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2300000084

第84章

杂纪

学庸宗旨

大学总纲只在明明德一句。其亲民止善二句。只是完其明明德之功用也。其原始要终之血脉工夫。全在致知格物四字。此四字。只当在本文上看教贯彻。不必别寻枝指也。果能贯彻此四字。则明明德于天下能事毕矣。岂更有内圣外王之道学哉。何则。自古帝王。若无格致之功。则与人同在昧昧。安能明明德于天下。所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虽则人皆性具明德。莫不有知。惟是圣人学道。始有致知之功。知即明德之明也。致知即明明德也。即顾諟天命。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如无圣人之学。推而致之。谁能知吾明德中之意当诚。心当正。身当修。家当齐。国当治。天下当平哉。人皆性具天则。莫不因物而用之。惟是圣人学道。始有格物之功。物即明德中至善之囗则而随处皆见也。格物者格通其故。而止于至善之天则也。即敬止帅仁洁矩之道也。如无圣人之学。止而格之。谁能使吾明德中之意必诚。心必正。身必修。家必齐。国必治。天下必平哉。所以不曰致知必先格物。而曰致知在格物者。须推明德中至善之天则。才是良知。以显良能也。又不曰知至而后物格。而曰物格而后知至者。正以平心穷理。神而明之不为物蔽。亦不废物。故能止明德中至善之天则。才是良能以显良知之至也。所以大学之道。是知能不二之全德也。在明明德是先致其知也。在亲民。是致知在格物也。在止于至善。是物格而后知至也。知止是知至而意诚也。止而定。是心正也。定而静。是身修也。静而安。是家齐也。安而虑。是国治也。虑而得。是天下平也。如此致知。才是使无讼。才是毋自欺。才是自慊。才是慎独。才是必诚其意。而德润心广也。如此格物。才是大畏民志。才是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才是好而知恶。恶而知美。才是藏身以恕而能喻诸人。才是同民好恶。为天下洁矩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致知格物为修身之本也。所以致知即明德。格物即亲民。格致合一。即止于至善。康诰章。首举圣帝明王。皆不外此明德。三代之君。皆能自明其德。与民相亲。故亲之而已。传中以桀纣失其为君之德。不能亲民。且陷民于浊乱。故汤武出而新之。盖新民即新君也。新命即自新也。是故君子亲以处常。新以处变而无所不用其明德至善之极也。邦畿丘隅章。正引之以明知所当止。如文王乃真知止者也。缉熙即明明德也。敬止。即止至善也。为人君臣父子。与国人交。皆得所止。即亲民也。此非三在之宗旨乎。其次如武公道学自修即明明德也。恂栗威仪。即止至善也。道盛德至善。与贤亲乐利。即亲民之不能忘也。于此亦可曲尽其微旨矣。至于听讼。乃格致之功也。迷乱之情。莫过于讼。内则意之善恶不分。外则民之争构莫决。皆是讼也。能通天下之情。以定天下之志。非知之至。物之格。何能必也使无讼乎。故诚意章。以毋自欺为致知点眼。以恶臭好色为格物定衡。夫自慊莫慊于毋欺。意诚莫诚于慎独。慊则惟自。欺亦惟自。然小人掩着一念。明知有善可好。不善可恶。并亦无能自欺。正良知良能不容泯灭处。岂待十目十指。其加严乎。此德润心广。必诚其意。是皆格致之力也。夫格致。诚意之功也。诚意正心之用也。正心。修齐治平之体也。此三者同德异事。虽分不分。盖意者心之所发。发非格致而不诚。心者意之所主。主非意诚而不正。心主正则发与未发皆得乎中。而不偏于有无。故有所则偏于有矣。不在则偏于无矣。身心各偏何从得正。内外无偏则心自中正矣。此孔门传授心法之秘旨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若不深明此体用功。以何为修身之本哉。盖一身之好恶。关家国天下。一有不修而辟焉。则家不可齐矣。安能不出家。以孝弟慈而成教于国。以及天下乎。正以心诚。则好恶胥正。而民聿从。尧舜之治治以此也心不诚则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桀纣之暴暴以此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在能推一人之好恶以及上下前后左右。即是洁矩之道。即是民之父母。故君子先慎乎德。慎德者慎格致也。格致慎则好恶明。好恶明。则人土财用。皆不悖于常道得众得国足以保我子孙黎民矣。又何有命过拂人之性。与小人不以义为利使灾害并至以乱天下之治哉。诚意章以好恶别君子小人之慊欺。即平天下。亦只以好恶定君子小人之义利。此吾所谓格致为原始要终之血脉工夫正于此可以见大道之学之全功。在能知止于至善以明明德于天下也。

汤斯祜曰以明明德为颅。格致为目。好恶为骨。即三纲八目。不烦注疏。一经九传一齐挈出。

一部中庸之大宗旨。全在性道教三句性之一字乃天然本有不属修成。特标之为宗本也道教二字。乃属率修。而率修之功全在慎独致中和五字。盖性非率而天命不中。道非修而性命不和。中和之道。非慎独不致。提起慎独。则率修之功在其中矣。子思作中庸之意正见得天地人物不中和。则不能成位育。以使各正性命。致中和之道。非慎独之功不能。慎独之旨。非修道之教不知。修道之旨。非率性之宗于天命。则无本是故率修之宗旨。全在不睹不闻处以慎其独。而不徇喜怒哀乐之情。以致中和则天地人物皆得位育。而各率性命之正也。故其第二章首节。即提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即率性而中和也。反中庸即不率性而不中和也。君子时中。即能慎独率性而无太过不及之道也。小人无忌惮。即不能戒惧慎独。各自徇情。成太过不及而反中和之道也。故孔子曰中庸其至乎民鲜能久矣。此数等人。皆各有君臣父子之伦。皆各有智仁勇之德。日用伦常何曾须臾离此道。但彼未闻修道之教。未有慎独之功。故习焉而不察耳。欲斯道之明与斯道之行。必须如舜之问察用中。回之能择中和。服膺勿失。方谓之饮食其中。悠然知味耳。一有予智之心。正自陷于意见而不能择守。安能如舜之大智若愚。回之大仁若讷。而虚下拳拳乎。此所谓中庸之智仁勇。终不可能也。若子路之问强。尚于南北有不相及。敢望君子和不流中不倚之强乎。素隐行怪之太过。偏执隐也。半途而废之不及。偏执费也。唯圣者夫焉有所倚。而能依率性之中庸。此夫子不自居。看前之吾弗为。吾弗已。则知此实夫子始能之也。故夫子又提出费而隐。以显天地圣人同一中和位育之道。本乎最微。而夫妇之愚不肖。可以与知与能。此正圣人如天地之能与鸢飞鱼跃。各遂其天命之机。人能上下察之。岂不与圣人天地同其大哉。故君子之道必造端于夫妇之能知能行。始能察到圣人至诚神化。与天地之化育同功。真费而隐也。夫如是。则天地本无知能。所可知能者。时行物生。鸢飞鱼跃。各遂其趣。即天地之大德。即生生不易之机。即至诚无息之化也。人能如此察到圣人与天地相同处。则圣人亦无知能。所可知能者。与夫妇同知。夫妇同能。使彼各遂其伦常日用。正是求己治己。以人治人之道。初不曾以君父兄朋求全责备于子臣弟友也。此夫子之求未能。正如天地之有所不知。有所不能。始能与人物同其化育。而相忘于至诚之大道也。盖此费隐之道。原不远人。惟戒惧慎独。反求诸己者之言行相顾。素位自安。则自不愿外。自无怨尤。无入而不自得焉。此虽于费行隐而实于隐行费也。夫隐之费。微之显。即造高远自卑迩格父母自妻子也。岂非鬼神之德。诚之不可掩者乎。不见不闻。孰为体之。上下与左右之如在。孰为使之此处是真隐微。真见显可见鬼神即独。独止一诚。诚不可掩。即是致中和而成位育。其惟舜之大孝大德乃能感天地。征鬼神而受天佑命也。盖舜能以至诚慎独求己尽孝不求于父母兄弟所谓行隐于察以至察乎天地鬼神。而德位与天地化育。参同神化又岂复有遗憾乎。其次则莫如文王也。文王亦以至诚慎独而求诸己。不求君臣父子。而自能纯德如天。使武王缵绪而有天下。使周公继述成文武之德。其达孝之道全在有志可继。有事可述。所以制礼作乐。事帝祀先孝无不至。是非文武周公之慎独而致中和。成位育乎。然此舜文之道。皆是诚者。自诚明谓之性。乃天之道也。所以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因性而垂教于天下者也。此下哀公问政。孔子以文武之政具在人举。正是诚之者人之道也。使其择善固执。因教率性而正天命也。故先告以取人以身之道。须知人知天。以三达德。行五达道而列生知学困。安行利勉。为修身治人之本。其为天下国家。提九经为要领。其行九经之本又在一修身。故又告之以诚身明善。必学问思辨笃行。而后能致此中和之道也。故惟至诚而后始能尽己尽人尽物与天地参。然则必须次第推而致之。始能曲尽其诚也所谓曲能有诚以诚则着。是能尽其性也。着则明。是能尽人之性也。明则动。是能尽物之性也。动则变。是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也。变则化。是可以与天地参也。故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如此又何国家之兴亡祸福。有不先知如神乎所以诚非自成自道乃成物之终始。为可贵也。使其不诚则天地人物之几亦息矣。何有博厚高明悠久之可征哉如此则为物不贰之独。生物不测之中。岂不可以一言至诚尽天地人物之无穷广厚乎。盖天地。人物。统于一诚而合于圣人之至诚。於穆不己。所以为天之至诚。不显之德之纯。亦於穆不已。所以为文之至诚。大哉之道至育物峻天必须待至德之人。始凝至道。岂可苟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知性命也。致广大而尽精微。知天人也。极高明而道中庸。知修道也。温故而知新。知慎独也。敦厚以崇礼。知致中和也。知此则不骄不倍。既明且哲。何身之不可保哉。然愚贱不知圣人修道慎独之教。故无忌惮而自用自专。又不知圣人率性中和之道。故攒越妄作。而灾及其身。可不慎乎。是故非德位时之三重。安敢议礼度文。与斯民同寡过乎。此唯明善诚身之君子。参天俟圣。为世所信从。始能永誉于天下也。繇是推之。自生民以来。独有仲尼。乃为道教之主。天人之师。故能祖述尧舜。为中道之正始宪章文武。为和道之正终。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仲尼与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夫至圣之至诚。有不闻之聪。不睹之明。不显见之睿智焉。于独中而正己。于有临而正天下。故能溥博渊泉而洋溢尊亲。此亦唯仲尼之至诚。足与天地同其神化也。亦唯天下至诚慎独。为能经纶大经。立大本。知大化。故曰配天至诚至于配天。又焉有所倚乎。所谓达天者正于慎独之中。闇然而日章。非的然而有疚也。故于暗室屋漏。自能不动而敬。不言而信。非不显之德。中和之至。安能使百辟其刑。笃恭而天下平哉统而收之。不外于慎独致中和。返于吾之至诚而神化于不睹不闻。无声无臭。以达上天之载。天命之性。为万化之统宗也可见天即是性。性即是诚。诚即是独。慎独者。人尽而天不能外。故自天而之人诚之者。则自人而之天。凡人不知。藉圣人始知。故言教圣人之道不远于人。故言道道之大原出于天。故言天岂非圣人立教。知天知人。天人合一之原本哉。

汤斯祜曰。发明天人合一。顿渐二门。俱可不立。

戴记四十九篇。先儒程朱独表章大学中庸二篇为之章句。遂与论孟列为四书。于是圣门相传授受之心法。其旨具备。宋儒之功。所以大于汉儒也。二书同异。亦有可得而言。大学言德。中庸言性。大学言格物。中庸言致中和。大学言知。中庸言能。大学言止。中庸言行。大学言治。其言近而显极钜而无外。中庸言道。其言远而微。极细而无间。此其异也。大学言慎独。中庸亦言慎独。大学言至善。中庸亦言明善。大学言诚意。中庸亦言诚身。大学言本。中庸亦言大本。大学言仁。中庸兼言仁知勇。大学言恕。中庸兼言忠恕。大学言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亦言夫妇子臣弟友九经三重以及笃恭而天下平。此其同也。大学言大。虽身心意知之事不为小。中庸言庸。虽鬼神百世之事不为奇。大学始人而终天。故明德新民以至于新命。中庸始天而终人。故天命率性以至于立教此其同而异。异而同也。虽然。举世童而习之。白首而不窥其阃奥。矧夫三教既分末流逾远。诎佛而伸儒与夫抑儒而崇佛者。其徒若东西易毂。燕越背涂交驰而不知所极。孰与论宗旨之同异哉。径山觉大师。植根香国。授莂灵山三乘夙圆。十地齐摄。雷音轰于震旦。法雨并于曹溪。拈花击竹无非微妙之宗。竖拂擎拳。尽是神明之教。顾心通万法智会一原。不以佛道之幽玄而笑儒门之澹泊谓此学庸二书。非独治世之准绳。而亦出世之心印也。为儒不可不知。为僧亦不可不知。特自拈为宗旨。以示后学。其上座属余为序。余不辞固陋。窃效丹铅。辄弁数言于首。大师尚有论易论学及讲学道治诸篇。其言皆中正易简。始终条贯。揭明天人性命之宗。而无玄虚似是之说昔张无垢为论语作颂。乃儒而禅也。今大师宗旨。直起孔颜于旦暮。觌曾思于同堂。能发程朱诸大儒所未发。佛学之有功圣学。讵不于此见哉。丙戌居庐复庵弟子杨廷枢题于真如坞中。

圆中衍义儒宗三宝图

同类推荐
  •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瀛涯胜览集

    瀛涯胜览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问目连经

    鬼问目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Beautiful Joe

    Beautiful Jo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天命云守

    天命云守

    这是一个人和妖并存的世间。有人,有妖,有分歧!天岐。是一名除妖师。【简介】一个是人,一个是离家出走的妖王儿子,阴差阳错她救了他。本以为他是有所图谋,她带他上路只为有朝一日真正送他上路。谁料上古图腾现世,未知的秘密即将揭晓,小打小闹的众人在平城相遇,笑着分别踏上各自的道,一路奔着都城而去,琴声相随,有妖自称没有心,有人自称不吃水果会死,有人开始对妖动情,在一切危险还未来临前,天岐,刘轩云,三泉,三林,白絮,鸦岑,明月(蛇妖),清风,阿龙,阿凤,花落(白狐族殿下),红罗(红狐族殿下),安蒙,白凌,半夏,勇常胜,人各有志,妖态万千,在人和妖的世间一齐奏响波澜壮阔的曲调。【标签】【群像】【温馨】【慢热】【仙侠风】
  • 总裁的丑妻

    总裁的丑妻

    她只是全身全意的去爱他而已,为何老天却要如此对她?一次事故中,把她仅仅骄傲的容貌无情的夺去了。失去了容貌,他更不会正眼瞧她一眼。甚至厌恶她的一切。好吧,老天既然要如此对她,疯一次又何防?该死的,竟然把他当作亲哥了?“滚开,臭女人”他对她绝不宽恕“哥”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那声声敲人心窝。这声音简直要人命,声声叫得他心烦意乱,恨不得一掌拍死这个聒躁的苍蝇。要不是看在她还是他的丑妻,他早就甩她几耳光然后赶出家门管她生或死。不爱她也罢,没了容貌又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她已经无所谓了。你再娶一个女人回家,她没意见。在她面前恩爱,她当没看见。只要满过十个月,她就能彻底的离开他,然后永远不相见。为了这个念头,她什么都能忍。——————————我是丑陋的分割线——————————————奈子最近在填此坑,有兴趣可移驾至:折翼蝶之涵妃传送门:本文女主灵魂穿越,而且还是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奈子:只是为了掩饰你的历史没学好吧!)好吧!真相了!属性:慢热!但耐心看下去定有不少惊喜!女主:外冷内狂不喜勿入!——————————她莫小玲是黑道上闪闪耀眼的才女,继承父亲的心狠手辣却也为他动了少女之情。一场阴谋,一场捕猎游戏。到底是她莫小玲输得彻底。未婚夫是狗日的条子派来的卧底,她的婚姻、她的幸福如同她那颗刚要敞开的心碰的一声碎了!他杀了父亲,带着血红的星眸,低凝…眸里没有闪过片刻犹豫,朝着莫小玲的脑袋开出一枪…莫小玲说过,她会让他死无全尸!前世恩怨还是情仇未报,轮回相遇还是老天助她…总之,她就这样穿了!——————————————穿了就穿了,为何当今圣上竟然长着一副与未婚夫同样的容貌?莫非他也穿了?那正好,她拔刀刀刃向他刺去!管他是什么国君,她要他死!——————————————宣传至此,多谢捧场!祝君愉快!满腹而归!
  • 宦游纪略

    宦游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健康生活要知道的245种食物

    健康生活要知道的245种食物

    本书以方便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为主旨,通过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营养 学两个途径,结合饮食知识和动植物营养学知识,对所选用的245种食物的 来源与科属、命名与别名、营养成份、药用功效、食用方法、药膳方剂、食 用宜忌等一一作了说明,使读者大众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当中获得有关保健、 康复的知识和方法,从而达到在日常饮食起居中防病、治病的目的。
  • 签了个魔妻

    签了个魔妻

    他是人类,她是魔,他阴差阳错将她从封印放出,从此他们就这么缔结了千丝万缕的羁绊。但痴情如他是否就能与伊人长相厮守?无情如她是否就能斩断一切情缘?温柔终究成了拖累,呵护也总要伤痕累累。那就看看,痴情和无情谁更甚些!
  • 九重棺

    九重棺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结发为夫妻》
  • 逢君正当时Ⅰ·密谍卷

    逢君正当时Ⅰ·密谍卷

    “扮猪吃老虎”的商贾之女VS傲娇闷骚的护国大将军,智商全程在线,情商火花四溅。谈情探案两不误,欢萌对手戏甜爆少女心!威震八方的护国大将军龙腾身负皇命,领兵驻守边郡要城,岂料接连三次,遭遇不甘嫁与残暴老头而花式逃家的商贾之女安若晨。此女油嘴滑舌、溜须拍马,“扮猪吃老虎”的蠢相下竟暗藏一颗七窍玲珑心。龙腾因欣赏安若晨的勇气与智计,将她收入军中委以管事,实施诱敌计划的同时,也放任她成为了自己心尖上的人……
  •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每个深谙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凡成就大业的领导者不以“江山社稷、用人为先”为准则,从而因用人而兴——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秦始皇利用韩非、李斯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刘邦有张良、韩信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而成为西汉的开国之君;刘备以隆中对识得诸葛亮,而得“三分天下”之势;唐太宗正是采用“慎择”的用人方式,终有“贞观之治”的盛景;朱元璋凭借自己的真诚感到了心如死灰的前朝落魄士子刘温,使他终归自己账下……举不胜举的领导者在挥洒着他们的用人艺术,以至于无数后人为此拍案叫绝。
  • 至尊剑仙传

    至尊剑仙传

    宋清偶得仙剑琅邪,父母却莫名惨死,为了寻仇他开始修仙之行,以剑入道,习得剑中剑诀,一路剑魂陪伴,,一剑灭妖,一剑杀仙,一剑斩神魔,以剑为源,破碎虚空,成就剑仙至尊!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