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7000000014

第14章

四食义六门分别。一释名得名。二出体性。三明建立。四辩差别。五界趣有无。六问答聊简。第一释名得名者有其二种。一通二别。初通者。四者是数。食即是用。从数及用为名。或可。六释中带数释也。二别名者。一断食。断谓形断即是形相。食谓长养诸根大种。此即形相及用为名。或可。断即佛食。当体得名。二触食。触对前境名之为触。触境益身故名为食。从用为名。或可。触即是食当体为名也。三思食。有所怖望名之为思。思能长养故名为食。从用为名。或可。思即是食。当体为名。四识食。性能了别名之为识。识即是食。当体为名。或可。第八识任持名食。从用为名也。第二出体者。辩体有二。一小乘。二大乘。小乘中萨婆多宗杂心论等断食以香味触三尘为体。以是是合中知资养自根故触食思食以通大地中触思二数为体。识食以六识心王为体也。经部宗成实论等断食以色香味触四尘体。食以冷暖等缘成假触为体。思食以思求。饭食思心为体。识食通取五识及五识后意识独头意识为体。大乘中瑜伽论等断食以香味触三尘为体。食以遍行中触数为体。触虽通七八。六识相应者食义胜也。思食亦以遍行中思数为体。此思虽与诸识相应。属意识者食义胜也。识食以阿赖耶识为体。此识虽通七八。第八食义胜也。第三建立者。依瑜伽论有其四法。一气力喜乐。三悕望。四任持。诸根大种由断食故资养色身。有气力故。由触食故摄益喜乐便能长养诸根大种。由思食故专注悕望令其色根长养相续。由识食故执受诸根大种不断。对此四义立四食也。第四辩差别者。依无性摄论。食有四种。一不净依止住食。谓欲界凡夫由有烦恼名为不净依止。即身谓不净身。依此四食得住故名不净依止住食。二净不净依止住食。谓有学圣人及色无色界凡夫有学圣人断见惑尽名净。修惑未尽名为不净。凡夫已得上定伏断欲界地惑名净。未离上惑名为不净。由此四食资养得住故言净不净依止住食也。三清净依止住食。谓罗汉辟支已断见修惑尽名为清净。由此四食得住故云清净住食也。四示现依止住食。诸佛如来及大威德菩萨不藉食资示现受食。令身得住。言大威德菩萨者。谓八地已上证无功用威德示现自在。亦可。初地已上得十种自在名威德。或可。即是二乘回心向大受变易报威德自在。此诸菩萨变易身心不假食资。但起化身示现受食。今此香饼即是第四示现依止食也。或可。即是法食性是无漏。非断等四食摄也。第五界趣有无者。欲界具有四食。色界无色界唯具三食。以其断食唯在欲界故。若约五趣。人天可知。下三恶趣亦具四食。瑜伽云。地狱众生亦有微细断食。谓府藏中有微细风。由此因缘彼得久住也。第六问答分别者。问曰。但是断物皆成食耶。答。如其所应当作四句。或有断物而非是食。谓诸断物不能长养诸根大种。或有是食而非断物。诸余三食无形断也。或有亦食亦是断物。谓诸断食能令诸根大种长养。或有非断亦非是食。谓诸触思识等不能长养诸根大种。如是所余随其所应皆作四句。问。眠梦梵行等持皆能长养诸根大种。何故不立食耶。答。长养有二。一摄受别义长养。谓长养诸根令明盛也。二令无损害长养。能持诸根大种无有损坏。梦等具斯长养。于前即无。是故不立。问。心所摄法有五十一种。何故触思偏得名食余不立耶。答。触境益身悕望益心故。二立食余不名食也。问。此之四食为是有漏为是无漏。答。唯是有漏。所以然者。由此四食资养有身。无漏之法能破有身故不名食。若约大乘。法味喜乐所持故无漏法亦能任持资长惠命。亦名为食。大悲香饭亦同于此也。问。断等四食三性中何性所摄。答。断识二食性唯无记。思触二食理通三性。问。断食有形容可示现。余三是心云何示现。答。心亦可现。如佛地论说。诸佛化身有依他心无自依心。依他心者是相分化心也。又涅槃经云。化无量众生令使有心。故知心亦可示现。良由诸佛菩萨不思议定。皆能化起无形质法也。诸佛若不现起化心。二乘凡夫及畜生等那知佛心。世尊真心十地菩萨尚自不能知也

园林台观者。因睹台观而入圣位也。三十二相者或见一相二相乃至多相。随所应现而为示现。皆是入道之缘也。以佛身者现金身也。自有众生见佛色身发心悟道。此上三句眼识能通道色尘为佛事也。虚空佛事者。除去色形现虚空相令其心静。结累自消。亦如文殊师利灭众色像现虚空相以化阇王。因此悟道此即意识通道法尘为佛事也。下释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者。行因虽殊俱入律行也。又以梦幻者因喻解法而得悟道。以音声语言者。现今言教而得道也。此上二句耳识能通道声尘为佛事。寂寞无言者。即是维摩杜默之类此即意识能通道法尘为佛事。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者。此句总显法身无相应悟合机无不利益。威仪者。行住坐卧身四威仪也。进止者。举动俯仰名进。住卧称止。诸所施为者。见闻觉识三业所作也。未曾无益故言无非佛事。此即六识能通道六尘为佛事也。上来一十四句顺行佛事

又此四魔。八万四千烦恼下一句。逆行佛事。八万四千烦恼门者。如贤愚经说。彼有菩萨名曰喜王。心自思惟。行何三昧便速逮得八万四千诸度法门。思惟已请佛。佛遂答之言。有三昧名了法本。菩萨行之便速逮得八万四千诸度法门。何者是也。彼佛具答。始从光曜无极度终至分布舍利度有三百五十种门。一一皆修六度之因。便有二千一百诸度。以此诸度对治四大六衰之患。便有二万一千诸度。正以凡夫用彼四大为身。圣修诸度得净法身。舍彼四大名为对治。六衰即是六尘大贼。以能衰耗诸善法故。圣修诸度证入佛境。舍彼六尘名治六衰。用此二万一千诸度治四心病。谓贪嗔痴及以等分。此四各有二万一千。都合八万四千烦恼。而诸众生以为疲劳者。凡愚众生以迷到故为疲劳门。诸佛了烦恼性空。即以烦恼空性教化众生。因此得悟名为佛事。故无垢称经云。一切如来即以此法为诸众生而作佛事。故上经云。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又仁王经云。众生未成佛。菩提为烦恼。众生若成。佛烦恼为菩提。犹如俗医有其三品。下医之流药成非药。中品之者以药成药。上品良医用非药为药。佛亦如是。能转烦恼总为涅槃。名为佛事也。远云。诸佛烦恼以已远离。后得智中大悲现起摄化。众生因之得悟。名为佛事。即此意识能通道法尘为佛事故。下第三总结

自下第三彰诸法平等。文中有三。一明菩萨心等。二明诸佛德等。三大小乘相对教量显胜。前中菩萨入此门者。谓得忍菩萨证入诸佛平等法门。若见一切净妙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者。初见不喜往生不贪。处之不高。不以为忧。不碍不没者。于不净土初见不忧。往生无碍。处之不没。菩萨既入此门知佛身净土平等。名生清净心。而化现万差接益群品。故言欢喜恭敬未曾有。此即远击众香菩萨也

第二明佛德平等中。初明体等。后名等。前中先法次喻后合。法中有二。初明诸佛自德平等。为化已下次明诸佛化相有殊。喻中亦二。地有若干喻前第二化物缘。盖虚空无若干者。喻上自德性平等也。合中有二。初有两句。别合前喻。阿难诸佛色身下总合前喻。前别合中次第而合。义并可知。就总合中不简。自他二种胜德。悉同上空故名为总。诸佛色身者。一色身等。无漏色阴悉皆平等。二威等。良以色身有胜威德故。三相等。以其三十二相故。四种性等。种性不同。有其二种。一习种。二性种。习种者犹闻薰习所得名习种。旧释云。所谓真如佛性法尔本有。若如今释。即是法尔种子本有功能。谓行佛性也。故无性摄论云。无始时来六处殊胜展转相续。法尔所得以为性也。或可。种性者即是种族也。故无垢称经云。族性尊贵也。五戒定等。即五分功德平等。六三十二德平等。所谓具足力无畏不共法也。大慈悲下利他德。慈悲意业。威仪身业。说法等口业。成就众生者。利益三乘众生。净佛国土者。无量净土。具诸佛法者。三身佛法。悉皆同等者。总结平等也。就名等中略叹如来三种名号以彰同等。三藐三佛驮者。初叹正遍知号。以如理智如法而知名之为正。以如量智遍通诸法名曰遍知。多陀阿伽度者。叹如来号。证真成德乘如而来故名如来。故涅槃经云。乘十八空来成正觉名如来也。又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佛陀者叹大觉号。以其胜智觉一切法故名觉者。此之三号依德施名。德同如故名亦如之也

第三教量显胜之中。文别有二。一明三句之义阿难不受。二维摩智慧二乘不测。初中三句。一阿难不受三句之义。二阿难闻已便生退屈。三如来安慰为其会通。前中三句。一明阿难多闻劫寿不能尽受。二正使下假说多人尽如阿难亦不能受。三如是阿难下结叹显深释小。不受诸佛阿耨下正叹证道深广。智慧辩才下叹教道不思。德既无尽。名亦如之。第二阿难白佛下审己寡闻自生退屈。佛告已下第三圣为会通。于声闻中得称多闻。非谓菩萨。勿生退也自下第二大分为二。初明维摩智德二乘不能度量。后明维摩所有神通二乘不能作。前中初言且止阿难。止其前言亦可止其测度之心。故曰且止。下诫之。其有智慧者不应限度诸菩萨也。明人叵测。一切海下喻显。不应菩萨禅定约喻显法。定惠持辩菩萨一切功德非下所测名不可量也。下神通不可作中舍置菩萨所行者。舍置一切菩萨行德。是维摩诘一时所现者即向来所现也。一时尚若此。况尽其事。一切声闻下举二乘人不能彰净名德胜也

第四众香菩萨请法还国佛为说中。文分三节。一众香请。二如来答。三闻法礼敬辞去。请中有二。初明众香菩萨自知己过求佛忏悔。二愿赐少法明其正请。生下劣想者发露也。自悔责者分别净秽心也。初见秽土生下劣想。谓佛菩萨亦有升降。闻此佛事乃自悔责。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者明己解。佛惠平等但随众生故土有忧劣。此明叹之也。愿赐少法者下明请法。以有信教清净心故。所以请法。彼虽不藉言教亦欲通化十方。又欲示远来不空而返也。佛告诸菩萨无碍法门者。此下第二答请。于中有三。初总举劝学。二何谓无尽下标名广释。三诸正士已下总以结劝也。前中有三。初略举劝修。二出二行体相。三结法属人。尽有住无即为有碍二乘人也。不尽不住即为无碍菩萨行也。有为有三相。名之为尽。无为无相名为不尽。如菩萨不尽有住无者。此结法属人。尽有住无虽是一法就事往分故为二也。尽有即无积德之地。住无即绝慈悲化导之能。是故大士并不为也。肇云。有为虽伪舍之则大业不成。无为虽实住之则惠心不朗。是以菩萨不尽有为故德无不就。不住无为故道无不覆。若能出生入死遇物斯乘。在净而净不以为欣。处秽而秽不以为戚。应彼而动物我无为。此悟诸佛平等不思议之道必出于尽无尽门。彼菩萨闻佛事平等不可思议。所以请法。故佛闻此二门示其不思议无碍之道也。何谓不尽有为者。第二标门解释。于中总有六十四句。文分为三。初有四十五句释不尽有为。二何为不住无为下有十五句解不住无为。三又具福德下四句双释不尽不住之所以。就前不尽门中有三。初标章门。二不离大悲下释。三是名不尽有为者结也

同类推荐
  • 五代史阙文

    五代史阙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填词杂说

    填词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Devil's Disciple

    The Devil's Discip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花积楼阁陀罗尼经

    佛说花积楼阁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Irish Fairy Tales

    Irish Fairy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某科学的火影忍者

    某科学的火影忍者

    某宅在某宅神那里得到了三次抽奖和一次穿越机会,运气爆棚的他抽中了E级皮肤,A级技能,S级天赋,于是根据“能力--危险度”守恒定律,他被送进了火影世界。假定一个细胞在单位时间内能提取到的能量为1焦耳,一个忍者有130兆细胞,平均精神力为100,平均每个C级忍术消耗的查克拉可以转化为3.6×10^6×100焦耳、消耗的精神力为10,忍者的精神力和细胞能量每小时可以恢复10%,那么请回答以下问题。求初代为什么脑不灵光?求带土为什么为爱痴狂?求小李为什么积极向上?求鸣人为什么嘴遁最强?求纲手怎么能保持Ru量?这是一个试图用科学手段解决火影中的未解之谜的故事。(大雾)
  • 金紫宰相

    金紫宰相

    《金紫宰相》主要表现了晚唐文宗、武宗时期,灵州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紫宰相裴度、李德裕、宋中锡,以及义士张议潮等人,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所展示出的个人风采。
  • 戒子益恩书

    戒子益恩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像战斗一样恋爱吧

    像战斗一样恋爱吧

    杨高:宋小样,你看那天边的云,像不像我俩将来的结婚证?宋小样:结婚证要是像云,我两岂不是风一吹就散?杨高:……。杨高发现,遇到宋小样,他前半生积攒的撩妹经验全都不起作用。因为她是一只狮子,眼睛长在前方,只会勇往直前。可是没办法,他就是爱她。
  • 纨绔县太爷与神捕夫人

    纨绔县太爷与神捕夫人

    【新作《宴风》连载中,请多支持】那一夜,冰冷的湖水吞没她的身体,她僵硬的手抚摩着扁平的肚子,想着那个未能足月便离开的孩子,心痛不已,这一世,她爱得太卑微太窝囊,最后连自己的孩子都没能保住。如果有来生,她一定,一定不要这样活……再度睁开眼,发现自己重生回到了七岁那年,看着面前那个口口声声命令自己不许跟道姑走的男孩子,冼星暗暗决定改写自己的人生。然而,兜兜转转,转转兜兜,她为何还是绕不过那个家伙……(读者群:281398085敲门砖:任一作品中的男女主名。)
  • 初恋星光抹茶系

    初恋星光抹茶系

    喂喂喂,你听说了吗?文艺低调的One咖啡屋里,不仅有令人惊喜的定制美味甜点,还有米其林认证的金手指甜点师韩承宇!精致甜点加神秘花美男,简直就是偶像剧的现实版!怪不得连全校有名的冷美人关晓晓都被惊动了,在吃过One家的绝味泡芙后火速变身韩承宇的“迷妹”,连做梦都在吃吃吃!咦,为什么韩承宇只对胖女生温柔,对关晓晓这个大美人却态度糟糕?不服气的关晓晓展开了“刷好感度大作战”,却偏偏引来了纨绔少爷洛子初,还有阳光学弟韩星野凑热闹。走开啦,除了韩承宇的甜点,关晓晓都不在乎!可是,为什么韩承宇会是小时候那个消失的人?
  • 碧血关山

    碧血关山

    亡国之恨、破家之仇未报,心爱之人偏是仇将之女,爱恨情仇纠结在一起无法化解;异宝现世,江湖豪杰追逐争抢,掀起轩然大波。本书故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真使人目不暇接……
  • 黑暗中的你

    黑暗中的你

    之前,他总是一个人孤独的活在自己的轨迹里,直到遇见她——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美丽妖人的鬼,绝美而孤傲,永远的将世界排除在外,一个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独守着自己的孤独。他向往着她,她就像他所遗失的世界的填补,是注定要用尽一生的赌注所追逐的幸福,即使她也将他排除在外,他也毅然决然的继续以自己的方式走向她,在这场恋爱中,他最终看清了她,看清了将她囚禁在痛苦中那可怖的黑暗·····
  • 爱蛊

    爱蛊

    这是6037年的未来世界,我从二十一世纪开始执行特务杀手时,意外暴毙死亡!我穿梭过地狱和天堂,见过突然来至的冥王,他没有允许我投胎,却推我灵魂穿越光年,附身到后世里另一个身体上,就这样我成为了巫族界郡主身份的人,越多的谜团等着我面对找寻。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