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7000000008

第8章 《中国合伙人》:童话版的“新东方”

Conan的投资笔记,个人投资者,发布于2013/5/30

当《泰囧》《西雅图》《致青春》这些接地气的现代题材开始在电影市场崛起后,陈可辛开辟了新区域,他的《中国合伙人》把一个现代精彩的商业故事以喜剧片的形式搬上了银幕。不过也就像爱情电影和真正的爱情之间的关系一样,现实的商业对比商业电影,可能会有点既不清新,也不文艺。

现实版“新东方”的发展历程

《中国合伙人》描述的是”新东方”从1993年创办到2003年左右开始启动上市的这10年历史。电影里的”新东方”和真正的新东方历史有些出入。陈可辛也多次说过,《中国合伙人》只是以新东方为原型,里边有很多改动,并加入了自己对商业的看法。现实版的新东方在1993—2003年这10年时间里经历了:

1)新东方连锁化的网点扩张(除了北京的网点扩张外,2000年新东方开办了第一个外地分校上海分校,2002年公开办的武汉分校成为新东方重要的利润组成,这比很多竞争对手网点扩张早了很多)。

2)老俞去海外力邀自己的高人朋友回来人力参股新东方,以增强新东方实力,王强、徐小平加入(徐小平1996年回国,王强在徐小平回国后10个月回国)。

3)对授课内容进行了改革,在增强授课质量的同时,强化了段子和励志部分,使得新东方的课程与传统课程内容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用户体验。

4)中国出国留学市场快速发展。

5)中国出国留学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新东方产品线的扩张(从PHD博士留学,到本科,到硕士和MBA,留学咨询业务等)。

6)对老师考核和激励体系的改变,由学生给老师打分而不是上级评分,而分数直接与老师的绩效、薪酬和职业发展挂钩,并且大幅增加教师薪酬。由于当时新东方很多有效业务创新是由分校的一些老师创新并向周边辐射,并不是总部设计项目,然后统一推行,这种激励体制大幅增加了分校之中这种有效业务创新概率。

7)与东方教育培训公司之间激烈的竞争。

8)新东方抓住了最核心的市场——对最好的学校的学生进行培训,再帮他们去最好的外国大学念书,对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品牌效应。

9)采取了更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得一些在常规教育体制内难以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得到了发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1年加入新东方的老罗)。

10)淡化家族企业属性,强化公司治理。新东方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俞敏洪让自己的一些亲戚离开了新东方,不让他们插手新东方的业务,比如俞敏洪的母亲。

11)与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关于版权的诉讼之争。

12)关于是否IPO在高层之间激烈争论(俞敏洪说过,高管里胡敏、陈向东、周成刚和他是上下级关系,有明确的管理体系,而王强、徐小平和他平起平坐,管理混乱),而争论结果是新东方最终启动上市。

由于电影不是历史纪录片,篇幅有限,陈可辛在有限的篇幅内重点对2)、3),5)、11)、12)进行了描述,也就是主要对新东方发展中的事件型事件进行了描述。而对1)、4)、6)、7)、8)、9)、10)这些缓慢变化的长期因素描述就非常少。

《社交网络》是讲述扎克伯格的FACEBOOK的创业史,而这部影片也是对主人公对学校的黑客入侵这些事件做重点描述,而不会去重点描述扎克伯格是如何改进工程师的运营和学习体系这类期变化。这也是电影表达的局限所在,大导来了,这事也很难搞定,不信你让斯皮尔伯格拍个《巴菲特选股》3D版试试。

《社交网络》的著名编剧艾伦·索金认为观众对剧情和剧中人物不必过于较真,很多剧情并非真实情况,比如真实版扎克伯格的开放和富有领导力和就和剧中的内向的扎克伯格差别就很大。

现实版的新东方在激烈的上市争论中,尝试在几个主要股东之间建立一致行动人(中国最大的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就是由5个主要股东建立起一致行动人,并且运营良好),不过貌似新东方要做到这点是非常之辛苦。徐小平在这个过程中离开过一次新东方董事会,之后又回来。2003年后,胡敏、陈向东、周成刚新一任准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开始协助俞敏洪主导公司业务,并筹备上市,徐小平和王强老创始人团队则开始逐步淡出管理。王强和徐小平也在新东方2006年上市后从股权和董事会上都离开了新东方。而在《中国合伙人》影片结尾里,三人重新团结,斗志昂扬准备上市。陈可辛做出这个改动,除了一些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外,一部结局圆满的商业喜剧片或许更加符合目前电影市场的需求。

《中国合伙人》中的新东方与现实版的不同: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合伙人》是新东方的硬广告,不过从目前各方披露的情况来看,《中国合伙人》老俞全程几乎没参与。陈可辛和韩三平最早联系的是徐小平,希望做以新东方为题材的电影。由于老俞一直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所以第一版剧本是徐小平用两个星期完成的,影片的最终剧本和真实情况有不少出入,比如徐小平在北大当老师,他和老俞、王强不是同学;王强和徐小平都出过国,而不是影片中一个人出国,并且王强在美国混得非常好,进了当时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剧中的好些人物经历其实是陈可辛自己出国的留学经历;老俞的肺结核和亲苏梅没有关系等等。剧本改动的另一个原因是陈可辛在早期特意咨询过徐小平关于拍新东方IPO内部争论的问题,会不会引发自己和新东方之间诉讼纠纷,较大幅度改动的剧本可能有利于规避诉讼风险。

为什么是新东方?

符合中国合伙人拍摄标准的企业或创始人中国数量其实不少(比如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时期的老万通地产),但主创之所以用新东方为模板,是在制片环节上非常巧妙地安排的。中国平均电影观众年龄在21岁左右,是非常年轻化的群体,而且越是人均GDP高的城市,观影人口比例就越高。而这部分观影人群恰恰是新东方教育产品主要覆盖的人群。新东方过去的客户成为了《中国合伙人》的观影基础,加上新东方及新东方几个创始人创业故事在学生中间的知名度和流传度,这样影片在同样的制作成本和宣发成本下,可以大幅增强观影效果和宣发效果。在这点上,《中国合伙人》和10年前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有异曲同工之处(法国观影年龄最高,30岁左右,这也是一些艺术片在法国有市场的原因)。

当大导演+大制作的大导演中心制的影片(很多都是古装片)开始暂时变弱后,《泰囧》《西雅图》《致青春》这些接地气的中等成本的现代题材电影开始在市场崛起。香港电影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经历了武侠片、警匪片这些类型电影盛行后,现代题材开始兴起,而从这之后优秀的编剧和剧本的成本占比开始提高。而陈可辛在1996年的香港正是靠一部现实题材的《甜蜜蜜》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合伙人》与《社交网络》

《中国合伙人》放映后有时会被拿来与10年前奥斯卡最佳剧本奖讲FACEBOOK创业史的《社交网络》进行比较。《中国合伙人》与《社交网络》都是以诉讼案来做贯穿整部剧的线索。前期都是公司扩张部分,而后期《中国合伙人》的重点是“公司是否通过上市来发展”,而《社交网络》后期的重点是在“在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中合伙人之间的冲突”。

而由于扎克伯格和影片各关联方的合作态度,《社交网络》中很多人都是以真名出现,另外就是也由于各方较合作的态度,《社交网络》捕捉一些FACEBOOK的发展事件,也比《中国合伙人》做得细。这点对于《中国合伙人》来说,是一个遗憾。

《中国合伙人》:陈可辛既是导演,也是老板

陈可辛在《中国合伙人》中既是导演,也是老板,他以自己的公司“我们制作”进行参股制作。从目前披露的数据看,《中国合伙人》的总成本是7000万元左右,陈可辛没有要薪酬,自己的权益不到20%。

“我们制作”是陈可辛和导演黄建新在2008年成立,参与过陈可辛制作过的其他电影。2003年香港和内地签署了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后,香港合拍片享受国产片待遇,不再受限进口片配额,香港导演开始加速到内地发展。陈可辛也是那时候,过来内地发展的香港导演。而从2007年拍摄自己第二部在内地的电影《投名状》开始,陈可辛开始用自己钱投资拍摄的内地影片,《投名状》陈可辛股份是25%。“我们制作”有一支发行团队,所以它也负责陈可辛影片的一部分发行。

1992年,陈可辛和曾志伟等5个朋友合伙开电影公司UFO(UFO也是陈可辛电影《甜蜜蜜》的制作方),陈可辛在这次合伙经历中经历了自己的Too young too naive ,5个人在UFO的中后期产生了很多经营和投资上的分歧和矛盾,最后只能分开。而这次合伙经历中的一些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合伙人》中的一些创作元素。而陈可辛曾和博纳合作过人人电影,则更像是博纳锁定优秀电影人才资源及影片发行权的模式。

从陈可辛多年和别人合伙拍片的经历看,陈越到后期在组建项目这些商业方面就做得越来越好。比如在拍《十月围城》时,陈设计的股权结构就比早期好了很多。其实,我觉得陈可辛这样的导演退休后,如果把多年这些电影融资经历写下来,去大学讲制片人课程,将会是非常好的电影融资教程(这也是为什么查理·芒格推荐时代华纳史蒂夫·罗斯的传记《并购霸业》的原因,这种高手敢说了以后确实不得了)。

另一版的中国合伙人:罗永浩的奋斗

然后这一段,我们来聊聊英语教育行业另一个创业者罗永浩,他在影片中以牛永啸的形式出现。如果企业规模门槛可以有所降低,罗永浩有趣的创业经历也是一版非常精彩的中国合伙人。

新东方在规模迅速扩大后,出现了和餐饮行业相似的问题,就是网点可以轻易复制,但是优秀的厨师和老师则很难复制,教育有时并不具备规模效应,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新东方老师在课程上利用规模经济后的考核体系漏洞,通过过度加大段子和娱乐的比例来让学生给自己打高分,而不是把课程教得特别好。有完美主义倾向的罗永浩相信自己可以提供比新东方更好的教育培训产品,去满足偏高端的学生用户需求,所以他把公司地点定在了距离北大不到2公里的中关村。

老罗在离开新东方以后,去办了博客网站牛博网,之后由于资金太少,又想拍电影,决定靠英语培训业务积累资金。老罗的朋友冯唐给了他一笔启动资金,之后靠着离奇的原因,老罗拿到一个在非洲发展的发小300万元的投资,总共600万元投资,第一年亏损300多万元,在经历了头两年的艰苦经营后,2011年老罗培训抓住了一部分注重授课质量的用户,并依靠自己在新旧媒体那里超强的宣发能力,在2011年盈利100万元左右,之后老罗英语培训越做越大。

老罗通常以孤军奋战的形象在大家心里出现,但其实老罗培训身边有很多像黄斌、许可、冯唐这样很多高手合作伙伴,虽然他们也都很活跃,不过和老罗相比,就基本算是沉默的人了……如果说新东方版的中国合伙人还比较遵循常规商业规律的话,老罗版的中国合伙人则更具有美剧风格。

最后:虽然现实不是童话,但依然可以拥有美好的爱情。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我也推荐了很多朋友去看(人肉宣发……),虽说自己多少知道《中国合伙人》的结局和现实肯定不一样。完美的合伙人关系就像“王子打败魔王和公主在一起永远地快乐生活下去了”一样,往往只能出现在童话里。虽然完美的爱情不常见,但是现实中依然非常多的有着高质量的爱情。合伙关系和爱情或许类似,虽然现实中少有完美的合伙关系,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还是有着大量质量相当不错的合伙人关系。比如说,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合伙关系。

同类推荐
  • 《第三自然界概说》解读

    《第三自然界概说》解读

    公木(张松如)先生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公木先生长期在大学或其他教学岗位上工作,科研成果丰富,“第三自然界”学说是其最重要,最具有创新性、前沿性、拓展性的研究成果。2018年是公木先生去世20周年,也将迎来先生诞生108周年。推出这部《第三自然界概说》解读本,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课题的再度关注,并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文化建设、理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本书系作者的戏曲评论集。“泛论”包括《“双百”,永久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三十年艺术工作感受》、《再修一道文化艺术的长城——20世纪艺术现象回述》、《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等。“保护论”部分,作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门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并且论述了昆剧、京剧、地方新兴剧种的保护问题。“创作论”是在学习张庚、郭汉城先生关于戏曲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传统戏的改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创作。“编剧论”“导演论”“演员论”的几组文章,也都是在学习张庚的相关论述之后,对十几位有成就、有个性的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所做的具体论述。
  •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是指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全书呈现的装饰艺术也是美化了生活,其内容从《欧美各国的装饰艺术》、《美国的装饰艺术》等多国方面的装饰艺术。
  •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入论文17篇,对戏曲与戏曲文学的性质和特征、戏曲塑造形象的方法、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戏曲的抒情性、戏曲语言的特点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其中,《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发表于1980年,首次提出戏曲的“点线结合的结构形式”。认为中国戏曲与中国的绘画、建筑一样,运用的都是同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完全不同的散点透视法,在情节布局上,“以一条主线作为整个剧情的中轴线,并且围绕这条中轴线安排容量不同的场子”,“形成纵向发展的点线分明的组合形式”。这与欧洲写实话剧的团块组合结构形式是大异其趣的。此文相继被收入《戏剧美学论文集》、《戏曲美学论文集》。
热门推荐
  • fighting,不认输!

    fighting,不认输!

    简介:从职场新人蜕变成职场精灵,需要痛苦的过程,犹如荆棘鸟在荆棘上歌唱,坚强又凄美!公关是许多人向往、期待加入的时髦行业!而这个行业又是淘汰率高、流动性大、挑战多的职业;PR是个美丽的行业,尤其是外表华丽异常,可是其中的辛苦亦如荆棘鸟。赫连娜长相平平,条件一般,机缘巧合下进入了世界顶尖公关公司,担任AE。同事不友好、领导不满意、客户不认可……职场新人能够遭遇的挫折她都经历了个遍,更糟糕的是情感上还备受打击,相爱数年的初恋男友竟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走到了一起。她没有放弃自己坚持,凭借超强的毅力战胜了所有困难,最后获得了事业和爱情的双丰收。现实远比荆棘更残忍。我们可以失败、可以疼痛、可以流泪,甚至可以流血,但我们绝不可以认输。而只要不认输,就一定能收获最后的胜利的喜悦。
  • 波西·杰克逊奥林匹斯英雄系列:奥林匹斯之血

    波西·杰克逊奥林匹斯英雄系列:奥林匹斯之血

    “波西杰克逊奥林匹斯英雄系列”的故事紧衔“波西杰克逊系列”而来,本书《奥林匹斯之血》是“波西杰克逊奥林匹斯英雄系列”的第五部,也是该系列的完结篇。逃离地狱深渊,更为严峻的考验再次降临到波西面前:决战之声越逼越近,大地女神从幽深的地底发出诡谲冷笑,似乎是在提醒世人苏醒之后,她将毁灭一切……为应对庞大繁复的阴谋,预言七子们伪装混进幽灵队列窃取情报,尾随蛇人国王潜入地下,并时刻准备找到巨人的大本营,与多如蝼蚁的巨人魔兽组合军团决一死战。
  • 露西的试炼之旅

    露西的试炼之旅

    简单来说就是妖精的尾巴星灵魔导士露西·哈特菲利亚穿梭在各个动漫世界冒险的故事。第一个世界:魔兵传奇,第二世界:全职猎人,第三个世界:犬夜叉,第四个世界:通灵王,第五个世界:海贼王,第六个世界:火影忍者,最后一个世界:妖精的尾巴。
  • 灵魂仓库

    灵魂仓库

    聪明的狗铲子终于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愿的好工作:前往鄂西武落钟离山当保管员。据我们所知,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份好工作。因为这份工作并非世界发善心给他提供,而是来自于他本人的独特发现和创造。也就是说,这是由他的绝顶聪明所产生的一份既适应时代,又是人人所需要的一份工作。这种绝顶聪明,就是狗铲子除了有一个聪明的脑袋之外,还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他能看到人人的那种需要,却又是人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事情。他便因为某种机缘,再加上贵人的鼎力相助,解决了人们无法解决却又是十分需要的问题,这样那份美妙的工作就属于他了。
  • 四福晋今天升职了吗

    四福晋今天升职了吗

    【1V1高甜】刚成亲,楚娴天天想着怎么抱四爷大腿,后来,一看见他就想跑!众皇子纷纷来访:身为天潢贵胄为何想不开独宠一人?“我家福晋长了一张必然得宠的脸,又乖巧听话,别人比不了。”被关外卧房门外三天的四爷一脸严肃认真地回答。众皇子一片寂静:……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 活力: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法

    活力: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法

    稻盛和夫第一本人生经营书。我们每个人都是创业者,这个创业项目,就叫“人生”。只有一次的投资机会,你要怎么抓住?在富裕时代里成长的一代,物质需求充分被满足的这一代,我想应该很难有“无论如何也要克服这个困难”“一定要跨越这个障碍”的想法,相应地也会欠缺创造性和挑战的勇气……然而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界里,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被环境左右、孤注一掷地对一切苦难怒目圆睁喝出“你算哪根葱”的坚强精神尤为重要,即,我们必须要有“斗志”,我们必须要有“活力”。
  • 千古浮华叹—风云劫

    千古浮华叹—风云劫

    风云浩劫撼穹苍,万物自然渡魂香。在这座浩渺的元洲大陆上,一场阴谋在悄悄酝酿。他是否能用自己的元素之力来粉碎这个阴谋,将这座大陆尘封万年的秘密揭开?而他身上的秘密又究竟是什么?
  • 销售三十六计(大全集)

    销售三十六计(大全集)

    本书融《三十六计》的原文翻译、兵法导读、典故介绍、精彩案例、活学活用于一体.内容丰富,解析到位,让读者在领略“三十六计”的精髓同时,更能掌握高超的销售技巧,成为无往不胜的赚钱高手。
  • 鬼王宠妻:腹黑小魔妃

    鬼王宠妻:腹黑小魔妃

    推荐一本新书《夫婿养成攻略》,这本书挺有意思的,搜索书名即可,么么哒!~八年前,她是性子软弱的庶女,嫡姐嫉恨她的美貌,嫡母送她去家庙,八年后,她是恶名昭彰的魔宫大小姐毒姬,正打算顺手教训渣爹毒母,却反而被渣爹当成礼物送给周王朝的鬼王。她正愁怎么接近鬼王,不如就顺了渣爹的意吧,不过,别以为这样她就会放过那些害过她的人了!大红的红盖头被人掀起,她巧笑倩兮的看着眼前的鬼王,似乎对方是一具供她研究的尸体,但是为毛对方的眼神也流露出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鬼王不应该面容丑恶恐怖吗?眼前这俊美如铸的美男又是谁?
  • 妖孽王妃

    妖孽王妃

    蓝诺初倒霉地被组织一枪,送回一个没听说过的朝代,成为了蓝家不受待见的小姐。连丫鬟都想在她身上踩一脚。蓝诺初呵呵大笑,不知道姐姐曾经是杀手吗?谁再找茬,我们拔刀相见。咦,那边的王爷,你为什么老是看我?你再看我,我就嫁你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