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2500000010

第10章 从“买东西”而非“买南北”说起——五行五脏相生克的饮食智慧(1)

第一节 五行五脏相对应,和谐平衡才健康

东西南北与金木水火土

《黄帝内经》里的很多内容,多蕴藏在生活中,很多人每天都在用但自己却体会不到,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日用而不知”。

两个人吵架骂人时,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你这个人真不是东西”。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说 “这个人不是东西”,怎么不说 “这个人真不是南北”呢?

大家看一下《黄帝内经》中的东西南北方位图就明白了。

南归属于火,西归属于水,骂人的时候,说你不是东西,那既然不是东西就只能是南北了,南为火,北为水,水火是无情的,说你不是东西,其实就是说你这个人无情无义。

再比如购物,我们不说“购物去”,而常常说“买东西去”,为何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在《黄帝内经》的方位图里,我们可以看出东归属于木,西归属于金。从某种意义上说,木和金都是可以用手拿得到的,而南为火,北为水,而火和水是用手拿不走的,所以中国人说“买东西”而不说是“买南北”。

宋代王安石,有一次上朝,路遇提篮的购物者,问曰:何往?答曰:买东西。“为何买东西不买南北?”购物者哑然。王安石嫣然一笑,答曰:“东通于木,西属金,南为火,北为水,中间是土,提篮金木能盛,水火土不能盛也,故曰买东西”。王安石的意思其实就是说金和木为可盛受之物,是用手就可以拎着去以物换物的,而水、火、兔是不能盛受之物,是不能用来盛东西的。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是非常有文化内涵的,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学习《黄帝内经》恰恰能让人领悟到这种文化的内涵。

《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本性最天真

《黄帝内经》的第一篇就是《上古天真论》。所谓天真,也就是指本性,就是本性最为天真。在我们的身体中五脏六腑的本性是天真的,它们处于一种非常和谐自足的状态当中。在前文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所谓“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其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所谓“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特点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

《黄帝内经》中对五脏六腑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其中,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脾胃为“仓廪之官”,肾为“作强之官”,胆为“中正之官”,大肠为“传道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膀胱为“州都之官”,三焦为“决渎之官”。这里的五脏六腑已经超越了具体的组织器官,上升为一个国家的若干种官职,通过这几种官职把同类功能的组织器官整合在一起,没有提到名字的器官都归这些有名称的官员统帅,再通过经络把各个器官联系起来,就形成了身体这个“国家”了。只要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就能把身体这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曲黎敏教授在她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书中曾引用《老子》中的一句话来形容五脏六腑的关系:“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意思是,每个脏腑都只得自己该得到的东西,小肠该得到的是液,那它就只要那个液;每个脏腑也都有自己的本分,脾主运化、肝主生发等,谁也不羡慕谁的“工作”,可见它们的本性是非常朴实的。由此可见,我们保养五脏六腑,就是要顺应它们的本性,使它们的本性能够得到合乎自然的发挥,简而言之,也就是使五脏六腑能够各得其所、各司其职。

五行相生相克,五脏自成一体

在中医理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人体各系统固有的机能活动是一个动态平衡,在此平衡下人体本身就存在着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力以及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和自愈能力。也就是说,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最和谐的灵体,它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只依靠自身的能力就可以达到和谐。

那么,人体内部的这种和谐存在是靠什么来维持的呢?中医们把这一切归结到脏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密切关系上,古代的中医学家将五行理论整理后,再依照各个脏器的特性对应到五行之中就得出了: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在五行学说中,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传统中医理论正是根据五行学说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如木克土,联系到五脏,肝属木,脾属土,那么肝就可以抑制脾,所以中医治疗脾脏方面的疾病往往是肝脾共治,这也是 “扶土抑木”的原则。再比如,肝色属青,味属酸,如有面色发青、喜食酸味等症状,一般也可诊断为肝经受病。

五行生克的关系,也经常用于精神对五脏功能的影响。《黄帝内经·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治疗精神性病症。

在五行关系中,讲究的是平衡,如果五脏中的任何一个脏器的能力较其他脏器强或弱,就会破坏这种平衡。例如夏天天气炎热,自然容易产生心火太旺的症状,但是冬天肾气不足时,水克不住火,也会造成心火太旺的症状出现。所以心火旺的人冬季就应该早睡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多晒太阳,以保养肾阳。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体本身其实就是最和谐的灵体,五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维持整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脏腑功能正常协调,化生精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形神得以充养,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五脏六腑间的协调,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就可以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顺利进行。

治未病:养护脏腑要遵照五行对应关系

《黄帝内经》有个最重要的医学理念:“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对这句话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中医注重预防,在没生病前就要把致病因素弄清楚,从而将疾病消于未形成之前。另一种解释是,高明的中医不治已经生病的这个脏器,而是要治还没有生病的脏器。举个例子,如果得了肝病,就暂时把肝放在一边不治。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肝病是由什么造成的。中医认为水生木,水是肾,木是肝,肝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肾精不足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先把肾水固摄住,让肾精充足了,肝病自然就好了。还有一点就是木克土,如果患有肝病,可能还会伤及脾脏,因为脾是土。公司管理也是一样,这里出现问题了,就要查明到底是什么造成现在的糟糕状况,同时还得要能管得住下面的一个环节,不要让它去影响其他方面,这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真正内涵。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人身体的各器官以及意识状态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治疗疾病方面也要有整体的观念,不能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中国人有句俗语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来形容医术非常差的医生。当患者出现疾病的症状时,医术高明的中医会仔细观察病人,利用医术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找出疾病的真正根源。

而在这一寻找根源的过程中,我们所根据的就是五脏六腑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当中,肾属水,肝属木,根本水生木的原则,相对应地去处理肾脏与肝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运用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医理念。

中医是讲究整体的,身体的某处发生病痛,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只关注疼痛的部位,而要对其他部位也要做相应的检查,因为此处的疾病可能是别的部位的病变引起的。肝脏发生病变,根源可能在肾脏上,这些就是五脏对应五行的关系在实践上的运用,也是中医讲究整体的力证,

天人合一:天地运作需要能量,脏腑健康先输营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理念都讲“天人合一”,正所谓“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人体的运作与宇宙天地的运作是一样的道理,天地运作需要太阳的热量,需要地球磁场以及万有引力等提供能量,人体也一样,脏腑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们的运作也需要有充足的营养。

脏腑的气血盛衰状况直接关乎人的生老病死,气血充足、五脏坚固的人的抗病能力强,一般很少生病。反之,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那么首先影响到的就是五脏。气血就像五脏的“粮食”一样,气血不足就会使五脏闹饥荒,五脏不肯正常工作,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假如心脏没“吃饱”,就会心慌、气短、胸闷,特别想休息,然后出现间歇,心跳得越来越慢,开始痛。这些症状其实是在提醒你,它饿了、累了,需要血来补充。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时并非血液的流动受阻,而是要从增加血液的总量上入手。

肝脏“吃不饱”,它的工作量就会减少,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而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一斤肉它只能转化七两,余下的三两以脂肪的形式弃置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积在血管里形成高血脂。

如果肾脏没吃饱,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人体排毒工作,身体内的各种毒素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引发尿酸、尿素过高。

如果胰脏“吃饱”了,就能奉献给人体充足的胰岛素。胰脏“吃不饱”,糖不能被正常代谢,多余的糖留在血管里,造成血糖升高。

因此,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做到营养丰富均衡。这样才能保证人体内血的质量和浓度。保证了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能让人血量充足。

知道了血的重要,下面我们来看气。中医所说的气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组成的。先天之精气其实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肾。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

如果生命是一棵大树,那么肾脏就是树根。对于肾脏,中医里永远只存在着补,从没有泻的说法。不能给肾脏撤火,更不能灭火,只有通过不断地、适度地添加“燃料”,才能让肾火烧得长久而旺盛。

补气就是补肾、暖肾、保暖、驱寒,气血充足就是身体内血液的量足、质优、肾气足、基础体温偏高、各脏器功能正常、代谢旺盛、血脉畅通;气血两亏就是身体内血液的量少、质劣、肾气虚、基础体温低、各脏器功能低下、代谢缓慢、血脉运行不畅。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身体血气的补充。

脏腑气血的盛衰从根本上决定了人能否长寿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常常是人们相互之间最美好的祝愿。从古代帝王的长生不老之梦到现代人对健康的孜孜以求,长寿堪称是一个比钻石更久远的话题。虽然如今我们知道了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但“尽天年而去”还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目标。那么是否长寿究竟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内经》中有“寿夭论”:“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或寿,寿者身心健康,年益寿延;夭者形神不保,病多寿折。”并且还提出,五脏六腑的气血盛衰是决定人之寿夭的根本因素,人体衰老的进程与脏腑强弱状况直接相关。脏腑居于体内是看不见的,但脏腑的活动状况却可以通过外部形体的特征表现出来。《内经》就是通过观察人的面部特征来测知脏腑功能的强弱,从而判断人之寿夭的。比如《内经》认为长寿的面部特征一般是“基墙高以方”“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等,这是因为内为肾所主,肾为先天之本;肉为脾所主,脾为后天之本,肉丰骨高表明脏腑先天和后天的精气都比较旺盛,因而人能够长寿。古人在审美上以“方面大耳”者为美,其实这也是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认为面部丰满、五官端正证明此人的五脏六腑发育良好,生命力旺盛。

五脏六腑的气血状况既对人如此重要,那么它们的盛衰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中医认为主要受到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人的先天禀赋。它可以直接影响到脏腑的气血强弱。每个人都是由父母之精阴阳交感结合而生,要受到父母的精气强弱的影响。而且妊娠阶段是胎儿脏腑组织发育的时期,母体营养状况、情志状况、外感邪气等都可能通过气血影响胎儿。因此,女性在孕育胎儿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饮食的平衡、心情的平舒等都要保证,以免给孩子的将来造成影响。

其次是后天的调养。后天调养适度一样能够长寿。中医讲养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等都要“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也就是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等,只要能够顺应自然规律去养护脏腑,就能够保证脏气安定、神气内守而不外泄,气血强盛终尽天年。具体的做法我们在后面的章节里还要详细介绍。

脏腑平衡才能充分激发人体自我修复潜能

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它自成一套系统,有自己的硬件设施、故障诊断系统和自我修复系统等。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部机器,当它的某些部位或者零件被破坏时,它可以自动调整各种功能对受到损害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复,这就是人体神奇的自愈力。

同类推荐
  • 心律失常(贴心大夫丛书)

    心律失常(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这套丛书包括多种病,由于每种病的性质、表现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 睡眠长寿经:不觅仙方觅睡方

    睡眠长寿经:不觅仙方觅睡方

    讲述了: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可是,你知道最好的养生方法吗?不是花样百出的运动,也不是各种精致讲究的保健品,而是睡眠。我国古代学问家李渔曾说过:“养生之决,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 食物与食物相宜

    食物与食物相宜

    《食物与食物相宜》精选了近百种“最佳搭档”的食物,科学详尽地介绍了它们相互融洽、和谐共处的原因和结果,令你能在短时间内全方位地掌握相关知识,以便在下厨或饮食时不至于“混搭错配”。
  • 早知道,早健康

    早知道,早健康

    本书按照人体的生理结构把人体划分为头部、躯干、四肢、皮肤,针对各个部位出现异常时可能是哪种疾病在“作怪”做了全面的解说,并且提示人们不可忽视精神疾病。另外,针对性别不同,本书对妇科疾病和男科疾病的预防也做了详细的解说;对抵抗力比较差的老人和儿童常见的症状也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 健康生活每一天

    健康生活每一天

    全书共分日常健康、心理健康、疾病防治、紧急救治四篇。日常健康篇告诉农民朋友远离不良习惯,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篇指出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以及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疾病防治篇讨论农村常见病的典型症状、致病原因,并且提供医生建议和饮食调理方法;紧急救治篇指出农民朋友可能遇到的意外、灾害以及紧急处理办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相信每一位农民朋友都想既省钱又省时地守住“本”,因此请您在劳动之余、农闲时间看看这本《健康生活每一天》。没有农民朋友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帮助广大农民朋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摆脱不良情绪困扰,远离疾病痛苦,拥有健康体魄,提高生活质量!
热门推荐
  • 七班的谁

    七班的谁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故事一段青春的回忆一场似曾相识的美好
  • 权少偏偏要娶我

    权少偏偏要娶我

    一纸百亿合约,被三出局,被夺家族继承权。转身,找上他,神秘财阀大少:“江斯权,我们做个交易,各取所需。”他冷嘲热讽:“你配吗?”她浅笑嫣然,死缠烂打。一年前众人皆知林雪落是弃妇,一年后权少面向全国人民高调表白,艳羡全城。(甜宠文,求支持、求打赏、越多加更越勤)
  • 寄尸虫

    寄尸虫

    白果到南极进行考察,结果却带回来了一具丧尸……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受用三水要行法

    受用三水要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相处形成的关系模式、心理模式,是我们人格的基础,就像是新出厂的电脑装上了一套操作系统。如果对自己的“操作系统”不了解,外界来什么刺激,我们有什么情绪,做出什么反应,自己往往都意识不到。于是,我们被同一套心理模式所左右,不断重复一些幸福或苦难,人生就像是一个个轮回,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对自己的心理模式有了深度了解,对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出回应,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有了自主选择的色彩。当我们为自己的一切做选择时,就是在成为自己,自我实现。如果你渴望更了解自己,看清楚亲密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更真实自主地生活,那这本书就可以帮助到你。
  • 东维子集

    东维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念成瘾:傅少的心尖宠妻

    一念成瘾:傅少的心尖宠妻

    简长晴知道傅念琛心里住着一个女人,一个他爱了八年的女人。可是简长晴不知道,傅念琛对她说的那句“你好,傅太太”,不是孽缘的开始,而是八年相思的终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We Two

    We Tw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偏偏看到你

    偏偏看到你

    人人皆知,江城最大的夜家有五个妖孽,每一个皆是人中翘楚,五人性格不一却有同一个共同点——都爱护自家的小妹。有人要追妹妹?不行,除非他比他们都帅。有人找妹妹麻烦?他们先去揍那些人一顿。妹妹要买东西?行,黑卡随便刷。妹妹要出去玩?行,包个私人飞机,随便去哪玩儿……从小到大,只要她一个眼神,五个人全往她身边凑,只要她一句话,摘个星星都可以。世界上可以与夜家为敌的只有韩家,人人都想嫁入韩夜两家,却不知,韩家太子早早便对夜家小姐“芳心暗许”,人人都说韩家太子看似玩世不恭,实则早已掌握江城众多权利,见过的人均说,韩少爷性情古怪,暴躁易怒,却不知在夜小姐面前,他却是温柔的很……直到多年后,对外宣布韩夜两家联姻,所有人才知道,韩少爷竟是苦苦追求了二十年才修得正果,他也并非为人桀骜不驯,只是将自己仅有的谦逊有礼给了夜家小姐而已……“在我最简单的时候,偏偏看见你,便看见了后来的我们。”——韩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