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0900000006

第6章 仁爱无私心(1)

先自爱,才能爱别人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不满和怨恨生活,每一个在他周围的人都不知不觉地被他的不满和怨恨影响着,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吗?

南怀瑾先生说过:“人,因为有‘自欺’,才会‘欺人’,最后当然要‘被人欺’。人不自骗,谁又能骗了你呢?换言之,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后自然可被人爱。”而早在千百年前,圣人们早已发现“爱的主题”,孔子提倡入世救人;墨子倡导“兼爱”,除此之外,墨子还强调,爱人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名誉,更多的是为了利人,这里的“爱人”不仅指爱他人,更指爱自己,也就是“自爱”。那么,什么是自爱呢?自爱也有境界之分,如渴了就会自己找水喝,饿了就会找食物果腹,困了就会休息,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也是一种生理层面上的自爱。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做到不失赤子之心,不见利忘义,亦不会损人利己,且能做到自尊、自信、自制和自强,这就是一种人性层次上的自爱。

有个魔术师对一个5岁的小男孩说:“我会变魔术,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只蝴蝶。”

小男孩觉得十分惊奇,问魔术师:“那么你能把我变成蝴蝶吗?”

魔术师笑笑回答:“当然可以。”

小男孩陷入了沉思,他又抬头问魔术师:“那么我变成蝴蝶之后,还能再变回来吗?”

魔术师有点惊讶,他没想到小男孩会问这种问题,他思考了下说:“这不可能。”

小男孩犹豫了一会儿,仿佛下了很大决心说:“那么我还是不要变成蝴蝶了,我更愿意一直做我自己。”

每个人都会想体验不同的人生,当一次国王、僧侣或是明星、政客,甚至愿意变成一只蝴蝶、一棵大树,但是前提都是还能变回自己。连一个五岁小男孩都知道,还是当自己比较快乐,那么相信你也会懂,做自己和爱自己的快乐。

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十分自负,但是也正说明了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是流水线批量生产的拥有同样性格同样思维的复制品。然而有人却无法忍受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找了个公众的模子,把自己又塑造了一遍,结果发现满大街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原来大家都按公共模子把自己又重塑了一遍。试想,一个不爱自己,心心念念要用模式塑造自己的人,能去爱人吗?能带给别人欢乐吗?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总按别人的想法生活,奔波劳碌于外在的事务,而缺乏内心生活,那么,可以说他已经不是为自己活着了,无论是他的意识还是他的心里,都不存在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如你所见,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一架只会工作的机器罢了。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不满和怨恨生活,每一个在他周围的人都不知不觉地被他的不满和怨恨影响着,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吗?

除此之外,许多人总以救人、爱人为使命,却不顾自身死活,在不知不觉之中丧失了自我,要知道,没有自我的人,又如何能去爱人呢?这只是一种卑微的奉献。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就是一种素质,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人,必定是自己生活充满欢乐的人,只有和这样的人相处,才能感到幸福愉快。

据研究发现,自爱和爱人不仅可以给自身和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更可以平衡稳定心情,对身心健康都极其有益,还能起到防止疾病的侵袭、延缓衰老的到来的作用。懂得自爱的人,才能更加明白如何去爱护他人。生活中的磨炼会让他们更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他们也更能懂得帮助他人的意义。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生活本身不易,对他人便会产生一种深刻的同理心,明白人人都需要关爱和呵护,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陶冶自己,获得更深切透彻的生活体验。

少妨碍他人,就是最好的道德

少妨碍他人,其实就是做好你自己。人类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是相互的,如果你自身多承担一些,那么与你交往的人就能少承担一些。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这是说子贡对孔子阐述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把事情强加到我身上,但是我也不想如是对别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让别人痛苦、烦恼。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实际上,这里面还隐含另一层意思,即:“这一点不仅为师也不能完全做到,或许任何人都无法做到。”

南怀瑾先生在《推己及人难又难》中这样写道:“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

人们总是在无意之间有了妨碍他人的行为,往往给别人添麻烦而不自知。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矛盾的,因为他们在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独立关系、有一定自由空间和自己的生活的同时,又需要彼此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对方造成一种妨碍或是麻烦。严复先生任北大校长时,就曾这样为自由定义:“人生而自由,他可以做任何他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必须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界限。”换句话说,每个人的自由,必须建立在不妨碍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如果无法做到这点,那么你所谓的自由就是打折的,不是完整的自由。

如果你去过澳大利亚,那么你会对“不妨碍别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因为在那里,没有人会在公共场合高声喊叫,大家的交谈都是压低声音,以不打扰到周围人群为前提。在人多的时候,人们自觉排队,每个人之间保持着合宜的间距,即使队伍再长也不用担心会有人插队。偶尔遇到几个一脸迷茫的不熟悉当地路线的外地人,当地人也不会贸然上前,他们只会在一边耐心等待求助,因为在他们看来,贸然主动提供帮助会损害他人的自尊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妨碍他人的行为,而不是帮助。

妨碍不止一种,不是只有在公共场合高声喊叫才能算作妨碍,即使是出于好心帮助别人的情况下,若只是一厢情愿帮助却全然不顾对方自尊,那么这本身便是一种妨碍。

有时候,倾诉也会变成一种妨碍他人的行为。有些人遭遇了苦难,便会找他人倾诉自己的痛苦,但倾诉不当,便会变成妨碍他人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困境,精神上的痛苦如同肉体痛苦一般,是无法与别人分担的。别人的关爱和帮助只能暂时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你痛苦的事实和本质。哪怕你们共同遭遇了同一场苦难,那么每个人也必须独自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痛苦。虽然有个与你有共同遭遇的人能感同身受你的痛苦,亦能稍稍宽慰你的痛苦,却无法消除你的痛苦。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当自己面对别人的痛苦的时候,一开始可能怀抱十分的同情心对待,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们的同情会逐渐减少,忍耐会逐渐增加。不要高估自己的耐性,我们对待别人的耐心远远不如对自己的耐心。因此,当你遭遇巨大痛苦的时候,你应该学会自己忍受和化解痛苦,尽量不用自己的痛苦去打搅妨碍别人。

少妨碍他人,其实就是做好你自己。人类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是相互的,如果你自身多承担一些,那么与你交往的人就能少承担一些。人类多有趋光性,也就是说,人们更喜欢和性格开朗以及多为他人考虑的人交往,因为在交往过程中自身会觉得很舒服愉快,谁也不会愿意和一个怨气冲天的人多接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与别人的平时交往之中注意这一原则,时时克制自己的言行,减少妨碍别人的行为,多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一些,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宽容,那么你身边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多,你的生活也只会越来越开心自在,烦恼自然也就离你远去了。

老好人并不受欢迎

“不”这个字只有四笔,非常好写,很多人却不敢轻易把它说出口,但是很多时候不会说“不”正是我们陷入老好人境地、无法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怀瑾先生曾在《论语别裁·古老文化社会的通病》中写道:“原人就是老好人,看起来样样好,像中药里的甘草,每个方子都用得着他,可是对于一件事情,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都说,蛮有道理。”其中的“原人”二字起源于论语,而“原”字,通“愿”字。南怀瑾先生解释说“乡原”也就是乡党的意思,这在古代是普通社会的统称,因此,“原人”也就是老好人的意思。南怀瑾先生的这句话是说,老好人就像中药里的一味甘草,开的每个方子都可以用上,但是真当有意见相左的两方请他指教的时候,他会说两方说得都不错,模棱两可,从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恶。现在“汤圆作风”或“太极拳作风”都是形容这种人的,也就是说其人本身没有毛病也没有缺点,十分规矩,但真正要他在是非善恶之间下定论的时候,他却无法拿一个主意,觉得双方都挺有道理。

儒家代表之中的孔子就极力反对这种人,因为这种人经常戴着假仁假义的面具,大众常为其人所迷惑,觉得此人极有道德守礼。这种人从不会轻易去得罪别人,如同狐狸一般狡猾,他们奉行着八面玲珑的哲学原理,但是事实上,要真正做到八面玲珑,根本就不可能。只要你在群体之中生活,就不可避免会和别人产生利益冲突,而利益是无法双方共同满足的,当满足一方利益的时候,另一方利益必然受损。因此,当你选择维护一方利益的话,你只会得罪其中一方,但是当你选择维护双方利益的话,双方都会觉得你没有为自己说话,这样双方都给得罪了。因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老好人并不能处处讨好别人,让所有人满意。

也许有人会说,“老好人”不正是孔子所说的“中庸”的体现吗?这样的观点明显庸俗了孔子的中庸文化,更是大大曲解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要求人们在不丧失自身原则的前提下圆滑处世,中庸有着自身的原则做派,因此往往能成就大事。而“乡原”则是没有主见,双方讨好的,容易两面得罪,难成大事之人。而孔子本人对“乡原”之人也是非常厌恶,他曾在《论语》中称这些人为“德之贼也”!也就是说这些人是道德的破坏者,由此可见孔子对这群人的厌恶程度。

不仅圣人们对老好人嗤之以鼻,现实生活中,老好人在职场中也总是失利而归。

小凯在公司里很受同事们的欢迎。同事们经过他办公桌时,总喜欢有意无意地和他聊上两句。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他的身边总是伴随着欢声笑语。

刚开始的时候,小凯和同事们的聊天也仅限于吃饭和下班休闲的时间。偶尔,小凯也会被同事相约着在下班之后一起打麻将。慢慢地,小凯和同事们越来越熟悉,聊天时间也就变得多了起来,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小凯都变得忙碌起来。有时,小凯手上的工作很多,根本无暇顾及与同事聊天,可同事们不停地叫他,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实际上,小凯完全明白自己的处境:每当看到桌子上厚厚的办公文件时,小凯就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工作了。可当他给同事们一些暗示,同事们依旧会“毫不留情”地把他拉入到讨论范围之内。面对这样的盛情,小凯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只得在心里面盘算着繁重的工作该怎么样处理,在行动上继续和同事聊着天。

到月底总结时,小凯的工作没有按要求达到任务量。即便有时达到任务量的,质量也不敢有保证。此外,小凯还发现,自己一旦陷进了聊天之中,就会出现不由自主的现象,一上午的时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小凯一边感叹着自己又荒废了一上午的时间,一边继续和同事们聊个不停。

终于,气愤的经理给小凯下了一纸生死令:如果小凯这个月再完不成任务量的话,公司只能与他解除合同,请他离开。

职场之中,许多人会信奉“老好人之道”,他们不敢轻易拒绝同事的要求,又无法做到和谐处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有时候,工作上一个不小心背黑锅不说,还容易和伴侣闹矛盾,两面都没讨好到。

那么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老好人”会不会更受人欢迎呢?《红楼梦》之中的宝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此人本身就十分擅长打太极,处理事情力求圆满,她正是“老好人”的代表人物。但是荣国府大管家凤姐提起她的时候,却说:“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然而不仅是凤姐,荣国府内大大小小对宝钗也都不甚满意,即使是老夫人也是疼爱黛玉更甚于宝钗的,最后宝钗的结局想必大家也知道,孤独终老。这样明哲保身的人,往往最后身边一个真心的朋友都没有,更别提受人欢迎了。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老好人”的境地呢?这就要求适当学会说“不”。

“不”这个字只有四笔,非常好写,很多人却不敢轻易把它说出口,但是很多时候不会拒绝正是我们陷入老好人境地、无法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在某些情况下勇于说“不”,既可以让你学会尊重他人,更能让你自己幸福愉快。

同类推荐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稿是针对我国著名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和著作,进行全方位解读分析的社科读本。作者将哲学通俗化的一种尝试,试图跟着冯友兰先生的思路,以中国哲学问题为核心,来讲哲学。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本书分为《儒学》与《人生》两编。《儒学编》主要从儒家哲学史的方面,分别论述了先秦的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汉代大儒董仲舒及宋代道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人生编》讲对儒学要全面地理解,儒学以修身为本,修己安人,德行为先,贵在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儒学的核心是“仁体礼用”“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安其位,各司其事,各尽其职。自强不息,和谐共进,日新又新,达于尽善尽美,臻于世界大同。
  • 不要赢

    不要赢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有一个故事要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Apple的创始人,如今正风靡全球的ipod、iphone缔造者,在2009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十年美国最佳CEO”的史蒂夫·乔布斯。
热门推荐
  • 莫先生的情深似海

    莫先生的情深似海

    新文已发《隐婚老公,晚上见!》无意间招惹了C市最尊贵霸道的男人,转眼就被贴上了莫太太的标签。于是她从走投无路,到每天的生活只剩下被宠!宠!宠!婚前,莫凌靳告诉她,他什么也不缺,只缺个老婆。婚后,她发现上当,“不是只缺个老婆吗?怎么又缺宝宝?”
  • 爱情的质地

    爱情的质地

    浸入这方冰晶的华美之表、炫美之光、纯美之心、凄美之境、唯美之意,谁个都会流连忘返,意犹可可。于是,循着这样的视听渴念,我们又开始拂动《倾情之恋》、《从今以后谢风流》的曼妙裙裾。三个不等的玲珑故事,三个仿佛的玫瑰家园,三个相递的情感部落,在陈家生、吴宁、高建波、费铭、张索索等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的倚望中,凝成了《爱情的质地》。这个集子真好,有一种丝绸的感觉。柔柔的,滑滑的,凉凉的,不小心划拉一下又会是怔怔的,涩涩的。这是否就是爱情的质地?或者,这中间的通感就是构筑爱情的灵感?
  • 羽神宗

    羽神宗

    我爱中国,我爱中国,我爱中国,我在中国。
  • 无敌逆天修改系统

    无敌逆天修改系统

    本书又名《大唐皇朝》。你是世界首富,好,我把你的人生修改成我的奴仆。你是国际巨星,好,我把你的人生修改成我的女侍。你是修仙大能,好,我把你的人生修改成我的剑奴。修改系统在手,我的人生,为所欲为!读者群:567230272
  • The Last words

    The Last words

    新潟县西部有一个小镇叫做浣,那里靠近海,却因为周围有一片浓密的林带无法直接看见海。浣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地区,镇子上只有几台自动贩卖机,还是无法选择冷热的那种。浣镇上有一座桥,桥下是干裂的河道,曾有一条流向海洋的河。不过奇怪的是,这种干涸的景象只在桥下以及周围有限的范围内发生了,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已经种起了碧绿的农田,这让整座桥看起来更加荒凉。这座桥和下面的河道,对生活在浣的人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把浣分成了两个部分,由地势高低命名为上浣和下浣。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吏学指南

    吏学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不归

    凰不归

    她被暴君毁掉一生,最终战死在城门。她提醒自己不要饮下那孟婆汤,倘若重来,定要血债血偿。没想到,她居然重生回到了十年前。这下好玩了,仇人她一个个都还记得,但是亲人嘛……却两眼一抹黑。
  • 魔王邪妃不好惹

    魔王邪妃不好惹

    她,堂堂将军府嫡女,却是举国皆知的旷世废材。一次阴谋暗害,灵魂易主,再睁开眼时,清冷的眸中散发出道道嗜血刀光。当昔日懦弱废材摇身一变,成为生杀予夺的修罗女神,众人皆惊爆一地眼球。他,神秘的暗夜之王,魔界之主,腹黑强大,挥手间撼动山河。当她遇上他,强强相对,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某日,天旋地转间,某女被打横抱起往卧室走去:“喂喂喂,你要做什么!”某男露出迷死人不偿命的笑,“啊?”某女睁大眼睛,蓦然回神,连忙杀猪般尖叫:“啊喂!我不是那个意思啊!!!”某男淡淡挑眉:“晚了!”
  •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贞观十六年冬,现代宅男杨舟穿越成为大唐太子李承乾,此时李世民已经有了废太子的心思,一旁的李泰虎视眈眈,大臣也因为李承乾反感汉文化,对他离心离德。在这个冬天李承乾如何用自己后世的见识改变历史,走出一条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皇图大道。携现代思想与技术的强势皇太子李承乾VS霸道狠辣千古一帝李世民。李承乾: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大唐帝国的千秋长盛,孤王要改革。李世民:老子十六岁领兵,杀兄杀弟还囚父,老子还活着,你小子就想当家?李承乾:当皇帝要懂阴阳矛盾变化之道。李世民:魏征死了,你小子想接班,完成气死老子的大业?李世民:程咬金点兵,老子是马得天下。李承乾:薛仁贵上马,孤王能征战四方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