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5200000006

第6章 德政(2)

后来西汉天下被王莽葬送,刘邦后人刘秀南征北战,建立东汉政权。刘秀回到故乡南阳修葺先人墓园祭庙,设宴款待宗族。他的女性长辈们很是高兴,说刘秀打小就谨慎守信,与人交往不善应酬,只是一味遵守柔和罢了,不想今天竟能如此辉煌!刘秀听后大笑着说:“我治理天下,也要推行柔和之道。”(《资治通鉴》卷43)

推行教化的组织保证

东汉顺帝时,尚书令左雄上书说:“郡太守、封国相和县令等官员中,政绩显著的人,可以就地增加官秩,不要调动;不是为父母守丧,不许离职。不遵守法令,不服从王命的人,应实行终身禁锢,永远不许为官,即使遇到赦令,也没有他们的份儿。对于受到弹劾而弃官逃亡不接受法办的人,应该将其全家流放到边郡,以惩戒其他官员。对于直接和民众接触的官吏,一定要选用家世清白、有从政能力的儒生来担任,减免他们的赋税,增加他们的俸禄。任期满后,丞相和州郡才可以征召保举。如果能这样做,就可以从途径上堵塞作威作福,从开端上断绝弄虚作假,从事务上减少迎来送往,从根源上止息横征暴敛,走正路的官吏就能够推行教化,全国各地的民众就能够各得其所。”(《资治通鉴》卷51)

教化以人情为前提

东汉末年,丞相掾和洽对曹操说:人跟人不一样,各有各的才干,各有各的品德,所以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人才。以过分的俭朴来约束自己是可以的,但用来要求别人,兴许就会造成失误。如今朝廷上的舆论是,官吏中凡是穿新衣乘好车的人就被指责为不清廉;而不修饰边幅身着破旧衣服的人,则被誉为清廉高洁之士。结果士大夫们收藏起车子,去掉装饰,故意弄脏自己的衣裳,有的高官甚至自己携带饭罐去府衙上班。

和洽说:“树立榜样以供众人仿效,最好遵循中庸之道,这样才能坚持下去。如今一概提倡这些令人难以忍受的行为,用它来约束各个阶层人士,虽然可以勉为其难,实行于一时,但定然造成疲惫,绝不会长久坚持下去。传承教化,务必通达人情;凡是过分怪异的行为,一定包藏着虚伪。”

曹操认为他的见解很好。(《资治通鉴》卷66)

曹操为什么不敢当皇帝

东汉末年,孙权上书向魏王曹操称臣,劝曹操顺应天命,即位称帝。曹操把孙权的信给大家看,说:“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侍中陈群等人都说,曹操应该登基称帝。曹操答:“如果上天要我做皇帝,我还是当周文王吧。”

司马光评论道:“教化,乃是国家的紧急要务,而俗吏却不给与重视;风俗,乃是天下的大事, 而庸君却放在一边。只有明智的君子,经过深思熟虑,才知道它们的益处之大,功效之深远。”

司马光从东汉光武帝刘秀说起,经过明帝、章帝,认为他们始终坚持以教化为政,广施恩德。到了和帝,开始出现乱政,但刘氏政权仍然能够延续,其原因就在于前代遗留的教化和德政已经深入人心。到了桓帝和灵帝,国政进一步恶化,董卓乘机夺权,袁绍等人借机向朝廷发难,逼得皇帝流亡,宗庙荒废,王室倾覆,百姓遭殃,汉朝的生命便结束了,无可挽救。然而就是到了这一步,那些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人,仍以尊崇汉朝为号召。司马光最后说:“以魏王曹操的粗暴强横,加上所建立的巨大功业,尽管想当皇帝的野心一再膨胀,但直到去世,也不敢废掉汉朝皇帝,取而代之。难道是他做皇帝的欲望不够强烈吗?不是,是因为畏惧名义而不得不克制自己罢了。由此看来,教化怎么可以轻视,风俗又怎么可以忽略呢!”(《资治通鉴》卷68)

一个都不少

隋文帝时,齐州行参军王伽押送犯人李参等70余人前往京师。走到荥阳,王伽见犯人实在辛苦,心生怜悯,便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人触犯了国法,披枷戴锁,固然是你们应得的惩处,但是牵累押送你们的人一块受罪,你们心里不惭愧吗?”李参等纷纷谢罪。于是王伽把犯人的枷锁全都卸掉,遣散押送犯人的士卒,与李参等人约好到达京师的日期,说如果你们延误或者逃跑,我只好代你们受死。说罢便离开犯人独自去了。

犯人们十分高兴,也非常感动,全都如期到达京师,一个都不少。

隋文帝听到这件事,非常惊讶,召见王伽谈话,不断地称赞他。接着又召见犯人,命令他们带着妻子儿女一起进宫,在殿堂赐宴,并赦免了所有罪犯。

文帝因此下诏说:“凡世上之人,都有灵悟的禀性,都懂得善恶,明白是非。如果以至诚之心关怀他们,加以劝导,那么恶俗必定改变,人人都会走上善良的道路。以前由于海内动乱流离,德教废弛湮没,官吏没有慈爱之心,百姓存有奸诈之意。针对这种情况,朕打算遵循先圣的办法,用道义来感化子民。王伽非常理解朕的用意,诚心诚意地加以宣传教化;而李参等人感化醒悟,自己前往官府报到。这说明四海之内的百姓并不难以教化。要是让官吏都成为王伽一类的人物,庶民都向李参等人学习,摈弃刑律的日子不会远了!”于是提拔王伽为雍县令。(《资治通鉴》卷179)

动乱过后更需教化

经过隋末战乱,唐朝统一了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与群臣商讨治国大计。太宗说:如今承接的是大乱之后的烂摊子,我担心百姓不容易教化啊。魏徵回答:不然。长久安定的百姓容易骄逸,骄逸则难以教化;经过动乱的百姓心怀愁苦,愁苦则容易教化。这如同饥饿的人急需食物,渴的人急需饮料一样。

封德彝不同意魏徵的看法,说:夏商周三代以来,人心逐渐走向浅薄奸诈,所以秦朝诉诸严刑酷法,汉朝以王道和霸道双管齐下,其实是想行教化而不能,哪里是能够推行而偏偏不去推行呢!魏徵一介书生,不识时务,空谈误国。

魏徵驳道:从前五帝、三王实施教化,对象没有改变,仍旧是原来的民众。黄帝征伐蚩尤,颛顼诛灭九黎,商汤放逐夏桀,武王讨伐商纣,都能恢复先前的太平盛世,难道承接的不都是大动乱之后的烂摊子吗!如果说古人淳朴,后代日益浅薄奸诈,那么到了今天,人们应当已经变为鬼魅了,君主还怎么能够继续进行统治呢!太宗最后听从了魏徵的意见。

贞观元年,关中地区闹饥荒,一斗米值一匹绢;贞观二年,全国出现蝗灾;贞观三年发大水。太宗勤于政事,安抚民众,百姓虽然东乞西讨,但没有多大抱怨。之后终于迎来大丰收,背井离乡的人们纷纷回归故里,一斗米不过三四钱,一年下来,犯死罪的只有29个人。东到大海,南至五岭,夜不闭户,旅人不带粮食,沿途自然有人供给。太宗对宰相长孙无忌说:贞观初年,大臣们上书都主张耀武扬威,讨伐四方。只有魏徵劝朕放弃武力勤修文教,认为中原安定之后,四方自然顺服。朕采纳了他的意见。如今突厥的颉利可汗成了朝廷俘虏,他的酋长们担任朕的带刀宿卫,民众受到中原文化的熏染,这都是魏徵的功劳啊,只是遗憾封德彝见不到了!(《资治通鉴·》卷193)

小结

教化看似教育,实则政治。故事中司马光对曹操不敢取代汉室的评论,透彻地说明了这一点。教化制造懂道理、知荣辱、守规矩的国民,这是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的最大要素。

教化把教育贯彻于政治之中,中国之所以能够传国久远,绵绵不绝,一个重大原因就在于始终将二者合而为一。教化投入少产出大,不需要多少物质手段便可以实施,是最省钱最经济的事业。

道通“导”,具有引导意义,教化起导向作用。这就涉及儒家学说的主旨,即成人。成人是一个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概念,这里的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个人,也就是理念的人、本质的人、人格的人、理想的人,孔子把这样的人称为君子。儒家抱负很大,目标很远,所说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把个体人打造成君子。为政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如果比作铁砧的话,那么教化就是打铁的巨锤。正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锻造锤炼,才有了体现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国历史是中国人的生成史,人类历史是人类的生成史,中国史是人类史的一部分。成人其实也是马克思的观点,他把历史进程看成是人向着人的本质生成的过程,是人类脱离动物界达到人的高度的过程,而共产主义就是这一过程的完成。

由此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工作仍旧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片段,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的继续,是人的生成的继续。这不是一个是否如此的问题,而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问题,因为历史的逻辑就是这样的。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加深对当前实践意义的认识,增强自信,提高思想境界和工作境界。

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物质富足可以强壮我们的体魄,增进我们的智力,振兴我们的自信,但要达到丰满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精神,还必须诉诸思想文化。民族的复兴一定伴随着文化的复兴,硬件再好软件上不去也仍旧不能跻身先进行列。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凝聚人心的力量,借鉴教化治政的历史经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是一项背靠历史、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工程,它的实施必定焕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二)示范

要义

关于为政的“政”,孔子有一个界定,即“政者,正也。”(《论语·颜渊》)政就是正的意思。教化体现的就是“正”。这就对各级官员提出了一个根本性要求,即作为教化的实施主体,自身必须“正”,以榜样的示范引导民众,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官员自己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民众也会自觉跟着走;官员行为不端正,即便喊破了嗓子也没人听。鲁国执政大夫季康子跟孔子商量:假如我通过杀掉那些不讲道义的家伙来端正社会风气,您看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国家,为什么一定非要用杀人的办法呢?您有心为善,百姓就会跟着做好事。执政者的言行举止就像是风,老百姓的表现就像是草,风吹过来,草一定顺着倒下去(《论语·颜渊》)。

这说的是官员给百姓作示范,同时官员也给官员作示范。北宋大儒程颢这样回答学生有关官吏的管理问题:“正己以格物”( 《近思录·处事之方》)。意思是端正自己来纠正别人。这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一级给一级做榜样,上梁正了下梁自然正,这样一级一级地追上去,最后追到君主那里,归结为君主的思想意识,君主的心正了,天下就正了(《近思录·治国平天下之道》);另一个是以官吏中的君子做榜样,树立楷模,教育同仁(《近思录·治国平天下之道》)。

故事

大禹的眼泪

禹在苍梧山下遇到一个被绳索紧紧绑着的罪犯,禹抚摸着他的脊背,哭了。

禹有个助手名叫益,不解地问:这人犯了法,理应受到惩处,你却为他流泪,为什么呢?

禹说:“社会治理得法,民众就不会犯罪;社会治理不得法,那些原本善良的人就会走上邪路,触犯刑律而遭受惩罚。我肩负着安顿天下的重任,现在竟然出现这样的事,说明我德行不够,不能感化民众,所以我才为这个人伤心落泪啊。”《吴越春秋卷第六·越王无余外传》

姬昌的裁决

商朝末年,虞国人和芮国人因为地界发生矛盾,双方争执不下,便派使者到周国请君主姬昌(后来的周文王)裁决。

两国使者进入周国疆界,见到人们相互推让,一问,原来是因为士大夫的职位。进入周国都城的城墙,又见到士大夫们相互推让,一问,原来是因为公卿的职位。

两国使者互相看看,说:“这里的百姓相互推让士大夫职位,这里的士大夫相互推让公卿职位,那么这里的君主也一定会与其他国家推让土地了。”就这样,他们还没有见到姬昌,已经就土地争端开始让步,重新划定地界,然后返回了各自国家。

对于这件事,孔子这样说:“周文王的治国之道太伟大了!简直不可超越。用不着亲自行动就可以使事物发生改变,用不着做什么便大功告成,用自己的恭敬、谨慎和谦让来影响虞国和芮国,使它们自己化解争端。《尚书·康诰》中说的‘要遵从文王的扬善抑恶’,讲的就是这件事。”(《孔子集语·卷六·主德》)

紫衣服

齐国君主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全国的人争先效仿,都以穿紫色衣服为时尚。结果搞得紫色布匹价格飞涨,5匹白布还不顶不上1匹紫布。

齐桓公为此深表忧虑,对管仲说:“这么下去还了得,怎么办好呢?”

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着不穿紫色服装呢?您可以向人们表示对紫色的反感。如果有身着紫服的人进见,您就对他们说:‘往后站一点,我讨厌紫衣的味道。’”紫布是用紫色染料染的,这种染料有特殊的气味。

齐桓公说:“就这么办。”结果,当天齐桓公身边的人就没有穿紫衣的人了;第二天都城临淄就没有穿紫衣的人了;到了第三天头上,齐国境内就没有穿紫衣的人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王问鼎

楚庄王率领大军讨伐戎人,到达洛水边上,就地举行阅兵仪式,炫耀武力。这里属于周王室领地,周天子定王没有办法,只好打发大夫王孙满前去慰问楚庄王。

同类推荐
  •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情是相互交往的交换媒介。人和人初识之后,通过深入交往,彼此之间的情义会在“输出”和“输入”中得以延续和强化,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在重视人情的社会环境下,人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人脉”这个概念多少有些江湖气,不免让人觉得有点俗。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就是“不择手段拉关系,呼朋唤友为利益”,这的确落入了俗套。其实,细究下来,“人脉”非但不俗,反而是一种有品质、需要智慧和方法、充满阳光的深层次交往。
  • 新反经(下)

    新反经(下)

    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作者揉合儒、道、兵、法诸家思想,汇集王霸谋略,形成这么一部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原书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略权变等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对那些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现代人来讲,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还是公关游说,为人处世等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卓越班组长工作手册

    卓越班组长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热门推荐
  • 喜欢你甚于昨日,略匮明朝

    喜欢你甚于昨日,略匮明朝

    “我突然不想养九万了,想养你。”“为什么?”“因为据说养猪能致富。”“……”这是一个由作者恋爱经历真实改编的爆笑逗比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女汉子倒追男神,还将高冷毒舌男最终变身忠犬男友的故事。在这段“撩与被撩”中,感受恋爱的甜美气息。有人用一辈子养一棵树。有人用一生等一场雪。也有人用一生等一个你。如果余生是你,那么晚一点爱上我,也没关系。
  • 化学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化学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不断产生着前沿武器。前沿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是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新型武器。
  • 危机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打造一流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危机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打造一流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是以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军事的相互渗透、各类人员流动的密集频繁、文化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社会转型期各种关系的交叠碰撞为标志的。这就使得蕴藉于社会深层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随时会以各种可能的形式爆发出来,就像一泓平静的湖水,由于水下各种矛盾的增加和运动形式的变化,使得人们无法断定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激荡起什么样的波澜!
  • 老祖母的厨房

    老祖母的厨房

    实的怀念与虚幻的构想,就在这间老祖母的厨房里展开,在这里,有我丢失的蓝花瓷碗,有坚守的爱,有不倦的等待,有一段神秘的、古老的故事轻手轻脚地徐徐走来。
  • 等你回眸再见

    等你回眸再见

    专情于一段情,需要多久,遗忘一段情,又需要多久,十年够不够?当年为了你,我放弃了进入名校的机会,只为了能和你上同一所大学,然后陪你走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可你却失约了!你说你忘记了,那么你就要做好承受我想要报复的怒火,可是,明明说好了是怒火的,为什么再见到她时,眼里确只有柔情?
  • 仙路了了

    仙路了了

    本土修仙文,无金手指重生,升仙路中尸骨埋,看女主如何一步步问鼎仙路之旅。她,原本以为进入了宗门就可以好好地求证大道,却不料最终被敬仰的宗门毁了仙途。她,原本以为长生之路如此漫长,有他相伴是她之幸,却不料,于他而言,仙途与她本不能共存。五绝阵内,灵力为引,血肉为祭,阵破禁制起,中央大陆天地将变。她拖着残破的身躯逃出生天,哪怕前路再艰难,她也要谱写出属于她的长生之道!
  • 一个王国的行者

    一个王国的行者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旅行中的记事,它是用心灵拨动出来的文字,或者说是记录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因而游记有其鲜明的载体,即山水之间的情物,否则便失去了游记的本意。客观地讲,游记承载了作者的思想,记载了作者的行踪,表达了作者的心声。即用游记这种形式,去推销作者的精神、观念和思想,以此传递主流声音和时代文化。可以这么说,游记又是一种行为的艺术、思想的激荡、文化的文化过程。
  • 弃妃要改嫁

    弃妃要改嫁

    她是他手上的棋子,他是她命中的魔。“就算是最为下贱的人,也有她的梦想。”她抽过他身上的长剑,抵在自己的脖子上,眉眼生花。长剑没有划破她倾城的肌肤,鲜血却染红了她的双眼,这就是他的答案。十万铁骑踏破南越的城池,她笑看城下的他。“你若不出城,我就血洗南越。”他眼神如冰,眺望城池上的她。“你放心,我会出城。”她笑,俯身而下翩然如蝶,如果活着不能逃离他,就叫她死后去一个没有他的世界吧!那一刻,她听见了悲恸天地的吼声,那一刻,她似乎看见了他眼中的泪,那一刻,她觉得一生都没有这么美的梦。
  • 绝爱:冷枭的冰心小宠

    绝爱:冷枭的冰心小宠

    她,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十八岁生日那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哥哥惨死于下水道中……为了查出凶手,弱小无助的她毅然投入S市令人闻风丧胆的XX教父易擎天的怀抱,沦为小宠!三十五岁的他,对女人残忍狠绝,却在年仅十八岁的安琳燕身上找到了心动的感觉……易哲轩,童年时期的一次意外让他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刻骨铭心的仇恨,然而,他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父亲身边最卑微的小宠!为了争夺同一个女人,父子间反目成仇,彻底决裂!弱小的她被父子俩同时爱上,又该何去何从?她那颗飘飘荡荡的心,最终会为谁搁浅?又将为谁心痛?~~~~~~~~~~~~~~~~~XX里的爱情,就像是绽放在危崖边上的血色罂粟,凄美妖娆,然而,一旦采撷,便会摔得粉身碎骨!原来,太爱一个人,最终,也会酿成悲剧……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她宁愿他们从未相爱过!
  • 指归集

    指归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