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6500000006

第6章 绪论(3)

而后黎锦熙、吕叔湘、王力等主要是讨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虽然研究领域不同,研究方法却颇有借鉴之处,他们的某些观点也为后人所接受。如黎锦熙正式使用了“助词”这一名称,并定义为:“是用来帮助词和语句,以表示说话时之神情、态度的。”[25]吕叔湘分析语气词则主要从表达的角度入手,注意不同语句之间的细微差别。兹举一例,如“‘不可擅伤罪人,你我是要耽不是的。’这一类句子也是确认语气,但确认的作用是由‘是’字发挥的,‘的’字只是和‘是’字相应的一个语尾。但如省去‘是’字,只留‘的’字,这个‘的’字就不妨当语气词看了。如‘我原不要带的,姨奶奶不依么’”[26]。王力对语气的分类极细,共4大类12小类:确定语气(决定、表明、夸张)、不定语气(疑问、反诘、假设、揣测)、意志语气(祈使、催促、忍受)、感叹语气(不平、论理)。[27]这种分类当然还有不够准确之处,但是无疑可以看作是对语气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的一个标志。

另外,杨伯峻讨论了一些文言语气词的发展变化,也算是历时研究的一个起步。[28]杨先生对虚词颇有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还有《古汉语虚词》[29]和《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30],里面也谈到了一些语气词的发展演变,只是杨先生长于训诂,对某些语气词语气义的概括显得不够精炼。

这一时期的论文不多,共20来篇[31]。最早的要算是黎锦熙的《惊叹句的助词》[32],文中的观点又见于他同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此处不赘。这一时期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两篇论文:《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33]和《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34]。《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开辟了标准语和方言、文言结合起来研究的新路子,具有奠基性。文中进行了三处方言十个语助词的比较研究,论证严密,结论可信。如“le”在北京话中可作语气词和动态助词,都写作“了”,似没有区别,但是在苏州话和常州话中,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语音也不同,赵元任从而指出语气词的“了”和动态助词的“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词。《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则开辟了近代汉语研究的新领域,具有筚路蓝缕之功。文章指出语气词“在”不再具有动词“存在”的意思,大致和现在的“呢”相当,另有“在里”之完备形式。唐人多言“在”,宋人多言“里”,后作“哩”,现在的“呢”即“哩”字之变形。“著”在唐宋话本、公文、曲词里表示命令语气,跟“者”“咱”相通,宋元俗语里作“则个”。吕先生的观点后人有一些修正,如“在里”是不是“在”和“里”之完备形式及具体时间等,不过吕先生的研究路子及学风一直为后代学者所秉承。

纵观这一时期的语气词研究,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评价:理论探讨不够,描写很不充分。这一时期的语法书更多是为教学所需而编的教材,受体例的限制,对语气词的分析也主要是分类描写,不够深入。研究的领域不广,如各语气词的功能分布、发展演变、各时期的语气词系统等都不是很清楚。特别是近代汉语部分,可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语气词研究成就不大,是与这一时期整个语法学的发展步伐较缓慢相一致的。从《马氏文通》以来,很多学者致力于语法研究是模仿还是创新的讨论,对语言事实反而关注不够;加之社会不稳定,研究力量不足等都影响了语言研究的大发展。不过,这些前辈的摸索、尝试还是难能可贵的,他们的成果和经验为后人所借鉴吸收,从而为新中国成立后语气词研究的兴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气词研究[3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气词研究成绩巨大,这体现在几个方面:①成果数量多。据我们初步统计,论文300余篇,这中间相当一部分非常优秀,或注重语言事实的揭示,或侧重理论的阐释;专著8部,这还不包括一些涉及语气词的其他语法著作。②研究队伍比前一时期壮大得多,很多在语气词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如胡竹安、江蓝生、曹广顺、孙锡信、吴福祥、杨永龙等。③研究领域比以前有很大拓展。从时间的角度看,汉语史每个时段的语气词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溯源的研究尤其显著(包括两方面:语气词的形成;语气义的发展变化及不同时代的词汇兴替等);从地域的角度看,大多数方言的语气词都有了较好的描写;有些还注意方言史的语气词的发展演变。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来看,大多数语气词的语法和语用功能都有了较准确的揭示。在理论和方法上也不乏称道之处,学者们不断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经验、理论等,同时充分结合汉语事实,对某些语言现象的解释尤有说服力。另外,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相关语法范畴之间的关系,如语气副词(或称情态副词)、助动词等与语气词的关系、功能分布、隐现条件等,以及语气词的韵律特点、与语调的关系等。

以下我们分时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气词研究(主要是先秦至唐五代,宋代以后的略有涉及)作一番梳理和评介。

(一)先秦至西汉语气词的研究

首先简单谈谈语气词的起源。在《今文尚书》和《诗经》等最早的传世文献里,都已经有了语气词。那么语气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换句话说,现今发现的最古的文字资料殷墟卜辞里是否有语气词?

李学勤首先认为卜辞中“拟(抑)”和“执”是语气词[36],后来裘锡圭支持李的说法,并认为句末的“抑”和“执”如果不看作语气词,辞义绝大多数讲不通,而看作语气词就文从字顺了[37]。裘锡圭的学生沈培[38]、张玉金[39]也相继赞同裘锡圭的观点;杨逢彬更认为卜辞中有四个语气词:惠、隹、抑、执[40]。

反对者主要有陈炜湛[41]、朱歧祥[42]等。他们认为句末的“抑”和“执”大部分都是名词或动词,而不是语气词;特别是朱歧祥还认为“抑”应释为“奴”,为名词。

上古汉语语气词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篇讨论语气词起源的文章外,较有代表性的有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43]、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44]、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45]、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46]、裘燮君《先秦早期不同文体文献在语气词运用上的差异》[47]、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48]、李宗江《试论古汉语语气词“已”的来源》[49]、谷峰《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50]等,另外有一组探讨语气词连用的文章和一组讨论疑问句尾“为”字的文章。

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以出土的古文字材料为基础,讨论语气词的产生和发展,得出的结论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①商代还未有语气词,语气词是从西周开始产生的;②语气词的产生是由少到多的,有的声音与用字同地域有关系,有的则与地域关系不大;有的经历长时间声音有所变化,有的则变化不大。③语气词的每一次发展并有了文字记录,都刚好在偏旁的每一次发展时或稍后一点,说明语气词的发展,同文字表现能力发展有关;④今天所见的《易》《书》《诗》中的许多语气词,不见于商、周、春秋的古文字材料,看来都可能是春秋末经战国、秦、汉,不断在传授、解说、修改、润色中掺进去的。裘燮君受张振林的影响,考察了先秦一些不同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情况,他把材料分为记事性诗体类、歌体类、记事体类、诰命、誓词体类、议论体类、史传体类,认为不同体裁的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具有不划一现象。

不同体裁的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肯定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有多大还需要深入探讨。另外,语气词的使用还受作者(撰写者)风格的影响。最近,孟子敏撰文从话语功能的角度把句子分为交流句与非交流句,他认为非交流句不带语气,所以也很少使用语气词;交流句才带语气词。[51]孟氏的论证过程和观点当然还有值得商榷之处,我们也特意撰文作了批评,但是他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视角。

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也认为语气词是西周时期才产生的,并对语气词逐个作了分析,比较准确;特别是对“耳”和“尔”的分析值得我们注意。大多学者把“耳”和“尔”的语气功能看作是同一的,即限制语气,郭锡良却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尔”和“焉”都是表示提示语气,不过“焉”提示的是事实,而“尔”提示的是情状,至于“耳”却是“而已”的合音,表限制。这篇文章最引起我们兴趣的是提出了语气词的单功能说:“汉语的语气词是单功能的,任何一个句尾语气词都是表示某一特定语气的。一个语气词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所表示的语气可能有某些变化,但是它所表达的基本语气应该是固定的。”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赞同郭锡良的观点,同时认为先秦也是一个历时过程,其间语气词“新的功能逐渐出现,旧的功能逐渐转移、消弱或消亡,新旧交织,并都在文献中留下痕迹,层层积累,不同层面的单功能往往经由其历时性积淀而显出多功能特征”。

单功能说到底具有多大解释力还需要证明,目前很多学者仍然持的是多功能说。句子的语气固然不能看作是语气词的功能语气,但是汉语的词汇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用法一般也不限于一种,语气词意义虚无,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主观语气和情绪,那么语气词的语气义是否就是单一的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对今文《尚书》里的语气词作了深入考察,结论较可信,论文成果后来在他的专著《今文〈尚书〉语法研究》[52]里也有所体现。整个西周金文里只有四例“哉(才)”,也未见其他语气词,而到了今文《尚书》里,“哉”达到了100余例,并出现了“也”等其他语气词;所以考察今文《尚书》里的语气词就显得颇有价值。当然钱宗武的分析也有值得再探讨之处,如他认为“焉”字都是语气词,实则如“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尚书·金滕》)句中的“焉”仍是指示代词。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则尝试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周易大传》里的语气词,不失为一种思路,不过他们认为兼词“焉”源于语气词“焉”,似值得商榷。谷峰《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对语气词“云”的衍生过程和机制论述颇为精当。

此外如向熹《简明汉语史(下册)》[53]对上古以来的语气词也逐个作了分析,较准确;对某些语气词还指出了来源,只是限于体例而没有具体去分析。

有关语气词连用的一组文章包括: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54]、朱承平《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55]、杨永龙《先秦汉语语气词同现的结构层次》[56]、时兵、白兆麟《从合助助词再论古汉语语气助词的功能》[57]等。

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指出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经历了由产生、发展、高潮、衰退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社会的发展有关,也与作家个人的语言风格有关。朱承平《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则对语气词的组合层次、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同语气的语气词连用时,一般是陈述语气词放在疑问语气词或感叹语气词之前,疑问语气词放在感叹语气词之前。杨永龙《先秦汉语语气词同现的结构层次》进一步总结了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的位序:焉〉而已〉耳〉也〉矣〉乎〉邪/与〉哉/夫;陈述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反问/感叹语气词。并认为有几个制约因素:层次制约、语义制约、句类转换制约。时兵、白兆麟《从合助助词再论古汉语语气助词的功能》在文中提出古汉语助词合用的三条原则:①传信助词合用是由弱至强的连锁排列;②非同型语气词合用是由易至难的排列;③处于同义层次的语气词不能合用。李宗江《试论古汉语语气词“已”的来源》主要是探讨语气词“已”的来源的,但是他也对先秦语气词连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朱承平认为的语气词连用规律的一些例外其实不是例外,先秦除了语气词连用外,另有一类复合语气词(二音节或三音节)。

同类推荐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 耕耘南广

    耕耘南广

    辑录了几十篇在南广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工们的创业回忆文章。它记录着创业者的艰辛与欢乐、光荣与梦想,和年轻南广的成长历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南广青春律动的脉搏,园丁的敬业、奉献和激情,聆听她深情嘹亮的歌唱。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胜军化世百瑜伽他经

    胜军化世百瑜伽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巅峰领导力

    巅峰领导力

    有别于目前国内市场上讨论领导力的书籍,作者在此书中依托在美国职场上浸泡十几年获得的实战经验,介绍全新超前的全球公司组织领导理念;职业行为中常常被忽略的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成为今天和明天优质领导人的心理质量和个人素质;如何发现并成功地包装优质领导人,向“市场”成功地推销自己。此书可读性、趣味性强,语言简单,道理却深刻,引人注目的实例使读者可立刻体验具体的测试法、个性打包方法。
  • 乔依落逆袭记

    乔依落逆袭记

    (本文1V1,双纯甜宠)小时候,乔依落护了楚迟毅一次。再重逢,楚迟毅护了乔依落整个后半生。奶奶去世后,她被亲生母亲赶出家门,楚迟毅出手相帮,穷尽所有,助她变强。偌大京城,楚迟毅说一不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直到——楚迟毅:年会的地点选了最大的酒店。乔依落:可是我想吃火锅。楚迟毅:年会地点变更到你最爱的火锅店。乔依落:可是我觉得,年会组织去旅游也不错!楚迟毅:那就去旅游!乔依落:不好不好,旅游太累,还是在家休息好了。楚迟毅:好,我陪你。
  • 恶魔的证明

    恶魔的证明

    已经很久没去过议政府了,对于生活在首尔南部奉天洞的我来说,这次去首尔北部的议政府和朋友见面,可以算是一次短途旅行了。这次“旅行”,很想和许久未见的朋友喝个痛快。通常,一提到议政府的美食,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部队汤。到了晚上,点好一大锅汤,要些烧酒,然后给朋友打电话招呼他过来一起喝酒。这时候朋友就算有再急的事,也都会暂时放一边,因为再没有比见我更着急的了。
  • 灵枢经脉翼

    灵枢经脉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靳家有妻初养成

    靳家有妻初养成

    靳昊轩,34岁,靳家的三公子,商业王国的佼佼者。柳晓希,22岁,著名经济学家柳晋鹏的孙女,B大学生。靳昊轩等她年满22岁,足足等了14年。所有的人都知道靳三少疼老婆疼到骨髓,人人都羡慕这个叫柳晓希的女孩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意外来袭,还来不及解释,她已经和他天人永隔。再次见面她当他是陌生人,他却在她身后步步相随。靳昊轩说:有一种思念可以用一生去等待。一辈子很长,只要你在我身边。柳晓希说:我要和他一起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后来我们才知道有一种爱情叫:靳昊轩和柳晓希?
  • 科幻世界大穿越

    科幻世界大穿越

    本人新书《群星轨迹》马上就要上架了,首发起点,科幻是本人的梦想。这本书《科幻世界大穿越》下部取名《星际探索》,其大纲思路是,罗恩,一个有幸能够登上火星,却又不幸被忘记在火星的人,无意中发现了火星上的生物,从此开启了他那不平凡的生活。异形、恐龙、终结者、银河猎人、银翼杀手、人猿星球、星河战队、机甲怪兽、远古生物、虚拟现实、鬼怪幽灵、自然灾害、僵尸吸血鬼,他要保护地球、保护太阳系,保护银河,甚至还要和美漫世界中的人物打交道。总之,这是一个男人做他该做的事情,保护他该保护的女人。每当有事发生的时候,罗恩都会悠闲的说:别着急,先让我搂着美人再睡一会。
  • 夜咏小萌与猫女的日常生活

    夜咏小萌与猫女的日常生活

    在寒冷又有一丝温暖的雪天,夜咏小萌与猫女偶遇,就此他们展开了日常生活。
  •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是一个法制化国家,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在的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在。对广大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教育应根据其认识水平,从纪律教育入手,让他们从小建立起规则意识。而且要明确所在学校的校规,所在班级的班规;要了解学校的各种制度。由学校的一些纪律制度,推而广之,让青少年对必要的社会公共秩序的规定也要有所了解。同时,要青少年明白人小也要守法。本书力争做到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优良素质,进而开创一个让公众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这是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 魔兽战神16:古域天界

    魔兽战神16:古域天界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第一百世,战无命重生归来。这一世,他,要为自己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