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3800000002

第2章 怀丝念缕(1)

永怀国士

庄蕴宽(1867—1932),字思缄,号抱闳,晚年号无碍居士,江苏武进人。武进清属常州府,常州旧称毗陵,故又称常州人和毗陵人。毗陵庄氏为江南望族,瓜瓞绵绵,其来有渐。清代以儒学精湛著称于时。《清史稿》载有武进庄存与、庄述祖伯侄二人,均为乾隆进士,存与曾遍注“五经”,述祖亦名列“儒林”,均为毗陵庄氏之先祖。庄蕴宽一生虽然经历曲折,极富传奇,但要在肯堂肯构,无坠先绪。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与故宫的渊源和对故宫的贡献。

庄蕴宽早年曾就学于著名的江阴南菁书院,后历任广西百色厅同知、平南县知县、梧州府知府、太平思顺兵备道兼广西边防督办。其间,光绪二十七年(1901),筹备广西武备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广东武备学堂。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均出其门。宣统二年(1910),任上海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教导主任。武昌首义成功,与张謇、汤寿潜、赵凤昌等筹划革命,为上海光复做出贡献。民国建立,经孙中山、黄兴同意,临时政府任命代理江苏都督。1913年,任北洋政府肃政厅都肃政史,曾上书反对袁世凯称帝,后任审计院院长。1928年,辞官回乡,任《江苏通志》编委会总纂。最后终老于乡,私谥为贞达先生。

庄蕴宽任审计院院长期间,曾任“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参与故宫博物院的创建。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并在乾清门前举行隆重的开院典礼,庄蕴宽任开院典礼主席,同时还兼任故宫图书馆馆长。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临时政府通缉故宫博物院的负责人李煜瀛、易培基,二人潜离京师避难,此后直至1928年6月,庄蕴宽作为故宫“维持会”的副会长,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实际负责人。其间,庄蕴宽以个人名义向东方汇理银行借贷三万元平息“索薪工潮”,多方斡旋成功阻止直鲁联军进驻故宫,为防国宝重器流失公开发表启事要求组织清点故宫文物,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创始人和杰出的早期领导人,为故宫博物院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庄蕴宽爱护故宫和重视文物,与其家学和素养关系密切。毗陵庄氏家学传承有序,自成一脉。其学以经学为基础,兼及文史百家。庄蕴宽继承家学,兼擅书画。书法融会汉隶魏碑,尤精于草书。绘画以梅花见长,骨韵清劲,犹如其人。可以说,庄蕴宽的家学和素养,决定了他的喜好和价值取向。可惜的是,长期以来,这样一位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竟然没有一部关于他生平事迹的传记问世。这部《国士无双——庄蕴宽传》的出版,终于可以弥补这个缺憾。相信读者看了这部传记,一定会对庄蕴宽的风雨人生和爱国情怀,以及他为中华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蒋元明著、庄研审订《国士无双——庄蕴宽传》序言,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2年

纪念吴瀛先生

回顾故宫博物院的发轫与院史,不能不提到吴瀛先生。

吴瀛先生投入清宫文物点查,开始只是以内务部官员身份兼顾这项工作,此后竟离开了自己的本职,完完全全加入到故宫博物院的事业中,而且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故宫博物院经历了创办的艰难、成立初期的曲折、短暂的辉煌以及文物南迁等阶段。先生为之付出了全部心血,倾注了深沉感情。已成为经典的《故宫博物院前后五年经过记》一书,使我们既看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斗争,又感受到先生的辛勤努力与重要地位。

中国近现代以来,有些名门望族以其显赫的世家地位、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名门的联姻交友,加上时代的风云际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吴氏家族也是这样,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许多重要人物,都与吴家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而谈到早期故宫博物院的创建,吴瀛的舅父庄蕴宽先生更是做出了伟大贡献。

庄蕴宽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曾任民国审计院院长,做过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故宫博物院的创建,兼任过故宫图书馆馆长,而在1926—1928年故宫博物院处于风雨飘摇、命悬一线之际,庄蕴宽更是与故宫同人奋力支撑,坚持到最后的胜利。他是故宫博物院的创始人和杰出的早期领导人。

天有不测风云。所谓易培基盗宝案,不仅使这位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受冤含恨,抑郁而终,也使吴瀛受到牵连,成为被告。吴先生豪爽、热情、憨直,是个汉子,又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虽然他的受冤受害,完全是由于“同患难而观点各异,亲而不信的总角之交”易培基所引起,但他对易培基却一往情深,至死不渝。他在有生之年,念兹在兹,一刻也没有停止为易培基院长申雪。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还给毛泽东、董必武等写信呼吁。他所著《故宫盗宝案真相》,对这一案件做了详尽的记录。这一冤案早已大白于天下。

尽管如先生哲嗣祖光所认为,故宫博物院“以它本身具有的特性注定了是一个不祥之地”(《〈故宫盗宝案真相〉序》),尽管吴瀛先生在服役十年后,被迫离开了故宫,但他对故宫始终充满了感情。因为这个由皇宫变成的博物院,有着他的辛劳;他又是一个极其热爱艺术而且有着深厚艺术造诣的人,故宫无与伦比的迷人魅力始终吸引着他。他在晚年时,仍然把一生珍藏的二百余件精美文物无偿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吴瀛先生不仅有深厚的国学基础,且于西画及国画颇有造诣,诗文、书画、篆刻皆精。其绘画擅山水兼工花鸟,多以西画构图,隽永飘逸,意境高远。他的诗,沉郁雄奇,慷慨悲怆。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语文法》《故宫博物院前后五年经过记》《故宫盗宝案真相》,以及诗文《风劲楼诗草》《蜀西北纪行》,剧作《长生殿》《章台柳》等。在他那些落寞的日子里,在他郁闷、愤激乃至困惑的时候,这些业余爱好曾给他带来很大的慰藉。

吴瀛先生还活着,活在他颇有建树的学术著作中,活在他气韵生动的笔墨中,活在他情思斐然的诗文中,更活在他为之奋斗、付出心血的故宫博物院不断发展的伟大事业中,青山常在,先生不朽!最后,谨以小诗四首纪念吴瀛先生:

其一

洪业堪称第一篇,乾清门内忆流连。

波云诡谲几多事,须借如椽史笔传。

其二

谁铸奇冤惊宇中?但呼咄咄懒书空。

直披真相慰亡友,哪管人生如转蓬。

其三

迩水遐山写雅怀,长生殿曲喜而哀。

谢家玉树风流在,不负崚嶒一代才。

其四

十载峥嵘曾自雄,余生困顿叹秋风。

胸中块垒终消否?依旧珍藏献故宫。

原载2013年第1期《文化月刊》

“国宝”单士元

在故宫博物院八十多年的岁月里,有一些积极参与博物院筹建并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博物院的人士,他们的辛劳,他们的业绩,他们的造诣,使他们成为人所共仰的“国宝”。单士元先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单士元先生1907年12月出生于北京,自幼家贫,矢志于学。1924年11月,逊帝溥仪出宫,“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开始清点清宫物品,单先生作为北京大学的旁听生当了一名书写员,参与到当时的文物点查工作中。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单先生赓续供职在院,先后在文献馆、图书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单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故宫博物院建设和新中国文博事业中。1956年,单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2年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84年任故宫博物院顾问。从十七岁投入故宫工作到九十一岁辞世,单士元先生在故宫博物院整整工作了七十四年。

单士元先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特别是紫禁城宫殿建筑历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是清代历史档案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明清历史研究领域中卓有贡献的著名学者。他的学者、专家的人生道路,起始于他青年时代的勤奋。一边工作一边求学,几乎是他整个青年时代的主要生活。他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于1925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29年又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进行清代文字狱的专题研究。当时,赵尔巽等编撰的《清史稿》已问世,单先生于是对该书进行研究,利用文献馆的大量历史档案,1934年完成了《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大臣年表》的毕业论文,1936年经北大研究所诸教授审定,评予优良成绩,孟森教授认为此书“可以补旧史之阙,可以拾《清史稿》之遗,可以助研讨外交史者知人论世之力”,评价颇高。自1938年起,单先生曾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中法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任教,主要讲授中国通史、明清历史、中国近代史等。单先生还撰写并发表了许多明清史方面的著作和论文,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明清史专家。

单士元先生长期在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工作,在清代档案的编目、整理、编辑出版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档案学界,他是最早提倡档案目录学的学者。他说:“故宫所藏明清历史档案浩如烟海,持一卷不识其内容。间尝思之,中国图书目录学由来已久,而档案目录学尚付阙如。”在1936年中国图书馆博物馆会议上,单先生宣读了《档案释名发凡》一文,提出了上述观点,中国档案始建目录。他还着手为档案“释名”,如把清代档案按袭古的、因特设机关而新创的、因满文而译为汉文的这三种进行分类,后人只要据名查阅即可。从此,清代历史档案的研究进入了规范整理时期。

整理文献的同时,单士元先生参与了故宫博物院接收内阁大库流散档案,主要是军机处档案的初始整理工作,对其中的明末清初档案择要写出若干介绍文字,又将清代军机处档案、档簿等写出提要,并摘录其原文举例说明。这期间单先生在沈兼士先生指导下,与同人共同编辑了《文献丛编》《掌故丛编》《史料旬刊》等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重要出版物,并陆续撰写和发表了不少有关明清档案的论文。新中国成立后,单先生曾受聘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做历史档案学讲座,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档案史》,对中国档案事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单士元先生作为中国古建筑专家,更是建树颇多。1930年,由朱启钤先生发起的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开始了建立在现代建筑学、美术史、文献学的基础上,把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项专门学术的研究。中国营造学社所开创的古建筑法式和文献研究、古建筑实地调查测绘和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方法和原则,对今天故宫的保护修缮仍然具有指导性意义。单士元先生当时对外国学者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领域贬低和轻视中国学者的倾向深为不满,在民族自尊心的激励下,1930年加入营造学社,1933年担任编纂。他以搜集和整理文献史料为开端,注重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工艺材料,兼顾造型艺术、结构功能,与王璧文先生合作,1937年出版了《明代建筑大事年表》。这部书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中国建筑历史断代工具书,多次重印,至今仍然是建筑历史研究者的必备书。在此期间,单士元先生还多方搜集史料,草成《清代建筑年表》书稿数十万字。

新中国成立后,单士元先生以研究紫禁城宫殿建筑的深厚学术为根基,开始了他参与并负责管理、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使命。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为故宫古建筑提出了“着重保养,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修缮方针,并先后主持了三大殿保养油饰、角楼落架大修、高大建筑安装避雷针等重要工程。为了传承古建筑的工艺技术,单士元先生深入实际,注重传统工艺技术的研究,还聘请了一批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匠师,充实到故宫工程队。这是一个具有远见的举措,不仅可以确保工程质量,而且通过口传身授,培养出一批批技术骨干。这种古建筑传统工艺技术的有序传承已成为故宫博物院宝贵的无形文化遗产。

单士元先生从十七岁时的翩翩少年投入到故宫事业,直到九十多岁高龄辞世,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无怨无悔地贡献给了故宫。他钟情故宫,热爱故宫,以他求实谦虚、严谨负责的平民学者风范,在保护紫禁城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的七十四年风雨行程中,特别是在后期,他呕心沥血,奔走呼吁,向各级领导和中央政府提出保护故宫以及其他文化历史名城古代建筑的重要建议和议案,赢得了故宫人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尊敬与爱戴。

2007年在单士元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开始陆续出版《单士元集》,以资纪念。《单士元集》全四卷:第一卷《明北京宫苑图考》;第二卷是与王璧文先生合作的《明代建筑大事年表》;第三卷《清代建筑年表》;第四卷为《文集卷》,收入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单先生其他已刊未刊著作、文章和讲话。第一卷和第三卷是单先生的未刊著作,经过多年整理,现在予以刊布。

《单士元集》的出版,是对单先生一生学术成就的总结。单先生在世常说:故宫的砖瓦草木都是宝。不怕不知道,就怕不拿它们当成宝。我理解,这种珍惜人类文化遗产的信念,是支持单士元先生为保护故宫、保护文物而不遗余力的精神动力。我们今天纪念单士元先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传承前贤薪火,为保护好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而坚持不懈。

《单士元集》序言,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同类推荐
  • 拥抱与决裂

    拥抱与决裂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描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张国焘如何由一名马列主义者蜕变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其中披露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更是令人深思。如毛泽东的妻弟在毛尔盖被击毙,成为党内严酷斗争的牺牲品;廖承志靠一杆铁笔和一杆画笔保住自己脑袋没有“搬家”;为实现会师,毛泽东下了一个生死攸关的赌注。
  •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梳理和总结了2013年我国思想随笔创作的实绩,编者在全年度大量的思想随笔创作中推荐编选了数十篇随笔佳作,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从而把现实中受到普遍好平、具有广泛影响,富有一定的艺术性质的好作品选编出来,《2013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反映年度随笔创作全貌。
  • 赵大年卷

    赵大年卷

    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大概与刀刻竹简之费力有关。埃及的羊皮书,朝鲜的陶片书,我国的钟鼎铭文,肯定都是短文章。本书收集了作者的151篇小散文、小随笔。小,就是短小,每篇五六百字。一篇一页,每篇配一页插图,文图并茂,更好看。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大概与刀刻竹简之费力有关。埃及的羊皮书,朝鲜的陶片书,我国的钟鼎铭文,肯定都是短文章。 一个故事、一点醒悟、一篇文字、一幅图画,互相映衬,蕴涵了生活多彩的色调与悠长的滋味。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 普拉斯书信集

    普拉斯书信集

    本书所译书信,主要源自1975年出版的《普拉斯家书》。在普拉斯的书信中,一方面读者会看到满篇孝顺淑女对母亲的赞美,发表作品和作品获奖的佳讯连连;另一方面,普拉斯的心理非常脆弱,时刻在走钢丝,内心压力像高压锅一样逐年累积,直至最后总爆发。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普拉斯的具体情感和生活,对进一步理解其诗歌和小说,都会有所助益。
热门推荐
  •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介绍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方法,增强农民生产管理的本领;二是介绍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三是介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介绍饮食保键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 时光深处恰逢你

    时光深处恰逢你

    ?(??,简介被偷走了,有空再寻。多多指教啊。)
  • 古风新韵

    古风新韵

    诗词歌赋集:旌湖七桥:北连秦汉三国枭宿轶风,西衔天府平原之锦邑;南接千年文化之瑰丽“三星”,东邻凤翥翠色山麓;怀依旌湖艾绿之流碧,仰旌城天地人杰之灵气,七桥峨冠,跨数百米旌湖两翼,婷婷玉立。秀矣!
  • 冷首席的温柔妻

    冷首席的温柔妻

    他从黑暗中走来,带着一身的孤寂和冷漠,她笑若雏菊,如冬日里的暖阳,一点一滴将冰山融化成娟娟流水。“今天是我的生日。”美目星星点点,娇唇含着迷人的浅笑,白皙的手掌在他面前摊开,如盛开的白莲。“我的生日礼物呢?”冷峻的脸愣了愣,尴尬的干咳了两声。“你想要什么?”“想要什么都可以吗?”清丽的女声带着戏谑。“只要我能做得到。”谁叫他忘了准备生日礼物呢?可是也没有人告诉他今天是她的生日呀?“我要的生日礼物很简单。”“是什么?”他难得好奇。“你!”男人的冰山脸裂开了一条缝,从愕然到沉默再到高深莫测。“你确定?”“额,是。”轮到女人迟疑了。“羽儿,就算你想反悔也来不及了。”霸道的吻封住了女人的唇。他和她是命定的恋人,相遇在瓢泼大雨中,相恋在雪花绽放时,相守在一生一世里。
  • 曾国藩传:千古完人成功记

    曾国藩传:千古完人成功记

    他是“远东华盛顿”,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是李鸿章之师,是毛泽东口中近代唯独佩服的人。笨鸟先飞天道酬勤,贵人相助飞黄腾达,从一介书生到一军总领,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一代名臣却终陨落。起起伏伏的人生,是命运的眷顾还是时代的羁绊?且看千古完人曾国藩鱼龙变化的一生。
  • 红海求索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红海求索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红海求索集》共收录十六篇有关《红楼梦》的文章,多为批判、评述性文章或者综述类文章。这些文章,*能见出一个人的文史功底和思辨能力。这些文章不仅需要高度的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而且还需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类文章,实际上就是一部相关学术问题的小型学术史。
  • 亘古封魔

    亘古封魔

    一个喜欢画画的少年,走入了大千世界。面对神,魔,妖,鬼。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亘古封魔之路。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美国名家短篇小说赏析(高级)

    美国名家短篇小说赏析(高级)

    本书精选了八位美国文学巨匠的8篇美国短篇小说的精华之作,每篇文章前有简短的引言,文中还附有编者的评注和分析及作者简介。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