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3700000005

第5章 乔布斯的直觉时代:从远见开始,从错误中领悟(1976-1996年)(3)

2、字体设计。

听过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小伙伴都知道他提及的“漂亮的字体”,出处就在这里。这也是乔布斯开始把触觉从硬件(机箱形状和颜色)设计首次转移到软件上来。他让Susan Kare设计字体(是的,不是他自己设计的)。Kare创造了除了阿特金森的Venice以外所有的Mac字体,最终他把字体重新命名为世界级城市的名称。再后来,乔布斯找到拉斯金说:“我将接管软件,你可以接管技术文档。”于是拉斯金离开了。

3、领导力展现。

乔布斯天生就具有驱动别人将事情做得更好的领袖气质,只不过,早先由于太年轻,只能靠自己的野心和行动(为了达到目的赤脚跑遍世界的厚脸皮)去支撑;后来可以利用自己的创始人身份和哭闹去争取;但到了Mac时期,乔布斯就开始施展自己的影响力了。“如果它能够救人的命,你能想办法把启动时间减少10秒吗?”他问苹果的工程师凯尼恩(Kenyon),凯尼恩说有这个可能。乔布斯走到白板前说:“假如有500万人在使用Mac,而每天需要额外的10秒来启动,加起来每年就有近3亿个小时,这就相当于每年至少救了100条命。”凯尼恩被这个算法震惊了,于是后来启动时间缩短了远不止几十秒。

其实Mac团队发展一直不顺。该项目原定1981年9月投入生产;乔布斯接手后,定于1982年上半年推出,后来又改为1983年5月推出,最后在1984年1月24日亮相。如果是一般的次级项目,还屡屡拖延,早就军心涣散了。但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愣是将之变成了一支骄傲的海盗军团。而且挖来了最优秀的员工,同时也开始了他的“狗屎”批判风格——任何他看不过眼的东西都是“狗屎”。尽管如此,乔布斯还是说服了他们。他们“90Hours/Week And Loving It”(每周工作90小时并享受它),相信乔布斯正带着他们改变世界。在1982年9月的集思会上,乔布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50个人所做的工作将会对整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为了激励这些“艺术家们”,乔布斯还让这些创作者们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机箱内。

4、构建可以传承的创新文化。

在集思会上,乔布斯对Mac团队表达了自己对产品创新的看法:

①决不妥协。“要做完美到不可思议的产品”,哪怕错过上市日期,“也不能粗制滥造”。一般的产品经理都愿意做出妥协,但对于乔布斯而言,“直到上市,产品才能算是完工”。而且,乔布斯常常引以为傲的,恰恰是那些在临门一脚时又推倒重来的关键时刻。实际上,我希望苹果现在的产品也经常会在预定时间之后推倒重来,因为这每每就是不妥协的必然结果。当然,乔布斯能够决不妥协,是因为他有追求更完美的创造力,以及权力。一般的产品经理恐怕做不到这一点。

②过程就是奖励。乔布斯认为,Mac团队是一支带有崇高使命感的特殊队伍。正是因为过程就是奖励,所以,如果苹果员工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乔布斯就能容忍反对的声音,甚至微笑面对、表达赞赏之情。如果必要的话,员工可以不动声色地忽略他的命令。如果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乔布斯就会欣赏他们的叛逆态度和敢于无视权威的意愿。

5、主持和演讲能力再度提升。

乔布斯一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领导气质,能够把控现场。他能够把自己的激情渗透到每一个细节里。如果说他驾驭整个团队,还有些生涩,那么他驾驭一次发布会的能力却早已大放异彩,并且在驾驭听众的能力上一直有增无减。在1984年1月24日发布Mac时,乔布斯的演讲梗概如下:

“1958年,IBM拒绝购买那家羽翼未丰的年轻公司……两年后,施乐公司诞生了……”

“1965年,DEC等公司发明了小型电脑……IBM开始对此并不看重……”

“又过了10年,苹果发明了AppleⅡ……IBM认为并不重要。”

“1981年,AppleⅡ成为最流行的电脑,IBM也通过PC进入个人电脑市场。”

“今天,1984年,IBM想独吞这一市场……正在将枪指向行业控制的最后一个堡垒——苹果公司。蓝色巨人会主导整个电脑行业、整个信息时代吗?乔治·奥威尔说得对吗?”

“不!不!不!”人们开始尖叫,而乔布斯身后的屏幕开始播放苹果最著名的广告之一《1984》。最终推出了Mac。

他的演讲并没有华丽辞藻,但却可以打动人。

6、获得驾驭广告和营销的技能。

乔布斯从一开始就找到了行业里最牛的营销人员,但这还不够。高水平的产品、高超的营销团队,还必须要有老板的热情才能激发出来。

当《为什么1984不是“1984”》的广告片做成以后,乔布斯说:我对它没有任何不满意。但这个广告形式此前从来没有过——没有苹果公司介绍,没有产品说明……只有一个姑娘手拿大锤将满屏的“老大哥”砸得粉碎。整个广告只有在结尾的时候,才提及苹果和产品:“1月24日,苹果公司的Mac将投放市场,届时你就知道为何1984没能变成《1984》(乔治·奥威尔的一本书)。”

为了能让《1984》的广告片播放,乔布斯不得不联合沃兹对抗董事会,直到广告刊发后局面逆转。广告在超级碗比赛中播放了1分钟。但事后三大电视网和近50家地方电视台都铺天盖地地报道该广告,多数电视台都完整地播放了这则广告(免费),数百家报纸和杂志都写文章讨论该现象。这则广告被称为“事件营销”的首个例子。事件营销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事件来制造热点,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报道。乔布斯对营销和广告能产生的效果印象深刻,对营销和广告的驾驭能力也驾轻就熟。后来,乔布斯回归苹果的时候,也是用了一则广告就把苹果拉回一线。那个广告就是Crazy Ones(《疯狂的人们》),该广告又开辟了新的苹果时代,这是后话。

虽然乔布斯在以上几个方面都得到了成长,但他在很多方面仍有欠缺。对于苹果这种执着于软硬件一体化、提供端到端服务的企业来说,当时的乔布斯仍不具备整个局势的掌控力,而任何一点缺口,都可能让整个宏伟的构想失败。乔布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

1、定价过高。Mac原本是定价500美元的电脑,最终售价却是2495美元。这一价格让用户数量减少,而用户减少则意味着生产成本无法下降,形成死循环。

2、赶走了拉斯金。1982年2月,拉斯金作为该项目的发起人递交了辞呈。拉斯金和乔布斯有一些不同之处:乔布斯想做高端的高价电脑,非常喜欢鼠标这个点子;而拉斯金则希望电脑尽可能便宜,而且不喜欢鼠标这个概念。但也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如一体化的端到端控制、不提供扩展槽等等。

3、流程控制能力仍然很差,Mac多次延期。为了最好的产品推倒重来是一回事,一直延期是另一回事。

4、团队管理受到差评。当Mac和Lisa合并交给乔布斯管理时,乔布斯向Lisa成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都是白痴。一句话就让Lisa团队的成员充满憎恨和愤怒,而让Mac团队感到羞愧。也许乔布斯的话是正确的,而且乔布斯也不曾悔改过。但是,当人们的心态开始消极时,其面对挑衅的反应与积极状态下完全不同。

5、缺乏生态系统。Mac只有6种应用程序,包括当时的Lotus(制表软件Lotus 123)在内的绝大多数软件公司,都不具备为Mac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换句话说,Mac太超前了,以至于没人能开发程序。这就让用户宁愿选择过去的DOS系统。

这也给了乔布斯以教训。后来,无论是iPhone、iPad(包括后乔布斯时代的Apple Watch),乔布斯都会准备足以满足基本需求(还要超越别人一点点)的应用。在没有App的时候,乔布斯强化了H5网页推广,以便让用户能够完整浏览网页。

1985年,乔布斯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复盘自己的经历。他对同事说:“我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他们不理解我?”从Mac来看,无论概念还是产品,都是领先时代的。比尔·盖茨的微软直到Windows 95才算在模仿Mac方面找到了诀窍,那已经是10年以后的事了。但市场却不这么认为。Mac销量越来越差,乔布斯曾经想过要与其他公司进行合并,包括AT&T(American Telephone&Telegraph,美国电话电报公司)、GE(General Electric Company,通用电气公司)、可口可乐、通用汽车甚至日本爱普生。最后合作依然无望,而乔布斯也在他30岁生日之后被赶出了苹果。他遭遇了第一次重大挫折。

回到当时的情境之下,很难说当时的对错是非。但乔布斯被赶出苹果,再次证明了一件事:乔布斯是普通人(只是做了不普通的事)。这件事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后来的创业者为了避免类似乔布斯这样的创始人被赶出自己公司的事情发生,在公司股权和投票权之间做了设定,以确保任何时候创始人都能牢牢控制公司。谷歌、Facebook(脸书)等一系列的科技巨头都是这样做的。

Mac的失败,还给乔布斯带来一个教训:要专注。回顾这一段历史,笔者认为,乔布斯的成长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牛的产品经理成长课,他告诉我们,创新不是某些人的天赋,它是一种思考方法——当然,乔布斯自己用了无数惨痛的教训来证明这一点。

苹果公司布道者盖伊·川崎说:施乐公司不能将想象转化为产品。远见不仅在于能想得到,还要有能实现的路径。而要有路径就必定要先有愿景。乔布斯有愿景也有能力,并且愿意为了创造未来而冒险。但在当时,他驾驭全局的能力还有所不足:无论定价还是产品生态,流程管理还是大规模推广都做得不够。从这一点来说,普及和创新一样伟大。发明一个东西当然很难,但若不能找到产业化的路径,成为普及的“效率资本品”,一切都没有意义。乔布斯重返苹果后,苹果所有的产品都不是同类中第一个推向市场的,但却能赢得市场。

知道最难的一点在哪里吗?乔布斯自己开始做产品以后,他的创新方法在前面的20年都没有取得成功。这个过程中,他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冷落、嘲笑,但他在被他人以及(早期失败的)事实否决以后,依然能够坚持重返起点,思考当下和未来,然后在坚持自己的创新方法的同时,剔除当时执行错误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改正错误的勇气。而通常,这二者很难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

重返苹果后,乔布斯变得非常沉稳,产品研发坚定有序,他也不再急于证明自己。在进军任何一个领域之前,都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1981年2月19日,在乔布斯加入Mac项目后不久,拉斯金给苹果公司总裁斯科特发送了一封邮件,详细列举了与乔布斯共事的具体问题。

其中有一些地方包括:

应该给予信任的地方,他却不给予信任;

经常从个人偏好出发做出反应;

常打断他人的话,不会倾听别人说话;

不能恪守承诺;

武断决策,不负责任并且不顾及他人感受;

身为软件项目经理他并不称职;

乐观估计等等。

在“乐观估计”一项中,拉斯金写道:史蒂夫在研发AppleⅢ和Lisa电脑时计划失误,而且对于产品的研发成本和价格也估计失误,基于他这两次失误的经历,他在研发Mac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众多失误。他还为了赢得个人荣誉,提出不切实际的研发计划,而当计划不能完成时,他又责怪研发人员。由于他对元器件价格的估计过于盲目,导致了对成本的错误估计。

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阿伦·凯

乔布斯怎样找人才?瓦伦丁、麦肯纳、斯卡利以及其他

乔布斯是最优秀的人才。他懂得如何解决问题,能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这种不妥协的精神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而且他总是直接找最优秀的人解决问题。不要以为最优秀的人才就是懂技术的人,或者考试满分的人。最优秀的人才,懂得如何去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解决别人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

乔布斯12岁时就给惠普联合创始人比尔·休利特打电话索要零件,而且赢得了一份暑期工作。后来沃兹一个人搞定了AppleⅠ和 Ⅱ产品,乔布斯一个人把这个产品变成了一家公司。因此,说他们两个都是顶级的人才,恐怕不会过分。作为顶级人才,他当然喜欢顶级人才。要赢得他的尊敬并不容易,但作为一个毛头小子,乔布斯当年想要征服一流人才也同样不容易。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乔布斯怎样赢得一流人才。

唐·瓦伦丁是白手起家的典范。20世纪70年代初,他创建了至今声名赫赫的红杉资本。乔布斯打电话给瓦伦丁,请他到苹果实地考察一下。瓦伦丁到了现场,发现乔布斯对营销一窍不通,于是就说:“如果你想要我给你投资的话,你必须找一个懂市场营销的合作伙伴。”

乔布斯说:“给我推荐三个人选吧。”

但是,瓦伦丁没有说。

同类推荐
  • 销售客户沟通

    销售客户沟通

    怎么说才有效,怎么做才有收获,本书告诉你与客户沟通的所有细节和重点,让你轻松搞定大客户、难缠客户、顽固客户,打破销售记录。
  • 管理心智

    管理心智

    作者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编排了七个章节,共一百个话题,每个话题都是从轻松有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故事谈起,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习管理。
  • 别以为你会带团队

    别以为你会带团队

    企业团队管理的最新力作,遴选大量的一手案例,详实展现了在商业上已经取得初步成功的人物以及企业。通过这些企业实际积累起来的经验与教训,必定能对于后来者产生非常有益的帮助。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精选必读!
  • 战略转型:赢时思变

    战略转型:赢时思变

    作者重点挑出三家有代表性的公司:零售巨头乐购(Tesco)、糖果饮料集团吉百利公司(Cadbury Schweppers)以及英国老牌医疗设备公司施乐辉(Smith & Nephew)。这三家公司不仅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表现出色,并且在改变经营策略和更换高级管理层的同时也保持了出色的业绩。然后,几位作者着手寻访相关过程的目击者,他们采访了三家公司的前管理人员,还通过挖掘公司的档案来寻找种种蛛丝马迹,研究这些公司如何做到这一点,以及他们为什么比类似行业的三家对应企业更为成功。
  • 用制度管人

    用制度管人

    本书正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聚焦在企业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借鉴国际通用的管理制度和文案,详细论述了企业管理中普遍涉及的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工具化,并提供了具体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执行方法或流程、实用工具表格,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可在实践的层面上提高企业效率。当然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对于我们提供的制度范本、流程、实用表格,读者可以根据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适当修改或者重新设计,使之更适用于自己的企业。同一个企业随着技术的创新,产品的更新,制度也需要创新,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读者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已经形成的制度,以期达到高效管理、高效工作的目的。
热门推荐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六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六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何以情深

    何以情深

    君氏集团面临破产,总裁君东升全力挽救,但最后依然失败。他选择了自杀,留下女儿独自生活。在君安沁眼里,害死他父亲的是钟家的人,只因钟氏总裁没有挽救君氏。钟公子对这个女孩一直心怀内疚,想要好好照顾她。可此时的君安沁,早已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她要报复钟家。当谜底揭开的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错了……
  •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养蚕营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养蚕营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王叹:妖妃惑世

    帝王叹:妖妃惑世

    那年白雪如花,风中飘摇,只选择花前月下。她放不下前世的因果,他断不去万丈红尘,她为了一代江山接近于他,他只为她留守天涯。他说:“为何我总是看不透你。”她轻笑,勾画出倾世容颜,依靠他怀。他一手紧捏她下颚,眼中染满鲜红的怒意“倘若我愿意放弃江山荣华,与你隐居山林,你是否愿意放下仇恨,放下他!”她娇柔推开他,伸出玉指放在他的唇瓣,笑的妩媚妖娆:“嘘,皇上此言差矣,您不会,臣妾亦然不会。
  • 爆强女仙

    爆强女仙

    诛盘仙接纳世间万物,即使是椅子,只要有心,也可修仙铁匠之女苏如海前来拜师,一直当摆设的菜刀觉醒了,“你终于来了,我已等待了千年!”苏如海一来就是菜刀在手,惊动万仙。“既如此,我就封你为食仙。”苏如海不乐意啦,“仙尊,我不是来当厨子的!”“说说,你还有什么天赋?”“我可以再生,愤怒就会变巨人,通晓万物生灵。即使是椅子,我也知道它的话。还有,你们的财仙,只有与我在一起,才可善财呦。”
  • 做个幸福小女人:破解女人的幸福密码

    做个幸福小女人:破解女人的幸福密码

    时下,对于小女人而言,幸福已经不单是好孩子、好老、公、好家庭,因为她们已经从家庭走向了社会,于是她们的幸福所包含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做个幸福小女人:破解女人的幸福密码》就是要告诉女人,想要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包括你自身见识的高度、涵养的深度、视野的广度、衡量人和事的尺度、看问题的角度、追寻目标的速度、内心的温度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女人们如果在这些方面都能做到张弛、进退有度,那么幸福自然也就不会远了。
  • 两宋烟雨三百年

    两宋烟雨三百年

    本稿讲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前世今生,他出身将门,弱冠入伍,在乱世中几经挫折,最终定鼎江山,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混乱纷争的局面。该稿充满权谋和霸术,既有乱世的政治博弈,也有古代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有争权夺利的不择手段,完整展现了五代、宋初的政治情景和天下形势,以及王朝的兴衰更迭,统治者的利益博弈。它是一幅乱世浮世绘。
  • 生理探谜

    生理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

    全书通篇以日本社会生活中的花道、茶道、俳道、武士道等为切入点,讨论了日本人对美的体会,对生死之道的领悟,作者有意识地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历史,通过对日本人精神底色的探究,为理解日本民族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新颖的视角,让读者感受了日本文化那种“具体入微”的美丽,尝试了那种“花是樱花,人是武士”的“忍恋终极”的落花之美。日本人的内心是紧张的,但情感却是极其认真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做事都讲究“道”,在各自传统的文化道场里,固守日本其本身的社会文明,其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认真的仪式讲述人生的真谛,又将日常茶饭事升华为“道”,将人生的体验全在“道”上。
  • 海贼之无限手套

    海贼之无限手套

    新书《这个忍者明明不强却过分作死》已发布,求大家的推荐票和收藏~“灭霸同款无限手套要不要了解一下?”刚刚看完妇联三首映心情澎湃的罗青就因为这一次冲动消费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当莫名穿越到海贼世界中的罗青将一颗恶魔果实成功镶嵌在金灿灿的无限手套上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懵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既幸福又苦恼的问题!貌似这个手套上的凹槽有6个啊...所以,搭配哪6种恶魔果实能在理论上达到最强?在线等!十万火急!别逼我打响指啊!PS:新书《漫威世界的替身使者》已上传,欢迎品鉴,求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