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7900000005

第5章 绪论(2)

3.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父母职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经济承受力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者分析了父亲职业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学生所学专业与学生录取分数之间的关系[13],以及家庭文化背景与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距。[14]研究表明父母职业背景对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影响,是社会自我复制的表现。另外,研究者也从高等教育辈出率的角度,分析社会阶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15]那些在高等教育机会的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的社会成员,在文化分层和职业分层上可能是同一批社会成员。高等教育机会在文化分层上的差距可能在相当程度上是与职业分层差距相重叠的。[16]随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实施,家庭经济能力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收费对于扩大教育资源、加速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但也对教育公平构成了威胁。家庭经济能力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同收入阶层家庭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同,低收入阶层的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到中等收入阶层的1/2,优劣势明显。但是并非家庭经济收入越高,子女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就越大,而是呈现一种两头低中间高的正态分布状态。[17]具体而言,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位居前列的优势社会阶层,其子女接受的教育层次主要为高等教育;而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均处劣势的社会阶层的子女,接受的主要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另外,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明显大于家庭经济资本。[18]其二,不同收入阶层的子女在进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院校上也存在差异。学生选择的学校和专业,与其社会经济地位存在着显著的关系。收入较高家庭的子女在高层次院校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收入较低家庭的子女。[19]

关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实证研究对于我们了解目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现状,以及这些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澄清的是,城乡、区域、阶层是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一种刚性的影响因素,即它们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假设,在其他变量不会改变(如不会进行结构性的机会分配调整),教育资源还未达到极丰富的情况下,它们将会一直发挥作用。但本书的侧重点不在于此,即重点不在于考察什么因素影响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以及影响了什么样的入学机会,而是试图探讨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干预直接或间接造成的,进一步分析政府干预的缘由问题。这就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机制的研究。

4.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制度因素研究

随着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差异实证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也越来越关注导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区域、城乡和阶层差异的制度因素,并把研究的视角投射到社会历史的变迁之中。

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导致高等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78年以前,我国采取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小。1978年以后,伴随着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局面被打破,逐步转变为非均衡发展的态势。1990年以来,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我国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呈现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中心城市和地方之间的实际差距。[20]具体体现在高等教育布局、规模、质量和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导致区域、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另一个主要制度安排是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我国现行的高考统一招生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录取学生采取的是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地录取定额并非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各地高等教育资源的状况进行分配。因此出现各地录取率、录取分数上的极大差异,这就加剧了地区和城乡间原本就存在的不平等。[21]尽管政府在主动采取措施,如采取西部人才开发战略,实施针对少数民族的优先照顾政策,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教育经费向优质高等教育的倾斜,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对于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除了高等学校布局不均衡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与特定的户籍政策影响下,我国教育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城市偏向,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向城市倾斜。这一政策导致教育资源配置有利于城市,不利于农村;有利于发达地区,不利于落后地区;有利于强势人群,不利于弱势人群;有利于重点学校,不利于薄弱学校。[22]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偏向”影响下教育资源配置的具体机制,指出,教育制度安排上的“分级办学”,实际上意味着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城乡进一步分割。[23]也就是说,农村地区的办学经费由县和乡镇、村支付,而城市的办学经费由城市政府支付。但是对于财源稀缺的中国农村而言,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的义务教育经费确是勉为其难。相对而言,城市由于政府保障,办学条件较好,重点中小学也主要集中在城市,这就导致城乡义务教育的巨大差距,事实上,城乡之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尽管现代教育系统的选拔过程似乎是以能力标准为主,但许多研究发现,非能力的身份性特征仍然对人们的受教育机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家庭出身与教育获得之间的联系,几乎跨越国界地普遍存在。[24]在我国,家庭背景(社会资本、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对于个人教育获得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以家庭成分(政治资本)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家庭成分对个人教育获得的作用不显著,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庭成分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呈明显的正向作用,即家庭成分好的人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不过并不是家庭成分最好的人受最多的教育,而是家庭成分中等的人(知识分子、职员、中农等)受教育最多。这可能是政治选拔机制与教育选拔机制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充分体现了政府政策及意识形态变化对教育机会分配机制的强烈影响。[25]有研究者进一步把家庭背景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构建了文化再生产模式、资源转化模式和政策干预模式三种理想类型,用以分析不同时期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具体的制度设计和社会状况三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制度分割,如户籍制、单位制对个人教育机会的获得也产生重要的影响。非农户口的人享有比农业户口的人更多的教育机会。在前30年间,由于政府采取把教育向农村普及的同时有意识地向农民提供一些中高等教育机会的政策,户籍身份对个人教育获得的影响在逐步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城乡差距(包括教育资源的差距)有所拉大,导致户籍身份对个人教育获得的影响逐步增强;就单位制而言,全民所有制单位、党政机关及国有事业单位和行政级别较高的公有制单位往往控制较多的社会经济资源,从而能向其工作人员提供较多的教育机会,尤其是能提供更多的获取中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机会。[26]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不同阶层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高校扩招、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于扩大高等教育机会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这一方面,研究者已取得共识。[27]但大家注意到,目前高等教育私人成本水平,对于低收入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相当重的负担。[28]由于我国当前针对学生的资助政策尚未完善,加之,由于教育经费向优质教育资源倾斜,在一般院校存在着“高收费+低资助”的状况,而这一类院校又是低收入、低社会阶层家庭子女较多的院校,这就导致学费对入学机会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学生资助的正面促进作用。[29]

另外,由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我国历来是一个非常稀缺的社会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加之,社会诚信制度和监管制度尚未完善,导致在获取教育机会方面存在腐败行为,并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具体体现为高考过程中的集体舞弊行为以及招生腐败行为,特别是在招生过程中获取“保送生”资格和“机动指标”方面。高校内部存在着的“行业性福利”,以及掌握资源的特权阶层通过“隐性”排斥,获取这一部分高等教育机会,加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和差异。[30]

以上对影响高等教育机会制度因素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各种制度设计,以及这些制度设计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然而,这些制度安排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它们的认识不应仅仅局限于当下,而应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这就需要对我国社会变迁以及相应的教育政策变迁进行深入的了解。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入学政策的历史变迁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政策的变迁和发展,国内外研究者有基本的共识,即认为,中国自1949年以来,教育面临着两种不同的发展策略,而在不同的发展策略下,高校的招生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高校招生标准侧重政治标准,强调家庭成分、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而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1950—1957),60年代初期以及“文化大革命”后,高校招生标准虽然也对政治表现(共青团员)有所考虑,但学术标准和专业标准基本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不同研究者对教育发展的两种策略在理解和分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认为,之所以出现完全不同的两类入学标准,是由于***和毛泽东在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有关教育平等的倾向上存在差别而导致的。他通过详细的统计资料分析了两种标准下,不同时期进入第三级教育机构以及其他各类学校的妇女比例以及不同家庭背景的比例,同时对各个时期的招生政策下,不同阶层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实行推举入学的制度下,高干——一旦他们的政治问题获得解决——典型的做法是设法操纵有利于其子弟的入学方式,但是对于知识分子,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地位优势和好的阶级出身,他们的子弟在推荐制度下似乎是失败者。[31]许美德(Ruth Hayhoe)认为,1949—1976年间,中国共产党内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持有不同的看法,并且为此进行着尖锐的斗争,“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冲突到达极点。“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在于用非正规教育代替正规教育,废除精英教育,为广大工农子女打开高等学校的大门。[32]

同类推荐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日常生活,并成为广大民众人人奉行、时时奉行但其自身并不自知的日用常行,才能称得上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作为“兴国之魂”的立国价值,此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的要旨。本书以日常生活为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分析,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尝试性探究。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小学生日记PK当代小学生日记。继“开明国语课本”之后,再现民国语文教育风采!101篇民国小学生优秀日记,展示不同的少年中国!给当代语文教育一面镜子!给当代青少年一面镜子!全面展现民国小学生所思、所历、所感、所悟。在民国老课本引起广泛关注,并火热畅销之后。近日,民国小学生作文又被媒体疯狂转载,同时与当代小学生作文进行了比较,引起了热议。民国小学生作文多数语言功底扎实深厚,视角高远,思想深刻,最可贵的是,较少虚假套话。
热门推荐
  • 张勋(北洋风云人物)

    张勋(北洋风云人物)

    本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为基础,用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张勋波澜壮阔的一生。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愚忠,也写他的心狠手辣,既写他的政治权术,也写他的人格品位……同时本书也真实再现了近代中国的政治风云。
  •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我家娘子有点萌

    我家娘子有点萌

    现代杀手惊鸿穿越,异世大陆显锋芒!无良姐妹骂她:废物!你怎么不去死?魔牙在手张狂一笑:要死!也先让你们做铺路石!“女人,本王赏你个侧妃做做?”剑指天下,她不削一顾:天下都尽在我手,区区侧妃,我步惊然不削。各大家族围攻“妖孽,今天就让我们来铲除你!嗜血浅笑“就凭你们几把老骨头?乖乖回家种地吧。青鸾公主得瑟一笑“步惊然,我抢了你的男人!”站在九重星塔上她妩媚一撇:“你认为自己有多少资本?”男人她一个都不会让。
  • 私人定制之第一冷妻

    私人定制之第一冷妻

    在遇见裴之沛之前,身为钟氏太子女的钟意情,生活从来都是一帆风顺。她从未想到订婚宴的前一天,自己拿着孕检报告去给他一个惊喜时,等来的却是不堪的一幕。她悄无声息在他的车上动了手脚,人生就是如此可笑,他还活得好好的,那个女人只不过跛了脚。父亲却被曝挪用公款跳楼身亡,而她也以故意杀人罪坐了七年的牢。出狱的这一天,她没想到来接她的竟然会是自己最恨的他。……片段一,幽暗的豪华卧室里,伟岸颀长的男人尊贵宛若神祗,凉薄的唇间逸出冰冷的字眼,“钟意情,你最好别去动轻烟,否则我可不保证我手中的淫秽视频会不会流露出去。”一个月后,望着网上疯狂流传与自己相关的淫秽视频,她突然轻笑了出来,裴之沛,你果然够狠。片段二,“裴之沛,你难道还不明白吗?我宁愿我此生从来没有认识过你,又怎会留你的孩子?”她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她的声音委实平静,却仿佛一把生了斑斑锈迹的钝刀,徐徐划下去,刀刀准确无误地划在他千疮百孔的心上,扎得他由窒息到绝望,连呼吸都是那般的痛。
  • 慕少,我们说好不谈爱

    慕少,我们说好不谈爱

    她步步深陷,沉沦于他的温柔,交出一颗真心,却不想自己只是他的一颗棋子。偌大世界,从此她又何去何从?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 我要你还在

    我要你还在

    在音城,再次见到季白澈,林念有些恍惚。眼前这个理着平头,已经有小腹的男人与她印象中那个精瘦的痞痞的少年相去甚远。“你瘦了。”季白澈的眼神依旧温柔。“你胖了。”林念痛苦地意识到,尽管他身材走样,她却还是想要得到他。既然如此,她只好当她自己瞎了,她要开始倒追这个曾经陪伴她多年的人。两年后,兜兜转转的时光终于落幕,林念终究是等来了她的季白澈。
  • 母仪天下:太后不善

    母仪天下:太后不善

    她是国际关系学博士生导师,死时四十三岁。再世她是大夏国四品官员的女儿,九岁入宫,十三岁为妃,十八岁接受宏德太后的封号,无可奈何却也不退缩的开始演绎她沧海桑田的一生!【为您推荐】李筝《寒门闺秀》鹦鹉晒月《太子》【真诚劝告】本文由鸟开坑,不求高收不求全跟,因为想写所以写,内容定型、脉络已在我心中清晰,不喜欢的不勉强跟进,所以婉拒批评。群号:65214984会员群号:175391498(私人重地,谢绝擅闯)鹦鹉的完结文:《阴毒妃嫔》《贤妻良母》《笑看妃乱》《低调少奶奶》推荐几个朋友的文文:《重生儿子不要爹》落随心《凰权》天下归元《兽婚》简思《妾本惊华》西子情《天才丑妃》紫楠《笨女人》张小鹿《毒宠狂野女长官》冰冷女人
  • 铐誓

    铐誓

    是在一个多月以后,陈二娃接到玉珍的信,说她近来恶心、呕吐,只想吃酸的……三个爸爸就不约而同地对虎子说:“娃儿,你要有一个弟弟了!”二娃忽然醒悟:“怎么知道那就是一个弟弟?”但又赶紧说,“是妹妹也可以……”而虎子已在坚定地大喊了:“我要的就是一个妹妹!”王哥闻此哈哈笑了,表哥也嘿嘿笑了,而陈二娃笑得更甜,他分明地记得他与玉珍的那一回操作很不到位,但是,送子观音心明眼亮,是最知道该把花好月圆送给什么人的。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国际文学大会副主席,“俄国文学三巨头”屠格涅夫影响最大的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贵族猎手驰骋乡间的行猎之旅为线索,描绘了美丽的俄国景色和乡间习俗,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在猎手的眼中,有美丽的俄罗斯乡间美景,有痛饮格瓦斯的好客农家,有庞大惊人的马市,也有遭情人背叛的美丽乡村少女,两情相悦却注定天人永隔的恋人,天籁之音的怯弱农民,正直乃至固执的地主老爷,苦苦追求理想最终重病而亡的大学生;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等到黄昏林隐,带着猎物,痛痛快快的来上一杯格瓦斯,期待着明日新的乡间狩猎之旅。而猎手眼中的这一切,组成了他热爱的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