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0900000006

第6章 仁爱无私心(1)

先自爱,才能爱别人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不满和怨恨生活,每一个在他周围的人都不知不觉地被他的不满和怨恨影响着,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吗?

南怀瑾先生说过:“人,因为有‘自欺’,才会‘欺人’,最后当然要‘被人欺’。人不自骗,谁又能骗了你呢?换言之,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后自然可被人爱。”而早在千百年前,圣人们早已发现“爱的主题”,孔子提倡入世救人;墨子倡导“兼爱”,除此之外,墨子还强调,爱人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名誉,更多的是为了利人,这里的“爱人”不仅指爱他人,更指爱自己,也就是“自爱”。那么,什么是自爱呢?自爱也有境界之分,如渴了就会自己找水喝,饿了就会找食物果腹,困了就会休息,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也是一种生理层面上的自爱。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做到不失赤子之心,不见利忘义,亦不会损人利己,且能做到自尊、自信、自制和自强,这就是一种人性层次上的自爱。

有个魔术师对一个5岁的小男孩说:“我会变魔术,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只蝴蝶。”

小男孩觉得十分惊奇,问魔术师:“那么你能把我变成蝴蝶吗?”

魔术师笑笑回答:“当然可以。”

小男孩陷入了沉思,他又抬头问魔术师:“那么我变成蝴蝶之后,还能再变回来吗?”

魔术师有点惊讶,他没想到小男孩会问这种问题,他思考了下说:“这不可能。”

小男孩犹豫了一会儿,仿佛下了很大决心说:“那么我还是不要变成蝴蝶了,我更愿意一直做我自己。”

每个人都会想体验不同的人生,当一次国王、僧侣或是明星、政客,甚至愿意变成一只蝴蝶、一棵大树,但是前提都是还能变回自己。连一个五岁小男孩都知道,还是当自己比较快乐,那么相信你也会懂,做自己和爱自己的快乐。

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十分自负,但是也正说明了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是流水线批量生产的拥有同样性格同样思维的复制品。然而有人却无法忍受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找了个公众的模子,把自己又塑造了一遍,结果发现满大街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原来大家都按公共模子把自己又重塑了一遍。试想,一个不爱自己,心心念念要用模式塑造自己的人,能去爱人吗?能带给别人欢乐吗?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总按别人的想法生活,奔波劳碌于外在的事务,而缺乏内心生活,那么,可以说他已经不是为自己活着了,无论是他的意识还是他的心里,都不存在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如你所见,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一架只会工作的机器罢了。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不满和怨恨生活,每一个在他周围的人都不知不觉地被他的不满和怨恨影响着,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吗?

除此之外,许多人总以救人、爱人为使命,却不顾自身死活,在不知不觉之中丧失了自我,要知道,没有自我的人,又如何能去爱人呢?这只是一种卑微的奉献。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就是一种素质,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人,必定是自己生活充满欢乐的人,只有和这样的人相处,才能感到幸福愉快。

据研究发现,自爱和爱人不仅可以给自身和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更可以平衡稳定心情,对身心健康都极其有益,还能起到防止疾病的侵袭、延缓衰老的到来的作用。懂得自爱的人,才能更加明白如何去爱护他人。生活中的磨炼会让他们更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他们也更能懂得帮助他人的意义。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生活本身不易,对他人便会产生一种深刻的同理心,明白人人都需要关爱和呵护,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陶冶自己,获得更深切透彻的生活体验。

少妨碍他人,就是最好的道德

少妨碍他人,其实就是做好你自己。人类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是相互的,如果你自身多承担一些,那么与你交往的人就能少承担一些。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这是说子贡对孔子阐述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把事情强加到我身上,但是我也不想如是对别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让别人痛苦、烦恼。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实际上,这里面还隐含另一层意思,即:“这一点不仅为师也不能完全做到,或许任何人都无法做到。”

南怀瑾先生在《推己及人难又难》中这样写道:“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

人们总是在无意之间有了妨碍他人的行为,往往给别人添麻烦而不自知。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矛盾的,因为他们在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独立关系、有一定自由空间和自己的生活的同时,又需要彼此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对方造成一种妨碍或是麻烦。严复先生任北大校长时,就曾这样为自由定义:“人生而自由,他可以做任何他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必须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界限。”换句话说,每个人的自由,必须建立在不妨碍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如果无法做到这点,那么你所谓的自由就是打折的,不是完整的自由。

如果你去过澳大利亚,那么你会对“不妨碍别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因为在那里,没有人会在公共场合高声喊叫,大家的交谈都是压低声音,以不打扰到周围人群为前提。在人多的时候,人们自觉排队,每个人之间保持着合宜的间距,即使队伍再长也不用担心会有人插队。偶尔遇到几个一脸迷茫的不熟悉当地路线的外地人,当地人也不会贸然上前,他们只会在一边耐心等待求助,因为在他们看来,贸然主动提供帮助会损害他人的自尊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妨碍他人的行为,而不是帮助。

妨碍不止一种,不是只有在公共场合高声喊叫才能算作妨碍,即使是出于好心帮助别人的情况下,若只是一厢情愿帮助却全然不顾对方自尊,那么这本身便是一种妨碍。

有时候,倾诉也会变成一种妨碍他人的行为。有些人遭遇了苦难,便会找他人倾诉自己的痛苦,但倾诉不当,便会变成妨碍他人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困境,精神上的痛苦如同肉体痛苦一般,是无法与别人分担的。别人的关爱和帮助只能暂时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你痛苦的事实和本质。哪怕你们共同遭遇了同一场苦难,那么每个人也必须独自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痛苦。虽然有个与你有共同遭遇的人能感同身受你的痛苦,亦能稍稍宽慰你的痛苦,却无法消除你的痛苦。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当自己面对别人的痛苦的时候,一开始可能怀抱十分的同情心对待,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们的同情会逐渐减少,忍耐会逐渐增加。不要高估自己的耐性,我们对待别人的耐心远远不如对自己的耐心。因此,当你遭遇巨大痛苦的时候,你应该学会自己忍受和化解痛苦,尽量不用自己的痛苦去打搅妨碍别人。

少妨碍他人,其实就是做好你自己。人类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是相互的,如果你自身多承担一些,那么与你交往的人就能少承担一些。人类多有趋光性,也就是说,人们更喜欢和性格开朗以及多为他人考虑的人交往,因为在交往过程中自身会觉得很舒服愉快,谁也不会愿意和一个怨气冲天的人多接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与别人的平时交往之中注意这一原则,时时克制自己的言行,减少妨碍别人的行为,多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一些,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宽容,那么你身边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多,你的生活也只会越来越开心自在,烦恼自然也就离你远去了。

老好人并不受欢迎

“不”这个字只有四笔,非常好写,很多人却不敢轻易把它说出口,但是很多时候不会说“不”正是我们陷入老好人境地、无法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怀瑾先生曾在《论语别裁·古老文化社会的通病》中写道:“原人就是老好人,看起来样样好,像中药里的甘草,每个方子都用得着他,可是对于一件事情,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都说,蛮有道理。”其中的“原人”二字起源于论语,而“原”字,通“愿”字。南怀瑾先生解释说“乡原”也就是乡党的意思,这在古代是普通社会的统称,因此,“原人”也就是老好人的意思。南怀瑾先生的这句话是说,老好人就像中药里的一味甘草,开的每个方子都可以用上,但是真当有意见相左的两方请他指教的时候,他会说两方说得都不错,模棱两可,从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恶。现在“汤圆作风”或“太极拳作风”都是形容这种人的,也就是说其人本身没有毛病也没有缺点,十分规矩,但真正要他在是非善恶之间下定论的时候,他却无法拿一个主意,觉得双方都挺有道理。

儒家代表之中的孔子就极力反对这种人,因为这种人经常戴着假仁假义的面具,大众常为其人所迷惑,觉得此人极有道德守礼。这种人从不会轻易去得罪别人,如同狐狸一般狡猾,他们奉行着八面玲珑的哲学原理,但是事实上,要真正做到八面玲珑,根本就不可能。只要你在群体之中生活,就不可避免会和别人产生利益冲突,而利益是无法双方共同满足的,当满足一方利益的时候,另一方利益必然受损。因此,当你选择维护一方利益的话,你只会得罪其中一方,但是当你选择维护双方利益的话,双方都会觉得你没有为自己说话,这样双方都给得罪了。因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老好人并不能处处讨好别人,让所有人满意。

也许有人会说,“老好人”不正是孔子所说的“中庸”的体现吗?这样的观点明显庸俗了孔子的中庸文化,更是大大曲解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要求人们在不丧失自身原则的前提下圆滑处世,中庸有着自身的原则做派,因此往往能成就大事。而“乡原”则是没有主见,双方讨好的,容易两面得罪,难成大事之人。而孔子本人对“乡原”之人也是非常厌恶,他曾在《论语》中称这些人为“德之贼也”!也就是说这些人是道德的破坏者,由此可见孔子对这群人的厌恶程度。

不仅圣人们对老好人嗤之以鼻,现实生活中,老好人在职场中也总是失利而归。

小凯在公司里很受同事们的欢迎。同事们经过他办公桌时,总喜欢有意无意地和他聊上两句。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他的身边总是伴随着欢声笑语。

刚开始的时候,小凯和同事们的聊天也仅限于吃饭和下班休闲的时间。偶尔,小凯也会被同事相约着在下班之后一起打麻将。慢慢地,小凯和同事们越来越熟悉,聊天时间也就变得多了起来,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小凯都变得忙碌起来。有时,小凯手上的工作很多,根本无暇顾及与同事聊天,可同事们不停地叫他,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实际上,小凯完全明白自己的处境:每当看到桌子上厚厚的办公文件时,小凯就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工作了。可当他给同事们一些暗示,同事们依旧会“毫不留情”地把他拉入到讨论范围之内。面对这样的盛情,小凯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只得在心里面盘算着繁重的工作该怎么样处理,在行动上继续和同事聊着天。

到月底总结时,小凯的工作没有按要求达到任务量。即便有时达到任务量的,质量也不敢有保证。此外,小凯还发现,自己一旦陷进了聊天之中,就会出现不由自主的现象,一上午的时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小凯一边感叹着自己又荒废了一上午的时间,一边继续和同事们聊个不停。

终于,气愤的经理给小凯下了一纸生死令:如果小凯这个月再完不成任务量的话,公司只能与他解除合同,请他离开。

职场之中,许多人会信奉“老好人之道”,他们不敢轻易拒绝同事的要求,又无法做到和谐处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有时候,工作上一个不小心背黑锅不说,还容易和伴侣闹矛盾,两面都没讨好到。

那么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老好人”会不会更受人欢迎呢?《红楼梦》之中的宝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此人本身就十分擅长打太极,处理事情力求圆满,她正是“老好人”的代表人物。但是荣国府大管家凤姐提起她的时候,却说:“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然而不仅是凤姐,荣国府内大大小小对宝钗也都不甚满意,即使是老夫人也是疼爱黛玉更甚于宝钗的,最后宝钗的结局想必大家也知道,孤独终老。这样明哲保身的人,往往最后身边一个真心的朋友都没有,更别提受人欢迎了。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老好人”的境地呢?这就要求适当学会说“不”。

“不”这个字只有四笔,非常好写,很多人却不敢轻易把它说出口,但是很多时候不会拒绝正是我们陷入老好人境地、无法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在某些情况下勇于说“不”,既可以让你学会尊重他人,更能让你自己幸福愉快。

同类推荐
  •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体性”观念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进程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对于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居功至伟。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今天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本书正是试图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历史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
  •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是李长之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编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体例参考了法国人韦伯的《哲学史》,对西方哲学史上颇具研究性和争议性的哲学家做了简明的介绍。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对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有一定比较,表达了其写作时的“中国人的立场”,除了在体例上附以中国年代外,还将中西关键节点的人物的进行比较,这让当时对西方文化了解不深的文人很容易有代入感和亲切感,也便于现在的中西哲学文化研究。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古代哲学家曾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但随着哲学、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的研究,发现在人的潜意识中存在不为自己意识到的偏见、谬误和错觉,比如先入为主、事后诸葛亮、对人不对事(因人废言)、多数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迷信权威,等等。本书总结了在我们的思维中存在的61个偏见、谬误和错觉。针对每一个问题,作者用一篇生动的文章来介绍这个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家怎样通过思考或实验来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在历史上或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典型的案例,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偏见、谬误和错觉。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热门推荐
  • 最终之自我救赎

    最终之自我救赎

    当伊戚能够触摸灵魂后,忽然发现世界是如此的黑暗与绝望……
  • 总裁你丫死定了

    总裁你丫死定了

    【致江逻妹妹】学的是兽医咋啦,咱照样给人当护工,而且这人还不是一般人,他可是X市最大的化妆品公司的董事长,若是说骗这样一个人,不被发现还好,若是发现了,那咱这小命不就得。。。想想都后怕啊,可是,好朋友都拍着胸脯说没事了,那咱就硬着头皮干吧,而且不干又能咋办呢,也不能老窝在家里当寄生虫吧。谁知道上班的第一天,就和这董事长老头子PK了一番,然后呢,接二连三的和这个大家族的所有成员都接触了个遍,最讨喜的还数纪家二少爷了,人长得好看咱不说了,关键是人好,笑起来也和煦的不得了,更重要的是和自己一样,都爱小动物爱的不行,最讨人厌的就数纪家大少爷了,那脾气是又臭又硬,而且还风流无比,偏偏他的风流韵事还让自己撞倒了正着,而且还不是一次,呜呜,自己这倒的是什么霉啊。不论咋地,既然咱做了护工,那就好好的照顾老爷子,尽量少插手人家家的家事,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咱不愿意,可是他们家的那些丑事偏偏非得让我知道的清清楚楚的呢,呜呜,不要啦,我要回归无知啦,人家说知道的太多,会有横祸的啦。
  • 凰美人

    凰美人

    本是荣宠万千的大历太子妃李淳元,一夕遭逢家门巨变,险丧命冷宫。三尺白绫,未亡香魂,从炼狱归来的李淳元为报家仇,再嫁敌国帝王,誓要将仇人手刃尽!在明,斗宠妃,平六宫,俘圣心,凭借无双智慧和倾城容貌,李淳元从一介默默无闻的六品美人,摇身一变为宠冠六宫的帝后。在暗,栽培名相,结交勇将,植养心腹,运筹天下,李淳元狠辣手腕令天下风云变色,无数能人志士汗颜。而冥冥注定,北燕大历两国天下,终乱于一红颜之手!立于天下之巅,回首来路,李淳元身后迤逦凰袍,荣极艳红尽是鲜血染铸!
  • 带着红警闯无限

    带着红警闯无限

    一个宅男在玩游戏时,不幸穿越。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所玩的游戏系统――红警位面穿梭系统。可是你这只剩下兵营什么鬼,坑爹阿!赵小军无语的心中感叹。
  • 驿站长(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

    驿站长(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

    普希金的作品具有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表现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的坚定信仰,他“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其诗篇《黑桃皇后》、《茨冈》等,被改编为重要歌剧脚本;他的抒情诗则被谱成了歌曲,更加脍炙人口;另外有的还成了舞台上不朽的芭蕾舞。本书收录了由其创作的小说。
  • 风潇潇兮易凉

    风潇潇兮易凉

    风云四起,三域鼎立,有人笑看纷争来去自如,有人身处棋局而不自知。天道灵女风潇潇曾爱过一个逆天之人,与其殉情而死;神使风家嫡女风潇潇曾轻信一个天选之人,落得满门抄斩,最终在喜堂上刺杀未婚夫婿而逃。风家秘术重生灵契,让她与将死郡主落潇潇融合了身体,而那少年将她从逐渐支离破碎的信仰中拉出来,重予她身份:“潇丫头,从今往后,你不再是风潇潇,也不会是落潇潇,你只是我的潇潇而已。”她笑了,他亦笑了。【1v1双身洁】【主攻甜宠,小虐怡情不伤身】【男女主统治阶层没良心型不喜勿喷】
  • 战神的逃妻

    战神的逃妻

    战神大婚,小舅子扮姐出嫁不说,老婆还被拐了!天帝不帮忙追人,还在旁边看笑话。战神追妻,小娘子打神将,绑王子,舍肉身,穷其一生,只为逃脱命运……
  • What Did the Baby Boomers Ever Do For Us?
  • 死囚分析师

    死囚分析师

    为死囚而开发的软件。突破所有坚墙厚盾的程序。只为寻找谎言的技术。人之将死,其言真的必善?呼救的头颅、流血的公厕、双头怪、白斩人肉……一桩桩血案背后,不为人知的隐情,一件件隐藏于心,黑暗至极的秘密。死囚,究竟隐瞒了什么?将带入地狱的秘密,又有多可怕?
  • 郡主日常

    郡主日常

    穿越之后的阿瑾面临以下情况。1、成为刚会爬的小婴儿,大小便不能自理外带需要吃奶2、有浑不吝的王爷爹和外表白莲花内心霸王花的王妃娘3、有谪仙般的病弱哥哥和天天戳小人的神棍姐姐4、有拎不清身份的姨娘和不作不死的可疑庶姐5、最主要的是,有个腹黑的青梅竹马。多年后的阿瑾看着镜中的小美人说:好像卖卖萌,抱抱大腿,坑坑人,斗斗极品,吃吃喝喝就快乐长大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