但她们早就知道在保温上做功课,基本上都要贴个“暖宝宝”类的保温贴,最大限度地保证腰腹不受凉。而且,如果真的在白天受凉了,晚上一定会用热水泡泡脚,用热水袋敷敷腰腹部。泡脚的时候可以在水中加点儿黄酒,不用特别好的酒,就是我们平时做菜时用的黄酒,每次用20~30毫升,增加活血温阳的效果。
还有一种排毒途径就是小便,因为小便是血液代谢之后的废物从尿道排出时的产物,每次小便都是一次最有效的排毒。你可以看看肾衰竭的病人,之所以要做透析,甚至换肾,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排毒途径了,这种缺失是致命的。一个人如果三天不大便,未必会出现严重问题。但如果一天不小便,就说明这人已经病入膏肓了。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判断出小便在排毒中的“价值”了。
人只有饮水足够的时候,才可能保证小便的排毒作用。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要喝1500~2000毫升的水才算正常,但很少有人做到,不是因为他们忙得没时间喝水,而是很多人,特别是女性根本不想喝水,或者会觉得喝进去了,水也“汪”在胃里,走路的时候都能听到水声,非常不舒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身体的热量不足,没有能力蒸发掉水分,水因此潴留在胃里。简单说就是,她们的身体不是缺水,而是缺乏运化水、蒸发水的能量,其中经常受凉对阳气造成的损伤是关键。
这种人最好喝点儿姜茶或者红茶,这两种饮料都是热性的,便于身体的吸收,同时也有补助阳气,帮助水运化、蒸发的作用。这就类似于在一个因为火力不足而水始终不开的水壶下面加了一把柴火。此外,每次喝水的量不要过多,要少量多次,给身体一个吸收的机会。
低体温者,要么早衰,要么易患癌症
我记得曾国藩在他的面相书中提到过,一个人走路的时候,如果足跟总是不着地,那这个人就是短寿的。我不知道他的结论从何而来,但我确实是见过两例,都是男性,而且都是走路脚跟不着地,好像是欠着脚跟走路似的。其中一个刚过50岁就因病去世了,而且那场病折磨了他很多年,身体就一直不好;另外一个虽然还活着,但和同龄男性相比,身体显得很弱。
这个现象其实也可以用“返祖”来解释。当一个人走路的时候,脚跟不着地,身体就形成一种前倾的姿势,严重的时候好像要爬着走似的。和人类的直立行走相比,爬行肯定是返祖的,也就是说,他们姿势上的返祖也昭示着身体出了问题。反过来想想也成立,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好,很喜欢说“走起路来‘噔噔’的”,“噔噔”形容的是脚跟落地的声音,能发出这种声音的,脚跟落地时一定有力、坚定,绝对不可能有前倾或者爬行的状况。
其实,人在临死之前,都会出现返祖的情形,因为返祖归根结底就是,阳气又重新回到初生时最不足的状态,这个时候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低体温。
生物的进化是从低体温向高体温进化的,先是冷血动物,然后是变温动物,之后才是恒温动物,鱼、蛇,到鸟,再到哺乳动物,人类的体温是最高的。从这个角度看,体温高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一旦体温降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出现了“返祖”现象,是健康出问题的信号,所以有人提出“温度决定生老病死”,这是有道理的。低体温就是火力不旺、生命力不强的标志。你看蛇,它到冬天要冬眠,而且特别喜欢晒太阳,就是因为它是低体温动物,要借此节约、补充身体的能量。
我认识一个医生,对脉学很有研究。他说,每次他摸过癌症病人的脉之后,心里都不舒服。我问他有什么特别让他不舒服的地方。他说没法清楚表达,只是感觉忒别扭,但在那些让他心里不舒服却又无法表达的特征中,低体温,或者说身体很凉是唯一明确的,这种低体温就是阳气虚、能量不足的典型表现。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这种状态,就意味着他要么早衰,要么容易患癌症。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使用物理加热疗法,以43℃的温度直接作用于癌症局部,能迅速杀死癌细胞。这也证明,低体温的身体环境是最适宜癌症生长的,这也是阳虚体质容易患癌症的另一个证据。
说到这儿,大家会关心什么样的体质是阳虚体质。最典型的指标就是:这种人会比其他人怕冷,即便是夏天也会手足不温、体温偏低、皮肤的颜色也偏淡,而且容易一着凉就腹泻、舌质淡、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这种人的体质是急需改善的。
中成药中的补肾药都可以改善阳虚体质,比如“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很多人都以为金匮肾气丸只是给男人吃的,绝对不是,中药是不分男用女用的,只要你的体质病性适合某种药物,治疗起来是“男女平等”的。比如一个气血虚,正处于慢性肝病或肾病恢复期的男性,绝对可以吃“乌鸡白凤丸”。而一个总是手脚冰凉、特别怕冷的阳虚女,“金匮肾气丸”就是她的首选。每天吃一丸,坚持吃1个月,怕冷的症状就会明显改善。
“金匮肾气丸”里都是温肾的补阳药,所以药性很热,有时候吃了会上火,比如长口疮、鼻子流血、口干咽干等。如果你出现了这些情况,但怕冷的症状还没改善,这时候你就需要继续吃,可以用凉水送服药丸,牵制一下药物的热性。或者用1克黄连泡水,送服药丸。黄连有清热的作用,也可以反佐补肾药的热性,便于你将补肾药坚持吃下去。
“附子理中丸”也是热性的,但更偏于治疗中焦虚寒。如果你明显地肚子怕冷、一遇冷就腹泻、大便常年不成形、不敢沾一点儿凉的东西,也不喜欢喝水,中医就认为这是中焦虚寒,或者也会兼具肾阳虚的情况,这个时候,服用“附子理中丸”就更合适。一天吃1丸就可以,坚持吃一个月,你就可以改善虚寒的状况。如果你遇到上火的问题,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