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100000012

第12章

超越时间,也超越了中国

1945年7月3日,胡风为巨著《财主底儿女们》作序,第一句话就铿锵有力写道:“时间将会证明,《财主底儿女们》底出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但是,1952年舒芜重提这句话时,却大声奉劝着路翎:“十年过去了,睁开眼睛看一看吧!”随后他发出这样的讥笑:

时间所证明的是什么呢?除了我们自己和当时读过的人之外,恐怕已没有人听过它的名字。(《致路翎的公开信》)

至少在当时,舒芜的话比胡风的话有力得多。舒芜的文章,大抵充斥了假话与伪证,但这一句当属例外,因为它不过是在指出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其实,舒芜还算客气,《财主底儿女们》出版距1952年尚不足10年——据《胡风回忆录》,此书的上部几经周折,1945年末由希望社出版,而包括上、下部在内的全本,直至1948年春节期间才出版;如自前者论,距1952年约七、八年光景,如自后者论,则不过仅仅四年。短短四年时间,舒芜就敢于在权威文艺刊物(公开信登载于《文艺报》)上声称,《财主底儿女们》除了“当时读过的人”,现在已没有人“听过它的名字”。

这样的下场,可谓惨不忍睹。它客观地反映出路翎和胡风派解放后三年来大势去矣、极度边缘化的事实。时代的选择或淘汰,绝非如理性宣称的那样可以信赖。起码我个人认为,的确有许多理该被淘汰掉的东西,可绝不会是《财主底儿女们》;即便我不以它为二十世纪首屈一指值得传诸后世的长篇小说,也会将其列在前五以内。然而,仅仅四年,时代就已经把它淘汰得无影无踪,以至于它的“名字”也没有人“听过”。而这样的历史,一下子就延续了将近五十年,直到1985年3月人文社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方式重排《财主底儿女们》,这部光彩照人的长篇小说才重新与读者见面,而这根本不足以弥补四十多年阅读史空缺对这部作品以及它的作者的历史影响力的巨大损伤。如果不是那次时代的“淘汰”,我可以蛮有把握地说,路翎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会远远地超过许多人,包括其中俨然是所谓“大家”的人。然而现实是,一直到目前,社会对他的认知,与他作品本身的分量、重要性之间,差距仍然巨大,一般读者或更处于基本陌生、一无所知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本文先前要不吝笔墨,讲一讲他在文学精神上的绍承,对其文学主张、创作特色加以阐述。

其实我自己原本就在那个对路翎“一无所知”的行列之内。我生于六十年代初,成长阶段正好赶上“文革”(1966年入小学,1978年高中毕业)。“成长”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对历史、文明的蒙昧可想而知。但就我自己的感觉,之所以对路翎“一无所知”,并不是由“文革”这个特殊时期造成的。“文革”间,虽然许多作家、作品被打倒了,但有不少我却还知道名字,比如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日出》、茅盾的《子夜》、叶圣陶的《倪焕之》……甚至许地山、王统照这样较偏僻一些的名字,也知道。这些作家作品,虽被“文革”划入禁区,但解放后前十七年他们都还在文学话语里面好好地存在着,像许地山、王统照的文集,解放后都曾出版过,因此倘使赶上一定机缘,像我这种年龄的人仍可能了解到他们的存在(我自己当时是借父亲缘故在大学中文系资料室里见到了许地山、王统照的书)。然而,路翎却完全不同。解放后,这个人连同他的作品,几乎被抹得一干二净;大致上,除去五十年代对“胡风集团”展开批判而出版的那些东西中可以看见他的名字,其余便了无痕迹。可以这么说,到八十年代中期恢复对他作品出版以前,中国人简直没有任何机会去接触他任何一个代表作。这种封杀的彻底,真是可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由于这样,“文革”后他回到人们视野中,也还要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才能被重新认识他的价值,毕竟对这位作家的文学阅读与解释,中断了四十多年,认识需要一个重新积累的过程,才能逐渐达到恰如其分的程度。如果认识本来是到位的,1985年《财主底儿女们》的“起死人而肉白骨”,理该是一个大事件,在文坛引发巨大反响,可实际却波澜不兴,尽管这一版人文社印了7万6千册,当时至少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我现有的一套,是隔了好些年从旧书摊买到的,那时,路翎已经辞世,而我刚刚意识到这名字的分量。坦白地说,作为一个文学从业人员,我有愧憾交集之感,因为当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作家仍然在世时,没有得到认真的阅读,甚至我们这些负有义务的读者,也没觉察到应该好好地读他。

终于拿起《财主底儿女们》以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就像本文开始时谈到的“底”字一样,这个插曲也跟语词有关,它来自作品的名称——说来好笑,我曾以为《财主底儿女们》是一部乡村小说,还暗自猜想与“土地改革”有关。所以如此,无知之外,确由“财主”两字引起。这么多年来,伴随着层层叠叠的革命叙事,在我的感受中这个词与“地主”并列,一经提起,眼前便浮现头戴瓜皮帽、身着绸马褂的“老财”形象,如黄世仁、周扒皮、南霸天、刘文彩那一类人。然而开始阅读不久,我就发现,原来四十年代的“财主”一词并没有我脑中的土地主的色彩,倘置换成现在词汇,它大约比较接近“富人”的意思。我不知道别的读者是否会有我那种误解,如果有,借这机会提示一下,《财主底儿女们》转为今义,其实是“富人的儿女们”。

——那“富人”,便是蒋捷三,古城苏州的头等富户之一,祖上是前清显赫的官僚,如今在苏州、上海、南京都广有产业。他的正室,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另有庶出的儿女若干。他还有一个寡居的妹妹蒋秀珍,她有自己的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故事就在他们中间展开。

我们可视它为一部“家世小说”。这方面,中国有其最伟大的作品《红楼梦》。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红楼梦》之后,小说鲜有可以望其项背的作品。我建议他们读一读《财主家底儿女们》。我自己阅读,不止一次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红楼梦》。这跟它们同属“家世小说”有点关系,但主要不在此。我觉得,《财主底儿女们》与《红楼梦》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虽然它不如《红楼梦》那样完美,但达到了那样的层次——它可以跟《红楼梦》一道,从一个明显的高度,俯视中国的许多小说。与二十世纪作品相比,《财主底儿女们》的卓异,尤为突出。在感情的纯粹、笔力的精削、线条的干净、心思的透彻上,是罕见甚或仅有的。

而在精神哲学上,《财主底儿女们》与《红楼梦》并非一路。开卷不久,我就觉得有一种熟悉的精神被唤醒,那是我二十岁出头时捧着《约翰.克利斯朵夫》连读数遍感受到的东西。它们精神上的神似,让我非常吃惊,不禁想象路翎或许深受罗曼.罗兰这部小说的影响。当我去求证这一点时,发现并非如此。1942年10月10日,胡风信中第一次对路翎提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语中透着过瘾和痛快:

最近读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多么想给你和门兄(即阿垅——引注)读一读呵。这是理想主义,甚至带有宗教的气息,但有些地方甚至使我觉得受了洗礼似的幸福。是,这是理想主义,但现实主义如果不经过这一历程而来,那现实主义又是什么屁现实主义呢!

对此,五日后路翎回复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没有读过,不知是谁的作品?然而我也有一种理想主义,洗礼的,或生活底童年幸福,这是我把《儿子们》(即《财主底儿女们》,路翎曾为它拟名《财主底孩子》、《财主底儿子们》——引注)放到滚动的多面的生活里去之后发生的,它们底生活显得美,小孩底装束和喊叫使我幸福——这就是我底理想主义。别人写他们底一面,判断他们没落,那空气沉闷,不像生活;我写他们多面,知道他们将来如何,觉得美。教条家不会愿意这样的——我预备挨打。

《财主底儿女们》第一稿完成于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胡风携往香港,辗转中丢失。翌年夏路翎开始重写,此番通信,即在重写中,且已写了四、五个月。而路翎此时不仅尚未读过《约翰.克利斯朵夫》,连作者是谁亦不知——换言之,他压根儿没有听说过这小说,足见《财主底儿女们》的写作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没有关系。搞清这一点,我非但未觉失望,反倒益为吃惊。《约翰.克利斯朵夫》精神的强大,曾令我断然认为,以中国作家的精神力,决计写不出来这样的作品。可是眼下我却汗颜不已地发现,远在四十年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位这样的作家和一部这样的作品。我为自己的汗颜而高兴,而激动。说实话,如果不是这部《财主底儿女们》,不足以显示路翎的强大。他的中短篇,能让人认识到他的某种孤绝、强悍,但毕竟篇幅所限,还无法容下他巨大的才华、展览他超拔的心性,而八十万字的挥洒,终于把这一切一泻千里、淋漓尽致释放出来。我想说,《财主底儿女们》带给我们的激动,不是基于“外国有的,中国也有了”这种廉价的满足。我们知道,《约翰.克利斯朵夫》原型取自贝多芬,是对这位暴风雨般音乐天才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慈悲、博爱、坚忍、高贵、永不沉沦等等人类最好品质的诠释与歌咏。我自己曾把这种品质、这种追求、这种人命名为“精神贵族”。罗曼.罗兰笔下,克利斯朵夫同肉体、生活、陋识、偏见搏斗终生,艰难然而坚定地朝这方向走去,路翎的蒋纯祖身上同样是这种意志,他们血管里流动着同样的生命热情,他们是同一种“人”。所以,《财主底儿女们》给予我的激动,首先来自它的精神力,是对一种凭理性判断一望可知的精神高度的确认;当然我不否认,这激动里面有所谓“弥足珍贵”的特殊感触——平心而论,欧洲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同样精神重量的作品实非少数,但在中国,在个人自觉、悲剧意识和宗教情绪并未发展抑且相当欠缺的文化传统下,《财主底儿女们》的诞生,无论如何意味着超越。

我们不为《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现感到困惑,它应被视为“五四”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有所解放、有所拓展的明证。人文精神的解放、拓展在前,路翎的天才与之交触、相拥而孕育、诞生这一结晶于后。我们困惑的,倒是从这一精神高度的大幅的后撤与退却。检视《财主底儿女们》之后的中国文学,何曾有作品在精神力上令人如此感佩,精神孱弱又重新成为我们作家普遍的软肋;不单五六十年代,纵然“文革”以后,也是欲振而乏力。当年,有读者读罢《财主底儿女们》,写信给路翎:“路翎先生,你底火辣辣的热情,你底充沛的生命力,你底精神世界的追求力,拥抱力,惊人地震撼了求进步的青年人的心,”八十年代,犹有读者回忆昔日如何在一部《约翰.克利斯朵夫》、一部《财主底儿女们》陪伴与激励下,“用滚烫的年轻的心,去接近和理解书中的主人公,同他们一起经历痛苦,经历奋斗,经历折磨,经历流浪,经历创造和再生。”(参见曾卓《路翎的悲剧》)这些,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感受。然而,舒芜证实说,仅仅到1952年,除了当年那些读者,《财主底儿女们》“已没有人听过它的名字”了。这又是怎样迅捷、不可思议的精神断裂!

就《财主底儿女们》而言,“时代浪潮”是一种拙劣而丑陋的力量,它就这么把一件灿若宝石的杰作,冲卷到死寂黯淡的角落,使几代中国人全然不知自己的文学史上存在如此瑰丽的造物。

不再飞翔

路翎是在1955年6月19日被捕的,年仅三十三岁。这一天,二十世纪中国某个最有希望成为世界级小说家的人,文学史上绝对可以预见的一颗巨星,消失了。

然而,单以创作论,我觉得无须过于看重这个日子,把它当成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因为,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天才的翅膀在此之前便已经受伤、耷落甚至折断。他的心,不再飞翔。

解放后至入狱前,他先是在南京军管会文艺处任创作组组长,1950年调来北京,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组工作;1953年初去朝鲜前线,夏天回国;1954年底,文艺界批判胡风斗争掀起后,被迫停笔。

这段时间,无论从数量或种类看,表面上他的创作依然旺盛。有剧本《反动派一团糟》、《人民万岁》、《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青年机务队》等,有短篇小说《朱桂花的故事》、《战士的心》、《你的永远忠实的同志》、《初雪》、《洼地上的“战役”》、《节日》等,、长篇小说《朝鲜的战争与和平》已经动手,此外还有散文、评论发表。

同类推荐
  • 从维熙文集(全14卷)

    从维熙文集(全14卷)

    本文集所收十四卷,收录从维熙自文学创作以来,纵贯文坛60余年的整个创作生涯最有价值最有力度最有思维含量的作品作品。包括小说卷10卷,纪实文学、散文4卷,是从维熙先生一生创作的集大成。在20世纪50年代的文坛,从维熙与王蒙、刘绍棠、邓友梅并称为“四只小天鹅”。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亲历:“5·12”使时间和记忆变黑

    亲历:“5·12”使时间和记忆变黑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在四川平武的县城。由于地震呈线形沿龙门山断裂带朝东北方向传递,距断裂带五十公里的平武县城只是建筑物受损,所幸没有人员伤亡。次日凌晨,得知汶川、都江堰、绵竹、什邡、北川、青川等县市受重创,人员伤亡惨重。尤其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被掩埋者上万。13日早上,得知平武县的平通、南坝、石坎、水观等地亦遭受毁灭性地震,中、小学教学楼全面垮塌,人员伤亡过半。地震后在县城的几天,我为不能亲历重灾现场而深感不安和羞耻。5月17日,我随同难民租车到高庄坝,步行两个小时到了南坝。南坝是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一个镇,也是三国时著名的江油关。
  •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宋词精品鉴赏》收录了《临江仙》、《阳关引》、《竹马子》、《采桑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沁园春》、《清平乐》、《西江月》等作品,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并对词进行解析和鉴赏,品析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三生茶华曦篇

    三生茶华曦篇

    【完结】腹黑女主,强大绝色,仙逆天下!她是将军府嫡女,天生废柴,一朝惨死,眼眸再次睁开,她是21世纪的王牌武器代号L!神魔同体,天地不容?不怕,她有大boss做相公,还有神兽当小弟。当腹黑轻狂的她,遇到风华绝代的他,弑神之刃,挑开他衣服,轻薄放肆,没想到却惹了一只天底下最尊贵的无耻之徒……
  • 帝王局:囚爱皇后

    帝王局:囚爱皇后

    一朝穿越,不受宠的将军府大小姐凤凰涅磐。她心狠亦毒辣,他是当朝的太子,温和如玉,是他一个温柔乞求的眼神,骗得她成为他的太子妃。嫁了之后,才发现他身边敌意重重,个个恨不得置他于死地!她大怒,太子妃在此!她的人岂容他人欺负。于是,她过三关斩六将,一一替他扫除障碍物,一步一步助他登上皇位,她成为人人钦羡的皇后。后来,她才知道,从头至尾是他一步一步精心算计,诱她入局,只为了前世,她欠了他一个为什么。摩仙殿内,他温柔淡雅、笑容如雪,“我的皇后,为了一个答案,朕…等了你一千年。”
  • 解放延安

    解放延安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延安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神洲武皇

    神洲武皇

    一个在异国为质的皇子,一个被剥夺了宗室名号的皇子,被迫修炼神魔图录,却从中悟出无上武道,从此鱼跃龙门,开启了精彩的人生,修炼绝世的武学,手握定鼎天下的神器,经历着爱、恨、情、仇,种种恩怨纠葛,最终成为无上皇者。什么是神,什么又是魔,不过是在一念之间,所谓:中土神洲起风云,皇图霸业梦一场,茫茫天地终有道,仗剑独行叩天门。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 妖惑④:蚩尤

    妖惑④:蚩尤

    一想到要娶那疯婆子戚小楼,他就一个头两个大!原本他娶她是想“一箭三雕”:一来可以传宗接代;二来他在外头花也不会有人讲话;三来他娶了这没人要的姑娘,也算功德一件!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丫头没啥长处,惹麻烦的本领倒是一等一!他想退了这门亲事,可是圣旨难违;他不想和她圆房,可是欲望难受控制。他还以为这辈子注定要和她绑在一起了,殊不知在前头等着的竟是残忍的生离死别……
  • 下堂悍妇:君王前夫惹不得

    下堂悍妇:君王前夫惹不得

    若是不相逢,又将如何?今夕何夕,君已陌路。心生乱,意难忘,理不清寸寸愁绪;恨只恨,情之一字误苍生。这是一个由电视剧宝莲灯观后感叹延续出来的故事
  • 情虐王妃

    情虐王妃

    【半价文】良宵美景日,洞房花烛夜,原本一对郎情妾意的新人却引发一场惊变,原因是新娘没有落红~~~原来自己的王妃早已给自己戴了绿帽,卫七愤怒之下,一纸休书,让她离去。青青震惊,原来他已经忘记了从前的点点滴滴,含泪接过休书,却并不放弃挽回他的感情,甘愿为奴为婢,从此揭开了凄惨的婚后生活。新婚三日,他留恋青楼,三日后,带回一青楼女子纳为侍妾。青青黯然之余,并不灰心,依然柔情以对,但却并非事事委屈自己,于是展开了一连串逗笑的事件。一杯忘情水,让他彻底忘记了往昔的种种……药到底是谁下,因何而下,随着剧情的展开,终将一一知晓。直到三年后,她无意中发现他竟然已经恢复记忆,却仍旧残酷对她,终于绝望,逼他重新喝下忘情水,从此恩断义绝,独自离开。岂料他却猛追不放,不顾她的冷眼绝情,执意追随在她的身边,祈求重新得到她的心,而她的心早已坚硬如铁,寒冷如冰,心中的那扇门再也不会为他打开。更何况,她的身边众多美男环绕,而她则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成为一个势力非凡的商界女老板……┈━═┈━═┈━═┈━═┈━═★他,凌啸天,天启国的太子,被指为赐婚使者,亲自送自己心爱的女人出嫁,亲眼所见她的悲惨遭遇,悔恨常在心底盘旋。他,江湖人称鬼医毒书生,一腔热血只为她撒,却只恨苍天无眼,让他们的相遇迟了一步。亲手把她交付与她心爱人的手中,在她伤心绝望中默默守候三年,不知他的温情能否感化她那颗千疮百孔的心。汗死,花雨不会写简介,亲们先将就看着,随着剧情的发展,再慢慢更改简介吧。┈━═┈━═┈━═┈━═┈━═★本文是免费小说【恋上冷酷小弟】的后续,没看过冷酷小弟的欢迎点击查看。推荐花雨其他作品:【娘子别改嫁】前夫说:“娘子……”她:“滚,别叫我娘子,我已经休了你!即便我再做娘子,也不是你的娘子!”前夫:“娘子别改嫁,再嫁也要嫁我……”前情夫:“你等我一个月,我马上离婚,然后娶你!”她:“迟了,我已经嫁人了。”前情夫:“是哪个男人,站出来我看看!”前夫腾地站在他的面前,单指微弹,前情夫的衣服上便被穿了一个洞,“看见了吗,就是我!”前情夫一个哆嗦,咬牙:“你就是把我全身上下打成马蜂窝,我也不会放手!”前夫:“凭什么?”前情夫:“就凭她是我情妇!”前夫嗤笑:“我还是她前夫呢!”一场属于两个前男人之间的战争由此拉开序幕,到底花落谁家,敬请期待【娘子别改嫁】
  • 幽灵古堡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幽灵古堡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世界古老神话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世界古老神话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世界古老神话)》由美国散文家汉密尔顿·莱特·梅彼从流传已久的中外名著中摘选、改编得来,拥有健康的基调、良好地阅读氛围、扎实的文学底蕴,迎合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口味,更重要的是,它非常的有趣。原著作者集结19世纪欧美文学领域多位大师,文学色彩浓厚,极大的拓展了青少年读者的知识面,是一本能真正接触经典文学的好书。译者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对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重新润色。特别是近十年,对经典文学的温故越来越受到欧美青少年家长的重视,因此本书得以多次在美、英、法、德等等欧美国家重新改编出版,深得读者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