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702?—765)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尤其以边塞诗著称,他与岑参堪称为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二人历来被并称为“高岑”。
高岑所生活的盛唐时代,正值唐王朝国力强盛的时候,当时统治者为开拓疆土,不断地在周边发动对异族的战争,周边文化落后的异族部落也时常侵扰唐朝边境。正因为如此,以边塞为题材的诗在当时极为盛行,涌现出一批因创作边塞诗而著称的诗人。这些人大多有过从军边塞的实际经验,亲身经历甚至参与过边塞的战争。这种军旅生涯,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验,更扩展了他们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怀,使他们不像一般文士那样沉吟于自我的情感世界里,而是培养出了宏阔壮大、磊落坦荡的心胸,从而开辟出我国古代诗歌气吞山河、雄伟壮丽的境界。像“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等等诗篇,不仅描绘出一幅无与伦比的雄奇壮大之境,更表现了一种热情奔放、豪迈洒脱的精神。即便是在今日,我们读这些诗时,也同样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其中所奔涌的壮大的情思及其力量,从而受到强烈的震撼与感染!高适就是这些诗人的杰出代表。在他的诗里,边塞诗所展示的崇高与雄伟、浑厚与深沉、豪放与飘逸、奇异与绚丽,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
众所周知,我国古典诗学从唐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传统,追求空灵渺远,讲究言外之意、象外之境、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种审美风尚体现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应该说,体现这种审美风尚的文艺作品虽则很美,但却过于精致、细腻、小巧;而高适所追求的则是“为人生而艺术”,注重表达现实关怀,他对人生寄托了太过于浓烈的热望,对现实投入了太过于执着的情感,他身逢盛世,几乎是身不由己地就投入到了时代的洪流之中;无论是得志时的狂欢,还是失意时的悲歌,都共同凝聚成一曲对美好人生的恋歌、对理想之梦的颂歌。这样的诗虽或不及“为艺术而艺术”一派之精巧与雅致,有时甚至还显得有些粗拙,但它大气磅礴、粗犷苍劲,更具原始生命力量之美,难道还不足以让你荡气回肠、让你惊讶于生命之力量与精神之崇高而击节赞叹吗!如果说盛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时代,那么,作为对那个伟大时代的歌唱,他的诗同样是无愧于时代的伟大诗篇。伟大的艺术具有伟大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会赋予艺术以不朽的生命力。作为其精神的结晶,高适的边塞诗,也同样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如果我们以繁花似锦的百花园比喻唐诗,那么高适的边塞诗可以说是这百花园里分外绚丽的一朵奇葩,时至今日,依然沁人心脾,散发着浓郁的芬芳。涵泳于其间,不仅会得到艺术上的享受,更会得到心灵的震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解评他的诗时,便主要将精力集中在边塞诗方面,重点选录他的边塞诗。当然,作为杰出的诗人,他也有不少其他题材的诗歌,我们在选录时也酌情收录,以期能更全面地反映他诗歌创作的成就。
本书所选的高适诗,以《四部丛刊》本《高常侍集》为底本,参校以《全唐诗》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时也注意参考今人的校注本,比如刘开扬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等。本书在注解与评析的过程中,参考并吸收了前人及时贤的研究成果,在此谨致以深切的谢意。为方便读者使用此书,末附“高适年谱简编”、“高适著作主要版本”、“高适研究主要著作”以及“《高适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由于受编者学识与水平的限制,本书在编目之选定以及诗歌的注解与评析方面,一定存在不少失当甚或错误之处,在此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阮堂明
2004年9月于天津
2008年9月修订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