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人,可以做多种类型的划分。如果简单一些分类,可以分为成功的人,不太成功和不成功的人;幸福的人,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人。人们之所以成功,或者不成功,之所以幸福,或者不幸福,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先天的遗传,家庭的条件,所处的时代与环境,所受的教育,自身的素质,自我努力的程度,等等。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因素,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人与人的关系很微妙。能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人生最为重大的课题之一。据一位美国的成功人士说,人的一生能否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才能,而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人际关系。此言是否正确,不好断言。我想肯定有一定道理。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一些人常犯的错误是“恃旧不虔”。什么意思?即凭借原有的感情和交情,以为是旧时的哥们弟兄,是熟人,以为他那两把刷子自己特别了解,因而不把对方当回事,还以原先的方式要求人,对待人。在表现出亲密、亲切、随便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轻慢。最终惹得对方不高兴、不舒服。这种事,如果对方不太在意,不太计较,倒没什么问题。可如果对方不吃这一套,那会让双方不舒服,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恃旧不虔的人,其实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他们既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也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别人。世界在变,人也在变,此一时,彼一时。当年与自己同处一个社会圈子的人,现在可能属于另一个圈子;当年与自己半斤八两的人,目前可能比自己重得多;当年与自己一同和尿泥的人,一个水平线上的人,有共同思想感情的人,不分彼此的人,搂肩搭背的人,今天可能早已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经没有了共同的生活基础、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在别人变得或文明、或富裕、或发达、或威严的同时,自己也在变,或与别人同向进步,或者基本没有进展,或者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我们常常责备人,“人一阔,脸就变”,这是一句从道德上否定人的话。其实,这种责备也有片面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人阔了,脸不变,那不是装腔作势,就是脑子里有虫。要求身份地位思想感情已经变化了的人还一如过去,是强人所难,也是不切实际的。
“恃旧不虔”的结果,只能使对方讨厌自己,疏远自己,以至收拾自己。比如从电视剧《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高俅当上太尉后,他那些当年的泼皮兄弟,仍然以当年的方式与他交往,要他摆酒,与他嘻嘻哈哈,没有半点的庄严和尊重。惹得高太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狠狠地教训了这拨泼皮兄弟一顿。不是高俅不讲兄弟情谊,给谁也得这么做,不然,他在社会上就树不起威严,就当不了太尉。类似的例子应当说不少。
恃旧不虔的人,心理多样。有觉得自家弟兄,用不着客气的;有藐视对方,觉得你没什么了不起的;还有故意臊对方的毛,让对方难堪的。这里面,有健康心态,也有不那么健康甚至很不健康的心态。
现代社会是层级社会,虽然人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一定的上下等级还是客观存在的。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处在什么地位说什么样的话。我以为,我们一方面要谴责那些当个芝麻绿豆官就趾高气扬、不知姓什么的人,另一方面,也要改一改“恃旧不虔”的毛病。对于相对处于下风、处于社会较低层的人来说,不要把旧事旧友旧情什么的过于当真,不要期望别人会像自己苛求的一样,一成未变。否则会碰钉子。等碰了钉子,再来说长道短,说三道四,除了骂骂人,出出气,说说别人的张狂与负心,别无其他意义!我以为,在人际交往中,不论有没有“旧”,该不虔时不要虔,该虔时则一定要虔。不论小人物,还是大人物,都应取这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