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1700000007

第7章 张锡纯,中西医结合的奠基人(7)

有很多家长爱孩子,但是方式不对,总是想把好的东西给孩子吃。但是,您认为好的,孩子的身体对这些东西并不一定认可是好的。过去中医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给孩子吃太多太好的东西,不要保暖过甚。现在很多孩子胃口不好,脾胃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家长总是想把味道好的食物给他吃,结果孩子嘴越来越刁,对于一般的饮食,根本就不想吃,见到肯德基的鸡腿就眼睛发亮,这是家长给惯出来的。所以,要让孩子适应平淡的饮食,然后适当服用一点调理脾胃的中药,把脾胃之气给生发出来。当然,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锻炼身体,只有体育活动多了,孩子的身体才能真正强健起来。

我要讲文明问:

我阿姨今年44岁,前年遇到一场交通事故,一辆货车把一辆摩托车撞飞,摩托车正好砸在骑自行车回家的阿姨身上。送进医院抢救时,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书”,万幸的是,阿姨被抢救过来了。但是这次飞来横祸造成她半边身体偏瘫,辗转求医。后来一位专家认为颈部一块骨头压迫了神经,导致偏瘫,手术将骨头取出后,病情依然没有好转,至今她的右手脚依然无力、麻痹,手指不灵活,脉沉细,虽然能行走,生活可以自理,但是情况并不乐观,最近还出现了腰痛的症状。

请问罗博士及各位高人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拜谢各位!

罗大伦答:

朋友你好,你阿姨的情况,我分析还是由于瘀血导致的,应该在月经期间,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最好找个当地的中医开个方子,平时服用对证调养身体的方子,一般医生都会开的,坚持下去,会有效果的。女士们有这个优势,就是体内的瘀血,在月经期间很容易排出,有的学者猜测,这和月经期间体内有独特的溶血机制有关。

(三)

中医应该有自己的医院

就在张锡纯在部队里忙着救治患者的时候,在遥远的东北沈阳,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改变了张锡纯的生活。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当时的沈阳叫奉天。原来在那里有个民间社团,叫天地新学社。这个新学社成员喜欢在一起探讨一些新出现的理论,他们的热情异常高涨,他们那种追求真知的精神,让我现在看了都感动。

这个新学社里有位苏明阳先生,看到西方的天文学说,说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他深感兴趣,于是自己就天天琢磨。研究了十来年,最后自行制作了一个天地模型。这个模型做出来后,他还拿到北京去,呈送给政府(不知道当时是哪个部管这个事情)。当然,他的这个模型后事如何我们就不清楚了,但是他在部里突然看到了桌子上放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手稿。那个时候,张锡纯的影响已经很大了,从军界到政界,很多人都很钦佩张锡纯,特别是内政部部长刘尚清对他尤为器重,所以当时北京会有张锡纯的手稿。

当时沈阳天地新学社还有一位先生,叫袁澍滋,这位也在北京,也看到了这个草稿,他“惊为当时医学中有一无二之著作”。

结果,他们回来后,就和张锡纯取得了联系,劝张锡纯把这个书送到内务部去批准著作权(就跟现在的出版是一回事儿)。张锡纯开始还觉得不大自信,后来禁不住劝说,也就同意了。于是,沈阳天地新学社就派了张钟山、姜指欧两个人去了北京,代张锡纯在内务部申请。结果内务部批准了著作权,天地新学社的社长高振铎和副社长王松阁两个人就亲自开始校对,然后大家集资印刷(当时大家追求真知的热情真的让人感动啊)。

就这样,《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第一期就出版了。

这一出版,可了不得了,书很畅销,很快就风靡全国,并且卖得脱销了。

这事儿还没算完,单单出版一本书,还不能影响张锡纯的生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真的让张锡纯远赴他乡,来到了陌生的东北沈阳,并且,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日子。

当时的沈阳税务局的局长叫齐自芸。这个单位当时不叫税务局,叫税捐局,局长这个官也算是很大了。这位老齐很有趣,经常喜欢看一些中医书籍什么的,那天在街上遛,看到书店里面有本书在热销,都上了“咣咣网”的排行榜了。老齐很是好奇,心想这我可得看看,于是就自己掏钱买了一本。回来一看,可不得了了,这书写得太好了、太实用了,“多有发前人所未发者”,这位张锡纯真是“医中巨擘也”。

看完了中医书的人,总是想学以致用,实践一下,看看是否好用。恰巧就在这个时候,老齐有个朋友的妻子患病。什么病呢?就是症瘕,腹中结块一类的病,几年都没有治好,请了很多大夫,都没有效果,最后发展为吃不下东西,肚子非常疼痛,连床都起不来了,很是痛苦。

这位朋友实在没有办法了,最后想起老齐来了,心想老齐见多识广,又喜欢看点养生书什么的,是不是知道什么好的方子啊?于是就来向老齐求方。

这位老齐,其实就是一位税务局局长,哪里会开方子啊?但是他有办法,他就翻开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找差不多对症的方子,就这样,找到了理冲汤的方子。

这个理冲汤是张锡纯创立的治疗妇女闭经或者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的方子,是一个补虚和化瘀同时进行的方子,组成是: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生鸡内金等。

其中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山药是补虚的,主要是补气,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足了,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天花粉和知母是润燥的,防止补气的药物过分温燥;后面的三棱、莪术、生鸡内金都是化瘀的。

这位老齐懂得一些医理,张锡纯在方子后面写道:“若病人身体羸弱,脉象虚数者,去三棱、莪术,将鸡内金改用四钱(原来是三钱)。”老齐就照此修改了一下方子,然后把方子送给了朋友。

结果,这位朋友的妻子服用了十几服以后,“饮食日进,疼止魂消”,这个病就痊愈了。

这下老齐高兴极了,敢情这本书真的这么实用啊。于是,立刻又买了好多本《医学衷中参西录》,到处送朋友。

但是这事儿还没算完。后来老齐就想了,我们沈阳没有好的医生,如果这位张锡纯能够来沈阳,那该多好啊!

说干就干,这位老齐立刻就把这事儿和当时大帅府的秘书刘海泉说了,当时的沈阳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统治着,所以才有大帅府。刘海泉一听,好啊,我给你介绍我们沈阳的天地新学社吧。于是,就把天地新学社的朋友给找来了,说这样吧,“为拯救一方疾苦计”,我们一起办一个医院吧,把张锡纯请到沈阳来主管这个医院。

大家都想,这是一个什么医院呢?因为在当时,西医有医院,有教会开的,也有东洋人开的(日本当时也叫东洋),中医可从来没有医院啊。

最后,大家一拍桌子,就办一个中医医院吧,叫立达医院。

于是,老齐就写信给张锡纯,请他来沈阳,开办立达医院。

当时张锡纯正在汉口的驻军供职,接到邀请以后,心情激荡。走出营房,远处长江吹来的风掀动他的头发,他陷入了深思。

在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模仿着采访的形式,来问一问张锡纯是怎么想的吧。

采访者:张先生,您觉得中医能成立自己的医院吗?

张锡纯:应该能,中医应该能有自己的医院。

采访者:但是,我们中医从来都没有过医院,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屋子、一张桌子、一个脉枕,一个老大夫在那里诊脉看病,或者提着一个灯笼去患者家里出诊,哪里有医院的说法?

张锡纯:可是,中医为什么就不能有医院呢?西方人有了医院,东洋人有了自己的医院,我们中医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医院?我们的患者,为什么就不能住在医院里,让医生每天来根据病情的变化更改方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条件更好的护理环境中康复?我们中医为什么就不能拥有这一切?!

张锡纯独自站立在江边,极目远眺,心潮澎湃。西方人、东洋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够做到,而且,我们中医将会做得更好!

这件事,从古至今,没有人做过,我张锡纯就是要做!

这样,张锡纯下定了决心,去沈阳!此时,全国军阀开始争权夺利,风云日变。他告别了军队的战友们,踏上了远赴东北的旅程。

这一年,是公元1918年。

张锡纯和朋友们在沈阳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

学者评价:“中医之有院,实自此始。”

那么,张锡纯在立达医院的表现如何呢?大家都对张锡纯抱以很大的希望,张锡纯会不会令他们失望呢?立达医院能否站得住脚呢?

力挽狂澜

现在,还有很多人怀疑中医的疗效。这不怪患者,是我们中医大夫自己不努力学习,所以很多病看不好了,还有人评价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调养可以,但是急症要西医治疗。

如果张锡纯看到中医发展到这种地步,他会心酸的。

那么,张锡纯那个时候是什么样的呢?

张锡纯在沈阳立达医院的表现,我们只能用“大展宏图”“力挽狂澜”这样的词句来形容。

当时,沈阳政府部门(沈阳县署)有个科长,这位私生活不太检点,常流连于各种风月场所,结果染上了梅毒。这可把他给吓坏了,这事儿可严重了,名声受损就不必说了,如果有好事者给贴在论坛里,网络上的朋友们知道了,事儿就闹大了。而且这个病搞不好是要命的啊。于是,他就赶快住进了日本人开的医院(东人医院),结果,日本人给治疗了二十多天,病却更重了,是“头面肿大,下体溃烂,周身壮热,谵语不省人事”,不但发热发烧,甚至开始说胡话了。

这些日本医生怎么说呢?他们说,这是毒气已经散开了,不能再治疗了,没救了。

这下,朋友们都慌了。大家开始讨论,该怎么办?

这时候,这位科长的一位朋友,是一个警务处的科员,叫孙俊如,他说,听说税务局局长齐自芸请一个叫张锡纯的人来沈阳办了个立达医院,我们何不把他请来?

于是,张锡纯就被请来看病了。

张锡纯听了情况介绍以后,他立刻想到,此时这个患者应该是温热的症候,可以用治疗温病的方法来处理。

于是,他就把半斤生石膏研成了粉末,然后煮成一大瓶水,放在了一个装葡萄酒的瓶子里。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日本人的医院,不让中医去诊治,所以张锡纯要伪装成朋友前去看望,这和现在的一些西医医院一样,中医大夫去看患者要偷偷摸摸的,患者服中药要偷偷地服用。

张锡纯当时也是这样,“托言探友,盖不欲东人知为疗治也”。到了病房一看,这位科长的头面肿大,而且非常红。等到医生不在的时候,张锡纯就偷偷地给患者诊脉,果然是洪实的脉象,是热证。于是,就让他服用生石膏熬的水。

估计日本人来看了以后,一定会说:“摇西,大大地好!多多地喝!”

第二天,张锡纯又来看望,见到患者头面肿大的症状变轻了,脉搏的洪实也减去了一半,但是神志还是不清,胡言乱语。于是张锡纯就告诉家属说,再买党参五钱,煎汤,兑入生石膏水中再喝。

等到次日,张锡纯又来看望。这次,患者神志已经清醒了,脉象也平和了。

估计这位科长清醒以后,就开始问身边的人,这葡萄酒是怎么回事儿?我这些天是喝高了吗?

家人就把情况告诉他了。

他一听,嗨,那我还在这儿住个什么劲儿啊,这也治不了我的病,我赶快住到人家那个立达医院去啊!

于是,立刻办理出院手续,住到了立达医院的病房。

这样,张锡纯治疗就更加方便了。经过张锡纯的治疗,十几天后,这位科长的梅毒症状都消失了(后十余日其梅毒亦愈)。

科长欣喜若狂:看来我们的中医院,还真管事儿啊。

当时陆军二十八师的师长叫汲海峰,这位汲海峰师长的母亲已经年逾七旬了,身体非常弱。老太太平时胃口不好,吃点东西就感觉不消化,所以只能喝些牛奶来度日,间或喝些米汤。就这样,已经卧床两年了,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张锡纯的立达医院开业的这年,这位老太太又患了感冒,是温病。这下可把这位师长急坏了,一听大家风传张锡纯医术高明,于是就亲自来请,把他从沈阳接到自己的老家锦州给母亲看病。

张锡纯一听,二话不说,就动身随着来到了锦州。

这时,大家都在议论,能行吗?这么重的病,老太太年龄这么大了,儿子当了那么大的官,怎么不请个东洋医生啊,这个中医院的院长看病行吗?

一看到老太太,张锡纯就感觉她的身体确实太虚了,当时是发热咳嗽,吐出的痰是黏稠的,人已经昏聩了。一诊脉,脉象细数,按下去微微觉得有力。

张锡纯这就明白了,这个老太太的身体,本来就是阴虚,同时受了温热之邪,但是现在外邪已经没有多少了,所以主要的精力要用来滋阴。

于是,他就开了个自己创立的方子,叫滋阴清燥汤,这个方子主要的药物就是滑石、甘草、白芍、生山药这么简单的几味药。根据情况,张锡纯又加上了玄参。

就这个方子,喝了一服,老太太立刻感觉精神足了,病似乎好了一半。于是,就把药渣再煎了一遍,兑入一个鸡子黄(就是生的鸡蛋黄,中医认为有滋阴的作用),服完后病就好了。“愈后身体转觉胜于从前。”

这个病,大家觉得非常难治,张锡纯却只用了一服半的药就给治好了。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

立达医院一开业,张锡纯就屡治重症,手到病除,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同类推荐
  • 高血脂食疗菜谱

    高血脂食疗菜谱

    本书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高血脂患者的食序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昧俱全。《高血脂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于高血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现代家庭防治百病科学滋补食谱

    现代家庭防治百病科学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现代家庭防治百病科学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中风患者的食疗一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中风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一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中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职工健康心态手册

    职工健康心态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只有中医知道:中成药这样用才有效

    只有中医知道:中成药这样用才有效

    国家卫计委表示:超九成居民用药存在误区!中成药是中药的一种,相比中药更方便和易存,但是关于中成药的服用也是有讲究的,本书就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病症以及针对性使用中成药的医学养生常识进行了介绍。生活中很多人在用药的时候更青睐于中成药,觉得副作用和依赖性会小一些,用起来也相对安全一下,但是在服用中成药的时候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和禁忌的。资深中医医师亲手教你辨别病症,正确使用中成药。有病切莫乱吃药,辨证用药疗效好。
热门推荐
  • 想飞上蓝天的白菜

    想飞上蓝天的白菜

    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农家孩子,刚了出生就让算命先生算定有大出息,而要有大出息,又必将克死其父。中华民族虽然进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而作为生命,主人公的父辈们依然处于蒙昧状态。主人公的内心经历了层层的艰苦地成长过程,在那个年代里,他认识了同样遭受排挤的五保奶奶,五保奶奶的儿子是被抓了壮丁,她恨国民党,在她弥留之季,她还觉得自己的儿子在台湾。
  • 赢在0.01秒

    赢在0.01秒

    机会稍纵即逝,只有行动迅速果断的人才能及时抓住机会,只有把握机会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即使你的行动出现了挫折,即使你的行动最终没能为你带来快乐与成功,但请记住一句话:不怕错,就怕拖。行动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行动却注定不能成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你愿意开始做某件事,那么你就已经得到了成功的机会,行动,从现在开始。
  • 一念之差

    一念之差

    润丰公司销售部经理伍巧芳从外地出差回来,匆匆忙忙往家里赶。伍巧芳四十五岁,虽然已到中年,但是身材依旧很匀称。不过此时她的眼神中似乎露出几分不安和焦急。伍巧芳低着头走进自己家住的楼栋,这时是上午九点半,她快步来到三楼,打开房门,里面的情景令她目瞪口呆,手里的旅行包情不自禁地掉在地上,人也随即瘫倒下去。正好对门的邻居买菜回来,看到伍巧芳这副样子也向房内看了一眼,直惊得她把刚刚买来的菜扔在地上。
  • 农门枭妃

    农门枭妃

    【新文《深爷每天都在被嫌弃》贵不可言,不近女色的君家家主,最近却开始撩妹了?听说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自己不被嫌弃,成功上了位。对象却是土不啦叽的乡下孤儿。但是那一个个的马甲掉下来惊呆了众人。然而,最大的马甲竟然是一个小奶娃……】家徒四壁,无米下锅,远远不到贫穷的最高境界。宁子柒穿越了,不知道是老天爷对她的惩罚还是奖励,现代杀手之王变成了奄奄一息的农家女儿。这家人也刷新了她对苦日子的认知,全家一无所有的被赶出来,暂住的破茅屋五面透风,别人家是穷的揭不开锅,而她们是根本没!有!锅!渣渣亲气死父亲,还为将她们变成白花花的银子而不择手段,比狠?那她就让她们被银子扎烂了那黑心。不是想过好日子吗?那她就让那些人永远都是看得见得不着,看她们日日挠心抓肺。面对绝望的老娘,悲戚的大姐,年幼的小弟,宁子柒表示毫无压力,她们给她弥足珍贵的亲情,她就保她们一世无忧。杀手之王是她,美食博主是她,这里的农家女也是她,以后富甲天下的女富豪也是她。种田,赚钱,两不误,谁让她有逆天的金手指呢!
  • 昨夜星辰似佳期

    昨夜星辰似佳期

    【微虐,男女主双处】慕星沉:我很开心,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遇到了你,但是,我只能陪你到这里了。@傅夜司傅夜司: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能解除误会,重新开始。@慕星沉三年前,A市陆氏集团的千金陆安冉服药自杀,在这之前,她唯一见过的人便是慕星沉。然而唯一的证据是陆安冉临死前的一封遗书,遗书上虽然一字未提慕星沉,傅夜司却始终认为是她害死了陆安冉,于是费劲心思把慕星沉送进了监狱。入狱未到半月,慕星沉便被人保释出来,并洗脱嫌疑,从此在傅夜司的世界里消失。三年后,故人重逢。狭路相逢勇者胜,温柔只给意中人。在这场爱与恨的纠葛中,谁会是最后的赢家?(陆安初内心os:作为全文的恶毒女配我居然连名字都没有???)
  • 南曲入声客问

    南曲入声客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顺鼓篇

    顺鼓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书鲍忠壮公轶事

    书鲍忠壮公轶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写给女人的哈佛气质课

    写给女人的哈佛气质课

    如果一个女人的气质不好,仅靠外在的修饰是无法彻底改变现状的。如果你把个人气质的打造寄托于外在的修饰而不是内在的修炼,那么无异于掩耳盗铃,又如同画饼充饥,是自欺欺人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女人的气质呢?气质的定义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给别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女人内在美感的自然外露,而不仅是表面功夫。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是,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从军阀逃回来后,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彻底地堕落了。他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人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并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