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0000000012

第12章 怀念红高粱

村里人把红高梁称胡秫,把高粱秸称胡秸。不知什么原因前面加上一个“胡”字。也许这种作物是先祖队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耶里引来的。听老人们说,我们村祖祖辈辈都把红高梁当作主粮。

提起红高梁,我便联想、起薪名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和电影《红高梁》里那如霞似火的高粱地。

莫言是高密东北乡人,与我们平直的东南乡只隔一条胶莱河。过去胶莱河两岸土地低洼,讨庄稀少。每年夏秋胶莱河涨水,两岸一片汪洋。种低秆作物往往遭受水淹,颗粒不收。人们便选择既耐旱义耐涝的红高菜种植。据说有一年我们这里八月十五发大水,高粱地里水深齐肩,男人们拖着笸箩借着月光在水里割高粱穗:可以想象,无数个月亮在高粱地里跳跃,那是何等的凄美和浪漫啊!

青少年时期,我们村满坡都是红高梁,夜晚一个人不敢从高粱地边上走。苍白的月光投在无边无际的高粱地里,风一吹叶子刷啦刷啦响,海浪似的高粱叶,黑影白影一闪一闪的,令人胆战心惊。总觉得身后有个东西跟着走,心里一紧一缩,脑门直冒冷汗。那时候不光怕鬼怕妖,还怕人怕野兽。劫道掠路偷小孩的时有发生。狼在高粱地里吃小孩的故事听老人们讲过,很恐怖。我没见过狼,狐狸、獾、黄鼠狼倒是见过不少。夜晚我一个人很少从高粱地边走。

战争年代,高粱是青纱帐,为游击战争做过贡献。少年时代,我们把红高梁当作恶作剧的自然屏障。常以割草挖菜为名,结伴到高粱地里玩。为逃避看坡员的耳目,在高粱地里烧豆子、焖地瓜、打乌霉吃。

高粱孕穗打苞时期有的穗上长乌霉,现在知道是一种黑穗病。乌霉有实乌霉花乌霉之分。实乌霉是高粱穗没分化前在旗叶下面穗苞里长的一种黑色锥形物,吃起来面而香。在那吃不饱饭的年代,饿了到高粱地里找几个实乌霉吃可以充饥。花乌霉是高粱穗分化后形成的黑穗,披散着好似女人的头发。吃起来弄得满嘴满脸都是灰。打乌霉吃队长是绝对禁止的,怕损坏高粱。最过分的事是那次在高粱地里教训小惯孩狗剩。

狗剩是他爹五十多岁才娶妻生的。晚来得子倍加娇惯宠爱。狗剩吃得好,长得胖,又不像我们那样整天割草挖菜,很有劲。他十多岁时后脑勺上还留着一撮老毛,手里拿一张小铁锨,牵着一条小黑狗满街遛。和小朋友玩耍时一沾不到便宜就打架。打不过的就唤狗咬,用小铁锨抡。村里有个乒乓球台,他不管去得早晚,一到必须先打,不让他打就躺在台子上耍赖。谁要得罪了他,他就给你糟蹋菜园。邻居家在菜园边栽上两行葵花,长得秆粗叶壮,到了秋天既不结盘也不开花,后来才明白是他家的孩子得罪了狗剩,狗剩用麦莛创造性给葵花打了心。他爹是村里有名的二杆子,有时狗剩打了别人,他爹也去找人家的不是。村里的小伙伴都想找机会教训他。放了秋假,几个小伙伴以打扑克为名,把他引诱到高粱地里。一进高粱地,大家一开动手用胡秸将他绑在高粱秆上。小伙伴们没有对他动手脚,只要他答应三个条件就放了他。第一,不再欺负人;第二,不再破坏别人家的菜园子;第三,在外面吵架不准回家对地爹说(包括今天的事。答应了就放了他,以后再不改,还像今天这样整他。狗剩一看天地无助,直到晌天才告了饶。这次恶作剧虽然手段上有点过,但对村民、对小伙伴们以及对狗剩本人以后的成长都有益处。

及至“文革”,学校停课,我便成了一名准社员,天天离不开高粱地了。

初春,高粱下种时,我给爷爷伯伯们牵牲口。他们扶着独脚耧,边望着天上鸣叫的斑鸠布鸽,一边念叨着邓旬顺口溜:咯打咯打耩胡秫,耩得地里冒步土(尘土),长得矮了,怕兔子踩了,长得高了,怕布鸽叼了。反映了他们对收成的担心。

那时候我不懂得他们喊牲口“里里啦啦”的意思,因牲口走歪,多次受到斥责和黄牛的蹄子踩,常把脚踩得少皮没毛的。心想,干什么都有诀窍,下庄稼地也有学问。

高粱播上种以后,要用磙子压实,防止风吹失墒,出苗不齐。队长就安排我和立春赶着小毛驴拉着石磙去压地。磙子呈鸡蛋形,两头尖尖,放在垅沟里,正好中间着地。四月天,牵着毛驴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刚下过种的暄地里走,又累又饿又困。我和立春就想了个歇人不歇驴的办法。脱下小褂蒙在毛驴头上,我俩分别坐在高粱地两头,把毛驴牵进垅沟里让它自己拉着磙子顺着垅沟往前走。走到地头再把它牵进另一个垅沟,让它拉着磙子顺着垅沟往回走。我们没想到驴的聪明程度一点也不比我们差。两头驴压了一个来回,发觉没人牵它,走到地中间就站住不走了。我和立春只得到地里牵着它走。有时不注意磙子掉在地里,毛驴也不停,看来,偷懒是每个动物的本性性。

我最烦的是挖小苗。当高粱长出两个叶的时候,就要用小镢开第一遍苗。黄黄的高粱苗和谷莠杂草一个颜色,有时分不清哪是菌哪是草。蹲在地里时间久丁,腰酸腿痛,心烦意乱,往往挖掉高粱酒留下谷莠杂草。队长检查时就质问我为什么留草不留苗,说当农民不仅要分清苗和草,还要分清邵是好苗壮苗,哪是弱苖坏苗。又说,庄户眼,赛夹剪,小苗一露头,就知道哪是乌霉杆。这对我来说,真是太难了。

后来,队长因为苗和草的理论遭到批判,说他只要资本主义的苗,不要社会主义的草,违背了“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指导思想。造反派把他绑在高粱秸上批斗,就像我们小孩子恶作剧一样。

秋热像老虎。秋天的高粱穗如满天彩霞,密密的高粱林里燃着一摊火。我光着膀子钻进高粱地里劈胡秫叶子,权当进了大蒸锅,闷得喘不过气来。高粱上的蚜虫、瓢虫、红蜘蛛落在满是汗水的头上身上,像一群爬动的虱子。高粱叶缘的毛刺,划在身上又痒又痛。那时饲草缺,高粱叶又是牲畜的上等饲草,社员们劈下来捆成捆晾干垛起来为牲口准备过冬的口粮。

劈了叶的高粱秸光溜溜的,直立挺拔傈一棵棵竹子。垂下的高粱穗酷似盖着红盖头的新媳妇,流苏摆动,姿态秀美,如同含羞待嫁。这是秋的本色,天赐的珍珠,大地的骄傲,汗水的结晶。

高粱收获是一桩又苦又累的活。男人们左手搂着高粱秸,右手握住镢头,弯腰弓背,砍一棵抱一棵。镢头不能深也不能浅,深了用力大带根,浅了茬高耕地时伤人的脚。砍满了抱傈放小孩一样轻轻地放在地上。一铺一铺的高粱秸把高粱地组合成一张用高粱勒成的大床。穿红戴绿的女人们手拿刻刀,把刻下的高粱穗放进麻袋里。

高粱是粗粮。在糠菜半年粮的年代,却成了细粮。生产队分了新高粱,农民们终于可以吃上顿饱饭啦。他们锅上贴着高粱饼子,锅下煮着高粱米或高粱粥。顿顿吃高粱,连尿都带着高粱酒味,大便全是红色。有俗话,东家种高粱,西邻不敢拉红屎。这笑话在生产队时期还真演绎过一出拉红屎的故事。

有一个叫陈高粱的社员,两口子拉扯着四个孩子过日子,不去偷孩子们就挨饿,他听说鸽子会偷粮食,就到集上买来两对布鸽,回家训练调教。队里的高粱一上场,他把饿了一天的布鸪放出去。家里放一个大盆舀滴水,鸽子们到场园田一口高粱粒就回家漱进盆里,一夜间四只鸽子偷了一大盆高粱粒。陈高粱认为这个办法谁也发觉不了,结果还是被搞“四合一”挖大粪的社员发现了挖大粪的见他家圈里拉的红屎,就报告了队长。队长把他叫去,问他队里没分高粱,你家哪来的红屎。陈高粱开始不承认,一吊到粱上就说了实话。

农耕时代,红高梁不仅是粮食作物,也是经济作物。高粱米是酿酒的上品。我们这里有个兰底镇,明清时期兰底高粱酒就远近闻名。历史上曾有过“一景芝(白干)一兰底(老烧)”之说。不知道莫言先生《红高粱》里写的那个酒厂是不是兰底酒厂。可惜后来因高粱原料不足,成本高而停产。现在仍有人愿意用茅台酒换兰底产的那种70度的高粱原液。

高粱浑身是宝。高粱穗去粒后,可以扎炊帚、笤帚,用来刷锅、扫炕、扫地。穗下的莛秆可以钉盖垫、扎盘子、穿算子。高粱秸用来勒屋箔,打箔帐,晒棉花瓜干等。高粱秸用水泡湿压碎,去瓤后刮出篾子,用来扎鸡笼、鸟笼、编席子、编折子。红黄两色的篾子编出的花红席是农家子女结婚必备的炕上用品。至今经营高粱制品的手艺人仍在乡间集上挣大钱。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后,随着农田条件的改善和粮食种植结构的改变,农民已经很少种高粱了,一片连一片的红高粱景观不见了,高粱除了做酒,食用的意义已经不大。即便现在起了战争,也不用在青纱帐里转来转去打游击了。

火焰般的红高粱是我记忆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它给中国传统农业增添了沧桑厚重的历史感。

同类推荐
  • 猎狐行动

    猎狐行动

    猎狐行动,是中国警察向境外经济逃犯的一次集中亮剑,在全国反腐大形势下,与狡猾的经济犯罪嫌疑人展开智慧的较量,取得丰硕战果。中国兵法、三十六计一一上演,尖峰对决、高科技手段,比比皆是。成功的缉捕,不仅来源于大国的实力,也来源于中国警察的信仰。警察作家吕铮,与猎狐缉捕组的成员们并肩作战,实时记载一线战绩。这是一本不一样的纪实作品,记载猎狐行动最前端的精彩故事。
  • 创意写作的兴起:纵观创意写作(1975—2008)

    创意写作的兴起:纵观创意写作(1975—2008)

    美苏冷战以苏联瓦解美国的胜利告终。美国之战胜苏联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创新。本书重点研究高等教育写作训练体系转变与文学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把美国战后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史作为作为理解战后美国文学线索,解读创意写作的奥秘。来自于爱荷华写作工坊和斯坦福大学以及其他大量不断成长中的超过350个创意写作工坊的大量实例,汇成一部文学史巨著,让您开卷有益。
  • 陪你一起睡不着

    陪你一起睡不着

    《陪你一起睡不着》一书由三十多个励志小故事组成。关于青春、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亲情,每个故事都像是发生在你身边,让你在书中找到些许共鸣,给你的黑夜点亮一盏明灯。有欢笑,有泪水,有展望,有回忆,在一本书里交织成一幅完整的生活画卷。这些故事或独立,或有些许交集,它们并不会明确告诉你人生该如何过,困难该如何抵挡,但会在字里行间为你指明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 萧红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这二十余篇回忆文章出自唐德刚、夏志清、周策纵等诸多大家,他们或为亲炙弟子,或为同事知交,或为异代知己,从“先生胡适之”“朋友胡适之”“知行者胡适之”三种视角,呈现一个立体鲜活,更为真实可信的胡适形象。对学子,他诱掖提携,爱才举才不遗余力;对朋友,他切磋砥砺,忠直相待;在新文化运动、教书治校以及抗战外交中,他的为学与治事,展示了自由的思想、宽宏的精神和过人的胆识。
热门推荐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财富巨擘的企业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财富巨擘的企业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掌上天庭

    掌上天庭

    天庭至宝散落人间,竟与手机相结合,被都市凡人张钟所获。入天庭,盗仙丹,戏仙女,学仙术。张钟凡尘的天宫之旅虽然惬意,却终究惹来强敌,天庭派人追杀于他,凡间魔道更是窥觊那至宝,且看张钟如何在重重危机下,降临天庭。
  • 科幻世界(2015年1-12月)合集

    科幻世界(2015年1-12月)合集

    科幻世界杂志社创立于1979年,目前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其中,由四川省科协主管主办的《科幻世界》月刊,以倡导创新思维,展示科学魅力为发展目标,主要刊登国内外一流的科幻小说和最前沿的科学动态,以及优秀的科幻画作和实用的写作指南,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读者崇尚科学、热爱幻想的热情,多次荣获国内期刊出版最高奖项。
  • 世界上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找的

    世界上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找的

    为了帮助读者早日摆脱负面的情绪控制,本书通过8种正面的思考习惯,用浅显易懂的案例向大家阐述思考习惯的重要性。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到更多的朋友改变负面思考的习惯,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 。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业上遇到困难,都不要失去信心,衷心希望大家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新的启发。
  • 炊烟蜜曲

    炊烟蜜曲

    今生旧事!!!把历经的过往片断串起来,就会是一道长长的风景。当我可以静静地讲给你听的时候,就已经在心底里把这些过往当成了故事。*********************************************************************蛋宝宝的窝:1097999813
  • 世宦

    世宦

    徐元做梦都想当一回反派,可偏偏遇上了前妻。独一无二的金手指,莫名成了阮妙菱的。 反派大旗摇摇欲坠,阮妙菱搅和的。 还好,这一次放飞理想的自己不是她的!(笑) ps:这是一对有志夫妇重聚首,让你只知过程,猜不到结尾的故事。
  • 大漠燕歌行

    大漠燕歌行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开启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但这条路上并不太平。匈奴帝国虎视眈眈,一直有吞并西域各国控制丝绸之路的野心。公元前44年,北匈奴郅支单于残忍杀害汉使谷吉。谷吉义子汉中游侠燕幕城剑出阳关,远赴万里去行刺郅支单于。风沙无情人有情,西出阳关有故人。孔雀河畔他与蓝铃古丽一见倾心。公元前36年,为彻底歼灭北匈奴残暴政权、保障丝绸之路贸易安全,西域都护府都护甘延寿、名将陈汤联合西域十五国,在燕幕城协助下,对北匈奴发动了史上著名的郅支城之战!楼兰城外,古道夕阳,一个牧羊女倔强地守候心上人的凯旋……
  • 河南志

    河南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特工傲妃:医女风华

    特工傲妃:医女风华

    她一朝穿越,再睁眼,剧毒攻心,一头银丝白发,就连眼睛也被毒瞎,然而却依然难掩智谋锋芒,光华万丈,人人唾骂的柳家废柴从此破茧成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废柴变天才,她夺目耀眼。家族相争,皇权相迫,她步步惊心,一夜蜕变,脱胎换骨,颠我众生,覆之天下!
  • 留住权利

    留住权利

    本书汇集了世界上最成功的40多个不败经理人的经验和成功的理念。在这个职业经理人频繁下课的时代,该书为那些想成为不败职业人的人提供了30个不败规则。该书从不败的事业之路,不败的个性和不败的管理风格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不败职业经理人所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在事业上一帆风顺的诀窍。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那些想获得权力并保住权力的人士的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