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300000010

第10章 长歌沧桑——周扬论(3)

解散左联之争与“两个口号”论战,有直接因果关系。若非解散左联而形成的分歧和龃龉,不会有“两个口号”的论争。还可以推断,左联解散,一定会有“国防文学”随之提出;鲁迅的反对如影随形而至,也是完全可以预计到的。印象中,很少有人注意事情本身的这种惯性,却更多强调、渲染着别的因素,比如胡风和冯雪峰所起的作用,仿佛不是他们居中带来一些隔阂,论争就不会闹那么大,甚而还有可能避免。就此,翻出很多说法:50年代批判胡风时,斥责胡风蒙蔽鲁迅,挑拨离间;后来又有周扬一方误以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是胡风所提、倘起初即知为鲁迅所提,便不会与之论战的说法,以及鲁迅早就对“四条汉子”怀疑胡风不满、嫌他们专门反对自己所信任的人的说法,等等。这些,基本都围绕人际关系做文章。当然,未必不夹杂这层因素,但更内在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鲁迅自己的思想立场,以及前面所谈左翼文化阵营一开始就存在两种权威并立的格局。

如同解散左联一样,周扬等提出“国防文学”主张,也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作为左翼文艺界党内领导,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变化,所提出的今后文艺的工作任务。当时,在失去和党联系的情形下,周扬等仍克尽职守,努力搜集任何来自党的政治和思想动态。70年代末,周扬回忆道:

当时由于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我们得不到党的指示,看不到党的文件。党内思想相当混乱,我自己也茫然如在黑夜行路,暗中摸索,苦闷得很。我们只有靠从上海租界上一家名叫“Zietgeist” (“时代精神”)的有“共产国际”背景的德国书店去买英文版的“国际通讯”(“共产国际”的机关刊物)和其它有关书刊来看,作为我们工作的指南。一九三五年秋,我在一期“国际通讯”上看到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文件,其中有季米特洛夫的总报告,也有王明的发言。不久,我又在巴黎出版的中文版“救国时报”上看到了党中央的“八一宣言”。我们当时把“共产国际”看作是党的最高领导和最大权威,对它是无限信赖和崇敬的。现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我得到了这些文件,如获至宝,内心的兴奋真是无法形容呵。我马上在同志们中间进行翻译和传达。这次国际大会提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的战略任务,批判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左” 倾错误的危害性。“八一宣言”上提出了成立“国防政府”的口号。我由于封建家庭出身和所受资产阶级的教育世界观没有得到改造,入党以后就参加领导工作,脱离实际,在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下,在工作中也有过“左”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倾向,现在看到了这些批判“左”倾错误的文件,又很容易地就接受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情况下,我们提 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关于三十年代“两个口号”论争给中央的上书》)

除了自己的尽力揣摸和思考,萧三那封信也间接证实了周扬等对党的思想路线动向的解读,基本正确。可见,“国防文学”在党的政策上确有根据。虽然王明路线后来被批判,但《八一宣言》本身还是正确的。况且,也不能要求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不执行党的路线。

那么,“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就其含义来说究竟要反对“国防文学”什么,抑或在何种意义上反对“国防文学”?仅从字面上粗看,两者都是主张抗战的文学口号,似乎没有质的区别,我自己以往即感不得要领。

关键在于鲁迅口号里的两个词:革命;大众。“革命”,当然是指“无产阶级革命”;“大众”一词的含义,则极易误解,事实上,在30年代左翼文化范畴下,“大众”是一个特指,绝非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一般民众”。曾任左联宣传部长的任白戈说:

“大众”二字在“左联”的历史曾经是有过固定的含义的。“左联”一贯用大众作为工农群众用的,“左联”建立的大众文艺工作委员会,就是在工人中进行文艺活动的。大众文学的含义就是工农文学,在绝大多数作家都是知识分子的中国文艺界,大众文学怎样能成为团结一切作家统一战线的口号呢?(《我和周扬在“左联”工作的时候》)

把这两个词理解对,即知“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个口号,仍旧带着典型左联色彩——《懒寻旧梦录》评价它“比较左”——这跟鲁迅开始强烈反对解散左联、及至勉强同意成立新组织却依然谋求秘密保留左联的思路,是相连贯的。

现在,我们可以试着归纳一下“两个口号”之间的不同了:周扬等提出“国防文学”,是立足于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调整策略,使革命文艺与20年代末以来的“左翼”概念相剥离,转向并服从于建立尽可能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世界范围论则是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需要。而鲁迅所不能接受的正是“统一战线”,或者,怀疑“统一战线”将使无产阶级失去领导权。他对茅盾说:“虽说我们把人家统过来,结果恐怕反要被人家统过去。”(《我走过的道路》)同样的看法,也对徐懋庸讲过:“我们的‘左翼作家’,虽说是无产阶级,实际上幼稚得很,同资产阶级作家去讲统一战线,弄得不好,不但不能把他们统过来,反而会被他们统去,这是很危险的。”(《徐懋庸回忆录》)他写信给曹靖华,挖苦说:“这里在弄作家协会(指解散左联、另外成立“中国文艺家协会”),先前的友和敌,都站在同一阵图里了,内幕如何,不得而知……”到后来,竟至于猜想解散左联、提出“国防文学”的“周扬一伙”,“是否系敌人所派遣”。(《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基于此他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意在替“无产阶级”在抗战文学中争夺主导权,和制止“国防文学”的投降主义倾向。

设想一下,分别站在他们各自立场看对方会如何?大概是一方认为对方太右,另一方则认为对方太左。这两个口号之间的是非,在当时确实不易看清。直接看,鲁迅比周扬等人革命得多。然而,它们所争论的问题作为历史一页翻过去后,结论还是清楚的。翌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形势下,国共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成共识,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放弃“苏维埃”、承认国民政府、红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这些政治变故与“国防文学”口号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如果鲁迅能活到亲眼看到这些变化的时候,未知心中作何感想——据胡愈之《我所知道的冯雪峰》,“西安事变”后,冯雪峰随中央代表团去南京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谈判,即因不能接受取消苏维埃、改编红军等,与博古闹崩,不再奉陪,一怒跑回浙江老家(冯的脾气素来很火爆的)。此一情节,颇可为“两个口号”论争作注——只是鲁迅所疑虑的“恐怕反要被人家统过去”的后果,显然没有发生。

故事发生整整七十年来,一直纠缠于“是非”二字,而演出许多恩怨乃至悲剧。但我想其实这两件事偏偏与“是非”无关。周扬一方总没有什么错,他们尽着本职,体会中央精神,而且体会得颇为正确。鲁迅有自己的思想立场,或于周扬所提口号的内容想不通,表达不同意见,也是他的权利和自由。我们实应跳出“是非”,立足于红色文艺的结构、体制或其生产方式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给予符合历史的解读。

我想,那就是红色文学一只脚刚刚踏入组织化结构,关系尚未理顺所致。首先,设若不面临组织化的问题,鲁迅与“周扬一伙”之间,发生再大的分歧和论争,也只是广义上的“文人相轻”普通一幕而已,引不出那么持久的故事。其次,设若组织化文学体制内关系已经理顺,话语秩序井然,大家各安其位,也不会发生那种事。麻烦就出在当时左翼文化阵营业被纳入组织化架构,但其工作原理却还有些含糊和混乱。“文委”、“文总”应该是唯一领导核心,鲁迅固是精神象征,但整个左翼文化的话语权应由“文委”、“文总”完全掌握。这样一种组织结构和组织原则,置乎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会作另外理解。可是30年代的认识大约还不能非常透彻、明睿。当周扬等做出解散左联的决定、提出“国防文学”口号时,鲁迅就没有从组织的高度来认识和服从,他觉得他们不对,办了错事、观点不正确,就公开地反对和批判。而周扬一方虽有尊重鲁迅崇高威望的义务,但更有体现和执行党的政策的责任,这是当时特有的一种两难处境,而相权之下,他们只能选择后者。他们办事和说话,都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组织——解散左联和“国防文学”口号,都是组织决定,是很严肃的,怎么可以说改就改呢?其中矛盾,原原本本来说,无非如此。可是后来却屡屡被利用,打击这个,或打击那个,致成不解的积怨,播弄文坛半世纪,耗去太多精力以至生命,这才令人错愕扼腕。胡风、冯雪峰先跌入深渊,继之,“四条汉子”也被抹黑打倒,双方最终竟然同归于尽,成就一段啼笑因缘。

1976年周扬就这段往事上书中央,不外乎一是“澄清”,二是以某种方式给它划上句号。个中情怀可以理解,但读了却让人颇为感慨。上书说:

我们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事先也没有请示鲁迅先生,这是错误的。

这不是事实,“国防文学”是根据《八一宣言》提出来的,也确实符合党的政策变化,怎么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呢?“请示”用词也不恰当,如果鲁迅乃是党内组织上的相关最高领导,应该“请示”,但并不是;虽然鲁迅被承认在左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从组织原则上讲,党做出任何决定,对他实际上都只应该是征求意见,而不存“请示”之义。“请示”云云,恰恰反映了左联组织建设上的不成熟与尴尬。又说:

我们在对“国防文学”的解释,特别是在对待“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关系上表现了浓厚的“左”的宗派主义、关门主义的倾向。鲁迅认为“两个口号”应该“并存”,而我们却连“并存”也反对,一定要以“国防文学”为“正统”。鲁迅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中十分尖锐地批评了我们在这一方面的错误。

这不但不是事实,且将事实颠倒。事实上,两个口号之间,“国防文学”是开放、打破阶级界限、面向一切主张抗日的作家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却对此加以批判因而是有一定关门主义倾向的。至于“并存”之不可行,乃是“文总”集体讨论后的看法,会上胡乔木做了长篇发言,指出统一战线是群众团体,左联也是群众团体,一个群众团体里面秘密存在另一个群众团体不好,容易造成宗派主义(《徐懋庸回忆录》)。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一定要以‘国防文学’为‘正统’”,也没有错吧?组织决定,当然应该是“正统”。

周扬的这个上书,明显存遗了对于“文革”的余悸,但也有人把它说成显示了放达的自我批评态度,以冀息事宁人。但我总觉得其中有沧桑,有世故。四十年前周扬面对文坛巨人、泰斗,我以为是不失直率的,也是守则和守责的;而四十年后的悔意——其实在延安他已开始检讨当初对鲁迅“不够尊重”——固然可能发自内心,但如果所悔乃是当时的讲原则和克尽职责,则未必不是人格的一种磨损。无论如何,周扬会从30年代“初入江湖”的经历中汲取很多“教训”。他的内心世界,最初也许就是从这儿开始了悄悄的变化。

4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辞世了,而上海左翼文化界则因是年两度大的风波颇伤元气,周扬等自从知悉胡风口号实为鲁迅所主,停止争论,双方随即陷入“冷战”。不久,“西安事变”发生,一切更像是在十字路口,一时间,周扬在工作上似乎无事可做,“整天在外奔波的周扬突然在家的时间多了”(苏灵扬:《一个不是作家的“左联”盟员的回忆》),居家著译,译出《安娜.卡列尼娜》,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研究亦于此时开展。

1937年9月,由中共上海办事处主任潘汉年安排,周扬夫妇和艾思奇、周立波、舒群、李初梨等奔赴延安。从上海到延安,意味着现代中国红色文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地下战斗时期结束,同时,开始了另一个向成熟、严密的体制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也正是从这一刻,周扬与自己在上海近十年的密友夏衍转向不同的人生,后者先留在上海,再辗转广州、桂林、香港、重庆,继续着同先前相似的生涯,周扬则来到中共大本营的延安,在相对稳定、安静的环境中,进入另一种角色。李辉所用“仕途上摇荡的秋千”的比喻,从这时起,渐渐可以成立了。前此,周扬是一个战士,甚至像隐姓埋名、涉险江湖的侠士;现在,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官员”,被嵌入上/下、前/后、左/右关系至为明确的权力秩序,以程序化的有条不紊的方式工作、存在、思考与说话。

同类推荐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墨竹河》以作者(熊忠彦)援藏12年期间的生活、工作经历为主线,以原始日记为依据,用纪实性的笔法讲述了墨竹工卡县各项援藏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1976年—1988年那个时代背景下藏汉干部群众的高尚情操和鱼水相依的融洽关系,讴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用理性、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
  • 第一种危险

    第一种危险

    1997年8月24日下午的郑州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肇事案件,围绕此案的前因后果,以及真相的调查,本书进行了描写。
  • 奇特的锐眼

    奇特的锐眼

    诗集《奇特的锐眼》源于生活,是国桥对人生所见、所思、所感的真实流露,没有半点的浮夸与做作。国桥的诗真正是诗中有情、有景、有物,而更重要的还是诗中的灵魂所在;国桥的诗又很美,像一幅幅精美的敦煌壁画,灿烂夺目。
  •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热门推荐
  • 天魔逆仙

    天魔逆仙

    陆青云,一个平凡的少年,因为复仇而踏上修仙之路。他本是万中无一的天魔根拥有着,却阴错阳差,选择了仙魔同修。无意间,得到一龙凤玉,据说当龙魂凤魂苏醒之时,可以动乱八荒。筑基之境,凝结魔婴,据说魔婴九变,可以造就魔仙。神禁术,乃上古传承之禁术,据说神禁术大成之时,可以封印天地。虚族人族本同源,据说练就虚族分身,人虚同修,可以返璞归真,成就人王之境。当这些奇迹重叠在一个少年身上时,试问,这天地间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脚步?
  • 中老年营养菜

    中老年营养菜

    《中老年营养菜》针对中老年人的饮食需要,图文并茂,做法简单易学。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每种蔬菜所含的营养价值、保健知识和历史知识,中老年人健康最需要。让您做菜学知识,享受从内而外的健康。全面提供健康营养配菜方案、饮食宜忌等,丰富实用。开本适宜,随用随学,彩插丰富,方便参照。
  • 异世界军火系统

    异世界军火系统

    安杰穿越到异世界后,身体里突然多了一个“军火系统”。帝国将军:“59!59下山了!”古龙:“小老弟,你这驾F22飞的比我还快呀!”安杰:“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一发核弹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两发。”
  • 暗恋之魂

    暗恋之魂

    死亡并不是人类的威胁,真正威胁人类的是邪恶内心!
  • 弃妇田园将军宠妻

    弃妇田园将军宠妻

    一朝重生,成为被人抛尸荒野的小寡妇,邻里冷漠,家徒四壁,还多了一个黑不溜秋的拖油瓶含泪喊娘亲。林曦表示,不怕不怕,自己动手,撸起衣袖,赚大钱,神挡杀神,佛当杀佛,小日子过的风生水起!可突然来了一个美男世子自称孩子爹,还想拥她入怀?“别以为你长的像我儿子就骗的了我,先把家里农田耕了!”男人温柔一笑!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虽然取材于丹麦历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的尖锐的斗争。
  • 将军娘子书生郎

    将军娘子书生郎

    身居高位的玉林将军要委身下嫁于一介书生,一夜之间,叶赫国多少青年靓女没了心中的那个他(她)。顾子夜从没有想过要娶一个杀人如麻、一言不合就动手的女将军回家,奈何情之所至。申屠潇潇也没有想过要嫁给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只会动嘴皮子的文弱书生,奈何人算不如天算。某天,玉林将军和账下一老兵交谈:“御夫和御马有区别吗?”“有!”“啥区别?”“烈马降服之后终生乖顺,可人就不一样了,现在降服,难不保日后……”某书生听到,急急插了一句:“我可以保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特别特别管用的职场心理学

    特别特别管用的职场心理学

    职场中也是如此,要学会把握人的心理——好的职场关系,不是一味地讲实话,而是先判断对方相信什么,再顺应他们的世界观,说该说的话。本书提供最实用的心理学定律,帮你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在职场中,人际关系有时候比公司制度更重要!书中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中学会慧眼识人,巧妙用人,圆融待人。进而游刃有余地处理你与自己、与领导、与同事、与客户的四大关系。
  • 重生王牌甜妻

    重生王牌甜妻

    [宠文,慢热(架空,勿深究)](新书已发,《异能狂妻:帝少宠上天》)沈欢颜前世为了渣男放弃学业,却换来孩子流产,丈夫出轨闺蜜,自己被害死的结局,所幸她回到一切还未开始的时候。带着空间发家致富,虐渣男,虐小三,小日子越过越美时还撩来一个腿长颜好的汉子。“这位先生那晚只是个意外,请你忘记好吗。”沈欢颜看着眼前帅气高大的男人一脸无奈。“那可不行,拿了你的初吻我得对你负责。”某男将面前的小女人困在怀间,“或者你对我负责也行,不吃亏。”嗯,负责的结果就是从此日日笙歌…(本文架空,苏爽,打脸升级虐渣应有尽有)
  • 及格的幸福:缘分天定

    及格的幸福:缘分天定

    “是否这样的伤害才是你给我的全部?”“留不下你的心,我也要霸道的留下你的人!”……“幸福如果可以用一百分来算的话,你给我的却只够及格成绩!”“我无法给予你满分的幸福,却依旧要你留在我的身边,因为我给你的是满分的爱!”……“爱情没有对错,而你却强行的加入对错,那么谁对谁错呢?”“为何你的世界变成了黑色,为何我走不进你的世界,到底哪里出了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