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6500000012

第12章 先秦至西汉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2)

到《诗经》《论语》中语气词就逐渐多起来了,既反映在数量上,也反映在种类上。特别是《诗经》中一些语气词,在以后的其他文献中还很难见到,如“则”“斯”“思”等,因而很可能是方言词。

(二)语气词的数量和种类

先秦至汉代出现过的语气词大致有“哉”“矣”“则”“斯”“思”“焉”“乎”“也(只)”“与”“兮”“猗”“邪(耶)”“夫”“已”“耳”“而”“者”“尔”“为”“些”“殹”。当然,这些语气词的出现(形成)时间不一、使用地域也存在差异。这些词的语气义及使用概况,在后面几节陆陆续续都有介绍。

此外还有很多语气词连用[19]和复合语气词,二音节的如“也已”“也者”“也哉”“也矣”“已矣”“而已”“耳矣”“也乎”“矣乎”“已乎”“云尔”“焉尔”“也与”“也邪”“已邪”“矣哉”“也夫”“矣夫”“乎哉”“者也”“者哉”等;三音节的如“而已矣”“而已也”“而已乎”“而已哉”“而已耳”“也已矣”“也与哉”“焉耳乎”“焉耳矣”等。上面的列举是泛时和泛地的[20],甚至是泛性质的,即没有区分是连用形式还是复合语气词。

(三)逐渐丰富与规范定型

在先秦至汉代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语气词经历了一个逐渐丰富和规范定型的过程。丰富体现在两方面:①种类逐渐增多,这点特别明显。比如在《尚书》中只有“哉”“矣”“乎”等少数几个,而到《论语》中除了这几个外,还有“也”“焉”“与”“兮”“已”“耳”等;越往后,语气词的种类越多,因为新的语气词在不断衍生,如“邪(耶)”“者”“尔”“云”“为”等,如果再加上方言语气词,那就更多了。②语气义越来越丰富。从《尚书》中句末语气词的使用看,最初的语气词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断句,因而语气义比较单一;加上《尚书》至其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句首句中助词非常发达,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表达语气的功能,造成语气词语气功能不够突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句首句中助词逐渐减少,语气词的功能得以凸显,语气义也自然丰富起来。

语气词的逐渐丰富还和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关。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和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越来越多,对语言的要求自然也在提高;诸子百家争鸣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语言的发展。战国时期诸子竞相以自己的文辞和口舌取悦当权者,为了吸引当权者的注意,他们需要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煽情的语句,这样语气词的使用就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因为语气词就是表达言语主体的情感、态度、观点,用得好,往往能够吸引对方的注意、兴趣,从而取得好的效果。

规范和定型与语气词的丰富有一定联系,因为在语言表达中的功能越重要、地位越突出,其自身也就趋于越完善。语气词的大量使用,有利于语气词用法的定型、规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语气。

方言之间接触的增多,很多语气词的使用会逐渐趋同,从而促使语气词的规范和定型。先秦至汉代的文献中有一些语气词往往只存在于很少的文献中,这很可能就是当地的方言词,但是一些常用语气词都相同,大致可以确定是当时通语中的语气词,这样也保证了不同方言间人们的正常交往。

秦统一全国,实行“书同文字”政策,对语气词的发展、规范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消除异体字等。字形对词义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同一个语气词在不同方言中字形可能不同,语气义和用法方面可能也存在些微差异,但是随着字形的统一,功能往往趋于统一了。

当然,与汉语史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这一阶段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语气词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这点从大多语气词能够在多种句型中出现就可见一斑。

语气词在衍生之初,往往是杂乱无序的,在随后的历时发展中,就会逐渐规范定型,并慢慢形成一个系统,这是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倒过来,系统的形成又会进一步促使语气词使用的规范。关于语气词系统对语气词使用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在后面各章陆陆续续有一些讨论。

注释

[1]Paul J.Hopper,Elizabeth Closs 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Elizabeth Closs Traugott,Berna Heine: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Vol.1,Amsterdam,Benjamins,1991.

[3]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中国语文》2005年6期。

[4]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443页。

[5]李学勤:《关于师组卜辞的一些问题》,《古文字研究(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

[6]关于语料标注原则请参阅第一章第三节的有关说明。

[7]有关“不”的一些问题,我们在第三章第二节还有专门讨论,此处不赘。

[8]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1988年第1期。

[9]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10]〔日〕高岛谦一:《殷代贞卜言语的本质》,《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110册)》1989年(平成元年)第10期。

[11]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出土文献研究(三)》,北京,中华书局,1998。

[12]朱歧祥:《由对贞句型论殷墟卜辞有属问句考辩》,《甲骨文研究》,台北,里仁印书局,1998。

[13]张玉金:《关于卜辞中“抑”和“执”是否语气词问题》,《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4期。

[14]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1988年第1期。

[15]孟维智(《西安话的语气词“些”》,《语文研究》1982年第2期)提到了西安话里有一个语气词“些”,可以出现在疑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等句子末尾,其他一些方言也有这个语气词。不过这个“些”和《招魂》里的“些”毫无联系,而是宋代以来由量词“些”演变而来,详细请参阅李小军:《语气词“唦”的来源及其方言变体》,《语言科学》2008年第4期。

[16]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古汉语研究》1988年创刊号、1989年第1期。

[17]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古文字研究(第七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认为“哉”虽然有不同字形,但各地都是使用从“才”得声的字,说明“哉”的使用基本没有地域的差异,只是字形没有固定下来。

[18]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第319页。

[19]先秦汉语中既有语气词连用的,也有复合语气词。至于具体的区分有一个时间层次的问题,有些开始属于连用的,后来成了复合语气词。而由于形式的同一,这种区分往往显得很困难。

[20]语气词的地域和时间因素很明显。先说地域因素:同一个语气词可能在不同地方有不同读音,因而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汉字来记载,这属于同音异字或者说同词异字现象;不同地域可能使用某些来源、语音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相近或相同的语气,这属于异词异字却同功能的现象。再说时间因素:汉语语气词大多来源于其他实词和虚词,从他类词演变为语气词,在性质上是一个连续统;而语气词在使用过程中,语气义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因而对语气词的鉴定和语气义的判别往往需要充分考虑到历时因素。

第二节从指代词到语气词:者、焉、尔

上古汉语语气词源于指代词的主要有“者”“焉”“尔”三个。它们的衍生历程和机制体现出了一定的共性,如都经历了指代义和句法功能逐渐减弱、语气义和主观性逐渐增强的过程;而作为语气词,都具有提示功能等(虽然句法位置和具体的提示语气不同)。

一、语气词“者”[1]

作为一个产生于先秦、在中古得到较大发展,而后一直延续使用到清代的语气词,学界对“者”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特别是它产生的具体时代、途径以及假设语气义的由来等。语气词“者”源于指代词“者”的虚化,这点为学界之共识,但是对于形成的具体时间、途径及机制,却大多语焉不详。这样,对一些具体语料的分析就存在较大分歧,比如“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语·公冶长》)中的“者”是指代词还是语气词,不同学者可能就有不同处理。从现有资料来看,语气词“者”源于指代词“者”虚化的观点当可以肯定,但是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结构助词“者”也是从指代词“者”发展而来,那么哪些指代词“者”演变为了语气词、哪些又演变为结构助词或保留了指代词的用法呢?指代词“者”虚化为语气词的途径、时间层次及句法环境还有“者”的语气义是什么呢?

带着以上问题,本节从历时角度对“者”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考察,并试图在理论上进行解释。

(一)商周至战国初的指代词“者”

在商周金文中,“者”主要假借为“诸”,“者侯”即“诸侯”。在今文《尚书》中,“者”字共6次,都是指代词。如:

(1)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夏书·胤征》)

(2)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商书·仲虺之诰》)

“先时者”就是“先于规定时间到达的人”,“不及时者”就是“不按时到达的人”,“能自得师者”就是“能够得到军队拥护的人”,“谓人莫己若者”就是“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人”。“者”字居于中心语位置,前面的动词性结构做“者”字的定语。这类“者”都是表示转指的后置代词,指代性非常强。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这类“者”字结构记作“VP者转”。

《诗经》中“者”共62次。其中“VP者转”共54次。例如: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4)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小雅·菁菁者莪》)

另有8例“者”字前面不是VP,而是NP,分别是“者”4次、“今者”2次、“始者”和“昔者”各1次。如:

(5)牡马,在坰之野。薄言者,有有皇。(《鲁颂·》,4例都在该篇)

(6)今者不乐,逝者其耋……今者不乐,逝者其亡。(《秦风·车邻》)

从今文《尚书》到《诗经》,可以看到“者”字的使用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不光表现在数量的大量增加,还表现在出现了新的格式“NP者”。“NP者”的“者”4例在后、4例在时间词后。这类“者”字紧接在单音节名词之后,或主语位置,或宾语位置,很难看作语气词。朱德熙指出是代词,表自指,为指称标记[2]。

再来看看战国初期文献《论语》和《左传》中“者”字的使用情况。

《论语》中的“者”字共219例,其中“VP者转”189例。“NP者”25例,如:

(7)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公冶长》)

(8)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9)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

(10)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

较之于《诗经》,《论语》中的“NP者”结构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形式上也有一定发展:一是NP由单音节发展到双音节或多音节;二是NP的范围有所扩大,从人到物、从具体名词到抽象名词似都可以,只是以人为主。

除了这两类“者”字外,《论语》中还要一类“者”字置于动词性结构或形容词性结构后,却又不表转指的,共5例。如:

(1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朱熹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

(12)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颜渊》)

这类“者”字大多出现在“……者,……也”句式中,与“VP者转”中的“者”明显不同。“VP者转”中的“者”居于中心语位置,VP是“者”的定语,如“从者”(《八佾》)指“跟从的人”;而“孝弟也者”中的“者”不是中心语,“孝弟也者”也不是指“孝弟的人”,而是指“孝弟”本身。这类“者”其实和前面“NP者”中的“者”同质,那么是指代词还是语气词呢?

同类推荐
  • 超人类革命

    超人类革命

    本书作者、法国前教育部部长、哲学家吕克·费希详尽地分析了“超人类革命”产生的背景、围绕着它的无数争议,以及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立场和建议。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以及人机混合技术、3D打印技术(尤其在医学上)的广泛运用,我们正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超人类革命。当医学的目的从治疗转变为改善和增强,人类开始编辑基因、植入芯片……所谓长生不老再也不是神话或科幻,对人类的增强和改善更可能产生“超人类”。这场革命或将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方面彻底改变人类社会。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 职工快乐工作

    职工快乐工作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这是一部写社会、写家庭、写孩子、写问题的书。作者以写实手法记录了众多“特殊”家庭孩子的成长经历。这些孩子们的心态、言行及人生经历,告诉人们某种警示或许警醒而感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如果生长于家庭破裂、不稳定、缺乏监管、冲突与不和谐、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中,就比那些来自于温暖和谐家庭的孩子存在更多、更高的违法犯罪的风险。尤其是大人们长期外出打工,进入青春期的“留守少年”成为无人看管的青春一族。这些不幸的孩子怨谁呢?在每个故事里,作者仅仅让他们“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个个所谓的“问题”告诉大家。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热门推荐
  •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民国三十五年盛夏,上海市郊发生了一起卧轨自杀事件。第二天的上海小姐选美大赛,热门女选手陈海默神秘失踪。与陈海默有一面之缘的上海黄浦警官王克飞顶住名门旺族的压力,私下一探究竟。不曾想,却掀起了一个完美年轻女子背后叵测黑暗的一生……
  • 鬼才召唤师之逆天大小姐

    鬼才召唤师之逆天大小姐

    一朝穿越,她成了洛家的大小姐,云江大陆知名的天才少女,众世家公子的梦中情人,当她戴上面具,却是云江大陆人人惧怕的幽冥尊主……(算了编不下去了)
  • 天降神女,傻王很腹黑

    天降神女,傻王很腹黑

    偶尔的一次回眸,便是千年的相守。万万年的等待也只为一人。二人在万万年前便已相识。再见时已是物是人非,相见却不相识,但那份灵魂呼应,却从未变过!!
  • 劣妻难训:逗比王爷囧囧妃

    劣妻难训:逗比王爷囧囧妃

    他是名扬天下的风流王爷,吃喝嫖赌样样齐全。她是臭名昭彰的流氓千金,坑蒙拐骗无一不精。他红粉满天下,她蓝颜遍皇朝。一个是风流成性的花心王爷,一个是惊骇世俗的滥情千金。一张圣旨,将他们紧紧套在一起了,是老天在开玩笑,还是,自作孽不可活呢?当两个臭气相投的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会擦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火花呢?她无数次索要休书,他却百般刁难,本以为拿不到休书,得不到自由,却意外收到了休书,好不容易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她却没有了最初的喜悦,当习惯变成了依赖,该如何放下?
  • 小位面小可爱

    小位面小可爱

    黎璃院中,百花盛开,丝丝缕缕的馨香和着春风弥漫在空气中,发酵,升腾。衣着简单的少女坐着秋干,迎着徐徐微风吹来好不惬意。这时,一位衣着粉色的丫鬟朝院里跑来,小环脸色红润,气喘吁吁“小姐!”“慢点,不着急。”祁九离还在秋千上坐着,好不惬意。“小姐,老爷说要把你许配给大皇子。”“父亲不是不舍得我出嫁吗?”祁九离立刻蹙着眉睁开双眸。“听说大皇子跪了一天一夜,老爷就心软了,把小姐许配给了大皇子”“好你个大皇子,居然使苦肉计,想娶我?呵——门都没有!”祁九离愤愤的说着。她起身刚跨过出院子门槛,小环迟疑了一会,缓缓说道:“小——小姐,夫人已经同意了,你还是快走吧”小环知道她要去说理,就急忙说完想帮她收拾衣装。“小环,我有个主意不错。”某女想着想着,突然两眼放光地看着小环,紧蹙着的柳叶眉渐渐展开,回过身打量着小环,“不错,与我身形最相近的就是你了。”“我,小姐你在说什么?”小环用手指了指自己,疑惑的看着自家小姐。“你代替我出嫁!”“什么,小姐奴婢不行的。”小环垂着头看向地面……
  • 纪元禁区

    纪元禁区

    新书《我能分析万物》求支持!..............沧海雷霆劈裂了世间枷锁,辉耀光芒划破了静谧夜空!当有一日黑暗笼罩大地,凶兽邪魔侵袭,人间变成地狱,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 残剑风烟

    残剑风烟

    残剑无尖,可斩狼烟。残心忘情,可断尘缘。剑可无尖,心难忘情。人之一世,剑可残,唯情不能断。
  • 豪门错爱:老婆,是我的

    豪门错爱:老婆,是我的

    “拜托你,把孩子还给我好不好?”“想要孩子你应该懂得怎么做!”女人听到眼前男人的话,忍住眼中的泪水,站起来开始一件一件的脱掉!一场车祸,她看着还没有醒来的他,留下一张离婚协议书离开!五年后再相见,她已是五岁孩子的母亲,看着她一脸幸福的笑容,没有办法想象当年她竟然如此的狠心离开!
  • 阿曼的往事

    阿曼的往事

    有时候又常常在想,在这个喧闹复杂,物质横流的都市中,为什么自己却依然孤独着。不过,我却喜欢这种孤独。我认为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让人空空的。而孤独时,我就会越发的清醒过来,以便于清楚的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所以常常的尽情的享受着这种孤独感。或许说这是一种自恋的倾向,可是我却并不讨厌。有人说,时常回忆的人,象征着他已经渐渐的老去,而我却不认为这样。我觉得,回忆是一种心情,只有当你的心情在最最平静的时候,才可以去回忆。回忆过去的苦,过去的甜,过去的酸,还有过去的辣。回忆其实是一件另人愉快的事,心中那些尘封已久的,都会一点点的浮现出来,然后细细品味,这,或许又别有一翻滋味吧!
  • 第四者

    第四者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