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7000000013

第13章

第二因请明净土行。于中先问后答。为请意者欲使众生修净土因往生故也。疮疣者烦恼之异名也。维摩答中有二。初总后别。别中有三。一问二答三结。答中前四化他之心后四自行。具此八者即生净土。初中益生不望报者。第一句慈心与乐而不求报后生净土得果自然。满云。慈怜心益故不望报。代受苦者。第二句并取喜心合成一句。所以然者。若不生喜何能拔苦。为此悲喜二心合为一句。故无垢称云。二者菩萨如是思惟。我应代彼一切有情受诸苦恼。我之所有一切善根悉回施与故。故知悲喜合成第二句也。若依远法师。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初句敬人下句敬法。尊人重法合为第五一句。虽有此制既非圣教。不可依也。代受苦者。悲心愍物不入涅槃。后生净土得自在乐。又云。悲心深厚故代受诸苦。问。苦是众生报法。云何可代受。答。由其菩萨在苦化生彼得出离故云代受。又复鞭杖等苦有可代处菩萨亦代也。功德尽施者。喜心众生施彼功德。后生净土无我所报。又云。以喜除嫉故能尽施。等心谦下者。是第三句舍心平等谦卑接呴。后生净土得尊胜果。又云。舍除憎爱名为等心。齐能卑敬故曰谦下。绝离怨亲差别之异故言无碍也。下四种中。前三尊敬三宝之行。后一集善离过之行。敬三宝中视如佛者。第四句观诸菩萨体是佛故。后生净土常得见佛。庄云。菩萨是众生桥梁。增己功德。所以视之如佛也。闻不疑者。第五句于大乘深法之中闻之不疑。后生净土常闻大乘不思议法。不违背者。第六句三乘虽别归宗不殊。应物利缘岂相违也。后生净土常值圣众。就其后一自行成中曲有两句。初句习善违顺等观。后句离恶自他俱美。前中不嫉彼供者。第七句。见他得利。密与己同。唯可欢心。宁有嫉也。不高己利者。自得离乐。观诸坏缘。唯虑无常。何得高也。如是观者名调伏心。常省己过不识彼者。第八省己过故恶无不尽。不讼短故善无不满。恒以一心修诸功德者。尘垢易增。功德难具。若不以一心专至。何以克成。具此八法则无疮疣。生于净土也。然菩萨之行行复何穷如前。心是菩萨净土等。岂只八邪。又时言多。又时言一。如涅槃云。供养一花则生不动国。或言。十念成就即得往生。今且举一数言八。非谓定在八也。虽复言八。八不是多。虽复言多。多不异一。虽复言一。一不异多。故知此八即非八言八。净亦非净言净。生亦非生言生。乃至一切诸法皆应如是。上来正辩结益可知也

菩萨行品第十一

此品之中三门分别。一明品来意。二释品名。三分文辩释。初来意者。有其四义。一众香菩萨欲还本土请法自资。二维摩请佛印述以成经法流传后代。三维摩所现神变庵罗未睹化事未周。四香积之饭庵罗未知欲使同知。有此四义明品来也

二释品者。众香菩萨请法还国。如来为说尽不尽法。闻以为要行。即从请人以题章目。故称菩萨行品也

三解文者。大开四节。一现瑞相令人发心。辩香饭以为佛事。三明诸佛说法平等。四明请法还国作念佛事胜缘。文别可知

前中有四。一明维摩欲往佛所先现神瑞。二问答辩释。三持大众往诣庵罗。四明如来敕众令坐。前中佛说法于庵罗园者。明现相处。其地忽然者。现相时速。现三种相。一广博者。为受多众令处广博。二严事者。为安胜众说上法故令地严净。三一切众会皆作金色者。为令大众咸知进仰故使众会皆作金色。阿难白佛下第二问答辨释。大士所为非小道能测。又欲令此众知变所由故。问下答下知。第三持众诣佛。文中有三。一明维摩命彼文殊可共见佛。二明文殊印言善哉。三是时下维摩持众诣佛。文中以神通力者即神足通也。世相迎送必结四轻骑。大士迎送运以妙通。先净名置座于地将先致敬故。绕七匝者。内心爱重遍观佛德随顺修行。或绕一匝三匝七匝或百千匝或无量匝。一心合掌明心专也。恭敬如来故一面立。次诸菩萨弟子释梵四王避座稽首佛足。以此诸众前皆在座。净名持来故须避之。第四动众令坐如法慰问诸菩萨已者。叹言善来教化众生。不疲劳耶即皆受教者。如教而座也

众坐已定佛语下第二次辩。香饭以为佛事。文中有三。一佛问舍利汝见维摩神变事不彼答言见。二阿难白佛今所闻下明彼维摩到佛所已重辩香饭以为佛事。三阿难白佛未曾有下类显一切悉为佛事也。前中两重问答。初问意者。以其舍利从彼文殊至维摩室具见所为故须问也。彼答可知。重问可解。答中非意所图非度测者。谓非凡夫意识所图。非身子心计度也。亦非二乘师智所测

第二辩前香饭。文别有三。一阿难致问佛具答之。二舍利自说身香阿难审问舍利具答。三阿难问饭消久近维摩为辩。初中先问起发。今所闻香自昔未有是为何香下佛为辩。彼菩萨毛孔之香即是众香菩萨毛孔香也。问。前去香气普勋三千世界。何故阿难不闻此中方闻。答。非分故虽近不闻。今欲广明佛事。所以得闻。又云。阿难园中寻闻此香。今欲显饭殊胜广明佛事。所以重问。不是以前不闻。第二初先舍利自说身香。阿难次问此所从来。舍利后辩。长者维摩从众香国取佛余饭。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故我身香。第三有两问答。初阿难问香住。文如维摩下答。至此饭消阿难重问。文如下答。答中有三。初法次喻后合。前中有三。初约凡夫。次约二乘。后约菩萨。此饭势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者。此约凡说势。唯七日其饭即消。又云。香饭三尘为性。通凡及圣。香饭益身唯得七日。若凡夫人未起行者食此香饭。七日之内起人天行然后乃消。若大小乘人未发心者食此香饭。七日之内随其所应香饭力勋发意乃消。如七生圣人如七步毒蛇也。藏云。饭势有三。凡夫福薄但得七日。所谓下也。二乘次中故得初果正位罗汉心脱然后乃消。所谓中也。大乘发心乃至补处然后乃消。所谓上也。以应三品众生故初云七日。若约位辩。五停心观七方便也。一不净观。二界分别观。三慈悲观。四因缘观。五数息观。六总别相念。七达分善根。经此七位食大悲饭能离烦恼香饭息用。故云七日消也。若依萨婆多宗。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三总相。四暖。五顶。六忍。七世第一法。为七也。正位者。次为二乘苦法忍以去见谛十六心名入正位。若约新经。未离欲者若食此饭要得离欲。然后乃消。此即第三果。得心解脱者。谓阿罗汉果。大乘中三句至发心者至十信已上发心菩提也。得无生忍者。初地已上得无生法忍。理实四忍俱得。从初为名也。问。经云。已发意食此饭者后无生忍然后乃消者。此从十信至初地经初僧祇劫。此既长时舍身受身。不可香饭隔生犹在。云何言得无生忍乃消。答。有其四义。一直往菩萨地首。是分断身虽复舍生受生。犹食香饭起观心相续不断。入初地时引无漏惠断惑证如。息其作用。名之为消。二此诸菩萨复舍生受身。后身之中识中有种子种子遇缘还生。香饭相续不断。流至初地发无漏心。断惑证真。名之为消。非是食灭名为消也。三回心菩萨十信十住已去受变易身相续不断。犹食香饭。引真见道。双断二障。证真择灭。息其作用。名之为消。非是无食也。四诸小菩萨身虽分断。犹食不思议饭。摄持此身相续不断。入初地时引正体智。断惑证如。名之为消。非食灭也。故上经云。揣若须弥。乃至一切犹不可尽也。又上经云。无尽戒定智惠功德具足者所食之余终不可尽。法华云。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以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又法华云。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六十小劫时。会听者谓如半日。理实听六十小劫。由经势力持诸众生经六十劫不死。此亦如是。又如大迦叶于鸡足山入灭尽定。留身待弥勒佛。经五十六亿万岁弥勒下生与佛相见。中间不死。定力持身。香饭功力亦尔。如智度论说也。若约新经。其以证得无生忍者若食此饭要当安住不退转位。然后乃消。此即八地位也。得一生补处者十地后心种智现前细障斯灭。此饭乃消也。譬如有药下立喻以显名。曰上味者列药名。其有眼下明药功能。此饭如是者合。上味灭除下合。身诸毒灭然后乃消。问。香饭既是色法。云何断惑。答。远云。由大悲香饭不思议力所以能断惑。如轮王有一床宝。圣王居上。即能离欲。逮得四种玉女。虽见如睹佛像。不生欲心。况佛菩萨所受境界。如经中说。菩萨有一照法性冠。着此观时一切诸法悉现在心。诸事亦尔。虽有此释。道理不然。岂有色法性能断惑。但以香饭资发观智能断烦恼。非是食体即能断惑

第三类显一切以为佛事。文中有三。一阿难赞叹如来述成。二广就诸行以明佛事。三总以结成。初阿难称叹。饭本充虚资养色力。今乃断惑得道。岂非未曾有也。如来印述者。所赞合理故印云如是。二广明佛事中文有一十五句。义分为两。初十四句顺行佛事。后有一句逆行佛事。前中更分为二。初十三句别明佛事。后之一句总明佛事。初中或有佛土以佛光明为佛事者。即眼识能通道色尘为佛事。因睹佛光而悟圣道。故云佛事。故涅槃云。遇斯光者一切烦恼皆悉消除也。诸菩萨作佛者。如花严经。世尊默然令菩萨说法度人以为佛事。以佛化人者。佛化为人为生说法而得悟道。此上二句耳识能通道声尘为佛事。有以菩提树作佛事者。佛于树下成道名菩提树。此树色香微妙复出诸香。见闻嗅解皆悟圣道。此即五识能通道五尘为佛事。衣服卧具。昔阎浮提王得佛袈裟悬置高幢以示国人。有病之者睹见归命。病皆除愈。发菩提心。因此悟道。名为佛事。此即眼识能道色尘为佛事。以香饭者。因食香饭得入圣道此即三识能通道三尘为佛事也

同类推荐
  • 开元释教录

    开元释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胎息经笺疏

    胎息经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Barnaby Rudge

    Barnaby Rud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萨婆多毗尼毗婆沙

    续萨婆多毗尼毗婆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ategories

    Categ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漫威世界的宝可梦训练家

    漫威世界的宝可梦训练家

    “什么意思?来地球观光旅游嘛?”灭霸:“给我一个机会。”陶煜:“怎么给你机会?”灭霸:“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陶煜笑了笑指了指身后:“好啊,去跟他们说去吧,看他们让不让你做好人。”灭霸:“那就是让我去死?”“对唔住,我系JOJO哒!”灭霸看着周围一眼望不到头的宝可梦们,哇的一声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从此这个星球上又多了一个伤心的番薯……
  •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察时势之变、误决策得失、学领导智慧。古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领导智慧,从文化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延续性,从应用上有着极具可操作性的现实意义。因此,从领导学的角度开掘《二十四史》这座智慧的宝库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 中国学术文化九讲

    中国学术文化九讲

    一本生动忠实的讲堂实录。一次对钱穆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的梳理。一个与国学宗师亲近的机会。钱穆一生讲学不辍,育人无数,对现代中国学术研究影响深远。这本由叶龙记录整理的《钱穆学术文化九讲》收录了钱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的9次讲演。内容涵盖思想、历史、文学、文化、政治、经济等诸方面。各篇互为补充,既有宏观上对文化历史的梳理,亦有断代研究的案例,以及个案研究成果的展示;既有思想文化的研究,亦有方法意义的探讨——是一本可以窥见钱穆宏大学术世界的小书。
  • 血斩九霄

    血斩九霄

    乾坤大陆,万年的和平致使部分势力崛起,影响了大陆的平衡,风云再起,大陆之间纷争不断,位面之间的战争也顺势而起。为了保护家园以及家人,古桥和兄弟们不得不与尘世的众多大势力抗争。
  • 首席炼金术师

    首席炼金术师

    这个世界,要想出人头地,修炼命魂是唯一的办法,但是她却是天生缺少半魂的废物。但是有一天,她的灵魂突然完整了,但是这只是意味着,她人生中另一扇艰难大门向她打开了。
  • 再忙也要做个好妻子

    再忙也要做个好妻子

    对一个女人来说,不管有多忙,都不要忘记将智慧地融入生活,将心血付于实践,学着做一个好妻子,这样,才能构建属于女人的幸福。或许你还是个倚窗而立的少女,或许你已是位双鬓斑白的老妇;或许你正准备构建自己的婚姻,或许你经营婚姻已经多年……那么,请把这本书放置在你的书柜或者床头。闲暇或无助时,翻开来读,定让你受益一生。
  • 父

    父亲“丢”了,四个儿子口急心不急,开始了真真假假的寻父之旅。什么样的父亲,令儿子如此冷漠?什么样的儿子,冒天下之大不韪弑父?谁将暴虐的基因深种到父与子的血液中?1“又迷路了!”父亲说。父亲坐在床沿。“这不是在家吗?”我说。“老是迷路……”父亲仍然说。父亲六年前就担心迷路了。那时候他还能骑自行车,整天往外面跑。那时候母亲还在世,父母和大哥一起住。母亲去世后,大哥说他家开餐馆,没法在家给父亲做饭,父亲就到我这边来了。当初我鼻血滚滚的,还有点反衬兄嫂不孝的意思,长久下来就后悔了,我根本管不住父亲。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看系列)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搜神记

    搜神记

    《搜神记》是冯唐的野心之作,用冯唐自己的话说,他想做的是,“借助神力,面对AI”。《搜神记》里面的所有故事,描述的都是“我眼有神,我手有鬼”的人,这些用兽性、人性、神性来对抗这个日趋异化的信息时代的人。这一次,冯唐视野放至全宇宙,不再孤军奋战,而与众人觥筹交错。他和他认为的这些神交手斗法再幻化成小说,这个过程犹若太极,化虚为实,虚实相生,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 穿越之回到书中当巫女

    穿越之回到书中当巫女

    叶海棠是误入时空的一缕魂魄,成了四神天地书中最不受作者亲妈待见的青龙巫女,说好的女主光环拯救绝美邪气大将军,嗜血凶残的狼人,性感杀戮并存的美女,心理扭曲的面具男,不死不老的神秘男,性格迥异的双生子。怎么遇上的都是软糯可爱的小正太和天真无邪的小萝莉,是她进入书中的时间以及打开的方式不对吗?为了不让原本虚弱的自己消散在异界的时空里,叶海棠不得不穿越不同的七个平行时空去完成自己所谓的巫女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