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3700000003

第3章 当年诗酒共流连(2)

酒真是好东西,欢乐的时候可以饮,悲伤的时候也可以饮;相聚的时候可以饮,别离的时候也可以饮。似乎,有酒有诗,有风有月,便有不尽的风流。杯酒之中,藏着悲欢喜乐,藏着山水云烟,藏着天地人间。

你可以举着酒杯邀月同醉,也可以跃入酒杯与红尘相隔。无论沉醉还是清醒,有酒的日子,世间所有的曲意逢迎、所有的挣扎苦涩,都可以尽数忘却,只留下疏狂的身影,逍遥在花前月下。你甚至不需要将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净,就可以安然归去。酒杯里,酒杯外,真的是两重天地。

有酒无诗,便少了几分清雅;有诗无酒,便少了几分醉意。遥望大唐盛世,就会看到,诗酒总是相连。纵是寂寞千古,人们也忘不了举起酒杯,向着漫漫人间路,深深叹息,醉眼迷离。对于诗人来说,饮酒是乐趣,也是人生。所以,无论是幽静田园还是寥落天涯,无论是杨柳依依还是雨雪霏霏,诗人手中的酒杯似乎从未放下。

关于诗酒流连,人们大多会想起李白,想起他斗酒诗百篇,醉卧长安城。其实,即使是稳重笃厚的杜甫,也深爱着杯中之物。这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心中其实也有着数不尽的悲凉,毕竟那时已经不是开元盛世,大唐的风流深处,早已有了风雨潇潇的声响。无奈之时,他也只能举起酒杯,让自己远离晦暗的人间。

李白说,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杜甫说,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情怀何等相似!看过了世事变迁,知道了人生如梦,于是将自己抛向酒杯,让寂寞忧伤都沉入酒中。或许,杯里的人生,没有生前身后,没有沧海桑田。因为经历和情怀都极其相似,所以李白和杜甫是知己,可以把酒东风,且共从容。只不过,杜甫虽也经常醉在酒中,却不似李白那般飘飘洒洒。

这个春天,杜甫的日子并不好过。逐眼而过的繁华里,暗流涌动。偌大的长安城里,他找不到安宁的所在,甚至找不到方向。在那些灯火昏暗的日子里,他总是想起来时那条同样昏暗的路。

杜甫从天宝年间就来到长安,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这对于心忧天下的他来说,实在是莫大的悲哀。更无奈的是,安史之乱开始,他不得不颠沛流离,为叛军所俘,脱险后官授左拾遗。才华满腹,却只能蜷缩在角落里看尽人间起落浮沉,他当然不会快乐。后来,他终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是他的无奈。

但是此时,他还在长安,安史之乱还未结束。左拾遗只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闲职,杜甫虽然很不甘心,却又无能为力。所以,明媚的春光里,他总是郁郁寡欢。无聊的时候,他常常流连于曲江之畔,借酒销愁。曲江又名曲江池,春日里最是游玩的好去处。只是,别人笑看春潮,他却总是愁容惨淡。

每日下朝之后,他就去当铺典当衣服。暮春时节,长安天气,春衣才派上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当冬衣。可是他却典当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当光。而且,他说得很清楚,不是偶尔典当,而是日日。乍看之下,这是何等落魄,我们以为定有燃眉之急。可是他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之所以如此,不为别的,只为江畔饮醉,这就有点疏狂的味道了。

如果不知道杜甫此时心事黯淡,我们就不会明白,他为何日日尽醉。他也是没办法,他何尝不想清醒地提笔安天下。但是世事苍茫,他无力改变。他只能来到这里,看江水逝去,叹人事萧条。当然,饮醉在杯中或许是更大的清醒,他的惆怅从未断过。

杜甫并没有解释他江畔饮醉的缘由,只是淡淡地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所以有酒债,是因为足迹所到之处,都有饮酒的地方,仅靠典当衣服来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到后来,他买不起就只能赊账。即使如此,他仍旧想要醉去。因为醒着的时候,天空昏暗,大地荒凉。而他又清楚,人生只在斯须之间,不知不觉就是华发满镜生。这样短暂的人生,又偏偏郁郁不得志,怎能不让他悲伤!虽未明说,弦外之音却已然明了。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眼前仍是明丽的春天,蝴蝶穿花,蜻蜓点水,轻灵也悠然,恬静也自在。这本来是美好的季节,可是杜甫只能醉眼蒙眬地看世界,看春天里那些自由的生命。同时,他又不由得想起自己的遭遇,想起前尘往事。他有着难以遮掩的悲伤,却沉淀在酒杯里,无人知晓。

不管怎样,他的视线还是随着上下飞舞的蝴蝶移到了花草深处,又随着翩然起舞的蜻蜓移到了水光之中。或许是因为喝了酒,或许是因为他骨子里深藏着的那几分天真,此时的他,竟然像个孩子。如果可以,想必他愿意化身为蝴蝶或者蜻蜓,飞在蓝天白云下,再不受尘世拘束之苦。

生命底处,总有几分天真、几分诗意。如果人潮太拥挤,城市太逼仄,我们都可以暂时离开,去到想去的地方,郊野或者林泉,塞北或者江南。在那里,我们可以忘记忧伤苦楚,忘记离合变幻,只做真实的自己;在那里,有晴朗的天空,有悠然的云彩;有恬静的山水,有自在的花草。当然,也有戏蝶流连、娇莺自在地飞舞。

在远离尘嚣的地方,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灯火辉煌;没有人对你颐指气使,没有人对你评头论足。你完全可以摘下面具,放下虚伪,以纯净面对纯净,以恬淡面对恬淡。那样的地方,有酒当然最好;若是无酒,也可以在花香雨意里沉沉醉去。那时候,归去或者归来,谁还能分得清呢?

只不过,回到人海,我们仍须面对灯火晦暗、风雨飘零。杜甫借着酒意找回几分天真,可是身外的世界,仍旧是暮春时节,仍旧是落花成冢。他多想,让这春光停驻,春花永不凋谢;他多想,让时光不再飞逝、岁月不再变迁。若能如此,他就可以永远这样,与蝴蝶为伴,与蜻蜓为邻。

真的没办法,春天谢幕的时候,那些美好都将成为过往。而他,也将离开这里,继续他的寥落时光。但是那日,他似乎要天真到底。于是,借着酒意,他与蝴蝶、蜻蜓对话,让它们带话给清风、给流水、给百花,给春天的所有景物:就让我的沉醉与春光流转,停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多年以后,人们印象中的杜甫,仍旧是叹息连连。在他的生命中,快乐并不多,漫卷诗书喜欲狂,只是偶尔的欢喜。大多数时候,他都在哀叹和悲伤。毕竟,眼前的世界并不太平,而他生来就有颗大爱之心。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抑郁难免,悲叹难免。但是至少,我们知道,他曾在那个暮春,挥洒过生命底处的天真。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住在秋天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起起落落的人生,总让人捉摸不透。方才还是绿树浓荫,满架的蔷薇散发着香气,转眼已是秋水迷离,几行秋雁、几片江枫渔火映着愁绪。有几人能在黄叶簌簌的秋夜,因为心里惦念着春风十里而欢喜呢?人间是秋水,我们是渔舟,悠悠荡荡,过沉舟侧畔,寻柳暗花明。如此而已。

如果心性淡泊,秋天也可以让人流连忘返。那些天高云淡的日子,我们可以在某个幽静的地方,看尽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甚至,就连窗前那些飘飞的黄叶,也能让人想到自在和悠然。秋天不似春天那样妖艳,不似夏天那样炽烈,不似冬天那样凄寒,这是个渐渐归于平淡和安宁的季节。若能在这里静下来,或许会找到真实的自己。

但是,大多数时候,秋天会让人想起离别,想起冷落萧条,想起杨柳岸晓风残月。毕竟,这里有古道西风,有荒烟蔓草。即使是乐山乐水之人,也常常会被远去的雁声、枯黄的草木牵动愁绪。再恬淡的人也有惆怅,再旷达的人也有寂寥。

在大唐那片诗意的版图上,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王维和孟浩然的名字;当然,同时我们也能找到他们安放在山水田园间的那份闲适和悠然。找到他们,也就找到了流水清风,找到了芳草斜阳。那些悠远的意趣,不须走近,就能让人心甘情愿地醉去。

孟浩然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场那些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伎俩,长期隐居。因为未曾入仕,他被称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是他的故居。四十岁时,他到长安参加科举却未考中。他曾经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其后,他回到襄阳,继续与山水为邻。混迹在官场旋涡,到底不如靠近山风水意来得痛快。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是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李白虽然狂放孤傲,但是对于孟浩然,他却不吝惜笔墨。在他笔下,孟浩然分明就是风骨独特、志趣清远的世外高人。我想,孟浩然完全对得起这些诗句,在许多人曲意逢迎、溜须拍马的时候,他始终洁身自好,耿介不随。对于他来说,官场的污浊之气会让他窒息,所以他选择了归隐田园。

只是,田园生活也不是只有淡云微雨、流水断桥。仔细品味他那些清淡诗句,也还是能在其中找到几许落寞、几许感伤。就像那个秋天,孟浩然虽然身在林泉之间,有云月相随,有山水相依,却终究不敌西风萧瑟、秋月无言。这样的季节,如果有几个好友相聚,诗酒流连,自是无比欢乐。可是他只有自己和窗外的世界默然相对。

他想起了故友,想起了那些诗酒唱和的情节。所以,他推开柴扉走了出来,登上了兰山。可他毕竟是身在秋天,登高望远,也仍旧未能摆脱秋天的气息。远方,也许真的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遥遥地望去,暮霭沉沉,云烟缥缈。天地那样辽阔,若沉思下去,生命也就渐渐成了尘埃。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这看似自在的情调里,分明有自嘲的味道。身在白云深处,确实有无穷的诗意,有难以言说的悠闲。但是,面对四面西风萧瑟,谁知道他心中会兴起怎样的感慨。独自的清欢虽然也让人回味,但是很多时候,他还是希望身边有人伴着,饮酒赋诗,畅快人生。

雁声远去,他仍在那里,徘徊不已。山的那边还是山,就像惆怅的尽头还是惆怅。不知道他何时登上兰山,但是很显然,他已经在那里停留了很久。不知不觉,已是夕阳断肠时分,他仍在那里。远处行人归去,却与他无关。

他多希望,归雁可以飞到他遥望的方向,将他赏花饮酒、围炉夜话的心愿告诉故人;他多希望,这样的清冷秋天,他的世界里不只有落木萧萧、西风瑟瑟。但是至少,此时他所处的地方,只有他孤独的身影,在暮色里越隐越深。他的眼神几分迷惘、几分失落,却仍旧看得见,远方的树木只如花草,江畔的沙洲只如弯月。那是他独自人间的清远。

终于,他还是对着暮色下的远方,发出了心中的邀请。重阳节,那个适合相聚的日子里,他希望故友能够携酒前来,与他开怀畅饮,醉在花间。只不过,这样的约定实在太荒凉,除了山间的流水和西风,无人知道。夜幕之下,他仍旧要回到来时的地方,与清风明月相依相伴。作为隐者,这是他必须承受的孤寂。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不知道过了多久,孟浩然悄然出现在这样幽美的田园画面里。这是故人的小院,或许,此故人非彼故人。兰山之上,他在黄昏时分真诚邀请的张五,也不知道是否来过他的秋天。不管怎样,此时孟浩然所在的地方,有绿树环绕,有炊烟袅袅。这是适合归去的地方。无论是对于谁,这样的画面都值得停留。看遍繁华,我们终究会发现,田园风景虽然简单,却是无边的写意。

这才是我们熟悉的孟浩然。有山有水,有诗有酒,他便可以醉到红尘之外。其实,他真的不需要太多,只需几个知己、几杯清酒、几卷诗书,就可以不惊不惧、不来不去。他不喜欢华丽,可是这些清淡的词句里,因为浸染了性灵的自在,读来便有着别样的华美。

仍旧是秋天,却没有半分寥落。只因在这熟悉的地方,有故友和他诗酒相和,共话沧桑。没有丝竹乱耳,没有案牍劳形;没有明争暗斗,没有惝恍迷离。这里有的是田园里的赏心乐事,有的是天地间的无边快意。

我想,最浓的酒意,莫过于忘记自己;最浓的醉意,莫过于忘记尘嚣。此时的孟浩然,想必也如李白那样,只愿长醉不醒,从此不须回到独自的秋天,不须面对冷寂的年月。可是天下真的没有不散的筵席,再浓的酒也总有散去酒力的时候。酒醒花前坐,酒醉花下眠,看似潇洒,可是这醉与醒之间,谁知道藏着多少无奈、多少凄凉!

临别的时候,他还不忘表达再次造访的愿望。还是重阳节,这个适合相聚的日子里,他希望能重临故地,赏花饮酒。那时候,在兰山上,他也曾向远方的故友发出邀请,也是这个日子。彼时的遥望,此时的离别,情境虽不同,却都有不可言说的迷茫。毕竟世事难料,田园相聚,诗酒流连,虽然让人沉醉,可是谁知道这样的聚首还能有几回!归去后,他仍要住在秋天,遥望远方。

同类推荐
  • 薄命是红颜

    薄命是红颜

    历史似乎只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们偶尔参与其中,身影也往往被夹在了缝隙中成了—枚标本或书签。《薄命是红颜》选取了近20位历史上的女 名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 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 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
  •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本书是以塑造人物的类型群像见长的,其中腾冲籍的国老李根源、老县长张问德、绅士杨筱山、医学博士张德辉、女学生徐秀红、傈僳族英雄余子然和余子厚兄弟、游击司令梁正中以及后来加入腾冲籍的外籍战士张仁勇、仁二林……这一系列的人物是腾冲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最为生动、感人。他们虽然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在作者的心中,他们都是“腾冲人”,即腾冲人的英雄群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史学名家梁园东

    史学名家梁园东

    梁园东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史学家,本书收入了梁先生论文中主要的、精华的部分,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概貌。
热门推荐
  • 超级融合系统

    超级融合系统

    葛尚宗重活于异世,成了华云宗的一名外门弟子。在这万族鼎立,妖魔并存,各大势力战争不断的世界里生存十分不易,可谓是步步惊心,一不小心就会小命不保。而葛尚宗却借助《融合系统》的存在,不断提升道魂品质、功法品质、法兵品质、丹药品质、使得修为连进,实力激增。斗八荒,战六合,扫万妖,灭神魔,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在成为永世传说的征程上踏出了一条血路…
  • 军事战争全知道

    军事战争全知道

    军事知识有着无穷的魅力,它展现了力量之美、科技之美、谋略之美。驰骋欧亚的蒙古铁骑,英勇善战的希腊重装步兵,长枪如林的马其顿方阵,锐不可挡的英国长弓,崇尚风度的中世纪骑士,桀骜不驯的哥萨克骑兵,充满了浪漫和唯美色彩,勾起今人的无限遐想。虽败犹荣的汉尼拔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3(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3(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3·上册 感冒俗称伤风,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指的是人体在一定诱发因素作用下,感染上致感冒病毒,从而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普通感冒潜伏期短,一天左右,起病较急,一般伴有轻度发热,体温多不超过39℃。常咽痛、头痛、全身乏力,并有鼻塞、喷嚏、流涕、胃不适等,有时有轻度咳嗽,如果无并发症,则多在3~5天症状减轻、消退。全年都会发生,以冬末春初季节较多。
  • 培养青少年观察思考的断案故事

    培养青少年观察思考的断案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人生方圆全书

    人生方圆全书

    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我真是太有才了

    我真是太有才了

    纪文是一个小公司白领,每月领着微薄的薪水。临近清明,他在网上偶然搜到一则佣金八万的天价代理扫墓招聘!要求:男,年龄20-28岁,未婚,无对象。这让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纪文很是心动……
  • 泥刀录

    泥刀录

    老家一次普通的隧道工程,使我的人生产生了偏差,也意外卷入了一起滔天阴谋之中。茅山派、降头术、滇国遗墓……还有父亲留下的《泥刀录》。诡事异人渐多,我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我原本的那个世界?我,还是不是真正的我……
  • 我不要当盟主

    我不要当盟主

    “小姐,你不能这么不稳重。端庄!优雅!你可是要当武林盟主的人!”“我不当。”“小姐啊,我们可是正道之首!你还有好大一个盟主府要继承!你忍心让我们上上下下这么多人饿肚子吗?(??ˇ?ˇ??)”“我有钱,饿不着。”说完,阮凝晖揪住一旁某人的小手,“最近我有个伟大的计划……”“小姐,别老是提去皇宫打劫的事了啊啊啊!”某人淡淡瞥了她一眼,“你若想去,改日带你去玩便是。”阮凝晖挑眉,“哦?我可是去打劫的。”某人被她看得脸红,故作镇定道:“你想拿多少拿多少。”“是吗…想拿什么都可以?”“……嗯。”阮凝晖一把把比她高大许多的人抱起,吹着口哨道:“好啊,先把你抱回家!”
  • 极度自由

    极度自由

    他只身走向前方,世界一片漆黑,魔法强大的能量砸在每一寸土地上,爆炸的亮光映出他抽剑的手。世人曾把他当做希望,如今,他看着那些照进黑暗世界里的光,说,那才是希望。
  • 听香赋

    听香赋

    太康二年洛阳有人焚香引百鹤来贺世人趋之若荷传闻那娘子的香就像奈何桥头的孟婆汤问之忘生死忧愁听之通前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