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1600000002

第2章 论高适的边塞诗(代序)

高文 王刘纯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人(编者按,关于高适的祖籍,尚有争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分前后两个阶段,五十岁左右是这两段的分界。

前段,他很不得志。李颀说他“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在这五十年中又大致可分为北上蓟门和浪游梁宋两个时期。

在北上蓟门之前,他二十岁时曾赴长安求仕,失意而归。在《别韦参军》中,他写道: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这里一方面揭露朝政的黑暗,贵族近臣垄断政权,布衣之士遭受压抑;另一方面写自己客寓宋中,托身畎亩,生活处境非常艰窘,心情苦闷,但“弹棋击筑,纵酒高歌”,意气仍是豪迈的。

十年托身陇亩之后,为了寻求立功报国的机会,他北上蓟门。他说:

少时方浩荡,遇物犹尘埃。

脱略身外事,交游天下才。

单车入燕赵,独立心悠哉。

在北上途中,他游于魏郡(在河北大名县东),“睹物思怀”,写下了借古抒怀的重要作品《三君咏》,歌颂了“济代取高位,逢时敢直言”的魏徵、“纵横负才智,顾盼安社稷”的郭震和“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的狄仁杰。《旧唐书》本传说他“负气敢言,为权幸所惮”,这和三君的气质相类似,可见此三君是诗人仿效的榜样。

北上蓟门,东出卢龙塞,这是高适第一次出塞。初到蓟门,他“题诗碣石馆,纵酒燕王台”,意气豪迈地唱道: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抒写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可是这次他的希望又落空了。不过他虽然没有找到仕进的机会,但对于边塞战争生活却有了亲身体验,这就为他后来写出著名的《燕歌行》打下了生活基础。

以后转入浪游梁宋时期。这一时期直到天宝八载举有道科为止。这时他一面“渔樵孟诸野”,一面做富贵人家的宾客,就是本传说的“以求丐取给”。有时也到山东、江苏等地漫游,广交朋友,投诗于达官贵人,寻求仕进的机会。长期的困顿,使他苦闷悲愤,但用世之心未尝减退。他在《咏史》中这样说:“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这也是借古抒怀,表示他对前途的自信。

在长期交游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天宝三载(744),李白赐金放还,至洛阳,遇到杜甫,二人同游汴州,又与高适相遇。三位诗人慷慨怀古,然后同至单父,登宓子贱琴台,猎于孟诸。这件事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至今开封市禹王台(即古吹台)内仍建有“三贤祠”以纪念他们的盛会。季秋,高适和他们分手,南游楚地,自商丘沿汴东下,经县、符离、灵璧、徐县、泗县、盱眙、淮阴、淮安,而抵襄贲(今江苏涟水县),写了一篇《东征赋》,记载了安史之乱前的汴河防卫,可以据此纠正《资治通鉴》的错误,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惜未被人们注意,故特表而出之。

北上蓟门和浪游梁宋时是高适创作的丰收时期。他现存诗共二百四十四首,有一百七十馀首诗是这两个时期的作品。《旧唐书》本传说他“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此后转入诗人的后一阶段。这阶段包括两次入仕,这是高适个人历史变化的时期。第一次入仕是天宝八载(749),他的诗才受到宋州刺史张九皋的赏识,奏其所制诗集于朝,“荐举有道科”,蹉跎半百的高适才获得一个入仕的机会,心情非常兴奋,在炎炎三伏天,十日赶到了长安,中第后,被专权妒才的右相李林甫所抑,只授他一个小小的封丘县尉,使他深感失望和不平。次年秋,他以县尉身份送兵出塞,到达清夷(在今河北怀来县)。它在《使青夷军入居庸》诗中悲愤地写道: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冰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回封丘后,他因深感“拜迎长官”的屈辱与“鞭挞黎庶”的痛心而弃官,写下了名作《封丘县》。不久,得到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赏识与推荐,充任翰幕府掌书记,高适仕途显达实始于此。

安史之乱爆发后,高适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后,他奔赴行在,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玄宗在蜀,用诸王分镇,高适切谏,以为不可,为肃宗所知。数月后,永王璘据金陵起兵,肃宗即召高适计议,适分析形势,认为永王必败,深受肃宗嘉奖,就任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从三品),淮南节度使,使讨永王璘。高适一跃而为雄藩重镇的封疆大吏,成为开元、天宝时期诗人中最显达的人物。胡震亨曾评论说:“高适,诗人之达者也。其人故不同,(杜)甫善房,适独与左(谓反对房琯诸王分镇事),(李)白误受永王璘辟,适独察璘反萌,豫为备。二子穷而适达,又何疑也。”(《唐音癸签》卷二十五)这三位诗人的仕途显蹇,确与在这次重大政治变动中的态度有关系,胡氏之说是有道理的。

次年,永王败死。大宦官李辅国恶适敢言,在肃宗前进谗,降官为太子少詹事,出为彭州(今四川彭县)刺史,高适写了自叙生平经历的名作《酬裴员外以诗代书》。后迁蜀州(今四川崇庆县)。代宗初,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未几,召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卒,谥忠。

高适的创作,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他第一次出塞,北上蓟门,亲身体验了边塞士兵的生活,写下了《蓟门五首》。在诗中,他对“戍卒糟糠,降胡饱衣食”的不平等待遇感到愤慨,并给予深切的同情。他说“官亭试一望,吾欲涕沾臆”。对“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的英勇爱国、不惜献身精神则给予热情的歌颂。而对士卒长期戍边,夫妇离别又表示了关心:“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回?”

开元二十六年(738),他创作了最杰出的代表作《燕歌行》。这首诗从序来看,与张守珪部将打败仗有关,但其内容写的却不全是这次战役,而是把他在蓟门的见闻,进行更高的艺术概括和对他们英勇的爱国精神的赞美。这些都超过了历来的同题之作。诗中描写了战斗的激烈和艰苦,并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将军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和唐朝军政的腐败黑暗。

由于诗人自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所以他对保卫边疆的爱国将领作了热情的歌颂。如《送浑将军出塞》中对浑将军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在敌人入侵,“昨日边庭羽书至”的时候,浑将军即慷慨出征。“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二句不赞浑将军本身,却正衬托出将军忠勇为国、心情异常激动的精神面貌。“黄云白草”的塞外风光,与“击剑酣歌”的昂扬精神,进一步突出了一个不畏艰苦、为国忘身、心情乐观的爱国将领形象。通篇严整而飞动,魄力雄毅,风骨遒劲,与《燕歌行》同样表现了高适七古的艺术特征。

其次,是反映时事的诗歌。其内容主要是对唐玄宗晚年昏聩的讽刺和对安史之乱的痛恨。例如唐玄宗晚年宠信安禄山,而安禄山却是一个诡诈反侧、屡次挑起边衅,以所谓“边功”来市宠的家伙。高适在送兵到清夷时,就体察到他以边兵作为个人市宠的牺牲品,在《答侯少府》诗中就指出“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埃尘”的可悲事实。而玄宗却对安禄山越来越宠信,连年加官晋爵。高适在《蓟中作》(亦作《送兵还作》)中用比较含蓄的语句说,“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对玄宗的昏聩滥赏进行了讽刺。

到天宝十载(753),安禄山居然“出入宫掖不禁”,“颇有丑声闻于外”,而玄宗竟听之任之。高适为此写了借古讽今的《辟阳城》诗。诗中借审食其与吕后私通事来影射安禄山与杨贵妃的暧昧关系。这类直指最高统治者、揭发其宫闱丑事、寓意深刻的讽刺诗,在当时是罕见的。

对安史之乱,高适的态度是鲜明的。他在《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中写道:“河华屯妖气,伊瀍有战声。”他抚剑悲歌,心存戡难,还致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解睢阳之围。及九节度使兵溃于邺城(在今河南安阳),他目睹国家残破,人民遭到杀害的惨状,写了《酬裴员外以诗代书》一诗,诗中有四句说:“纵横荆棘丛,但见瓦砾堆。行人无血色,战骨多青苔。”反映了中原经过这一番杀戮洗劫之后,一片破瓦颓垣,白骨纵横,人民流离的悲惨景象。关于邺城战役所造成的浩劫,只有在高适这首诗中得到具体的描述,这是它的可贵之处。

再次,他深入地反映了农民疾苦。由于高适长期贫困,又有“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的亲身感受,所以他能够关怀民生疾苦。属于这类的诗作有《东平路中遇大水》、《自淇涉黄河途中作》等。前者用白描手法写出了农村遭受水灾,因而“农夫无倚着,野老声殷忧”的情景;后者揭示了农民在旱灾和重税剥削下的贫困和农村凋敝的生活景象:“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开元天宝诗人中,高适是第一个反映农民疾苦的诗人。

正因为如此,高适对能够关怀民生的地方官是称颂的,特别是对春秋时宓子贱为单父宰“琴和人亦贤”的良政作了多次歌颂。后来他自己任州牧时即以子贱为榜样,《旧唐书》本传说他“屡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

此外,高适还写了较多的自伤不遇的诗歌,反映出尽管是盛唐时期,大批人才仍然遭受压抑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诗作如《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适是一个落拓不羁、崇尚节义、有匡世之略和负气敢言、气质慷慨的人物。他的诗如其人,内容从多方面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矛盾,抒写爱国热情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其语言质朴爽朗,直抒胸臆,魄力雄毅,气骨琅然,多慷慨悲壮之音,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高文(1908—1999),江苏南京人。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19岁入南京金陵大学中文系,曾师从国学大师黄侃、词学大师吴梅。1934年入金陵大学研究班,师从著名中国文学史家、书法家胡小石,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曾于西北大学、国立边疆大学任教。1951年,受河南大学中文系力邀而前往执教,直至去世。著有《汉碑集释》、《全唐诗简编》、《全唐诗诗句索引》、《王安石诗选》,与他人合著有《高适岑参选集》、《柳宗元选集》等。

以上“代序”为高文与王刘纯合著的《高适岑参选集》前言之节选,题目为编者所拟。

同类推荐
  • 许地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许地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几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
  • 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中国异体诗新编

    中国异体诗新编

    本书共选辑上起汉代,下迄现当代一百八十四家的异体诗六十一类,三百五十多首,依类分编。入选作品与《趣味诗三百首》无一雷同。原入编《趣》诗的车船名诗、针灸名诗、龟兆名诗、相名诗、围棋名诗、节气名诗、五行诗、六甲诗、翻韵诗、拆字诗、回文曲等,因未见续作,不再重列。但据此可知中国异体诗门类至少在七十类以上。 每首诗后有作者介绍、注释和说明。作者介绍列于首次出现的作品之后,同一作者在诸多门类中有诗作的,不再重出。注释着重疑难词语和本事、典故,力求简明。双关词语,词义易明的仅注与诗题有关的词义;词义难明的兼注双重意义;难句略作串讲。诗作全部注明出处。各篇说明着重阐明该篇的特异之处和主要内容、题旨。
  • 我本是散淡的人

    我本是散淡的人

    本书收录了“找不到感觉”、“包办婚姻”、“自我革命”、“朋友就是幸福”、“好男不跟女斗”、“害怕文学”等200多篇杂文。
热门推荐
  • 桥南橡木

    桥南橡木

    这本书里面的乔南是他,我和他相爱七年,七年之后的我们,不复青春年少,也变得社会肮脏,当初的诺言,曾经的美好,在分手的那一刻,都变成了成倍的伤害,一刀刀的将我凌迟处死。这些是我们的曾经都化成泡影以后,我希望记录下的回忆,哪怕是勉强能记得,也行,希望能度过这段风雨,向前依然是彩虹。如果你如我一般,也曾爱过那么一个人,也曾至死不渝,无怨无悔,就请听我讲完这个半途而废的故事吧。
  • 我的女友是神

    我的女友是神

    时间是一条线,每个人的时间相互独立,前无尽头,后无退路。这仅仅是对人类而言。人生不过一场游戏,游戏都尽头是什么?绝地求生—(虚拟实境)英雄联盟宇宙—刀塔自走棋—(虚拟实境)飞车—(英雄联盟)英雄等你召唤—世界游戏
  • 风尘录

    风尘录

    看人间冷暖,识世态炎凉,将自己的感悟一点一滴的通过文字去抒发出来。
  • 世主创界

    世主创界

    一个地球特种兵,一代九星神主,一只上古神兽,一任无敌仙皇,一条幽冥鬼将。看其如何百搭,震惊世界,所项无敌,问鼎四界巅峰。追求无上大道。
  • 管人的30个绝招

    管人的30个绝招

    一切活跃着的组织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正是我们即将阐述的如何管理的问题。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本书以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积累、深入的研究为读者展现出一个个精彩纷呈、发人深省的管理绝招。在两位作者精辟的观点、超脱的视角、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让读者体会到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阅读快感。
  • 跟德鲁克学管理

    跟德鲁克学管理

    跟德鲁克学管理,让自己成为下一个CEO。本书以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为中心,运用大量案例来说明,并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进行了深度解剖,试图借此来激发企业家和经理人去思考中国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优化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绩效能力。
  • 梦续红楼之花落花开

    梦续红楼之花落花开

    此文是依红楼故事为背景而展开的故事,非曹公红楼。莫以曹公论灯芯竹。愿同道者共享,不喜者请一笑置之。尤其钗迷们,看了要生气的。花落花开,是花的一生。滴尽了碧绿,泛起了微黄,随秋风萧瑟,落寞于她的锄下。质本洁来还洁去,葬花,葬心,葬泪人。前世欠的泪已尽,今生欠的情怎还?冷眼望着旧物化作清烟,飘飘洒洒的泣尽泪绝。炉中物已不在,眼前人心惶惶…潮起潮落,花开花谢。花魂逝作凝望的目光,该,何去何从?第一卷缘落潮起—玉缘尽,钗美姻他成亲了,新娘不是她—林黛玉她嫁了,虽不称心如意,却是她最后的选择,即使是闺友的知己—贾宝玉她,林黛玉,花落在贾府,情归何处?她,薛宝钗,牡丹花刚刚绽放在贾府,纵使得不到他的情,她何偿在乎,情是何物?花轿迎门,黯然泪下。脂红眉细画,颦笑皆非她。任你贤良淑德,我已面冷心冷。凭你软言娇语,我谈笑只为她。随是缘落潮起,我心只祭她。指尖轻柔,洒下旧稿断痴情,她,漠然退出。他,贾宝玉,一生的情爱逝在贾府,怨谁?恨谁?原是爱他的两个人,娘亲和姐姐,以爱他的名义毁了他的幸福。爱了,伤了,从此还有爱吗,黛玉的心已累。第二卷清冷笑颜--枉笑语,溶秋心她,落花载着愁心滑入水中,凝神渺望,不再是形单影只,孑然一身。心寄在远方……堆成的笑容难以消融,淡然一笑,愁绪凝作秋思,心飘然世外,悠然南山。她,王夫人与她的外甥女,打点起笑颜,风刀霜剑化作了和风细雨,对她,她是看到了她名字头上闪耀着的光环;而她终于看到了她外甥女的笑容下怎样的寒霜!她,薛宝钗,府里的娇子,如何的付出换来当家主事之权,为了她的家人,为了她在府中立足。他,云上公子,这一生眼中,心中只有她,霸道地只想守在她身旁。她,只能做他的娘子。他,北静王,孤独而寂寞地转身,心终于放下,他看到她眼中的一抹温柔,不是为他。时间去消融他心中的痛,身边有她默默相伴。(此卷并不是写水溶心移,溶秋心者,溶化了黛玉的愁心,只剩下舒心的笑意,而非水溶之心,亲们莫要误会了。)创建和谐环境,留言发人身攻击一律删除~~~~~~~~~~~~~~~~作品相关~~~~~~~~~~~~~~~~~~~~~~本文的简介<花落无痕开有声>?pstyle=1欢迎大家去看~~灯芯的群:68639080~欢迎加入讨论~
  • 盖世铁匠

    盖世铁匠

    一柄封葬刀,迫退万千兽人;一身伏葬枝,威慑天下无葬;无双炼金术,禁锢神言之堡;盖世玄刹技,平定四方动荡。
  • 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本书追忆了周祖训先生受其祖父影响,自幼立志教书育人,致力教育兴邦的事迹。
  • 邓绍基论文集

    邓绍基论文集

    本书结集了邓绍基先生数十年里发表的重要研究论文,主要收录了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评论文章,其中一些文章如《建国以来关于继承文学遗产的一些问题》《“五四”文学革命与文学传统》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提高古代文学研究水平》等,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方面曾产生较大影响。还有一些文章在文学史研究方面或在作家作品评论和考订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是著者多年潜心研究所得,受到学界重视,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