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9300000007

第7章 探索(2)

你告诉我激流就像火网交织

为你琢磨了一个金刚身体,

你的沉默为大多数人的沉默提供了理据,

而你的愤怒却明显不是。

那么沉默怎样安葬我的哑啼?

树枝伸出援手,

猎人也不吝啬他枪管结出的樱桃,

这虚拟身体无疑将会扁舟渡海

却不是沸腾的泥牛,

黑鸟在它的耳蜗里面寄居。

十年足以令一个歌剧院荒芜,

无论是否你钟爱的女高音唱出。

你知道最后一排座椅底下躺着的尸体

正幽幽念白黑鸟最黑的唱辞:

你知道沉默怎样雄辩我的哑啼。

不是那水上行走着的

灰衣的杂技诗人,

他的哭泣始终和你我一样,

他笑起来却大大不同

如此妩媚,正当我离魂此际。

拒绝哀悼一个阵亡的名字,

拒绝询问彼此踏雪的行旅,

不在光里头搜索光

不分辨夏天的客人是红是黑,

沉默恰恰,在一条锁舌里寄居。

过黄灿然旧居

从鲗鱼涌地铁站A出口

漫长地向上走的时候

我想起我曾有过的炼狱篇的想象,

我们不可能是维吉尔和但丁

但她们和他们可能是

与神曲里鬼魂同样怀抱希望的人。

这些你还没来得及一一赞美的

春秧街走来的丰乳肥臀,你的福建同乡

或太古坊的洋人,或者更可能已被你记下的

和你我一样小心酿造生活之蜜的男子。

你曾经一会儿从小山坡上俯视

一会儿在凌晨小巴上窥视

也常常在地铁上浮想联翩的另一些可能的命运。

我并没有特殊的朗诵技巧去再吟哦一番。

但我时常想起你离开香港之前最后一通电话,

你说也许将要写深圳的山水诗,

我想说的是鲗鱼涌的山水也还在生长明灭中,

我仿佛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在其间行走、攀缘,

有时停下来抽一颗烟,

他怀揣着我们尚未写出的诗篇,

有别于这城那城所有这些怀抱希望的鬼魂。

郑州十四行

狸力在云中出没,俯视着烟尘的来路,

无法认同自己的化身,废墟、天堂和家,

除非它能心生怜悯,对街上的一个行人。

这人只顾抱怨他被一个女巫变成了猪。

正对着高窗的楼房,仿佛一个墓碑

等着土地爷将烟头扔在开发的坟场里:

经过马寅初,马克思变成了马尔萨斯,

多余人口来自伟人的大脑,冷战的炮灰。

一张卡夫卡式的地毯铺在洗浴中心。

命运垂怜一个诗人,让他买彩票得奖?

不管怎样建筑都无法拒绝一位新僭主。

至少在河岸以南如此,文明仍在滴血。

政府和别墅向着白鹭衔起的沼泽突击,

而小卖铺里,即使无人时也播放电视剧。

王东东诗选(7首)

隧道中的佛

为了你的故事,火车应该

学会其他的致敬方式,

然后继续行驶。虽然鸣笛

并不能扰乱星空,正如很多事情。

有人下车,在路边临摹心经

荒草即将淹没,碑石前不吃不睡。

很久以来,我坚信自己

不念诵,也能获得心灵的平静。

汽车颠簸中,闭着眼,在一张

表情多变的脸上我看到了庄严:

我惊诧,那就是佛,但又认

出那亲和,只能是我自己的脸。

我暂时不能得道,也应感到欢喜。

佛在大山中站起了身子,挣扎着,

就像盘古。大山酝酿着山泉,

地球才没有凸起为一座地狱。

在每个山洞口都有一个佛

被火车头推向另一个山洞口。

但是,不嗔怒,也不欢喜,

就如你无法指责一个过度繁殖的国度。

佛在大山中,而不是刻在表面

这样它就会躲过掠平信仰的炸药。

不要相信那些将世界当成比喻

和一场梦呓的人,远离他们。

末班车

疲惫时,人会边走边睡:躲过市场

和法规,但眼睛渴盼着空灵的明火。

总有人会被甩到生涩的角落

拿着电脑和字典也找不到。

但无法抱怨,铁路线边

穷乡僻壤,自古有亲戚。

从村庄延伸到首都,保安认识

各种证件——一如蝴蝶的翅膀

在郊区闪烁,但还是无法满足巨兽的胃口。

梦游者消失于梦游,犹如湖水中的鱼和石头。

车门打开,车门闭合:只有黑夜,能留住旷野——

那伤害的视野,在一个稻草人对墓碑的模拟里。

不要对我说,有一个国家

那里的悲哀可以让死者再死一次。

更经常的事,被当作偶然:

军乐队通过,街道空无一人。

我无意哼出一段旋律,却发现它

源自对面的小卖铺,在播放流行音乐。

“我们这些人在等着末班车

不知道时代要往哪里去。

世道如此,死人看了也会复活,

但复活后,看到了又甘愿死去。”

但你在星空下徘徊,醒悟到

地球并非宇宙的下水道。

我感到不适……

胸前压着一块磐石

光洁无比,顶端

没入了云雾

胳膊刺痛,压痕累累

我用力翻了翻身

磐石,訇然倒塌

凑近了看,原来是

一段虚无的铭文

隐现在草丛里

诗产生自不安。诗是

我的疾病,犹如

从药草推测病人的

症状。我吓了你一跳吗?

在我的病历上写着——

曾同一朵云同寝

被其无故压伤

——我要为我松散的新诗辩护?

所谓自由,就是

与一朵云同寝,被其无故压伤

给一个诗人的墓志铭

我望向窗外,为何你等不及黑夜中的收割者?

当他穿过田野捡拾麦穗,时间已到了冬天。

他总是迟到,为了不让人们抱怨没有准备好。

而宁愿纵身一跃?你向往的晚年就此消失,

仿佛在出海口汇入大海,你可会再次

洄游到内陆产卵,增加世上智慧之盐的浓度?

生命的,太生命的!如果不是生命,诗是什么?

为何不能效法古人吟诵人生苦短?在华北平原,

暖气已供的室内飞舞一只苍蝇,打扰猫的清眠。

一张网撒在天空,让鸟类学会飞翔。人的语言

越流利就越危险。有一只巨手在揉搓你的心脏,

你已无法喊疼,只看着窗外,胸中的火焰燃烧。

哲学的,太哲学的!不该自杀的人却自杀了

该自杀的人却没自杀,你的自杀不能杀死他。

甚至也不能让他羞愧。世上的好人越来越少。

中年,开始在发现自己的儿子是弱智之后。

而且还成了自己的学生。那么,自己的老师呢?

谱系图上的病历,仿佛祖国和爱情都无法选择。

接受你高贵言辞的安慰,我却不懂得你的孤独。

你已完成了地狱的旅行,中国仍历历在目;但你也

在昭示我,凭一己之力抵达天堂,无人可以向导。

讲 经

讲台上的他没有口吐莲花,也许因为在说一门外语;

他竟然显得有一点口吃,本土的信众绝不会相信。

这是另一个他:佛,也可以是一个相扑手似的正方形。

他否定自己为活佛转世,仅因为今日之我不知道

明日之我。他的颓废,让他禅定于昨日的波音777

三角形中。他声明废铁飞行的可能性:观想无二。

他的手围绕着头部,抚摸、抓挠,仿佛那是一件乐器

忍不住菩提树的瘙痒。他停顿的时间太长,以至于

不少物种灭绝:佛,只是一个永远无法企及的远景;

就像走神的导演,播出沉闷的影像,而很少发出声音。

他投射出佛,已失去本意:一件东西不是自己,它

总是另一件东西。讲经声始终伴随着一个婴儿的哭泣,

由一个家庭妇女或保姆带来。你突然提到尼采:佛

超善恶,又非超善恶。莫非你在教导我,能杀则能生?

地狱上有天堂,天堂上有涅槃,可惜我永生难以到达。

佛不是求静止,也非痛苦的运动。地球转得越来越快,

几乎失控,坠入毁灭;我期望我的鞋子和我会让它

转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依赖我疯狂而准确的摩擦力。

车窗外

房屋、树、田畦,在我眼前

一闪而过。没有房屋的地方

有树;没有树的地方,有田畦。

没有田畦的地方,有房屋。

什么也没有,——不!也许有

空气。也许有河流,也许有远天。

它们有层次地累积,涂抹车窗里

油画般的眼睛,颜料松散着……

但是它几时变成了一个空洞?

什么也没有,——也许有天气,

从天空旋紧的螺帽里,雪下着:

中空,有一个人,在田野踯躅。

有一个人代替螺钉,钉在车窗外,

风声变小;但他还是给其他

事物留下了空间,可以怀疑

是洞边的兔子耳朵让风声变小。

我感到他一直尾随在汽车后面,

跑出了城郊,也跑过了乡村,

他要跑到哪里去?我说不清。

他在路边跑,偶尔也跑到地里去。

身形混同于云影,他在池塘边

逗留。他回过神来追赶汽车,我

刚睡醒。当我返程,他在身后,代替

房屋、树、田畦一一消失,垂直着,

又出现在画布上。他张大嘴呼喊,

在汽车引擎的轰鸣声里淹没自己

(我听不见),融化了雪人,(邻座

被walkman震动着),田野的巨灵走动……

“在我们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读朵渔、廖伟棠、王东东的诗札记

耿占春

1 朵渔的声音

多年前读到朵渔的诗,让人即刻产生一种阅读信赖,就像听到一个陌生又熟悉友人的声音。在繁富的修辞技能和普遍的调侃语气中,你听见有人在用深心说话。或许因为当代诗乃至学术话语装饰太多,一个有勇气袒露心迹的人就会从噪声背景中突显,构成一种令人信赖的言说。他诉说着《写小诗让人发愁……》:

……你一支笔

能做什么?写小诗

让人发愁,看水徒生烦恼

就那样在菜心里

虚无着,……太阳多余

且迂阔。

为什么那些总是抱怨看不懂当代诗的人们不去读读朵渔的诗呢?当代诗歌在朵渔这里变得朴素、真实而有魅力。能够听见朵渔的声音,还能看见他站在何处说话,在一个日常世界里,有意义的事物、有意义的生活在消失,他不讳言处在烦恼与发愁,“在菜心里虚无着”是他观察自身虚无化的一种方式,太阳“多余且迂阔”映照着的是他自身的状态。他诉说自己《危险的中年》:

感觉侍奉自己越来越困难

梦中的父亲在我身上渐渐复活

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沉沦

更多时候管不住自己的骄傲

依靠爱情,保持对这个世界的

新鲜感,……多么堂皇的

虚无,悄悄来到一个人的中年……

这是一种彻底:诗意变得自相矛盾,一首诗常常从非诗的情境中发生,一种意义来自于了无生趣的时刻,就像“虚无,悄悄来到一个人的中年”;一种诱人的虚无,一种无灵性的虚无,然而却吸引着人们;成为“诗人”,是一个人“危险的中年”的救赎方式。他不是沉沦的诱发者,却将之视为探索自身虚无化的一种方式。

在朵渔这里,这一声音并非只是一种自我规训的主体,而是一种能够称为主体意志的那种内心力量的生成。它带来一种中年的、降低目标诉求的见识,即一种日趋复杂的看法:

不砍掉这棵树,我们就没有炉火

不割掉这片麦,我们就没有食物

不杀掉这头羊,我们就没有祭祀(《收获》)

对朵渔来说,一种内心的声音、一种主体性的声音并非收缩至狭隘的日常空间,然而,一切似乎又都隐含在日常性之中:生活和古老的习俗,乃至圣事。炉火,食物,祭祀。就这样,树木、麦子、羔羊这些凡俗的事物与圣事相连。朵渔有力量穿透作为习俗的日常性再次抵达“格言”般的智慧:“凡喜悦和赞美皆是一种施予/死亡和罪过才是真实的收获。”(《收获》)在朵渔这里,格言没有简化智慧,而是成就为一种复杂的心智。对“危险的中年”而言,他意识到一种与主体性有关的行为均属于“死亡与罪过”,而“喜悦和赞美”皆为被赠予的。一种深深的谦卑,平衡了“骄傲”。

真实的内心生活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是包含着外部世界的全部复杂性及其伤害性经验。因此我们能听见朵渔时常感慨,“失去土地的农夫在屋顶上栽种土豆/权柄在握的官吏在鼠洞里隐藏金钱”(《这世界怎么啦》)。为此,他必须放弃对现实的赞同——

现在我们住在有期限的房子里

耕种着无主的土地,过着一种

倒计时的人生,我们的国家

就像一个有限责任公司。(《解放前》)

一般来说,朵渔并不认为这些负面经验与个人所收获的“死亡与罪过”毫无关联,他书写“堂皇的虚无”或“危险的中年”,也诉说身体与欲望之空:“在旅馆的床上。我曾以为它是我们/可以依赖的某物,最终会接纳我们/但是没有。无论在空虚中升起的烟雾/汗水、泪水和精液,都没有被收容……”(《床头灯:致加缪》)他讲述欲望的“充盈”带来短暂充实的幻觉、相互赠予的幻觉,而实则面对着无法填补的虚空:一种意义资源的稀缺。

当少女们变成婊子的那一刻

我也正从少年变成一个恶棍(《致毛子》)

多么无情的自我嘲弄,多么令人心碎的经验:一种社会批评或一种愤怒如果没有同时指向我们自身就沦为另一种谎言。没有人愿意成为婊子,也没有人愿意成为恶棍。生活之路在背离我们的初心。指出这一点需要勇气,然而朵渔仅仅抵达这里就意味着他只抵达了绝望的反讽,显然这既不是朵渔的伦理目的也不是其诗学目标,用他在这首诗中援引的一句格言来说,朵渔指向这样一种诉求:“在我们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多余,匮乏,稀薄,虚无,死亡和罪。朵渔的诗思并不受制于统一的逻辑,他会说:“稀薄也是一种教育啊,它让我知足”——

自由在冒险中。爱在丰饶里。人生在稀薄中。

一种真实的喜悦,类似于在梦中痛哭。(《稀薄》)

朵渔的诗总是呈现出日常生活中许多不同的时刻,望着卷心菜或“多余且迂阔”的太阳,或在彼此的失望中匆匆走下楼梯。他既非不懂得反讽,亦非不知道世俗的能量,却能够保持一种抒情的力量,就在反讽的时刻:“只有爱情里/还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多么地违反经济学规律和交换原则;又是多么地不够现代性:只有爱情“没有失去基础、词根和形而上学”;爱情又是多么地不够政治正确:“还信奉多神教”;爱情的自由、自发和自主性几乎是犯下了一种罪行:“只有爱情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反对多党制,不反对言论自由”(《只有爱情……》)。尽管朵渔知道“白痴主义占据了抒情的舞台”,但他依然期待着:“只有伟大的爱情/才会爱上灾难。”(《最后的黑暗》)朵渔把抒情置于反讽的语境中并且依然相信它。这就是朵渔的力量。

同类推荐
  • 狱中书简

    狱中书简

    这是一本从敌人的监狱中寄给友人的信的结集。由于监狱严格的通信检查,作者只能写一些平淡的、零碎的感想和小事。但是,即使是这样,这一束信札还是闪着耀眼的光芒;即使谈的是小事和片感,还是反映出了作者的人格的光辉。作者在信中谈读书的感想,谈一些往事,谈一些生活中的印象,也谈小鸟,谈动物,谈花草,谈自然的景色。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乐府诗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情强烈外露,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在《陌上花开》中,安意如以诗为线索,以史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古意盎然的乐府诗词完美解码,复原了那些哀乐缠绵的故事、丰神俊逸的人物、婉曲难测的情怀。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五代。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追随先哲大师的足迹 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比尔·盖茨、大江健三郎、俞敏洪、林语堂等商界奇才、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 归来的“另类”艺术

    归来的“另类”艺术

    关伟,1957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1989年至1993年先后被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艺术学院,堪培拉国立大学艺术学院和悉尼现代艺术中心邀请为客座艺术家。在这之后多次获得澳大利亚政府艺术基金,包括2008~2010年度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艺术基金。2008年在北京建立工作室,此后参与了多项有影响的中澳艺术交流活动,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悉尼。关伟的作品在复杂的象征性绘画符号中,有力地体现了当今社会、环境的两重性。他的作品是他丰富的文化储备,对社会、政治的高度关注,以及他对艺术史的广博知识的产物。关伟曾在世界各地举办了超过50届个人展览,如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魔咒-关伟2011”;同时还应邀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当代国际艺术展,如2009年第十届哈瓦那双年展。欧阳昱作为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Globalizing Australian Literature”(澳大利亚文学全球化)项目博士后研究员,曾为该项目而于2010年3月18日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以中文采访了关伟,后译成英文,此为梁余晶的中文回译。
  • 你如热雪,从未妥协

    你如热雪,从未妥协

    我们一起牵手,手持爱与热情,和未来相遇!没有穿不透云层的阳光,没有无法到来的以后。世间所有的遇见,都值得珍藏。献给那些正用这份单薄的青春,触摸世界的你们!
热门推荐
  • 丁香,丁香

    丁香,丁香

    陈蔚文,女,1974年7月生,浙江兰溪人,供职媒体。在《小说月报》《天涯》《上海文学》《散文》《散文-海外版》等刊发表小说散文及随笔百万字。出版散文集《随纸航行》(2001,中国团结出版社)。随笔集《不止是吸引》(2004,上海东方出版中心)、《情感素材》(2005、1,上海文汇出版社)。段丁香在有三百多名女工的涤纶针织厂算起来,论五官她排不上漂亮,论身材也不算高挑,但她有种别的女人身上没有的东西。
  • 花语绝恋之离落梨花(全)

    花语绝恋之离落梨花(全)

    (梨花的花语:纯情、纯真的爱、一辈子的守侯)孤苦无依,无人理,便叫离儿。她本以为自己会在李府里安度一生,无奈为了对自己百般好的小姐,代她出选秀女。什么都过人的她不想要去争什么,也不愿当什么妃嫔美人,只想像小姐一样守着一个人度过一生。但在勾心斗角的皇宫里是做不到你不范人,别人就不范你的。往往你越是越什么都不在乎的话,就要被人利用陷害了。离儿她有着自己心中一个简单的愿望,忍受所有的风暴,只想等到期满之时,出了这深宫,找个所爱之人共度此生。但她这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她稀里糊涂就失身了,却不想自己居然失身给个公公!这要她怎么办?如何是好啊……身虽无缎络绸衣,素雅青衣更显柔美;发虽无银钿金钗,清素木簪难掩青丝;杨柳细腰尽显娇,夜伴水声暗香自来;未见其面心已动,不知女子是美是丑?一个阴谋套着另一个阴谋,这到底又是谁的阴谋?当答案揭晓的那一刻,改变的是什么?—————————————————————————————————————————————好友宝贝要幸福——《穿越之美男要嫁我》搞笑轻松小文文~~~http://m.wkkk.net/a/83795/漫落群号:50761847(加时请写一个漫落的小说名)
  • 弗莱迪与双胞胎(小猪弗莱迪)

    弗莱迪与双胞胎(小猪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神血尸潮

    神血尸潮

    天际虚空陡然浮现出一座座巨大神殿虚影,高耸连绵的神山,奔腾不息的神河,浩瀚的神战,漫天的血雨,一切都发生的那么突然……世人看到诸神在陨落,千丈的神躯在乱战中被轰的废碎,倾盆的血雨浸满了整个世界,毫无防备的世人顿时被血雨淹没。血雨中无数人类倒下了,血雨停息之后,它们又站了起来!熟悉的面孔,泯灭的灵魂,末日降临,血尸如潮……ps:《神血尸潮》书友群:276476557
  • 快穿之女配功德无量

    快穿之女配功德无量

    从混沌中醒来的苏离没有记忆,身上也没有系统,只是按照冥冥之中的指引,淡然的过好每一次的轮回的生活慢慢的她发现,她每一世的身份均是下场不太好的炮灰.....百世轮回,积累了无量的功德金光的苏离才发现,事情远不是她认为的那样简单
  •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是由作者阿库乌雾所创作的散文诗集。该作品由《虚构血脉》《解码血族》《献祭血城》三部分构成,共六十五篇散文诗。《混血时代》作者将这个时代命名为“混血时代”。在时代洪流的作用下,作者表现出对文化混血、族群混血的充分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本民族失落的焦虑与挣扎。除此之外,在《混血时代》中,作者还表述了自己乃至世界各地各族人文知识分子所应该关注并予以严肃思考的命题,即关于种族变迁,关于信仰危机,关于人性变异,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主题。由此,《混血时代》是一部作者对世界万物的观察、解释,也是反映彝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志。
  • 全真清规

    全真清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无效的自我愚弄比比皆是。肤浅的对话、豪华的多媒体包装充斥课堂。最令人悲观的是,权威的理论与生动丰富的阅读经验长期为敌。原因在于:第一,权威理论未及与中国阅读经验结合,尚待完善;盲目迷信,生搬硬套,窒息了阅读的灵性。第二,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目前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把文化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比较”这样可操作的方法,从而把阅读的鲜活的体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谁是你的蜜桃乌龙

    谁是你的蜜桃乌龙

    “那个,你要不要喝蜜桃乌龙啊?”这是第一次见面时,钱梓木对我说的话。像是所有狗血又无奈的青春,他最终还是成了我手中那杯蜜桃乌龙一样的存在:微甜但冰,无法久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