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縱私讐。用綺語。忘公論。使。設使也。強作。多作也。文致。以文法致人于罪也。又致至密也。言文案整密(嚴延年傳云。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文對義言。四句分別。有文有義。常人用之。無文有義。智者用之。有文無義。昧者用之。無文無義。迷者用之(大懺第三九種惡報中云。喜作妄語傳人惡者。死入地獄。烊銅灌口。拔出其舌。以牛耕之。罪畢得出。生鴝鵅中。人聞其聲。無不驚怖。皆言變怪。呪令其死等)。如是下。結。下。第四懺兩舌罪。
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以兩舌業。作種種罪。面譽背毀。巧語百端。向彼說此。向此說彼。唯知利己。不顧害他。讒間君臣。誣毀良善。使君臣猜忌。
面是背非。彼此傳言搆釁者。皆兩舌也。上總明兩舌。讒間下。別開。君臣相合。因侫舌讒言以間離之。良民本善。或誣言以毀壞之。猜。疑也。忌。憎惡也。
父子不和。夫妻生離。親戚疎曠。師資恩喪。朋友道絕。
父慈子孝之家。鼓兩舌以闘之。故不和。夫婦同心之室。扇彼此異語以離之。內親外戚。本是稠密。由讒言中起。致親者疎而戚者遠也。疎。濶也。曠。遠也。資。養也。師長每事利益於徒。智慧與善業皆從師口長養。故師恩難報(慨古錄云。昔智正法師。住終南山聖相寺。二十八年。不涉世緣。凡所著作。弟子智現執紙筆立侍。隨出隨書。曾不賜坐。一日足跛心悶。不覺仆地。師猶責之曰。昔人翹足七日。汝今纔立顛仆。心輕故也。今者因。師一語呵及。則終身不近。悲哉。昔古靈禪師行脚回。值本師浴。令其揩背。靈撫背曰。好〔座〕佛殿。只是無佛。師張目視之。靈曰。佛雖不靈。且能放光。師誦經次。靈作偈曰。世界許大不肯去。鑽他故紙亦何為。師曰。汝發言有異。曾見什麼人來。靈曰。某甲曾見百丈大師。師普集大眾。請弟子登座。靈即昇座告曰。靈光獨耀。迥脫根塵。但離妄緣。即如如佛。本師豁然大悟。禮拜起云。何期老朽。得聞至教。如此師資。恩豈得喪)。道絕之道。時作義。論語朱註。朋友有通財之義。其義則淺溥。該世出世間。互相指引實相玅道。斯道則弘(自讒間至此。總一節)。
至于交扇二國。渝盟失歡。結怨連兵。傷殺百姓。如是兩舌所起罪業。無量無邊。今日至誠。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發露求哀。皆悉懺悔。
上明兩舌動一國一家之[示*(囟-乂+古)]。此出兩舌動兩國之亂。傷戕百姓。其[示*(囟-乂+古)]何如。扇。吹揚也。動也。助也。兩國交歡。以兩舌風。吹動其嗔火。發揚鬭語。故有渝盟等事。或彼此先有不平。因兩舌以發動之。助成之。(如蘇秦張儀之類)渝。變也。因兩舌而變前盟約也(桓元盟曰。渝盟無享國)。如是下總結。披誠懺悔竟。下願成口四善業。
願(某甲)等。承是懺悔。口四惡業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具八音聲。得四辯才。常說和合利益之語。
文分四。一。如實語(翻妄言)。佛有八音(出顯揚論)。一極好音。二柔軟音。三和適音。四尊慧音。五不女音。六不悞音。七深遠音。八不竭音。四辯者。應答如流曰辯(有四種。一義辯。知諸法義。了了通達。二法辯。諸法名字分別無滯。三詞辯。辯說無閡。令各得解。四樂說。十二部經。隨根性為說)。巧應物機曰才。二。和合語。(翻前兩舌)昔造口業。由無智慧辯才。今說和合。及利益彼此語耳。
其聲清雅。一切樂聞。善解眾生。方俗言語。
三。柔軟語二。初。宮商清雅。聞者愛樂。二。和適語。聞者適悅親近。四方風俗。華夷土音。乃至九天禽語。九地獸言。皆善解之。亦能道彼雜言以博濟焉。
若有所說。應時應根。令彼聽者。即得解悟。超凡入聖。開發慧眼。懺悔發願已。歸命禮三寶。
四。正直語(能翻綺語)。華齒菩薩。以齒布施。不退菩薩。及善面王等。以舌布施。大士尚以齒舌布施。寧惜唇吻不隨時隨根。令得開悟乎(大疏。說者聽者。有二種四句。一。唯說無聽。離佛心外。無別眾生故。二。惟聽無說。離眾生心外。無別有佛故。三。說聽雙存。以心佛不閡眾生現故。四說聽雙寂。生佛相即。互奪互亡故。又一。眾生全體佛心中。果門攝法無遺。二。佛全在眾生心中。因門攝法無遺。三。生佛互縱。因果交徹。四。生佛互奪。二位齊融。懺悔二句。雙結兩文。以起歸敬三寶。禮合三拜。如三皈式。三稱三禮。今不爾者。未達語義故)。
前已懺悔。身三口四業竟。今當次第懺悔。六根所作罪障。
懺身口惡業竟。將完餘障。次第舉六根懺悔。先結前。今當下。起後。文分六。初眼根。
(某甲)等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或眼為色惑。愛染玄黃。紅綠朱紫。珍玩寶飾。或取男女長短黑白之相。姿熊妖艶。起非法想。
眼所對色二。一無情色。二有情境。珍玩寶飾。是尊重色也。恣熊句。形容女色。非法想。邪心也(心地觀云。見色等五塵。心即染着。是人不知煩惱根本。如狂犬被打。但逐瓦石。不逐于人。大經云。繫心無常不淨。見色不着。如虗空。於可愛色不貪。不愛色不嗔。菩薩亦然)此是懺法。故教人除眼等。所對法。若論本分。對亦不惡。古人云。真心無住。真照獨存。真性絕攀緣。真見不由境。真智無礙。真慧無邊。上合諸佛本源。下契羣生心地。所以道。處處真。處處真。塵塵盡是本來人。
或耳貪好聲。宮商絃管。妓樂歌唱。或取男女音聲。語言啼笑之相。起非法想。
耳所聞聲二。一。無情聲。二有情聲。宮。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綱。商(金行之音)五音中。之最清者。(其氣遒勁。彫落萬物)妓樂。女樂也。啼。泣也。
或鼻藉名香。沉。檀。龍麝。鬱金。蘇合。起非法想。
鼻所嗅香二。無情香。有情香。具法華經。六根功德章。沉香。檀香。龍涎香(出大石國。其龍多蟠于洋中之大石。臥而吐涎。眾魚聚而[口*替]之。人設網取焉。能發眾香。故用之)。麝。如小麋。人逐。則自升高巖。舉爪踢出臍香。就繫。兩足保其臍以自珍重。鬱金。芳草也(十二葉。為百草之英。生秦國。二三月始華。狀如紅蘭。四五月採)。蘇合。紫赤色。似紫真檀(極芬芳。重。如石燒之。灰白者佳)。
或舌貪好味。鮮美甘肥。眾生血肉。資養四大。更增苦本。起非法想囗或身樂華綺。錦繡繒縠(音斛)。一切細滑七珍麗服。起非法想。
舌貪滋味二。一。他身血肉。二。自身四大(一。地大。堅凝質礙。二水大。潤下滋愛。三。火大。炎上生嗔。四。風大。鼓籥躁動)。殺他身分。養己四大。來生益多怨害。故曰更增苦本(楞嚴云。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等)囗身貪細滑。綺。繒也(師古曰。細綾也)。錦。織文也。以五色綫織之。繡。五彩刺文也。縠。縐紗也。七珍麗服。七寶莊嚴美麗之服也。
或意多亂想。觸向乖法。由此六根所造罪業。無量無邊。今日至禱(南藏作誠)。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意貪法塵。亂想。則不能入定。乖法。則不能入妙。由此下總結。懺六根罪竟。下發願求成六種功德。
願以懺悔眼根功德。願令此眼。徹見十方諸佛菩薩清淨法身。不以二相。
初眼根。大經云。見有二種。一。眼見。二。聞見(諸佛眼見佛性。如掌中阿摩勒果。十住菩薩。聞見佛性。故不了了。若見如來所有身業。是眼見。若觀如來所有口業。是聞見。若見色貌。一切眾生無與等者。是眼為治聞音聲。微妙最勝。不同眾生所有音聲。是聞見。詳如經說)。不二相者。無眼色二相也(淨名云。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見諸法不以二相。釋曰。不為色作精粗二相)。
願以懺悔耳根功德。願令此耳。常聞十方諸佛賢聖所說正法。如教奉行。
二。耳根。正法。即經教也。清凉云。聞經有十益。一見聞。二發心。三修造。四頓得。五滅障。六攝位。七起行。八稱性。九轉利。十速證。
願以懺悔鼻根功德。願令此鼻。常聞香積入法位香。捨離生死。不淨臭穢。
三。鼻根功德(維摩經。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其國香氣。比十方諸佛人天之香。最為第一。香積佛。無文字說法。但令菩薩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三昧。故願聞香積。入法位香。又如來菩薩。身諸毛孔皆香)。
願以懺悔舌根功德。願令此舌。常飡法喜禪悅之食。不貪眾生血肉之味。
四。舌根功德。五食中。法喜禪悅二食為上(增一云。出世五食。禪悅食。願食。念食。解脫食。法喜食。維摩云。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食)。不貪眾生血肉。則穢味除而甘露就也。
願以懺悔身根功德。願令此身。披如來衣。着忍辱鎧。臥無畏床。坐法空座。
五。身根功德。修如來寂滅法。有佩服義。故如衣。忍辱。是堅固義。故如鎧。鎧。金甲也。處眾無畏。是安樂義。故如床(法華經法師品云。入如來室。着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如來室者。一切眾生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大經云。大菩薩施床時。願令一切眾生。得天中天所臥之床。得大智慧。坐四禪處。臥于菩薩所臥之床。得安隱床。離生死床。成大涅槃。師子臥床。無上床。忍辱床。無畏床。清淨床。善法床。右脇臥床)。四空禪。是靜定義。故如座(心地觀云。上根菩薩。常於露地長坐不臥。中根菩薩。於枝葉中常坐不臥。下根菩薩。于石室中常坐不臥。如是三根出家菩薩。坐三種座。餘如經說)。
願以懺悔意根功德。願令此意。成就十力。洞達五明。深觀二諦。空平等理。
六。意根功德。意根暗了。如幽室見。十力(詳現前十力無畏文中)。願意根成就。五明者。大論云。一。聲明(釋詁訓字詮目流別)。二。工巧明(技術機關陰陽曆數)。三。醫方明(禁呪閑邪藥石針穴)。四。因明。(考定邪正。研覈真偽)五。內明(究暢五椉。因果妙理)。此五明。願意根洞徹了達(五地菩薩。覺內五明。若外五明者。前四是同。第五名符印明)。二諦者。一。世俗諦(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如勸臣以忠。勸子以孝。勸國以治。勸家以和。弘善。示天堂之樂。治惡。顯地獄之苦。皆俗諦也)。二。第一義諦(彰本寂之理。一性混然。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指萬有即真如。會三椉歸實際。皆依真諦也)。此二諦及空平等理。俱願深觀。(大經云。二諦實一。方便說二。如人醉未吐。見日月轉。謂有轉日。及不轉日。醒人但見不轉。不見於轉。轉二為麤。不轉為妙)空平等理者(小乘析觀。乃是作意。先破人執。次破法執。然後會入空平等理。大乘體觀。人法無殊。空非前後。故曰平等。然。由平等空。方證平等理也。若人法雙空。謂之俱空。俱空亦空。即平等空)。空觀化道帶空入假。道觀雙流。雙流。即平等也(涅槃云。若諸菩薩。修慈悲捨。得一子地者。修捨心時。復得何地。答。修捨心時。得住空平等地。如須菩提。住空平等地。不見有六親知識。及怨憎中人。乃至陰界入。眾生壽命。譬如虗空。無六親等故。一切諸法亦然。其心平等。如彼虗空。何故。善修諸法空故。從此一空。便有十一空等。菩薩得十一空。即住空平等地。華嚴疏云。萬行亡照而齊修。頓漸無閡而雙入者也)。
從方便慧。入法流水。念念增明。顯發如來大無生忍。
(流通本。添起十妙行四字)方便。是權。入法。是實(由具足十力五明二諦等。則為方便慧。而非乾慧也。十妙行者。一色心不二。是境玅行。二內外不二。是智妙行。三修性不二。是行妙行。四因果不二。是位妙行。五染淨不二。是法妙行。六依正不二。是感應妙行。七自他不二。是神通妙行。八三業不二。九權實不二。此二。皆說法妙行。十受潤不二。是利益妙行。兼眷屬妙行)由不二。故云妙。由妙慧(甚深無相般若)。故能起妙行。又慧。屬心。方便。即解脫。約人。四句料簡。慧解脫心不解脫者。二乘也。心不解脫慧解脫者。菩薩也。俱解脫者。佛也。俱不解脫者。凡夫也。入流法水者(楞嚴云。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純是智慧。乾有其慧。名乾慧地。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流入圓妙。妄想滅盡。中道純真。名信心住。便能起十妙行。與如來法流水接。所謂流入圓妙也)。大無生忍者。無生。是不生不滅之法。而云忍者。此法將證未證。如忍事人。非懷非出故。此無生忍。即如來無上之法。故曰大。由念念增明。大無生忍。從是顯發矣。
發願已。皈(北藏作歸)命禮三寶。
結前性後。宣懺文畢。即當三歸作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