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3800000002

第2章 怀丝念缕(1)

永怀国士

庄蕴宽(1867—1932),字思缄,号抱闳,晚年号无碍居士,江苏武进人。武进清属常州府,常州旧称毗陵,故又称常州人和毗陵人。毗陵庄氏为江南望族,瓜瓞绵绵,其来有渐。清代以儒学精湛著称于时。《清史稿》载有武进庄存与、庄述祖伯侄二人,均为乾隆进士,存与曾遍注“五经”,述祖亦名列“儒林”,均为毗陵庄氏之先祖。庄蕴宽一生虽然经历曲折,极富传奇,但要在肯堂肯构,无坠先绪。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与故宫的渊源和对故宫的贡献。

庄蕴宽早年曾就学于著名的江阴南菁书院,后历任广西百色厅同知、平南县知县、梧州府知府、太平思顺兵备道兼广西边防督办。其间,光绪二十七年(1901),筹备广西武备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广东武备学堂。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均出其门。宣统二年(1910),任上海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教导主任。武昌首义成功,与张謇、汤寿潜、赵凤昌等筹划革命,为上海光复做出贡献。民国建立,经孙中山、黄兴同意,临时政府任命代理江苏都督。1913年,任北洋政府肃政厅都肃政史,曾上书反对袁世凯称帝,后任审计院院长。1928年,辞官回乡,任《江苏通志》编委会总纂。最后终老于乡,私谥为贞达先生。

庄蕴宽任审计院院长期间,曾任“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参与故宫博物院的创建。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并在乾清门前举行隆重的开院典礼,庄蕴宽任开院典礼主席,同时还兼任故宫图书馆馆长。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临时政府通缉故宫博物院的负责人李煜瀛、易培基,二人潜离京师避难,此后直至1928年6月,庄蕴宽作为故宫“维持会”的副会长,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实际负责人。其间,庄蕴宽以个人名义向东方汇理银行借贷三万元平息“索薪工潮”,多方斡旋成功阻止直鲁联军进驻故宫,为防国宝重器流失公开发表启事要求组织清点故宫文物,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创始人和杰出的早期领导人,为故宫博物院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庄蕴宽爱护故宫和重视文物,与其家学和素养关系密切。毗陵庄氏家学传承有序,自成一脉。其学以经学为基础,兼及文史百家。庄蕴宽继承家学,兼擅书画。书法融会汉隶魏碑,尤精于草书。绘画以梅花见长,骨韵清劲,犹如其人。可以说,庄蕴宽的家学和素养,决定了他的喜好和价值取向。可惜的是,长期以来,这样一位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竟然没有一部关于他生平事迹的传记问世。这部《国士无双——庄蕴宽传》的出版,终于可以弥补这个缺憾。相信读者看了这部传记,一定会对庄蕴宽的风雨人生和爱国情怀,以及他为中华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蒋元明著、庄研审订《国士无双——庄蕴宽传》序言,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2年

纪念吴瀛先生

回顾故宫博物院的发轫与院史,不能不提到吴瀛先生。

吴瀛先生投入清宫文物点查,开始只是以内务部官员身份兼顾这项工作,此后竟离开了自己的本职,完完全全加入到故宫博物院的事业中,而且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故宫博物院经历了创办的艰难、成立初期的曲折、短暂的辉煌以及文物南迁等阶段。先生为之付出了全部心血,倾注了深沉感情。已成为经典的《故宫博物院前后五年经过记》一书,使我们既看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斗争,又感受到先生的辛勤努力与重要地位。

中国近现代以来,有些名门望族以其显赫的世家地位、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名门的联姻交友,加上时代的风云际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吴氏家族也是这样,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许多重要人物,都与吴家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而谈到早期故宫博物院的创建,吴瀛的舅父庄蕴宽先生更是做出了伟大贡献。

庄蕴宽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曾任民国审计院院长,做过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故宫博物院的创建,兼任过故宫图书馆馆长,而在1926—1928年故宫博物院处于风雨飘摇、命悬一线之际,庄蕴宽更是与故宫同人奋力支撑,坚持到最后的胜利。他是故宫博物院的创始人和杰出的早期领导人。

天有不测风云。所谓易培基盗宝案,不仅使这位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受冤含恨,抑郁而终,也使吴瀛受到牵连,成为被告。吴先生豪爽、热情、憨直,是个汉子,又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虽然他的受冤受害,完全是由于“同患难而观点各异,亲而不信的总角之交”易培基所引起,但他对易培基却一往情深,至死不渝。他在有生之年,念兹在兹,一刻也没有停止为易培基院长申雪。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还给毛泽东、董必武等写信呼吁。他所著《故宫盗宝案真相》,对这一案件做了详尽的记录。这一冤案早已大白于天下。

尽管如先生哲嗣祖光所认为,故宫博物院“以它本身具有的特性注定了是一个不祥之地”(《〈故宫盗宝案真相〉序》),尽管吴瀛先生在服役十年后,被迫离开了故宫,但他对故宫始终充满了感情。因为这个由皇宫变成的博物院,有着他的辛劳;他又是一个极其热爱艺术而且有着深厚艺术造诣的人,故宫无与伦比的迷人魅力始终吸引着他。他在晚年时,仍然把一生珍藏的二百余件精美文物无偿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吴瀛先生不仅有深厚的国学基础,且于西画及国画颇有造诣,诗文、书画、篆刻皆精。其绘画擅山水兼工花鸟,多以西画构图,隽永飘逸,意境高远。他的诗,沉郁雄奇,慷慨悲怆。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语文法》《故宫博物院前后五年经过记》《故宫盗宝案真相》,以及诗文《风劲楼诗草》《蜀西北纪行》,剧作《长生殿》《章台柳》等。在他那些落寞的日子里,在他郁闷、愤激乃至困惑的时候,这些业余爱好曾给他带来很大的慰藉。

吴瀛先生还活着,活在他颇有建树的学术著作中,活在他气韵生动的笔墨中,活在他情思斐然的诗文中,更活在他为之奋斗、付出心血的故宫博物院不断发展的伟大事业中,青山常在,先生不朽!最后,谨以小诗四首纪念吴瀛先生:

其一

洪业堪称第一篇,乾清门内忆流连。

波云诡谲几多事,须借如椽史笔传。

其二

谁铸奇冤惊宇中?但呼咄咄懒书空。

直披真相慰亡友,哪管人生如转蓬。

其三

迩水遐山写雅怀,长生殿曲喜而哀。

谢家玉树风流在,不负崚嶒一代才。

其四

十载峥嵘曾自雄,余生困顿叹秋风。

胸中块垒终消否?依旧珍藏献故宫。

原载2013年第1期《文化月刊》

“国宝”单士元

在故宫博物院八十多年的岁月里,有一些积极参与博物院筹建并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博物院的人士,他们的辛劳,他们的业绩,他们的造诣,使他们成为人所共仰的“国宝”。单士元先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单士元先生1907年12月出生于北京,自幼家贫,矢志于学。1924年11月,逊帝溥仪出宫,“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开始清点清宫物品,单先生作为北京大学的旁听生当了一名书写员,参与到当时的文物点查工作中。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单先生赓续供职在院,先后在文献馆、图书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单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故宫博物院建设和新中国文博事业中。1956年,单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2年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84年任故宫博物院顾问。从十七岁投入故宫工作到九十一岁辞世,单士元先生在故宫博物院整整工作了七十四年。

单士元先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特别是紫禁城宫殿建筑历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是清代历史档案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明清历史研究领域中卓有贡献的著名学者。他的学者、专家的人生道路,起始于他青年时代的勤奋。一边工作一边求学,几乎是他整个青年时代的主要生活。他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于1925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29年又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进行清代文字狱的专题研究。当时,赵尔巽等编撰的《清史稿》已问世,单先生于是对该书进行研究,利用文献馆的大量历史档案,1934年完成了《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大臣年表》的毕业论文,1936年经北大研究所诸教授审定,评予优良成绩,孟森教授认为此书“可以补旧史之阙,可以拾《清史稿》之遗,可以助研讨外交史者知人论世之力”,评价颇高。自1938年起,单先生曾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中法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任教,主要讲授中国通史、明清历史、中国近代史等。单先生还撰写并发表了许多明清史方面的著作和论文,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明清史专家。

单士元先生长期在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工作,在清代档案的编目、整理、编辑出版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档案学界,他是最早提倡档案目录学的学者。他说:“故宫所藏明清历史档案浩如烟海,持一卷不识其内容。间尝思之,中国图书目录学由来已久,而档案目录学尚付阙如。”在1936年中国图书馆博物馆会议上,单先生宣读了《档案释名发凡》一文,提出了上述观点,中国档案始建目录。他还着手为档案“释名”,如把清代档案按袭古的、因特设机关而新创的、因满文而译为汉文的这三种进行分类,后人只要据名查阅即可。从此,清代历史档案的研究进入了规范整理时期。

整理文献的同时,单士元先生参与了故宫博物院接收内阁大库流散档案,主要是军机处档案的初始整理工作,对其中的明末清初档案择要写出若干介绍文字,又将清代军机处档案、档簿等写出提要,并摘录其原文举例说明。这期间单先生在沈兼士先生指导下,与同人共同编辑了《文献丛编》《掌故丛编》《史料旬刊》等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重要出版物,并陆续撰写和发表了不少有关明清档案的论文。新中国成立后,单先生曾受聘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做历史档案学讲座,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档案史》,对中国档案事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单士元先生作为中国古建筑专家,更是建树颇多。1930年,由朱启钤先生发起的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开始了建立在现代建筑学、美术史、文献学的基础上,把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项专门学术的研究。中国营造学社所开创的古建筑法式和文献研究、古建筑实地调查测绘和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方法和原则,对今天故宫的保护修缮仍然具有指导性意义。单士元先生当时对外国学者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领域贬低和轻视中国学者的倾向深为不满,在民族自尊心的激励下,1930年加入营造学社,1933年担任编纂。他以搜集和整理文献史料为开端,注重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工艺材料,兼顾造型艺术、结构功能,与王璧文先生合作,1937年出版了《明代建筑大事年表》。这部书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中国建筑历史断代工具书,多次重印,至今仍然是建筑历史研究者的必备书。在此期间,单士元先生还多方搜集史料,草成《清代建筑年表》书稿数十万字。

新中国成立后,单士元先生以研究紫禁城宫殿建筑的深厚学术为根基,开始了他参与并负责管理、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使命。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为故宫古建筑提出了“着重保养,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修缮方针,并先后主持了三大殿保养油饰、角楼落架大修、高大建筑安装避雷针等重要工程。为了传承古建筑的工艺技术,单士元先生深入实际,注重传统工艺技术的研究,还聘请了一批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匠师,充实到故宫工程队。这是一个具有远见的举措,不仅可以确保工程质量,而且通过口传身授,培养出一批批技术骨干。这种古建筑传统工艺技术的有序传承已成为故宫博物院宝贵的无形文化遗产。

单士元先生从十七岁时的翩翩少年投入到故宫事业,直到九十多岁高龄辞世,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无怨无悔地贡献给了故宫。他钟情故宫,热爱故宫,以他求实谦虚、严谨负责的平民学者风范,在保护紫禁城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的七十四年风雨行程中,特别是在后期,他呕心沥血,奔走呼吁,向各级领导和中央政府提出保护故宫以及其他文化历史名城古代建筑的重要建议和议案,赢得了故宫人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尊敬与爱戴。

2007年在单士元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开始陆续出版《单士元集》,以资纪念。《单士元集》全四卷:第一卷《明北京宫苑图考》;第二卷是与王璧文先生合作的《明代建筑大事年表》;第三卷《清代建筑年表》;第四卷为《文集卷》,收入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单先生其他已刊未刊著作、文章和讲话。第一卷和第三卷是单先生的未刊著作,经过多年整理,现在予以刊布。

《单士元集》的出版,是对单先生一生学术成就的总结。单先生在世常说:故宫的砖瓦草木都是宝。不怕不知道,就怕不拿它们当成宝。我理解,这种珍惜人类文化遗产的信念,是支持单士元先生为保护故宫、保护文物而不遗余力的精神动力。我们今天纪念单士元先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传承前贤薪火,为保护好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而坚持不懈。

《单士元集》序言,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同类推荐
  • 解放济南(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济南(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济南,在许世友、聂凤智等将领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文苑撷英

    文苑撷英

    大学的功能内涵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元11世纪,在博洛尼亚大学等世界最早的大学建立之初,大学没有今天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功能,它似乎仅仅是一个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的地方,人才培养的目的很微弱。
  • 没有秋虫的地方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甚丰,涉及多种体裁;其中散文创作最受称道。于平淡节制之中,寓有丰富的意韵;文字简约,却如嚼青橄榄一样,余味悠长。同时,他的散文又极为规范,可供文学爱好者学习模仿。本书精选七十篇佳作,分五辑,以飨读者。
  •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是由洛夫先生亲自编定的一本诗歌选集。作者在长达七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各类题材的诗歌,其中一个题材是诗人着力很深的,那就是“动物题材”,蝶、鱼、鸟、蟋蟀、河蚌、蛾、猿、蛇、灰蝉、浣熊、泥鳅、雪雁、乌鸦、蜘蛛、苍蝇、蚯蚓,蚕、蟹……都在作者的诗笔下得到传神的表现。
热门推荐
  • 周易举正

    周易举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楼之倾世缘

    红楼之倾世缘

    林海病重,唤女归扬,为保女儿将来,过继一子林墨涵。皇上薨逝,却是被太子毒害,太后拥立亲子十六子刘玄继位,一时间风雨欲来,太后开刀清算前账。林海尚未出头七,皇上圣旨便到,孰料林墨涵手中竟有先皇遗诏,保住林家,携黛玉归姑苏葬父。林家与皇室又有着怎么的因缘,太后为何在林如海尸骨未寒之时就要动手?贾家及其他豪门贵族为顺应太后之意步步相逼,墨涵和黛玉又要怎样一次次破解阴谋,冲出重围?又有哪些人会一路保这兄妹俩平安?圣旨下,重返京城,等待他们的是什么?相依相守多少年,兄妹之情渐渐变为男女之爱,这段为世人所不容的不伦之恋将会如何收场。为保性命,一朝而反,烽烟起,新主立,天下定,兄妹情。且看黛玉如何走出贾家的亲情,如何走出丧父丧母的哀痛,如何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爱与被爱,演绎一段兄妹之间的倾世孽缘。墨涵:妹妹,哥哥不管你心中是怎生想的,哥哥都要叫你知道,哥哥喜欢你,只想娶你为妻,爱护你守护你一辈子。黛玉:哥哥,只要有你在身边,玉儿什么都不怕,管他是太后还是皇上,管他是贾家还是王府,玉儿永远只相信哥哥一人。推荐兰兰的完结文:黛清醉红楼推荐新文:嫡女策喜欢西兰的读者可以加入QQ群:2059761西兰—花菜。有什么意见大家可以随便提,或者有好的想法也可以告诉我。谢谢亲们的支持。
  • 重生之绝世太子妃

    重生之绝世太子妃

    重生的她,再也不会像前世一样悲惨死去,她的孩子、她的爱情、她的后位,都要亲手夺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史海钩沉:看历史精选集(套装共3册)

    史海钩沉:看历史精选集(套装共3册)

    《看历史》创刊8年精选集共三辑:《战争拾遗》《人文春秋》《异闻秘录》,百里挑一,都是干货!
  •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古代成贤妻

    穿越古代成贤妻

    我以为我是他的第一次,就为成为他的唯一,哪里知道,他竟然对我如此无情,此生如此,穿越而来,重新开始,一改往日懒惰,发家致富,遇见爱我之人,成为他之贤妻。
  • 带个郎君回现代

    带个郎君回现代

    白天梦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富余家庭,在哥哥的保护下一帆风顺的生活了20年,没有想到却在自己的画作指引下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时代,在哪里他遇见了自己梦中的王子,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在别人算计下了要失身了,王子也为此对他百般侮辱,在自己心灰意冷,准备离开的时候,和王子长得一模一样的双生兄弟出现了,还说他是自己要找的王子,,,,天呀,究竟哪个才是自己命中注定的爱人?更加可气得是自己的肚子里居然因意外有了一个小生命,这该让人何去何从,,,,,
  • 盛宠呆萌妻:男神,我不包月

    盛宠呆萌妻:男神,我不包月

    “我…不包月。”雾言沉默了一下,再次在支票上添了一个零,然后递给男人。一个亿,一个亿人民币买男人一夜?!这种豪气让男人都有点震惊了。这是出手何等阔绰的土豪啊,这是何等败家的小姑娘啊!他堂堂一个坐拥上千亿资产的总裁,被一个小姑娘用钱侮辱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坦白说,作为她的朋友,我想说她的难追程度,可能还要超过你。”女子同情的看着他。本以为她只是个普通的小姑娘,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