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100000012

第12章

超越时间,也超越了中国

1945年7月3日,胡风为巨著《财主底儿女们》作序,第一句话就铿锵有力写道:“时间将会证明,《财主底儿女们》底出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但是,1952年舒芜重提这句话时,却大声奉劝着路翎:“十年过去了,睁开眼睛看一看吧!”随后他发出这样的讥笑:

时间所证明的是什么呢?除了我们自己和当时读过的人之外,恐怕已没有人听过它的名字。(《致路翎的公开信》)

至少在当时,舒芜的话比胡风的话有力得多。舒芜的文章,大抵充斥了假话与伪证,但这一句当属例外,因为它不过是在指出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其实,舒芜还算客气,《财主底儿女们》出版距1952年尚不足10年——据《胡风回忆录》,此书的上部几经周折,1945年末由希望社出版,而包括上、下部在内的全本,直至1948年春节期间才出版;如自前者论,距1952年约七、八年光景,如自后者论,则不过仅仅四年。短短四年时间,舒芜就敢于在权威文艺刊物(公开信登载于《文艺报》)上声称,《财主底儿女们》除了“当时读过的人”,现在已没有人“听过它的名字”。

这样的下场,可谓惨不忍睹。它客观地反映出路翎和胡风派解放后三年来大势去矣、极度边缘化的事实。时代的选择或淘汰,绝非如理性宣称的那样可以信赖。起码我个人认为,的确有许多理该被淘汰掉的东西,可绝不会是《财主底儿女们》;即便我不以它为二十世纪首屈一指值得传诸后世的长篇小说,也会将其列在前五以内。然而,仅仅四年,时代就已经把它淘汰得无影无踪,以至于它的“名字”也没有人“听过”。而这样的历史,一下子就延续了将近五十年,直到1985年3月人文社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方式重排《财主底儿女们》,这部光彩照人的长篇小说才重新与读者见面,而这根本不足以弥补四十多年阅读史空缺对这部作品以及它的作者的历史影响力的巨大损伤。如果不是那次时代的“淘汰”,我可以蛮有把握地说,路翎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会远远地超过许多人,包括其中俨然是所谓“大家”的人。然而现实是,一直到目前,社会对他的认知,与他作品本身的分量、重要性之间,差距仍然巨大,一般读者或更处于基本陌生、一无所知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本文先前要不吝笔墨,讲一讲他在文学精神上的绍承,对其文学主张、创作特色加以阐述。

其实我自己原本就在那个对路翎“一无所知”的行列之内。我生于六十年代初,成长阶段正好赶上“文革”(1966年入小学,1978年高中毕业)。“成长”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对历史、文明的蒙昧可想而知。但就我自己的感觉,之所以对路翎“一无所知”,并不是由“文革”这个特殊时期造成的。“文革”间,虽然许多作家、作品被打倒了,但有不少我却还知道名字,比如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日出》、茅盾的《子夜》、叶圣陶的《倪焕之》……甚至许地山、王统照这样较偏僻一些的名字,也知道。这些作家作品,虽被“文革”划入禁区,但解放后前十七年他们都还在文学话语里面好好地存在着,像许地山、王统照的文集,解放后都曾出版过,因此倘使赶上一定机缘,像我这种年龄的人仍可能了解到他们的存在(我自己当时是借父亲缘故在大学中文系资料室里见到了许地山、王统照的书)。然而,路翎却完全不同。解放后,这个人连同他的作品,几乎被抹得一干二净;大致上,除去五十年代对“胡风集团”展开批判而出版的那些东西中可以看见他的名字,其余便了无痕迹。可以这么说,到八十年代中期恢复对他作品出版以前,中国人简直没有任何机会去接触他任何一个代表作。这种封杀的彻底,真是可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由于这样,“文革”后他回到人们视野中,也还要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才能被重新认识他的价值,毕竟对这位作家的文学阅读与解释,中断了四十多年,认识需要一个重新积累的过程,才能逐渐达到恰如其分的程度。如果认识本来是到位的,1985年《财主底儿女们》的“起死人而肉白骨”,理该是一个大事件,在文坛引发巨大反响,可实际却波澜不兴,尽管这一版人文社印了7万6千册,当时至少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我现有的一套,是隔了好些年从旧书摊买到的,那时,路翎已经辞世,而我刚刚意识到这名字的分量。坦白地说,作为一个文学从业人员,我有愧憾交集之感,因为当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作家仍然在世时,没有得到认真的阅读,甚至我们这些负有义务的读者,也没觉察到应该好好地读他。

终于拿起《财主底儿女们》以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就像本文开始时谈到的“底”字一样,这个插曲也跟语词有关,它来自作品的名称——说来好笑,我曾以为《财主底儿女们》是一部乡村小说,还暗自猜想与“土地改革”有关。所以如此,无知之外,确由“财主”两字引起。这么多年来,伴随着层层叠叠的革命叙事,在我的感受中这个词与“地主”并列,一经提起,眼前便浮现头戴瓜皮帽、身着绸马褂的“老财”形象,如黄世仁、周扒皮、南霸天、刘文彩那一类人。然而开始阅读不久,我就发现,原来四十年代的“财主”一词并没有我脑中的土地主的色彩,倘置换成现在词汇,它大约比较接近“富人”的意思。我不知道别的读者是否会有我那种误解,如果有,借这机会提示一下,《财主底儿女们》转为今义,其实是“富人的儿女们”。

——那“富人”,便是蒋捷三,古城苏州的头等富户之一,祖上是前清显赫的官僚,如今在苏州、上海、南京都广有产业。他的正室,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另有庶出的儿女若干。他还有一个寡居的妹妹蒋秀珍,她有自己的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故事就在他们中间展开。

我们可视它为一部“家世小说”。这方面,中国有其最伟大的作品《红楼梦》。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红楼梦》之后,小说鲜有可以望其项背的作品。我建议他们读一读《财主家底儿女们》。我自己阅读,不止一次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红楼梦》。这跟它们同属“家世小说”有点关系,但主要不在此。我觉得,《财主底儿女们》与《红楼梦》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虽然它不如《红楼梦》那样完美,但达到了那样的层次——它可以跟《红楼梦》一道,从一个明显的高度,俯视中国的许多小说。与二十世纪作品相比,《财主底儿女们》的卓异,尤为突出。在感情的纯粹、笔力的精削、线条的干净、心思的透彻上,是罕见甚或仅有的。

而在精神哲学上,《财主底儿女们》与《红楼梦》并非一路。开卷不久,我就觉得有一种熟悉的精神被唤醒,那是我二十岁出头时捧着《约翰.克利斯朵夫》连读数遍感受到的东西。它们精神上的神似,让我非常吃惊,不禁想象路翎或许深受罗曼.罗兰这部小说的影响。当我去求证这一点时,发现并非如此。1942年10月10日,胡风信中第一次对路翎提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语中透着过瘾和痛快:

最近读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多么想给你和门兄(即阿垅——引注)读一读呵。这是理想主义,甚至带有宗教的气息,但有些地方甚至使我觉得受了洗礼似的幸福。是,这是理想主义,但现实主义如果不经过这一历程而来,那现实主义又是什么屁现实主义呢!

对此,五日后路翎回复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没有读过,不知是谁的作品?然而我也有一种理想主义,洗礼的,或生活底童年幸福,这是我把《儿子们》(即《财主底儿女们》,路翎曾为它拟名《财主底孩子》、《财主底儿子们》——引注)放到滚动的多面的生活里去之后发生的,它们底生活显得美,小孩底装束和喊叫使我幸福——这就是我底理想主义。别人写他们底一面,判断他们没落,那空气沉闷,不像生活;我写他们多面,知道他们将来如何,觉得美。教条家不会愿意这样的——我预备挨打。

《财主底儿女们》第一稿完成于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胡风携往香港,辗转中丢失。翌年夏路翎开始重写,此番通信,即在重写中,且已写了四、五个月。而路翎此时不仅尚未读过《约翰.克利斯朵夫》,连作者是谁亦不知——换言之,他压根儿没有听说过这小说,足见《财主底儿女们》的写作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没有关系。搞清这一点,我非但未觉失望,反倒益为吃惊。《约翰.克利斯朵夫》精神的强大,曾令我断然认为,以中国作家的精神力,决计写不出来这样的作品。可是眼下我却汗颜不已地发现,远在四十年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位这样的作家和一部这样的作品。我为自己的汗颜而高兴,而激动。说实话,如果不是这部《财主底儿女们》,不足以显示路翎的强大。他的中短篇,能让人认识到他的某种孤绝、强悍,但毕竟篇幅所限,还无法容下他巨大的才华、展览他超拔的心性,而八十万字的挥洒,终于把这一切一泻千里、淋漓尽致释放出来。我想说,《财主底儿女们》带给我们的激动,不是基于“外国有的,中国也有了”这种廉价的满足。我们知道,《约翰.克利斯朵夫》原型取自贝多芬,是对这位暴风雨般音乐天才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慈悲、博爱、坚忍、高贵、永不沉沦等等人类最好品质的诠释与歌咏。我自己曾把这种品质、这种追求、这种人命名为“精神贵族”。罗曼.罗兰笔下,克利斯朵夫同肉体、生活、陋识、偏见搏斗终生,艰难然而坚定地朝这方向走去,路翎的蒋纯祖身上同样是这种意志,他们血管里流动着同样的生命热情,他们是同一种“人”。所以,《财主底儿女们》给予我的激动,首先来自它的精神力,是对一种凭理性判断一望可知的精神高度的确认;当然我不否认,这激动里面有所谓“弥足珍贵”的特殊感触——平心而论,欧洲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同样精神重量的作品实非少数,但在中国,在个人自觉、悲剧意识和宗教情绪并未发展抑且相当欠缺的文化传统下,《财主底儿女们》的诞生,无论如何意味着超越。

我们不为《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现感到困惑,它应被视为“五四”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有所解放、有所拓展的明证。人文精神的解放、拓展在前,路翎的天才与之交触、相拥而孕育、诞生这一结晶于后。我们困惑的,倒是从这一精神高度的大幅的后撤与退却。检视《财主底儿女们》之后的中国文学,何曾有作品在精神力上令人如此感佩,精神孱弱又重新成为我们作家普遍的软肋;不单五六十年代,纵然“文革”以后,也是欲振而乏力。当年,有读者读罢《财主底儿女们》,写信给路翎:“路翎先生,你底火辣辣的热情,你底充沛的生命力,你底精神世界的追求力,拥抱力,惊人地震撼了求进步的青年人的心,”八十年代,犹有读者回忆昔日如何在一部《约翰.克利斯朵夫》、一部《财主底儿女们》陪伴与激励下,“用滚烫的年轻的心,去接近和理解书中的主人公,同他们一起经历痛苦,经历奋斗,经历折磨,经历流浪,经历创造和再生。”(参见曾卓《路翎的悲剧》)这些,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感受。然而,舒芜证实说,仅仅到1952年,除了当年那些读者,《财主底儿女们》“已没有人听过它的名字”了。这又是怎样迅捷、不可思议的精神断裂!

就《财主底儿女们》而言,“时代浪潮”是一种拙劣而丑陋的力量,它就这么把一件灿若宝石的杰作,冲卷到死寂黯淡的角落,使几代中国人全然不知自己的文学史上存在如此瑰丽的造物。

不再飞翔

路翎是在1955年6月19日被捕的,年仅三十三岁。这一天,二十世纪中国某个最有希望成为世界级小说家的人,文学史上绝对可以预见的一颗巨星,消失了。

然而,单以创作论,我觉得无须过于看重这个日子,把它当成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因为,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天才的翅膀在此之前便已经受伤、耷落甚至折断。他的心,不再飞翔。

解放后至入狱前,他先是在南京军管会文艺处任创作组组长,1950年调来北京,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组工作;1953年初去朝鲜前线,夏天回国;1954年底,文艺界批判胡风斗争掀起后,被迫停笔。

这段时间,无论从数量或种类看,表面上他的创作依然旺盛。有剧本《反动派一团糟》、《人民万岁》、《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青年机务队》等,有短篇小说《朱桂花的故事》、《战士的心》、《你的永远忠实的同志》、《初雪》、《洼地上的“战役”》、《节日》等,、长篇小说《朝鲜的战争与和平》已经动手,此外还有散文、评论发表。

同类推荐
  • 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

    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

    本作品是作者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解读古诗的集子,写在冬天,室内有一只取暖的炉子,故为此名。颇有于炉边取暖不拘一格闲话之味。作品收录数50余篇作者谈诗之作,从《诗经》一直谈到清末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金性尧以研究唐、宋诗见长,故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也;故尔出版家钟叔河评之为“别开生面”。金性尧论诗论人,皆能以理智与同情之态度进入古人的世界,文字平淡自然,洗尽浮躁与火气,清凉自生。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红楼未完,人间有戏:《红楼梦》里的治愈哲学

    红楼未完,人间有戏:《红楼梦》里的治愈哲学

    这既是一部揭秘红楼智慧的随笔集,又是一本剖析人情百态的指南书,本书告诉你,红楼不是梦,而是真实的人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资深才女陈艳涛,痴爱红楼,参悟人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成长经历、职场感悟融为一炉,内容囊括爱情真谛、职场真经、官场阴谋、教育理念、性格解密、心理根源、世俗人情。
  • 平常日子

    平常日子

    本书为散文集,收散文59篇,抒情、叙事、记人,从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事件、小细节中,展示了当代人的生活风貌和作者的丰富情怀。
  • 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本书从事业、爱情及其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探讨如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爱的人、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以及如何与焦虑、抑郁、悲伤、孤独等负面情绪相处,如何寻找更为积极的方式与态度应对成长过程与生命本身必须应对的困境与麻烦。作者的心理咨询师身份和专业素养让这本书充满哲学思辨与积极心理学的味道。相信这本书能够陪伴读者寻找成长与改变的可能和契机,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幸福与快乐。
热门推荐
  • 天才毒妃:逆天四小姐

    天才毒妃:逆天四小姐

    震天帮的第一女杀手,在一次重要任务中被伙伴背叛,死于枪下,醒来竟发现自己穿越成了简太师府最不受宠的庶女四小姐。什么?几个姐姐欺负她?没关系,她要让她们知道什么叫以牙还牙!什么?要她嫁给残废王爷?嫁就嫁,反正王爷残废了,她正好可以逃之夭夭。可是,这个残王,好像有点厉害……宇文徵掐住她的下巴:“嫁给本王这个残废,你是不是很不甘心?”简云苓讥笑:“王爷是残了,不过不是身残,而是心残!”
  • 边缘暗警

    边缘暗警

    罗泰斐开车来到城西郊外的那座破屋前,远远看见白杨站在门外,正在抽着烟。他从车上下来,走到白杨跟前,低声问道:“老白, ‘货’到啦?”“到啦!”白杨说。“有多少?”“五件‘正品’,两件‘副品’。你进去看看吧,豪哥在等你。”这是罗泰斐第一次见到“货”,他有些紧张,咽了口唾沫,一步一步地走进破屋。
  • The Deion of Wales

    The Deion of W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影之朝佚千名

    火影之朝佚千名

    新书发布《网游之争霸万界》,求收藏,求各种支持。————————————————————穿越到火影世界的朝佚千名,从一个战争孤儿,靠着熟知未来走势,和精密的算计,一步一步走到忍界最强。……书友群:183375179
  • 恋人心中都有一首诗

    恋人心中都有一首诗

    好的爱情会让人突然有了软肋,也突然有了铠甲。可俞子涵以霸道而强硬的姿态硬闯进了苏璃的生活,成为她的软肋,却亲手拆掉了她的铠甲,一片又一片,终究溃不成军。三年后,苏璃正要与新人开启新生活,旧人俞子涵却满面春风地强势回归,一天到晚拉着她重温旧梦,让苏璃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春风十里,不如前任暴毙“。——俞子涵,都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是这么不要脸!——你忘了吗,当你特别爱一个人的时候,这本身就等于给了对方一个无条件不要脸的资本。——……
  • 家斗:第一夫人(完结)

    家斗:第一夫人(完结)

    《家斗:第一夫人》———郁琏城,郁家嫡出长女,在怯懦胆小的外表下,却拥有绝色之姿、倾城之貌。穆以琛,穆家嫡出之子,美若天神,俊逸若仙,万千女性心目中的理想对象,无数男人妒忌的情敌。一道圣旨临门,她的二妹郁无暇死活都不肯嫁,郁家人舍不得深得他们宠爱且如花似玉的二女儿,便应了她的要求从中擀旋,让身为郁家大小姐的她嫁给拥有天下第一美男之称却名声狼藉的穆家三少爷。面对相公的冷落,小妾的嘲讽,婆婆的刁难,小叔的调戏,小姑的蛮横,她都应对自如,安身在淡然清幽之处。她冷心,他冷情,同样冷傲的两人相处在一个屋檐下,是谁先厌倦了对峙?又是谁先习惯了守候?场景一:“好,我嫁!你们可以出去了,我需要静养。”郁琏城说得风轻云淡,却让在场的人震惊不已。在别人眼里,她是个沉静得没有存在感的人,却做出了如此激烈的举动,深夜冒着暴雨跪在院子外,只为求郁家人收回成命,千辛万苦救醒过来却扔出这样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场景二:“郎无情,妾无意。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两不相侵。”洞房花烛夜,面对匆匆而来给予她警告后,便到与她一同娶进门的小妾闺房留宿的相公,她忍着困倦之意,与他约法三章。新婚之夜,她独守空房,却乐得自在。翌日,面对蜚言流语,也仅是唇角划过一抹淡然的冷笑。场景三:“相公,有时间不如多关心关心妹妹。”每当他心生念想的时候,她总是毫不留情的泼下一盆冷水,提醒着他不要忘记自己承诺。他进一步,她就退十步。他发现愈是接近就愈是看不清猜不透她,看似淡然温和的她,却倔强且拒人于千里之外。场景四:“我穆以琛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即使她的心在天际,也要任性的将她锁在身边,直到她将心交给他便是。
  • 五重谍王

    五重谍王

    他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心理学医生。接手父亲留下的谍报组织,为查明隐藏多年的“休眠者”,乱世中结交文化名流,开办广播电台;为忠义加入中统;为家人单枪匹马闯入青洪帮;委以虚蛇与日本人亦师亦友;假装被胁迫加入军统;忍辱负重,背着“下水大夫”的骂名在汪伪内部,运用智慧冷静的获取情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一帮血还未冷的同伴,查真相,杀贼寇,除汉奸,建电台,运物资;国仇家恨,爱恨交织。当黑暗过去,黎明到来,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思娴哥哥第二部谍战巨制,即将拉开帷幕。
  • 我家王爷又打翻醋坛了

    我家王爷又打翻醋坛了

    她,二十四世纪顶尖金牌杀手,一朝穿越到将军府废物二小姐身上,再次睁眼,目光冷冽,摄人心魂。命运的齿轮开始运转。?炼丹很难?炼毒很难?炼器很难?她手到擒来。?天材地宝、各种宝贝很罕见很难寻?她去到哪里都发现。?他,高冷霸道,手段狠辣,拒女人于千里之外,却唯独对她死缠烂打。“滚,你这个精虫上脑的混蛋立马滚出姑奶奶的视线。”某宝宝揉着酸痛的腰肢,满脸怒意地瞪着男子。“精虫上脑这病得治,而最好的解药就是娘子你。”某妖孽男脸上露出一抹撩人的笑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好消息

    好消息

    丁欣努力地使上下眼皮粘合在一起不要分开,时间还早。她已经感觉到光越来越亮,眼皮不停地眨动,但她仍旧坚持不肯睁开,这种形式主义的睡眠通常就叫做失眠。盲人真的眼前是一片黑暗吗?丁欣有时会拼命闭紧眼睛,那不是真正完全的黑暗。蓬蓬问过丁欣,为什么能看见妈妈?因为有光。为什么有光?因为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终于熬到五点,丁欣掏出枕头底下的本子按着顺序写下“63”,她再一次盼望着奇迹出现,要么陆大峰回家了,要么自己没有祭日般的悲伤也没有仇恨,像写一个无关紧要的数字一样写下来,结果都没实现。她习惯把所有的事情都记本上,做完的和没做的。
  • 穿越世界的大佬

    穿越世界的大佬

    “您的能力旷古绝今,可以随着学习无限增强”“您的寿命比天还久,可以随着修炼无限延续”“求求您换个世界玩吧,这个世界已经被您玩坏了”在全宇宙最高级的位面,天道对白钰发出了最真切的恳求反正这个世界自己已经来来回回的玩腻了白钰出于对天道的同情,决定封印记忆,换个世界找找乐子其他世界:你离我远点,别过来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