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断想
“怜悯”这个词平时只用于典雅的书面语,老百姓们更习惯说:“可怜”。这是人类的一种很普遍的情感,芸芸众生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可怜过别人,也都被别人可怜过。
可惜正因为它是太过普遍了,所以我们往往失去了感觉,一定耍有某种外力的撞击,才会唤起我们的思索。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文学沙龙。一共来了七八个人,全是出过几本书的青年作家们。互相之间并不完全认识,我们都是受土人的邀请而来,主题是讨论近期的文学创作。嘿,迁年头,很久没有这么正儿巴经的文学话题了,所以大家都很必奋.不仅准时赶到,还摩拳擦掌准备做一回“别车杜”。
全没想到一进门,但见一位时髦女郎端坐屋中。
一看就不是属于我们这群的。不是因为服饰和发型都透着前卫,也不是因为浓妆艳抹,而是因为眼神,那陌生的、怯怯的然而又满不在乎的眼神。
果然就是一位男作家带来的女朋友。我们都很礼貌地和她打了招呼,怕她感到冷落,几位女性还特意与她聊上几句服饰之类。她呢,不大开口,只是垂着眼帘听我们讲。但很显然的,她一点也没进入我们的氛围,只是在熬时光,一心巴望早点被男朋友带出这个门,就像搭错了车的一个乘客。
我不禁可怜起她来。看她还很年轻,却连固定工作都没有,只是每天跟着男朋友,从早剑黑当他的影子。男朋友同然很有钱,可以供她穿金戴银.出入高级宾馆饭店。可是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他并不拿她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她只是属于他的个私有财产,就像他的彩电冰箱或宠狗宠猫一样。
这种完全没有自我的日子,难到不难受吗?我一边端详着她的脸蛋一边想:这难道就是她的理想生活方式?她真是心甘情愿的么?她的今后怎么办呢?……
谁知后来竟听说,她同时也在可怜我们——可怜我们生为女人,竟还得自己思想、自己写作、自己上大学读书、自己上班挣钱、自己进入文学沙龙和男人一起讨沦问题、自己苦兮兮地往前奋斗……
上帝啊,这两种互为逆向的、同时又都是那么真切的怜悯啊碉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两种价值观截然相反的怜悯与被怜剀悯,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是随处可见的。
有表层形态的。比如早上你情绪饱满地踏上上班的路途。你正一心一意地蹬你的自行车,突然斜刺里冲出一辆车抢行。你躲闪不及被猛然撞倒,那人却不但不道歉,反而对你破口大骂。这个时候,你当然不屑于同他争吵,而是从心里可怜他,这么没有教养不怕被人看不起?他呢,看你文质彬彬地.声不吭,竟也在可怜你——就你这书果子样,也配跟我较劲?……有观念不同的。比如有一位小报记者曾对我夸口,说他每天根本不用回家吃饭:“要是记者还回家吃饭,这记者不就白当了吗?”我不无讽刺地说那你就天天去赶会。他自豪地“哈哈然后说:“哪还用赶会呀?你就这么出了门,推哪个门进去,不是你的报道对象?”蜕实在的,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怜悯他:就为了这么一顿饭,就得日日天天周旋表演一番,也太不值了!谁知他还大感其慨地怜悯我——“没想到你这个大报记者这么不开窍,我要是有你这个位子……”
还有道德伦理的。前段时间,文坛出现了一股隐私文学热,有些作者利用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来展示自己的婚外恋、同性恋、性欲望、性生活乃至于淫、强奸……在读者中引起极其强烈的批评。我对这些作者深深怜悯,可怜他们靠出卖自己招徕读者的作法,就写了批评性文章。不久却收到这样的反馈:“你干吗要当卫道士呢?”其怜悯之情也是溢于言表的。
还有人格差距的。生活中,我接触过一些大伪似真的家伙,本来在他们丑恶的内心中,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攫取欲和占有欲,整天焦虑着争名、争利、争官、争宠,随时算着怎样使别人倒点霉,怎样把别人打人地狱。可越是这样的家伙,脸面上越做出迷人的少女微笑,嘴巴里越高唱着真善美的歌谣,文章里也总是不忘以美丽词藻装点自己。我极度讨厌这样的伪善儿,宁愿跟表里如一的恶魔打一仗也不愿跟伪善儿说句话}同时我亦从心里深深可怜他们,可怜他们忙于做婊了又累心立牌坊,而又随时随地都有被人戳穿的可能——现代人是多么聪明准能欺骗和掩盖得久呢?可是当我把这层心思向朋友说起时,不料朋友劈头向我断喝:“你别发呆了,他们还从心里更可怜你呢!可怜你都什么年代了,还讲究什么表里俱澄澈!”
这真是两种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不同,判断就全然不同。是耶?非耶?嘲弄崇高,亵渎神圣,蔑视道德,排斥传统,丧失目标。生活可以全不必问为什么,要有钱,傻吃傻喝也算当代英雄。
记得9岁那年,我被批准第一批加入少先队。当我穿着白衬衫花裙子站得笔直,在队旗下宣誓的时候,好几位没被批准入队的同学都哭了起来。在那时的日子里,人文大环境崇尚的是活得崇高,有意义,为社会和人民奉献。人们心中的是非标准尺度虽然单纯但极为明确,以善为善,以美为美,白天就是白天,黑夜也就是黑夜。今天提倡价值观念的多元选择,有一晚我督着女儿弹钢琴,她想偷懒,突然嬉皮笑脸给我唱了一首儿歌:“好男不上班,好女傍大款。得了5分算什么,币敌他爹20万。”
女儿刚10岁。天可怜见!当然,还有恶之更甚的。比如偷窃、抢劫、绑架、谋杀、叫投机、出卖、钻营、背叛、恶醋泼人、思将仇报、诬告君子、陷害忠良、杀人越货、落井下石、好话说尽坏事做绝……说来我有时候也实在想不通,这个世界的天这么蓝,树这么绿,花这么芳香,太阳这么温暖,孩子这么可爱,难道不能使愧对它们的人自省吗?
我问天,问地。问古人。
天地不语,圣人答焉。子L子送来一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韩愈日:“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这叫什么?这叫“自反”之心。古之君子,人人持之。我赶紧推开历史图书馆的大门,翻《十三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四库全书》……、检《东莱博议》、《古文观止》、《世说新语》、《人间词话》……甚至通俗如《弟子归》、《朱子家训》、《三字经》、《千字文》……千篇万文,字里行问,都在讲君子克己的道德修养,谕为人着想的处世准则。而今之人呢,比古人多读了那么多新书,多见了那么多新事物,多懂了那么多新道理,多享受了那么多现代科技新成果,怎么反倒不如古人呢?
是选择的诱惑使人眼花缭乱?
是物质的极大丰富煽起了更强烈的占有欲?
我不知道古人们是不是怜悯我们——人类果真堕落了吗?冈我思索至此,我都觉得冥冥之巾的诸神,在云端里向人类划注视着,期望我们能幡然而悟,将自己改造得更好一些。手是我羞赧地垂下头,双手台十,向神说:“请示我通向悔过自新之路。”
神示:“人间自有真君子,你去寻找,不舍追随。”我就去寻寻觅觅。
我去拜访了一位位名冠华夏的作家、学者、艺术家读他们的作品,我曾一次次热泪盈眶,现在面对面地聆听他们内心里的激情,真恍如梦中。我努力体察着他们丰富的心灵,追踪着他们深邃的思想,再重读他们的书,再思再想。他们确实给了我许多许多。我觉得自己十分像大风浪中被颠簸得天旋地转的一个水手,死死抓住了他们抛给我的缆绳……
于是我衷心地感激神,想拨开云雾,见见他的真面貌神好吧,请随我来,再带你去见一位真君子。我被带上一座高,那里有一片白雪皑皑的开阔地,站着一位老者。我差点叫了出来,这不是在我心目中被奉若神明的张中行先生么?
绝不仅仅我一人如此说,年已八十有五的行公,在许多文人和青年人的心目当中,都是“神”。他集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作家……于一身,对我说的却是“我这一辈子学问太浅,让高明人笑话。说句玩笺话,若王国维先生在世,能评上一级教授的话,那谁还敢评二级?连三级也没几人当之。”他一边这样感叹着,一边不解地问他的弟子:“我在外面真有那么大名声?”
而我辈之人呢?有的一共也没读过几本书写出过几篇像样的文章,就敢自我陶醉、自我膨胀、自我吹嘘、自我扩张、惟我独尊、妄自尊大,老子天下第一,整天汲汲于名次,争座位,诋毁别人抬高自己,愤愤然得不到的焦躁里……与行公的境界相比,是多么可怜的井底之蛙。
差距也许就在这里?同“学”,近年社会中逐渐陌生化了的字眼。凹“修养”,更成为故纸堆里面的遥远话语。书籍倒还在继续源源不断地印制出来,而且越印越豪华,动辄十本八本一套,往书架上一摆,真的比花瓶、镜框、化妆品等等高雅气派得多。可是它们被一本本码上堂皇的书柜之后,却同时也就获得了一种深宫寂寞清秋的命运。它们是真正的“白头宫女”,一转头就被遗忘了。
真正踏踏实实埋头苦读的人,在这个浮躁如云的社会中,是少而又少的了。学习的确是一件太艰难的事情,不仅商海可以赚钱.文坛可以挣名,歌舞场可以少了约束,多了疯狂……可是不学的结果,就会是那位男作家的女朋友,那位出言不逊的撞车人,那些展示隐私的作者,那位不择手段的伪善儿,以及那些自封为老子天下第一的野心家、阴谋家、投机分子……这是最让人怜悯的。
我们人类,本来就有着许多先天的毛病,面对着泱泱大千世界,浩浩历史长空,最大的悲哀就是由于认识能力的有限,我们永远无法穷尽真理,使世界好得到位。但是我们也有一些能够做到的事——学习.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万事之源,立身之本,悠悠世间,唯此唯大。
一个人就活一辈子,谁都想好好享受有限的生命。那么,谁若不想再被人怜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请少一些汲汲于名利场的贪一,先好好读上几奉书再说。
1994年6月也说善良越不善良的人越爱说自己善良。这是因为若真实地向世界袒露他本心的邪恶,不但别人会鄙弃他,就连他自己也感到无以做人。所以他一有机会就要在人前人后标榜自己,把自己说成是这个世界上最仁爱、最利人、最富有同情心的正人君子。他每干一件坏事,就要把这善良的颂歌唱上一遍。他干的坏事越多,他唱得越多,越响。
越不善良的人越爱在文章中写自己善良。这是崮为他知道必须用五彩的语言装点自己,他才能够继续混下去。所以他尽量找那些清纯、优美、动听的词藻遣词造句,不失时机地使自己灿烂其中。并且他晟爱重复“文如其人”的老话,仿佛这么一打扮,他就真的从外到里都变成了,好人,越不善良的人越爱饰佩善良的花环。这是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是败絮其中,格外需要金玉其外的装点。所以他就像一个青春已逝的老女人,只要在人前出现,必摇曳着珠光宝气端出笑脸。有时甚至在寂寥人后,也须臾不肯摘下环佩,继续陶醉在浓浓淡淡的香气中,回味着傲谦谦君子或是窈窕淑女时的快感。
越不善良的人越高举着善良的大旗。这是因为他需要以此来刘制世界,巧妙地运用别人的善良为自己服务。所以他张口善良,闭善良,走到哪里都把善良挂在舌头上,然后就利用善良崇高的感染力,要求别人为他做这做那。这种方法真是妙不可言,既显示了自己的高尚,叉达到了用人的目的。因而他一边高举着旗,一边笑在心里,觉得这样活着才是合算。
越不善良的人越觉得只有他们自己最善良,这是因为依他奉心里的欲念,他看别人都是恶鬼。所以他老觉得这个世界在坑他、骗他、玩弄他;老觉得别人占了便宜,他吃着大亏;老觉得自己得不到。他算来算去,扒拉来扒拉去,能找出一个高尚的人,那就是他自己,他们满眼里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总用自己的优点去和别人的缺点相比较。所以他们老是在说别人的坏话,他们跟谁都相处不好。即使别人帮助了他们,他们也绝对不相信人,吏不肯为别人做一丁点善事。
越不善良的人越爱指责别人不善良。这是因为只有把别人描述得比他们还不堪,他们那颗躁动的心才能稍许半静一瞬。因此他们最津津乐道别人的弱点、缺点和错误,不惜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夸大其辞、无中生有、造谣生事……甭管是他们的老师还是学生、亲人还是朋友、同事还是邻居、恩人还足路人……都一概逃不出他们阴暗的心、挑剔的眼睛和刻毒的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