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3000000018

第18章 季羡林的“和谐”观(1)

张光璘

2006年8月6日,季羡林95岁生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去301医院为他祝寿。据报道,在交谈中,温总理特意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与季羡林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温总理在季羡林病中为其祝寿,按常理,应该是说一些安慰祝福之类的话,可是却提出了如此严肃的政治话题,这让许多人感到诧异和困惑。其实,这件事说怪也不怪,温总理恐怕是有备而来的。温总理曾自称是季羡林文章的“忠实读者”,那么,季羡林十几年来,先后发表的几十篇谈“和谐”的文章,大概应该是读过一些的,而且早有所感,所以才会有这次颇为令人感到诧异的对话。

季羡林关于“和谐”的问题,究竟说过一些什么话,发表过什么高见呢?下面就来简要地介绍一下。

l998年,季羡林在《做人与处事》这篇短文里写道: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季羡林“和谐”观的高度概括。季羡林谈的“和谐”,不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兴邦治国的大道理,而是从个人品德与修养的角度,谈“一个人做人与处事”的原则,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和谐”之道。而这一点,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季羡林看来,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想“生活得愉快”,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个人内心保持和谐的心态。一个人这三个方面都处理好了,生活就愉快了。每个人这三个方面都处理好了,社会自然就和谐了。

下面,我们就对季羡林这段话逐一进行分析和探讨。

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

关于处理好第一个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把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当作“为人处世”之道的原则之一,过去我们恐怕是难以理解的。记得前些年,从电视上看见外国绿色和平组织成员,与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进行顽强的斗争,当时还觉得好笑,以为环保问题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环境严重污染,长江洪水泛滥,黄河断流,各地缺水现象日趋严重,新疾病不断滋生,北方沙尘暴肆虐,南方非旱即涝,甚至喜马拉雅山上的万年冰雪也开始融化,等等。面对这一切,谁也笑不起来了,反而对那些有先见之明的环保卫士倍加尊敬。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季羡林称得上是一位先知先觉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那场东西文化辩论中,季羡林就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大声疾呼,警告世人,现代化建设切莫走西方“征服自然”、破坏环境的老路,那是会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应该以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奉行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与大自然交朋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可惜,季羡林的这些忠告,当时不但没有人听,甚至还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和嘲讽。此后十几年中,地方官员和老板们,为了升官和发财,不但不问姓“社”姓“资”,也不问姓“中”姓“西”,滥砍滥伐,滥拆滥建,蛮干胡干,大肆破坏生态平衡,冲昏头脑地又来了一个“大跃进”。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有了,“高楼连成片,汽车满街跑”也有了,可就是不适宜人居住。中国现在排放二氧化碳量居世界第一,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十座城市,中国占其中八座。国家每年不得不斥巨资退耕还林,退田还牧,治理城市各种环境污染。虽然我国的GDP连年攀升,然而扣去治污费后,就要大打折扣了。而且,有的生态破坏了,几十年、几百年也难以恢复,有的永远也不能恢复了。这代价岂不太大了吗!

为什么我们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就不能听一听那些有识之士的“逆耳忠言”呢?50年代,如果听了马寅初先生关于“人口论”的建言,今天就不会有13亿这样庞大的人口数,我们的日子就会比现在好过得多。“大跃进”时,如果认真接受了彭德怀“万言书”的忠告,就不会给国民经济造成那么巨大的损失。同样,十几年前,我国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刚刚开始时,如果采纳了季羡林“天人合一”的意见,也就不会付出今天这样惨重的代价。这真是一个沉痛的教训!是后来治国者不能不深思的问题。前两位进言者,不但意见未被采纳,还招来横祸。所幸的是,今天季羡林的意见虽未被采纳,却还未遭到“祸从口出”的厄运,并且还能与总理促膝交流意见,总算有别于前,有了一点进步。

在季羡林看来,“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大而言之,是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小而言之,对个人来说,常常表现为一种品格,一种感情,一种情操”。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更深刻的认识,更精辟的论述。

但凡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一草一木,一鸟一兽,无不悉心呵护,关爱备至。拿北京人来说,清晨公园里,遛鸟、遛狗的人不在少数,其爱鸟爱狗之态可掬。大杂院里,无论居住环境多么拥挤、简陋,总能在窗台墙角,看见几盆夹竹桃、西番莲、月季、绣球或兰花之类的花木。这是北京人热爱生活的表现,也是对大自然亲近的一种心态。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愫,是一种正常人的心态。但是,凡凶残无道之人,对人类尚且仇恨,更不用说对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会有什么感情了。10年浩劫期间,养花忽然变成了修正主义。“四人帮”一伙在北大,先批斗人,后批斗花木,把几十年上百年的老丁香树砍伐殆尽,把屡见于清代笔记中的几架古藤萝也斩草除根,最后,把办公楼前两棵颇有名气的西府海棠也连根拔掉。“四人帮”一伙要篡党夺权,整北大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可以理解。但是砍伐花木,铲除海棠,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宋代苏洵在《辨奸论》中说:“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音tè,奸邪之意)。”“四人帮”一伙干出砍花伐木之类不近人情之事,足见他们是一伙毫无人性的“大奸慝”。这难道不足以说明,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常常表现为一种品格,一种感情,一种情操吗?

季羡林对草木鸟兽的关爱,超出人们的想象。就在上面提到的,北大办公楼前两棵西府海棠被砍伐20年后,他写了《怀念西府海棠》一文。文中写他独自来到办公楼前凭吊西府海棠,幻想着西府海棠之魂能重归燕园:

西府海棠之魂归来时,能有什么迹象呢?我说不出,我只能时时来到办公楼前,在翠柏影中,等候倩魂。我多么想为海棠招魂啊!结果恐怕只能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奈何,奈何!在这风和日丽的三月,我站在这里,浮想联翩,怅望晴空,眼睛里流满了泪水。

这是一种多么崇高、博大、真挚的仁爱之情啊!

季羡林不仅爱花木,也爱小动物,尤其爱猫。他家先后养过四只猫。他同每一只猫都有深厚的感情。白天,他亲自为猫们做饭;晚上,他与猫们同眠。他散步,猫便随其身后。猫病了,他辗转难眠。为了让猫能吃下饭,他再累,也要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几里路,亲自去海淀肉店,买回牛肉或猪肝来,做给猫吃。猫如果走丢了,他便会失魂落魄,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季羡林对自己这种钟爱草木鸟兽的情结,曾经做过这样的表白: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伟大的人是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息。

——《幽径悲剧》

其实真正伟大的人,才会对世界万物充满感情,如太史公所说:“仁者爱万物。”天下怀有博爱之心,富有感情的人,才会具有“爱万物”的高尚情操。正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宋代大思想家张载曾经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说过一句十分精辟的话:“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里的“物”,即指大自然的万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与”的意思是伙伴。“物吾与也”,意思是说:我们要把大自然万物都看成自己的伙伴。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季羡林对动植物情同手足,关爱有加,正是这种思想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极其高尚的精神境界。

长期以来,受所谓“斗争哲学”影响,我们只知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名言,而忘记了支撑我们中华民族三千年历史而不衰的“天人合一”哲学基础,实在是一件令人痛心扼腕的事。好在近来这种现象已有所转变。最近青藏铁路通车,在建设过程中,国家花巨资为藏羚羊开辟迁徙通道就是一例。这一举措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与好评。但愿这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思想能够为普天下人所接受,并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那样建成的社会,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现代化社会。

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

再来谈一谈季羡林和谐观的另一条原则:“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当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过,季羡林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他说: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做人与处世》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梁实秋一生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任情不随于俗,举止不拘礼法,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始终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他总是以“有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便面对令人不快的事情,他也做着愉快的文章,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 街角的老北京

    街角的老北京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阿龙伴随着这座古都一起成长,他看到处处皆文化的老北京正在渐渐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灯火璀璨、人声喧嚣的现代都市逐渐崛起,心中满是怀念与不舍。于是写下《街角的老北京》,将目光投向北京的街头巷尾、古寺园林,并将目之所及且依稀尚存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风物图景记录下来。
  • 名人格言对联(上)

    名人格言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写的对联,以及处世格言。
热门推荐
  • 沈导你别跑

    沈导你别跑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林夕源,爱上温柔帅气的副导演沈屹晨。为了争取属于自己的爱情,林夕源抛下一切对沈屹晨展开一系列攻势。沈屹晨表示,自己有心爱的女人。林夕源表示,她不是离开了吗?~果然人不能乱说话,如今站在自己面前这个美丽的女子是谁?为了爱情,卑微到尘埃。关于爱情的长跑,最后,究竟谁能拥有谁?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爱翻山海,山海俱可平。
  • 风月年又年

    风月年又年

    好将军又如何?好人难为,还不是被逼跳崖、不过好人有好报,他没有死,却回到了四十年前、奈何掩藏在史书之下的,却是一群名不副实的家伙、传说中嗜战的十三王是个和他一副模样的小白脸?自己的老爹四十年前只是个五岁琴童就要被连累处死?!且看常胜将军忽悠王爷去救人,拐着天师去打仗。迟钝攻VS美人受,腼腆攻VS直白受,强攻VS强受……
  • MIRACLE超越人类

    MIRACLE超越人类

    在伊基村生活的佩蒂某一天面对着不得不走出一直庇护着自己的村子的状况,而就是这一件看似平淡无奇的事,却无意间决定了未来的走向。
  • 亘古封魔

    亘古封魔

    一个喜欢画画的少年,走入了大千世界。面对神,魔,妖,鬼。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亘古封魔之路。
  • 电脑附身

    电脑附身

    2012年网络世界风起云涌,移动智能时代方兴未艾。杨林无意中被自己的电脑系统上了身,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在这个人信息终端高速发展的时代,杨林和他的电子帝国让这个世界变得和以往不太一样……【软件、游戏、电影、军工】 新书《学霸的科幻世界》
  • 每天学一点美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美学常识

    当我们翻开书,去努力寻找时,才恍然发现,那些常识性的知识,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常识是最基础的、最朴素的,但同时也是最丰富、最深刻的。
  • 黄帝明堂灸经

    黄帝明堂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早春夜宴

    早春夜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社会之书,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一本生命之书。本书精选了许多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些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切合孩子的心理。而故事以外的悟语,更像是一盏盏智慧的明灯,把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技巧、人生的建议通过妈妈之口娓娓道来,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感悟。而且,本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篇文章的后都配有一个“妈妈锦囊”,为每一位妈妈提供切实的解决技巧。愿在那些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妈妈种下的是正直善良的品格种子,结出的是令人欣喜的美德之果,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 京东考古录

    京东考古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