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3000000007

第7章 《内经》与医学心理学

中国是世界心理学思想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其中心理学与医学渗透、结合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如《内经》中关于医学心理学的论述,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具体。并对心理因素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关系,作了系统、原则性的总结。因此可以说,《内经》奠定了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思想的基础。

心理与生理

正常的心理活动是指所有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情绪和精神等,它是以机体生理活动为基础的。《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明确说明了心理和生理之间的关系:即先有身形,后有心理,心理是生理活动的结果。反之,心理又对生理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关于心理活动和人体脏腑的具体联系,《内经》也作了描述。《素问·宣明五气》篇写道:“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指出:心志为喜,肺志为忧,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肾志为恐。这里前面所谓的神、魄、魂、意、志,是指人的正常心理活动。而后面所说的“志”,却是指情志活动的特征。《内经》把人的情志活动与五脏功能相对应,并将人的情绪变化归之为机体生理活动的结果,这无疑也是心理源于生理的一种论证。

《内经》认为,在人体脏腑中与心理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心。《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素问·灵兰秘典论》更强调了心的功能,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可见《内经》中的心是主宰人心理活动的主要脏器,实际上则概括了现代医学“大脑”的主要功能。

心理活动既是人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果,又是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应。故《灵枢·本神》篇指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说明心理活动,必须首先由被接触的事物通过“心”的感受而产生知觉;鉴于感知的事物常在人脑中反映,就出现了记忆;当不在眼前的事物因记忆出现在人脑中的映象,这便是意象;在意象中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为实现志愿而确定目标,就叫做志向;有了志向就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点和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反复思考,形成思维;通过思维活动对一定事物的志向进行思考,深谋远虑,便称为心智。很清楚,《内经》的这一精辟论述,不仅描写了心理活动的全过程,而且提出了心理学思想的纲领。

心理与病理

人的心理活动是整个人体的一种机能。故《内经》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为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们不仅不会引起疾病,还有利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对于防御疾病、保持健康是有益的。如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气畅达,气血调和。怒有发泄之意,微怒能帮助肝气疏泄,防止气血郁滞。正如《灵枢·本藏》篇所言:“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然而,一旦精神刺激、情志波动过于剧烈或持久,势必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机能紊乱。继而造成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成为产生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内经》在这方面的论述颇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灵枢·百病始生》篇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素问·调经论》中也谈到:“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显然,这里的喜怒是概括了七情而言,阴是指内而言。由于七情致病的这种特点,所以它是形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于七情致病的各种具体情况,《内经》也做了详细介绍。《灵枢·本神》篇说:“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指出由于怵惕思虑、恐惧悲忧、盛怒喜乐不节等过度的情志波动,超出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从而发生了流淫而不止、竭绝而失生,神惮散而不藏、气闭而不行、迷惑而不治等病理现象。

根据脏腑的各自生理特点,《内经》认为不同的精神情志变化,对脏腑起着不同的影响。如心喜太过可引起心气涣散不收而不能奉养心神,出现心悸、怔忡,甚至狂乱等症状。大怒伤肝,轻者引起面红耳赤,胁痛气粗;重者则可损伤血络而呕血、吐血,或横逆犯脾,出现飧泄等症。悲忧太过能伤肺,使肺气抑郁,出现气短、胸闷等症。思虑过度,最易伤脾,导致中焦气滞,而见胸腹痞塞、不思饮食、腹泻、甚至肌肉消瘦等症。过于恐惧,则使肾气不固,出现二便失禁等症状。而突然受惊,也可引起心悸、喘促、汗出、慌乱失措等。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心在情志致病过程中往往起主导作用。为此,《灵枢·口问》篇写道:“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除此以外,异常的情志活动亦可导致气血功能的紊乱。如《灵枢·口问》篇说:“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指出喜怒惊恐的精神刺激,导致气血分离而不协调,阴阳失去平衡,经络闭塞或空虚,卫气不能正常敷布,气血的循行紊乱,于是人体便得病。《素问·举痛论》也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假如气血上逆,蒙蔽清窍,还可引起昏厥。《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有“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论述。

《内经》中还分专篇讨论了一些与情志有关的疾病。如《灵枢·忧恚无言》篇中的“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就是指突然的忧恐愤怒而导致的失音。《灵枢·大惑论》中则对因情绪剧烈变化而产生的一时性眩晕、复视的原因作了分析。指出“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灵枢·癫狂》篇中还把精神病患者致病的心理原因归纳为四种:即“得之忧饥”,“得之大恐”,“得之有所大喜”和“少气所生”。而这四种原因,都与遭受精神刺激密切相关。

《内经》还认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情志过激还能改变疾病的传变规律、促使病情恶化。如《素问·玉机真藏论》说:“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指出病传不以次的原因,在于任何剧烈的情志变化,不仅能导致相应脏腑的病变,而且可进一步影响其他脏腑,使病情恶化。

《内经》在强调情志致病的同时,还认为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也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精神活动失常,从而引起心理作用的变异。如《灵枢·本神》篇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素问·宣明五气》篇谈到:“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素问·调经论》还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内经》关于心理因素与疾病之间互为影响的论述,不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且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心理与治疗

异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既可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可在病程中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内经》十分强调在疾病诊断过程中,注意从人的心理因素进行考察。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要求医生对病人要耐心诱导,深入细致地询问病情。尤其要了解发病前是否有精神刺激的情况,尽量创造适宜的环境消除病人的顾虑,使某些因有难言之隐或难解之郁的病人畅所欲言,对医生充分信任。这样对于弄清病因、明确诊断,因人而治,以及提高疗效,都有重要的意义。

《素问·疏五过论》更是在讨论了诊治上的五种过错后,指出其根源在于“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与忽视情志之变有关。强调在问诊时必须了解病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的变迁、男女亲人的情况等,以掌握病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如诊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说明无论是脱营、失精或皆伤精气,都与情志抑郁、忧愁悲哀、暴乐暴苦紧密相关。

《素问·疏五过论》还指出:“当合男女,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对此,明代名医张景岳注解为“离者,失其亲爱;绝者,断其所怀怨;菀,谓思虑郁结;结,谓深情难解。”说明诊断时应注意到男女之间的婚姻恋爱、生死离合、情怀郁结等情况。对于年龄少长,虽然能够一目了然,但不同年龄人的心理特点也应重视。如年轻人血气方刚,易躁易怒;老年人血气不足,多愁善忧。凡此,对于治疗和疾病预后的判断都有相当的价值。

《内经》认为对疾病的治疗除了应用药物外,还要进行心理治疗。因为这二种治疗方法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尤其在情志致病的情况下,心理疗法的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素问·汤液醪醴论》就明确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说明病人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与治疗结果有关。所以《素问·五藏别论》更强调指出:“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告诫医生在治疗前除要详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外,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如果病人相信鬼神而不信医学,或病人厌恶针刺治疗,那么他的病就难以治愈。假如病人拒绝治疗,或者勉强接受治疗,那么也是不可能取得治疗效果的。反之,要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首先就必须进行心理治疗,以解决病人各种各样的顾虑,与医生合作。

《内经》还认为,医生不仅在治疗前要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在治疗过程中也要不断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灵枢·本神》篇就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灵枢·终始》篇也说:“新怒不刺,已刺勿怒”;“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素问·宝命全形论》则概括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在《内经》中有多种,如说服、暗示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二种。

一、说理开导

说理开导式的心理治疗即针对致病的精神原因,通过医生的说服教育、开导启发,来消除病人不正确的认识和异常的心理状态,使之恢复心理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目的。如《灵枢·师传》篇中谈到:“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显然,这里“告之以其败”是对病人指出疾病的危害,使他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以便能认真对待;“语之以其善”意在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导之以其所便”则是告诉病人调养、治疗的具体措施;“开之以其所苦”就是解除病人的各种顾虑和消极心理状态。可见这种说理开导式的心理治疗,是以认识和行动相结合为特点的。

如西汉时枚乘的辞赋《七发》,就是一篇典型的说理开导的心理疗法医案。其内容大意是:楚太子有病,出现“惕惕怵怵,卧不得瞑,虚中重听,恶闻人声,精神起渫……悦怒不平”的症状(类似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吴客(医生)往治之,认为太子之病,是因为久居深宫、安乐无度、起居无常、生活涣散所致。而这种病的治疗,目前并非药石针灸所能奏效,最好的办法则是听取“要言妙道”。太子同意后,吴客便从音乐的欣赏、饮食的烹调,以及骑马射箭、追捕畋猎进行讲述。太子越听兴趣越浓,渐渐“阳气见于眉宇”、“有悦色”,精神好了起来。吴客又进一步谈到旅游、观潮等方面,“发蒙解惑”,终于使太子“涩然汗出,霍然病已”。这就是医生吴客掌握了太子的病因,选择“要言妙道”说理开导式的方法,以纠正太子的病态心理,振奋其精神,并通过心理作用,促使整个机体产生积极反应的缘故。

二、以情胜情

以情胜情式的心理治疗,就是利用情志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也即用一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来调整另一种不正常的情志活动,使之恢复正常。为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总结为“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对这种以情胜情式的心理疗法,金代名医张子和作了非常具体的解释:以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音感之;以喜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以恐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以怒治思,以污辱期罔之事触之;以思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之。实践证明,应用以情胜情法来治疗情志所致的疾病是非常有效的。

如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二一中载一“恐胜喜”医案:一人因喜乐之极而病者,庄先生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取药去”,数日更不来。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愈,慰之。诘其故,庄引《素问》曰:恐胜喜。在金代名医张子和所著《儒门事亲》中,也载有一“怒胜思”病例:一富家妇人,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无药可疗。其夫求戴人治之,戴人曰:“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以怒而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人大怒,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其平。清代《汪石山医案》中则有一“喜胜忧”病案:县差拿犯人,以铁索锁犯人,行至中途,投河而死。犯家告所差人索骗威逼致死。差人脱罪,未免费财,忧愤成病。如醉如痴,谬言妄语,无复知识。汪石山诊之曰:“此因费财而忧,必得喜乃愈,药岂能治哉。”令人熔锡作银数锭,置其侧。病者见之果喜,握视不置,后病逐愈。凡此例子,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不乏实例。

综上所述,《内经》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非常丰富。在其指导下,心理疗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而成为中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国学正义

    国学正义

    国学囊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它们或表现为文化,或表现为学术,或表现为典章制度,或表现为风俗习惯,国学常常寓于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与精神,使中国人成为蔑视物质财富而钟情精神建树,主动将“天权”置于“人权”之上,但求长治久安不求一夜暴富的特立独行的民族。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提倡一种以儒家伦理观念为指引,更俭朴、更严整的生活态度,以求挽救他所认为自清中叶以来,日渐松散的社会……了解书的意义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借由反思,摸索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模式,寻出当代的出路与价值。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热门推荐
  • 无匹超神系统

    无匹超神系统

    在很久很久之前,地球有一个名叫路风波的盗墓男子逍遥自在,而自从他盗着盗着盗到了一个名为系统的神奇玩意儿后,他蓦然间觉得他好像不如从前那样快乐了,因为那可恶的系统唆使他装逼,并且对他说装逼可以获得一切,这就让一度老实巴交的少年郎陷入了为难的神色,内心经历过挣扎的思考,他诚实的品格压制住了躁动的自我,他不屑摆了摆手,坚守本心的拒绝了这个不怀好意的提议:“装逼?不好意思,我路某人从来不装逼,从来没有装过逼!”
  • 重生之狂傲仙医

    重生之狂傲仙医

    蓝非雪,玄天大陆历史上最年轻的丹皇,只差一步就可问鼎丹仙,却被师妹背叛,含冤而死!夜非雪,青云城三大家族之一,夜家的五小姐,天生体弱,无法修炼,是青云城有名的废材小姐,一朝身死,残破的身体迎来了全新的灵魂,从此,玄天大陆多了一个全新的妖孽!十年一次的族比大赛在即,她被逼参加,却毫无修为,参加就是送死?两大家族觊觎她的家族,家族处境危险,很有可能灭亡,她该何去何从?身世另有隐情,她是该去寻找真相,还是顺其自然?在前进的道路上,她契神兽,保家族,养势利,和她的伙伴一起,重临巅峰,俯瞰天下!天生体弱?尼玛,那明明是中毒!不过不怕,本小姐是丹皇,这点小毒,手到擒来!废材之体?我擦,万年难遇的仙魔之体也算废材?果然,没文化真可怕!死很可怕?落到本小姐手里,本小姐让你知道,死,其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精彩片段片段一:擂台上,夜非雪一袭白衣,纤尘不染,脚下是一身狼狈、深负重伤的黄连雨。“怎么样?是不是没想到你会有今天的结局?是不是很不甘心?我猜,你一定想着黄家会为你报仇的是不是?本小姐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你和黄家,一个都逃不掉买!”她的声音很轻,唇角甚至带着一丝淡笑,但吐出的话语,却让躺在地上的黄连雨瞪大了眼睛,猛地吐出了一口鲜血,而后便晕了过去。她厌恶地看了一眼黄连雨,转身,面无表情地离开了擂台。片段二:“我救了你,你准备怎么报答我?”某女眼睛发光的看着床上霸气侧漏的男子,一脸的兴致勃勃,“我要的不多,你就随便给我个十万金币就行。”“我身上没有金币。”只有晶卡。“啊?”某女眼底的光芒立刻变得暗淡,不过很快又亮了起来,只见她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男子,而后忽然凑进他,“要不,你以身相许吧。”有个美男陪着似乎也不错。男子沉默,就在某女以为他不会同意的时候的时候,中午开口。“好!”推荐天蝎旧文:《凤耀异世》:《凤非烟》:
  •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末中兴路

    明末中兴路

    一个平凡人附身崇祯,以其他绝大多数明末架空小说不一样的经历与路线再造中华的故事。
  • 玄黄方真劫

    玄黄方真劫

    白虹一剑,斩妖除魔代天执刑。人身三宝,修持有方闻道登真。玄黄五境,妖魔造祸遍地焦土。正法七真,诡谲算计人心险恶。仙灵九宝,弘道护法以定千秋。书友群-291446209
  • 重生之奋斗人生

    重生之奋斗人生

    一不小心回到了2005年。这个年代房价不高,互联网不发达,城市建设落后。许阳带着十多年后的记忆回去,炒房炒股,写词卖歌。一不小心还当了非主流鼻祖。这是一段青春岁月,曾经的遗憾,就让这一世来弥补。一杯敬前世,一杯敬今生。
  • Once Upon a Crime (The Sisters Grimm #4)

    Once Upon a Crime (The Sisters Grimm #4)

    Fans of fractured fairy tales will be delighted to discover the fantasy, mystery, adventure, and humor in the beloved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Sisters Grimm series by Michael Buckley, now with new cover art. The nine wildly popular books are favorites around the world. They were among the first books to bring a distinctly girl-power spin to fairy tales—a trend followed by hit television series and movies such as Grimm and Maleficent; the bestselling book series the Land of Stories; and more. Now, books one through six in this smash-hit series appear with new covers, with books seven, eight, and nine available as revised editions soon.
  • 万氏家传养生四要

    万氏家传养生四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综漫之妖狐传奇

    综漫之妖狐传奇

    一个宅男因喝水呛死意外被神秘的次元之声送到火影世界变成九尾妖狐的故事。其实是九尾狐娘(萝莉).....欢迎交流群,群聊号码:436163425新书《所谓神的故事》绝赞更新中……
  • 女主播修炼记

    女主播修炼记

    高挑美丽、气质脱俗的孤儿沈嫣然从传媒学院毕业后进入H市广播电视台见习。期间,因她的善良上进和特别的气质,得到播音组长李丹阳和众大集团未来继承人肖波的欣赏和爱慕。从此,爱情上她陷入嫉妒沼泽,步步惊心;事业上,因最终录用指标有限,她屡次被竞争者推入淘汰的漩涡。因压力而成长,因竞争而坚强,在硝烟弥漫的职场上,她几经磨砺,终于达到事业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