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1100000018

第18章 宋哲宗怒罢邹浩 岳麓山恭迎圣人(1)

话说岳麓书院因为周式的打点经营,慢慢地粗具规模,继而誉满神州而名重天下。并获御赐“岳麓书院”匾额和对衣鞍马及内府中所藏秘书。由于真宗皇帝对于书院的重视,普天之下的书院,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又是哲宗皇帝继位。这哲宗皇帝比较昏庸,拟旨遏制书院发展,使得地方长官要查封书院,天下书院这同却有些像秋风扫落叶了。潭州知州温益亦将岳麓书院拟废而报奏了朝廷。

却说岳麓书院的学子儒生们,在听到了将废除书院的消息后,非常气愤,他们放下书本,集体来到知州衙门要求讨个说法。在他们看来,书院自开办以来,一直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宗旨,而且其办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因此齐聚知州府请愿。无奈温益竟是避而不见,认为自己有皇上旨意作为依据,根本没有理睬这些学子的要求。见请愿无效,他们又进行了绝食斗争,数十名学子自早到晚不吃不喝静坐于衙门前的草坪内。是时正为秋季,江南火毒的秋老虎,直逼得那湘江岸畔柳树上的知了苦苦地哀鸣,直逼得那庭内的水桐树无精打采。长期的干燥无雨,到处的农民暴动已经把温益内心搅得一团稀糟。他摇着扇,焦躁地在室内踱来踱去。师爷慌慌忙忙地跑了进来,报告了外边学子的情况。这些学子,已经有两天没有沾米水了。几个体质较差的学子,因经不起秋老虎的暴虐,昏倒在地上。温益越发烦躁,似乎很不情愿听到外边的什么情况,于是很不耐烦地打发了师爷。但师爷刚走到门口,却又被立即叫住,温益在师爷的耳边叮嘱了几句。师爷去了,温益焦躁地在屋内来回走动

昏厥了的学子终于被人抬了出去,温益终于没有露面,只是师爷出来,作了解释。师爷说,遏制查封书院,是当今圣上的旨意,温大人只是具体地执行,是奉旨行事,实在也是无法。温益认为,只要搬了皇上的圣旨来吓一吓这些年轻人,大概就可以了。但他没有想到,虽说抬走了那几个昏厥的,师爷又拿了皇上的旨意来威吓,然而收效甚微。温益毕竟是一个宦海老鳖,官场老手,在他看来,与这些黄毛小子斗智斗勇,自己还是绰绰有余的,他相信“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古训,叫师爷出来许愿,保荐他们入潭州官学继续学业,叫他们立即同家。而他自己却一直在府内焦躁地扇扇,无聊地来回走动。

见静坐绝食终难感动温益,而且如此继续下去对自己力量的消耗太大,这些学子们也就有了些动摇。但他们不是要放弃斗争,而是要改变斗争的方式了。首先是由一个叫李儒的学子发出倡议,他要求这些学子接受师爷的条件,放弃绝食、静坐这一蠢法。见学子有了些动摇,师爷高兴得屁股尖子都痒了,赶忙向温益做了报告。听了师爷的报告,温益的嘴角露出了丝丝的冷笑,其意思很明显:“黄毛小儒生,又岂能斗得过我温某人耶?”

却说这李儒,乃潭州人氏,十七八岁,长得文文静静,白白嫩嫩,看上去确实很是幼稚,然而却很老成,脑瓜子灵活得很,在岳麓学子中,有小诸葛之称。他出生于潭州大户人家,书香门第。其父李颖,乃当地名儒,曾作地方小官,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早年温益五十岁生日,在潭州大宴宾客,广收彩礼,地方士绅多以攀龙附风为荣,独李颖不以为然。李颖不但不去,而且在温益大办宴席之日,他却在家煮粥布施,广纳天下乞丐。这事传到温益耳里,就认为他李颖竟敢把朝廷堂堂命官、封疆大吏的他,比喻成了乞丐。说他在潭州做生日,是在潭州乞讨,也就气了个半死,于是找了个岔子,将他这个小官给免了。李颖被免了官,自己好像早就有了这个思想准备,所以并不觉得懊恼,而是整天以书为友,间邀二三名儒做诗吟唱而自得其乐。李颖还常常叮嘱李儒,一生可以不仕,但一生不可以没书。因为父亲的影响,李儒从小亦同其父一般疾恶如仇。众学子见李儒出言,尽管并不十分清楚李儒的什么锦囊妙计,但终究是依了。李儒劝散了学子,让其各自回家,只留了陈直、赵尔愚两人。李儒还保证不出两月,让岳麓书院继续讲学。

却说陈直,亦潭州善化人,与赵尔愚同籍,两人自幼好武,陈直乃善化陈家大院的独子,家财万贯。为了保身,陈父自幼就将其送到一个武侠大师处学了拳脚功夫,如此练了十来年。小小年纪却尽得师父真传,与赵尔愚同事一师,有兄弟之谊,入岳麓书院,以行侠仗义著称。二人更是以圣人子路为楷模,立志要做子路一样的“英雄圣人”。二人虽不知李儒之意,但还是依了李儒的调遣来到岳麓书院。他们净手焚香,先祭拜了至圣先师,然后摘下了真宗御赐的“岳麓书院”匾额,用黄绸将其包缠,依了李儒之言,备了干粮银两,默默地上了路。三人何去何从,只李儒一人清楚,尽管陈、赵二人曾多次询问去向,李儒只是笑笑,以天机不可泄露为词而搪塞。

‘李儒一行的行动是极为保密的,除了李儒本人之外,更无二人知晓。

却说这温益,遣散了这些静坐绝食的学子后,他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自以为得计。但他还是十分的不安稳,从几天的斗智斗勇来看,这些学子绝对不是师爷那几句话便可打发的。于是暗中安排了眼线。忽见学子摘了匾额,用黄绸裹了背着离去,觉得有些蹊跷。夜里躺到床上细细地一琢磨,竟然理出了一个头绪来:“天啦,这岂不是进京告御状了。”想到此,他几乎吓得魂飞魄散。他清楚,岳麓书院乃当年真宗皇帝御笔亲书题额赐匾的,是得到真宗皇帝恩宠的御赐书院。

他也清楚,他之所以将书院拟废亦是为了讨好上级。要是这些学子将御状告了,他温益将是怎样的前途?他没有想到,自己已够聪明的了,这些学子竟比他更是棋高一着。自学子儒生静坐绝食斗争失败以后,学子们自行解散,但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反响。先是一些谣言传来,说温益乃一介武夫,根本不知忠孝礼义,所以要废除书院。传说沸沸扬扬,把温益说得一无是处。后来,潭州境内士绅为了辟谣,据说也是为了温的处境,纷纷呈文,力劝温益收回成命,并且讲了岳麓书院的光荣历史,废除岳麓书院对潭州教育的害处等等。这也就使得温益不得不深思,几个回合下来,就有了些悔意。于是,温益命了亲信,备了快马,到通往京城的驿道设卡,以阻止李儒一行。

再说李儒三人行了数日,由于风餐露宿,已是十分疲倦了。白白嫩嫩的小脸,已晒得如李逵一般的乌黑。为了避人耳目,在潭州境内他们不敢行走驿道,只在乡间的小道上行走。他们翻山过岭,涉水渡河。为了节省开支,他们用干粮充饥,打从娘肚子里出来,他们三人又有谁吃过这样的一天苦呢?数日以后,总算出了潭州,上了驿道,刚刚嘘了一口长气,没想到却遇到了温益的亲信。不过这些亲信并没有为难他们,而是很友善地传达了温益的意思:要他们放弃进京告御状的念头,答应不废除书院。温益亲信的友善,以及所传的温益之言,几乎让李儒、陈直、赵尔愚有些惊呆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不是一个温柔的陷阱呢?然而,李儒自始至终没有吐露过上京的事,他温益又是怎么知情的?李儒想到这里,就感到了一丝丝的悲哀。自温益想要废除书院到如今,他们的斗智斗勇,却始终没有逃离出温益的手掌啊。于是他们冲关。尽管陈直、赵尔愚功夫了不得,尽得师父真传,却终究体力欠缺而不是温益亲信的敌手。不过从双方交手的情况看,李儒发现温益的亲信并没有要加害于他们的意思,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友善也并非虚伪,于是只得垂头丧气地跟着温益的亲信折了回来。

温益确实没有食言,就在李儒他们归来之际,宣布恢复岳麓书院。学子又重新云集,亦是读书声不断。李儒一行本想进京告御状,以争得属于自己的权利。进京虽然未成,但由于温益的转变,自己的权利还是得到了保护,因此皆大欢喜。

其实,假若李儒真的进了京,他的御状又能告得怎样,又能真的心想事成么?这哲宗皇帝会像当年的真宗帝一样重视儒术,重视岳麓书院么?这可说不定。这哲宗皇帝并不像其列祖列宗一样英明伟大,说白了不过是一位出生于帝王之家的花花公子,并无雄才大略。他继了皇位,却并不把所有的心思放在治国安民上,一门心思只管享乐,尽享太平皇帝之福。其实,他做皇帝之时天下已经不太平,到处旱涝成灾,灾民揭竿起义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只是他养了庞大的军队,到处镇压。北边的金人经过几代的努力,也在不断地壮大,厉兵秣马,虎视眈眈,因不清楚大宋的底细,才不敢轻易地草率问鼎罢了。对于蔡京弄权这样一些问题,哲宗帝似乎并不在意,只是一味地享受。他也听不进逆耳的忠言,对于一些花言巧语却倍加欣赏。

日月流光,哲宗年龄到了十七岁时,太皇太后留意立后,选了世家女子百余人入宫,细细观察她们的品行性情,以及言语动作,只有马军都侯虞孟元年纪才十六岁的孙女才貌双全,性格也温柔庄重。太皇与太后都看重她。又请了保姆教授宫中礼节仪范,遂由太皇、太后宣谕宰执道,现有孟氏女能执妇道,可以列为正位中宫。选定五月戊戌这天为哲宗大婚之日。

黄昏时分,吉时一到,哲宗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登上宝座,开始“奉迎之礼”。文武百官在吕大防等宰臣的统率之下,鱼贯入朝,东西厢站定。自先由典仪官奉上皇后册宝放在御案前,吕大防等百官向皇帝朝拜,然后由宣诏官传谕:

“今日册孟氏为皇后,命公等持天子节奉迎皇后入宫。”

于是迎亲的仪仗队浩浩荡荡来到皇后住地,将孟氏接进厅堂,举行册封仪式。礼毕,身穿大婚礼服的哲宗,将孟氏迎进新房。这时,已是夜深人静,尚官请哲宗换上便服,尚寝也请皇后脱下礼服,帝后帷帐龙凤联欢。

且说宋哲宗绍兴三年的一天,孟皇后率领后宫众妃嫔去景灵宫朝拜祖先,礼仪完毕后在偏殿稍作休息。孟皇后居中坐下,众妃嫔侍立左右。但是,其中却有一位丽人不顾皇后在,扭动着身子走到帘下,背身而立。孟皇后一看,心想必是刘婕无妤疑。原来,当时的哲宗后宫,惟有这位刘婕妤获专宠。

她本来就是一名侍女,从小被选进皇宫,仗着自己俏丽的容貌和迷人的手段得到哲宗的偏爱,渐渐地连孟皇后也不放在眼里。孟皇后和淑宽容,从不与她争长论短。而她反以为皇后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时常违反礼法。中宫的内侍宫女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却为皇后大打不平。当下,还未等孟皇后开口,眼明口快的皇后贴身侍女陈迎儿便开口问道:“帘下为何人?为什么独自站在这里?”

刘婕好听了,回过身来,竖起柳眉,圆睁双眼,狠狠地盯着陈迎儿,又轻蔑地撇撇嘴唇,回过身去,继续不予理睬。

陈迎儿还想再说,孟皇后连忙用目光阻止了她。少顷,孟皇后站起身来离座回宫,众妃嫔跟在后面随行。刘婕妤板起一张傲慢的脸带着几分怒意离开了偏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转眼冬至节到了。这天清早,按照宫中惯例贺节。孟皇后坐在一把朱漆金饰的椅子上,这是宫中惟有皇后才能坐的椅子,其余嫔妃都坐在普通的椅子上。偏偏刘婕妤一个人不坐下,绷着脸站在那里。她的心腹内侍郝随见此情景,连忙替她搬了一把朱漆金饰椅子,她这才坐了下来。忽然有人传话:“皇太后出来了。”众人都站了起来。

同类推荐
  • 自由的真谛:杰斐逊自传

    自由的真谛:杰斐逊自传

    该书是杰斐逊在77岁高龄时撰写的,主要是供自己和家人参考。从杰斐逊自己的角度叙述了他的经历以及他生活的那个史诗般的年代;时间上,从他出生直到1790年3月他担任华盛顿的国务卿为止。该书详细介绍了杰斐逊思想的精髓,《独立宣言》的起草背景和过程。
  •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在《在德黑兰读》中,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讲述了一个秘密阅读的故事;在本书中,她讲述一个动荡时代的伊朗家庭的秘密故事,从祖母到女儿。尽管出身显赫,但纳菲西无意于记录往来名人,或者评论政治生活,综述各个历史时刻,而希望描述那些脆弱的历史的十字路口——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个性反映出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故事,并与之产生共鸣。如同一幅素描,本书将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和一片受难国土刻画得令人难以忘怀。那些成长中的人与事,照片、文字、故事、事实交织而成的人生,以及诸种生命片段之间的空白,正是纳菲西所要探寻并希望讲述的——那些缄默的事。对她而言,这种叙述最终带来的并非终结,而是理解、守护,以及自由。
  • 刘邦的红颜劫

    刘邦的红颜劫

    小光棍时来运转大美女示爱献身“人走时气马走膘。兔子走运枪都打不着。”这句话用在刘邦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刘邦的老家在沛县安丰乡下,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老爹名叫刘执嘉,老妈姓王名含始。老爹为人忠厚、友善,很受邻里尊重。都称他为刘太公,老妈也沾光被称为刘媪。老两口生下两个儿子,老大名伯,老二名仲。等到两个哥哥都已娶妻成家,才又生下刘邦,按排行老三为叔,老四为季,可能是刘太公没文化,认为季是老末,就把刘邦叫成了刘季。刘邦这个名字是他打下了天下后才改的,邦就是国的意思。
  •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泰戈尔曾多次来访中国。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都被大量介绍到了中国,曾经影响了我国的几代读者。泰戈尔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的感情。本书收录了泰戈尔在中国期间的谈话,包括他的自传、与主人的谈话、与学生的谈话、与教师的谈话以及一些精彩的讲演,语言如诗般唯美,体现了诗人纯真热情和大师的宽广胸怀。
  •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热门推荐
  • 殊罪

    殊罪

    磕磕绊绊在大学校园中生活着,缤纷而又朴实的生活总有一日会被各种意外所打破。于是半年后在一次为夏末儿庆生的时候,蓝之琳在生日宴会上接到医院电话才得知一个让她伤心不已的消息——原来她的母亲,不是外出工作,而是得了癌症。怪不得总是不来看自己,怪不得林妈妈说起她的母亲也是目光闪烁,此时蓝之琳伤心不已,这时醉酒的夏末儿又和她说,南宫珏总是不明白自己到底喜欢的是谁,然后与蓝之琳发生撕扯,夏末儿不幸被伤心而愤怒的蓝之琳推倒在花瓶上,并且因此毁容……
  • 若你不弃,此生不离

    若你不弃,此生不离

    人一生会遇到约2920万人,而两个人相爱的概率只有0.000049。 曾唯一与纪齐宣订婚,是为了让另一个男人林穆森难堪。六年之后,她嫁给纪齐宣,是为了给儿子优越的生活,也让自己重新回到上流社会。只是,被她抛弃过的纪齐宣,再也不是当年那个默默爱着她的沉静少年。生子、结婚、也许有爱情,曾唯一的经历与别人的完全相反,这个骄傲不懂爱的女人会收获她的幸福吗?
  •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颜如初

    青颜如初

    女孩成年不是18岁,而是要经历一场痛的彻底恋爱或者溃烂的婚姻。结婚三年丈夫从不碰她,婚姻有名无实,她却被凉城闻名的厉少惦记上了。步步为营只为诱你深陷。一朝离婚,前任老公纠缠不休,更有厉氏总裁虎视眈眈,白莲花之流更是纠缠不休,且看她如何在这段感情的追逐中,抓住属于自己的幸福……
  • 周天修行记

    周天修行记

    主角周天是一个被诅咒的人,他无法凝聚灵引,无法修炼,甚至都活不过十五岁,但是他对于修炼,对于长生却有浓厚的兴趣和与生俱来的执着,且看他如何逆转生死,向天索命,一步一步走向修仙之路……
  • 你别说,你听我说

    你别说,你听我说

    下了车,易老倌朝越来越小的班车屁股啐了一口。他挑起两个蛇皮袋回来过年,一副穿了好衣服生怕别人看不到的样子。他的面颊早就变成了一张钱纸,枯黄干燥。村委办公楼像指挥塔般武高武大立在村道旁。三只乌鸦正在啄一具毛茸茸的乌鸦尸体。一只呆鹅伸长注定要被宰杀的脖子,嘴巴一张一合,嘎嘎地叫个不歇气,一身喷臭。还没走开几步,淡淡的过滤嘴烟气,夹着大蒜的呛味,附着女人的胭脂体香,丝丝缕缕飘进了他的鼻腔。这是村长的味道。前面一个细手细脚的人,大蚱蜢一样地拦在路中间,一定是村长了。他高大的影子向后倒扑过来,压在易老倌的身上。
  • 嫡女医妃:王爷真绝色

    嫡女医妃:王爷真绝色

    宋太傅的女儿,嫡出但不受重视,宋府四小姐,母亲在生自己的时候被下药难产而死,原本被人陷害略显痴傻,女主穿越到她身上后改变了一切,性格开朗,聪明伶俐,渴望亲情,用情专一,医术高明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对感情反应略迟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超级仙帝

    重生之超级仙帝

    一代仙帝独创修光之道,战死陨落,一丝残魂重生都市,开启强者逆天之路。光修,厚德载物,光明磊落,掌控光之本源,以天地间一切光芒为修炼资源。仙帝残魂重生,强势崛起,一切敌人要么臣服要么灰飞烟灭。“吾乃光修,掌控光芒,有光之处,吾即是王!”
  • 在心脏病房歌唱约翰尼·卡什

    在心脏病房歌唱约翰尼·卡什

    2011年10月28日,我54岁,做了六个半小时的心脏手术,把我原来的瓣膜换成人工的,还做了心脏搭桥。要不是这次手术,10个月后我就会死于冠状动脉瘤和心脏衰竭。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尤其是男人,都去检查一下自己的心脏。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就这么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男人尤其不愿意重视健康问题,在这点上不如女人。另外,这本书里还提到了音乐,描述了旋律神奇的疗效。这不仅是我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我和音乐的故事的记录。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我有幸认识了一些伟大的音乐家,其中有几个人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凤后通敌叛国,特打入死牢,择日斩立行。”她屈膝俯首:“臣妾......谢主隆恩。”六年同行,三年结发,最终得来的是通敌叛国的死罪,他目光悠冷,她的心更冷她是当朝军师,他是一国之君,他六宫无妃,排除众议,只娶一后,三千宠爱集于一身,人人称羡,到头来只是一场笑话然后——龙榻之上,两具雪白身躯紧紧纠缠,熟悉的他,陌生的她。“姐姐,莫要怪妹妹我狠,怪就怪你我爱上了同一个人,黄泉路上莫回头,孟婆汤一饮便什么痛苦都没了。”“你可知错?”昏暗的冷宫之中,他牵着梨花带泪的她一脸沉痛的开口,却在看见墙角之处那缓缓抬起的那张脸时神色大变是谁赐的毒,是谁赐的休书,是谁赐的刑,是谁赐的命!——————————————一缕幽魂飘散,当她不再是她时,披上伪装再回首,蓦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局,是她的局,他的,又或者是她的?江山美人之争,是谁选择了江山推却了爱人是谁拿半壁江山来换伊人回眸是谁生死相随却恨之入骨是谁机关算尽步步为营最终——最终又是谁幡然醒悟,是谁不改的痴心,是谁另取佳人,是谁要美人也要江山又是谁与之最终相伴——————————————封半城:一双素手轻点,城池倒塌,高傲的男人顷刻间一无所有。“凤素颜,你究竟还要把朕逼到何种程度。”大殿之上,男人疯狂咆哮,只手震塌方桌。大殿之中,纤细身影笔直而立,面上不带一丝波动,朱红的唇微启,笑的讥讽,素手一扬,一封“休书”落入男人眼间。“签了他,从此我们阳关独木。”拂袖之间,飞扬的长袍映入所有人的眼,清冷的声音缓缓传遍这整个大殿。“记住,我叫柳扶风,凤素颜早死,死于你的双手。”沈临风:“我是她安排在你身边的侍卫,只要你一个命令,我便会扑汤蹈火,即使付出性命,在所不惜。”“不甘么?你明明是她的人却不得不陪在我的身边,恨我么,是不是很想我死,那样你就可以回到她的身边了。”柔荑微动,纤细十指轻轻抚上他满是伤痕的脸,一抹轻笑浮在那张美丽的脸上:“若是没有她的命令你还会保护我柳扶风么?”他面色平静的打掉她的手:“不要忘记了,你的命是她救的,你若伤了她我势必和你纠缠到底。”封司濯:愤怒的男人扭转过头,怒斥身后较小的女子:“你再怎么讨好我也没有用,我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都不会喜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