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1900000002

第2章

燕燕

《诗经·邶风》

燕燕于飞,差池a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b。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c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d寡人。

【题解】

这首诗中的“燕燕于飞”只是为了起兴,起衬托作用。诗人望着被送行的人远去,心中忧伤,不觉下泪。前三章采用《诗经》中重章叠句的惯用手法,刻画了一幅送别的场面。这种重章叠句是有递进关系的,第一章说送到了野外,第二章说比野外更远了,第三章只是说明了送行的方向是向南,可见又远了一些。最后一章则是对对方温和贤惠的品性的肯定,希望对方能够保持自己贤淑的品德,谨慎地对待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平凡而简单的语言中充满着感动人心的力量。

【注释】

a差(cī)池:不整齐。

b颉颃(xié háng):这里指鸟上下飞。后来也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c伫立:久久地站立。

d勖(xù):鼓励,勉励。

伯兮

《诗经·卫风》

伯兮朅a兮,邦之杰兮。

伯也执殳b,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c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d,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e。

【题解】

这首诗歌,严格地说属于思夫的诗歌,但是其中暗含着“送别”。这种昔日的“送别”早已经变成了今日的思念。全诗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赞美自己的丈夫非常优秀,接着就想到自己送别丈夫出征后无心打扮,因为丈夫出征不在身边。可见这位女子对丈夫的忠心和夫妻感情之深。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位女子忽然淡开一笔,写自然界有阴天,也有晴天,反衬自己总也见不到丈夫,太违反天理。尽管如此,她还是不停地思念丈夫,即使思念得头疼也心甘情愿。最后,这位女主人公忧伤成疾,她希望能用忘忧草来帮助自己解除这种思念的烦恼,疗救心灵的伤痛。

【注释】

a朅(qiè):威武。

b殳(shū):古代的一种兵器,较长但是无刃,属于杖类。

c杲杲(ɡǎo):阳光强烈的样子。

d谖(xuān)草:即萱草,也称为忘忧草。

e痗(mèi):病。

【名句】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渭阳

《诗经·秦风》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a。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b。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c玉佩。

【题解】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晋国的王室往往为了政治利益的考虑而结成婚姻关系,所以缔结婚姻也被后世称为秦晋之好。诗歌写的是秦康公送别他的舅舅晋文公,也就是在争夺帝位时被管仲射中衣钩的公子小白。后来杜甫写诗送别他的舅舅崔伟,就用到了这个典故。这两句诗为“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出自《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

【注释】

a渭阳:渭水的北边。古代人称山南水北为阳。

b路车:语出朱熹《诗集传》:“路车,诸侯之车也。”

c琼瑰:美玉,泛指玉一类的美石。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a,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b,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c。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d。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e。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题解】

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一般认为创作于东汉末年。尽管时代久远,今天读起来,仍然使人感同身受,为女主人公的率真和执著所感动。诗人显然是位家庭妇女,她从回忆以前送丈夫出门写起,道出了他们夫妻“各在天一涯”的苦楚。她突然将笔锋一转,写出了“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一句,言下之意,飞禽走兽尚且如此恋家,自己的丈夫怎么就不知道回来呢,对自己的丈夫在思念中又带有几分嗔恨。从这位女子的口吻,我们可以感觉出来她的丈夫应该是离家很久,而且毫无音讯,这不禁令她发出了“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的感慨。最后,女子也明白丈夫很有可能是有了新欢,将她抛弃了。尽管如此,她还是自我勉励,要多吃点饭,努力地活下去。平实的言语展现了她的坚强与勇敢。

【注释】

a重(chóng)行行:一直走个不停。

b道路阻且长:化用《诗经·蒹葭》:“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

c古代称北狄为“胡”,北狄就是汉朝的匈奴,在汉的北方。“越”这里用来和“胡”相对,指“百越”,最南到达交趾,也就是现在的广东。这两句是说北方所产的马依恋北风,南方所生的鸟儿栖息在南枝上,比喻不忘本。暗示物尚有情,何况是人。

d已:同“以”。“日已远”就是一天比一天远了。缓:宽松。“衣带日已缓”表示人一天比一天瘦。这两句套用汉乐府《古歌》“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e岁月忽已晚:指秋冬之际岁月无多的时候。

【名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别诗(四首)

《文选》

其一

骨肉a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b,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c。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d。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e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f。

【题解】

《别诗》相传为苏武和李陵相赠答的五言诗,根据近代人研究,断定不是苏、李的作品,真正作者已不可考,产生时期大致都在东汉末年。这些诗大都写朋友、夫妇、兄弟之间的离别,故总题为《别诗》。这里以《文选》作为苏武诗的四篇和作为李陵诗的三篇各为一组,以选自《古文苑》的三篇为另一组。第一组的第一首是送别兄弟的诗,从平日的恩情说到临别的感想,再说到饯别时的心情。

【注释】

a骨肉:指兄弟。首句以叶之缘枝而生比喻兄弟骨肉天然相亲。

b这句是用《论语》“四海之内皆为兄弟”的话。以上二句是说天下的人谁都不是漠不相关的路人。

c参(shēn)、辰:二星名,参星居西方,辰星(又名商星)居东方,出没两不相见。

d邈(miǎo):远。胡与秦:犹言外国与中国。当时西域人称中国为“秦”。以上四句是说往日行迹亲近,今后就疏远了。

e鹿鸣:《诗经·小雅》有《鹿鸣》篇,是宴宾客的诗,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是以鹿得食物呼唤同类比喻宴乐嘉宾。

f樽(zūn):酒器。斟酌(zhēn zhuó):用勺子舀酒。结尾四句是说这一樽酒本为赠远人用的,现在希望你再留一会儿酌饮此酒。

【名句】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其二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a。

何况双飞龙b,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c,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d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e,念子不得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题解】

这首诗前三联连用比喻表示临别依依,中五联借描写弦歌的音响说明离别时的悲伤心情,最后两联直写伤感,仍用比喻作结,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一同远行的渴望,可见诗人与朋友的情谊之深。

【注释】

a依依:恋恋不舍。以上四句言鸟兽分别尚不免怀顾恋之情。

b飞龙:龙是传说中的神物,能飞行。其中有一种有翼的,像飞鸟。这里是以飞龙喻作者送别的朋友和他自己。

c游子吟:琴曲名。《琴操》云:“楚引者,楚游子龙丘高出游三年,思归故乡,望楚而长叹。故曰楚引。”《游子吟》或许就是指此曲。

d长歌:乐府歌有《长歌行》,又有《短歌行》,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e展:弹奏。清商曲:是短歌而不是长歌。曹丕《燕歌行》:“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这几句是说长歌之后续以短歌,以写心中激烈的伤痛。

【名句】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其三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a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b?

参辰皆已没c,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d。

努力爱春华e,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题解】

这是一首征夫辞家留别妻子的诗歌。《玉台新咏》卷十收入此篇,题目就作《留别妻》。大意先述平时的恩爱,次说临别难舍,最后嘱咐来日珍重,表达了无论生死都要在一起的深切感情。

【注释】

a燕婉(wǎn):欢好貌。以上两句是说良时的燕婉不能再得,欢娱只有今夜。

b夜何其(jī):《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这里用《诗经》成语。其,语尾助词,犹“哉”。

c参辰皆已没:参星和辰星都已经落了,就是说天快要亮了。

d滋:多。

e春华:比喻少壮时期。

【名句】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其四

烛烛a晨明月,馥馥b秋兰芳。

芬馨c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d,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e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f。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题解】

这是一首从中州送友人往南方去的诗歌。起头六句写将别时的光景。次四句预计行人的路程。以下八句言别后山川阻隔,嘉会难再,应该珍惜眼前的欢聚之乐。

【注释】

a烛烛:明亮的样子。

b馥馥(fù):芳香。

c芬馨(xīn):芬芳。

d江汉:长江和汉水。以上四句是说预计年终行人已经到达江汉之间了。

e山海:可以是泛说,犹言山川;也可以是实指。

f未央:未尽。这句就是说现在欲别未别,欢乐还未尽。

【名句】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别诗(三首)

《文选》

其一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a。

屏营衢b路侧,执手野踟蹰c。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d发,送子以贱躯。

【题解】

这三首选录《文选》中李陵诗。这三首诗浑然一体,第一首提出离别的话题,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感情;第二首为朋友饯行;第三首写作者对朋友此去的设想以及对后会有期的渴望。这组诗有可能是李陵或者苏武所作,这种可能性有历史依据。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故事,也就有了后人伪托的可能。不管作者是谁,描写离别、表达朋友间的不舍之情则是确凿无疑的。

【注释】

a须臾(yú):片刻,一会儿。下文的“斯须”也是这个意思。

b衢(qú):四通八达的街道。

c踟蹰(chí chú):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d晨风:鸟名,就是鹯(zhān),和鹞(yào)子是一类猛禽,飞起来很快。末两句是说愿附鸟翼,送你远去。

其二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a。

临河濯长缨b,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c。

【题解】

这一首诗是写饯别朋友。大意说过去相聚多年,不可再得。临别惆怅,连劝酒也没心思了,但是拿什么解愁呢?还是得靠这一满杯酒啊!

【注释】

a三载:指过去相聚的时间。“三载”等于“千秋”,言其可贵。

b濯(zhuó):洗涤。长缨:驾车时系在马颈的革带,又叫马鞅。

c绸缪(chóu móu):指缠绵不解的情意。上文说“对酒不能酬”,结尾又说“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这种矛盾的状态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

其三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a?

徘徊蹊路侧,悢悢b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c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d以为期。

【题解】

这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渴望再见的心情。诗中不说“良时不再至”或“嘉会难再遇”,而说相见有期,“弦望自有时”,这是和前两首不同的地方,既可以理解为感情积极乐观昂扬,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无奈之下的自我宽慰。最后诗人劝朋友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一直到老。

【注释】

a何之:“之何”的倒装。“之”是动词,“到”的意思。

b悢悢(liàng):惆怅貌。《文选》五臣注及《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作“恨恨”,犹“恳恳”,形容相互依恋之情。

c弦望:月形如弓的时候叫做弦。每月十五日叫做望,取日月相望之义。以上二句是说怎么知道我们不会像太阳和月亮一样,也有相望之时?比喻有离别也有会合。

d皓(hào)首:白头,借指年老。

别诗(三首)

汉·佚名

其一

有鸟西南飞,熠熠a似苍鹰。

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b。

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c。

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d。

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

意欲从鸟逝,驽马不可乘e。

【题解】

《古文苑》有李陵《录别诗》八首,苏武答李陵诗及别李陵诗各一首,后世或作《拟苏李诗》。这里选录三首。本篇是怀人的诗,作者身在北方,所思在南方,大意是说要托飞鸟寄书,鸟辞不能,恨不得随鸟同飞。表示心不忘南去,希望有所依附以实现这个愿望,但是终不可得。

【注释】

a熠熠(yì):光明貌,形容闪光发亮。这里形容鸟羽反射日光。

b日南:汉代郡名,是当时中国的最南部。以上二句以“日南”和“天北”相对,言彼鸟飞行之远与速。

c笺(jiān):书启。彩缯(zēng):绢帛之类,古人在绢帛上写书信。

d蕴蒸:指心里积蓄的思想感情。

e乘:驾车。以上二句是说南去的心不可遏止,乘马都嫌其缓慢,恨不能附飞鸟而去。

同类推荐
  • 山西黑砖窑事件寻访日记(2007)

    山西黑砖窑事件寻访日记(2007)

    下午去当地一个村调查黑砖窑的一桩旧案。刚来永济时我听当地一个司机讲起,有一个当地的小孩在西安竟然被又骗回附近芮城的黑砖窑。很顺利就找到了小孩的家,听他家人的描述,竟然是一个比曹生村砖窑更残忍、规模更大的砖窑。一样有残酷殴打,一样有死人。是2005年发生的事情。当时窑主或包工头也被捕了,似乎判了,家长说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受害人都没有得到赔偿,他的孩子也只是补发了工资。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火车上的中国

    火车上的中国

    本书作者留学英伦,在毕业与求职间这段“空窗期”,决定以铁路环线旅游的方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眼中的中国。一节火车车厢,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在旅途中遇见了形形色色、揣着各种各样目的的人,或亲切,或憎恶,或喜悦,或悲愤,或开朗,或阴郁,或成功,或失意。本书以火车上的真实故事为背景,特地选取了18个城市或地区的18辆火车,通过平实的语言,以期向读者反映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启发更多的中国年轻一代学会独立思考,了解什么是民主和科学,团结起来去为改变我们的国家尽心尽力。
  • 塔杜施先生

    塔杜施先生

    本书是密茨凯维奇的一部长诗,代表了他的创作成就,也是波兰的民族史诗,全诗共12卷,一万余行。译者易丽君,1934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洪亮,193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本书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收入“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热门推荐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从胶济铁路火车脱轨到杭州地铁一号线塌陷,从深圳舞王俱乐部的特大火灾到致74人死亡的山西矿难,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一点一滴的不安全因素积累而成的。安全系于人人,细节确保安全。只有人人负责安全责任,做好每一个安全细节,我们的生产才能够不受威胁。
  • 丽花的悲伤

    丽花的悲伤

    春天刚来的时候,丽花被班里的大队长约去了家里,大队长请她吃两颗话梅,然后让她坐在沙发上,自己则站在她面前,一件一件地换衣服。丽花不安地坐着,嘴里咂着两颗话梅,舌头把它们卷来卷去,两颗话梅渐渐没了味道,但丽花还是闻到那股沁人的香气,她忍不住用牙去咬它们,但是大队长马上就递过来一个烟灰缸,说:“吐里面吧!”丽花受宠若惊,即便不舍,还是迅速地吐了出来。两粒发白的话梅核在茶色的玻璃缸中打了个转,便沾上烟灰不动了。
  • 错嫁逃妃:重生嫡女要休夫

    错嫁逃妃:重生嫡女要休夫

    南郡慕容家尊贵嫡女有着万里挑一的美貌,可桃花运却实在不怎么样。某女怒吼她要的良人死哪儿去了?某男指指自己,宠溺的将她按进自己怀中,轻声哄道:“发傻了吧,我在这儿呢?”白天的一副生人勿近的臭脸去哪儿了?半夜跃进她窗户,落尽水池中拥着她说的可是另外一番话了。“嘘,小声点。虽然我很了解你兴奋异常的心境。可是总要慢慢来是不是。”某男张狂的一张好看的脸异常吸引人捏。“喂,把你爪子给我拿开。”她气结,居然魅惑了自己夫君的儿子,可是有些不靠谱。虽然这男的长得的确好看,多金,身份也不错,比她聪明。某女垂首拽着衣角,红着脸颊道:“奴家还未准备好呢。”
  • 善恶因果经

    善恶因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君溺宠:爱妃,慢点跑

    魔君溺宠:爱妃,慢点跑

    特工会长,一朝穿越!废柴?一群小辣鸡,看姐不轰死你。丹药?很贵么?姐一日三餐当饭吃。花痴?那姐身后后面一直追着的妖孽美男是谁啊?虐白莲,气渣爹,可最后还是醉倒在魔君怀里!“帅锅?你要干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嫡女谋:丞相认栽吧

    嫡女谋:丞相认栽吧

    她是将军府的嫡女,是大魏国的太子妃。她耳根子软,听信奸人谗言,把仇人当亲人待,最终被亲妹妹和太子侧妃陷害身亡,死前更得知自己母亲和丫头也被其所害。自己良善,却落的如此下场,怨念不甘让她重生到八年前。这一世,她会把前世的怨都讨回来……她们诡计多端、手段狠辣,她以牙还牙,统统还回去。坏名声,断了嫁人之途,看怎么斗?!只是面前温润如玉的未来丞相,居然也会出手助她,在事后对她虎视眈眈……
  • 甜妻难宠:老公,我要退货

    甜妻难宠:老公,我要退货

    【已完结!】离婚后的某天,她被他堵在酒吧厕所狭窄的空间里。“欢欢,你要对我负责。”“经过之前的相处,我对你的服务很是不满意,我已申请退货,法院也已受理。目前,你只是我的前夫。”“不满意?那就让我服务到你满意为止。”男人直接忽视了她的后半句话。她咬牙切齿的瞪着某个正为非作歹的男人,“冷少,我要将你上交国家。”“媳妇,清官难断家务事。”
  • 欧阳修集

    欧阳修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光

    佛光

    吴广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耳膜憋了气,撩开车窗的窗帘一看,这才发现列车已经开始翻越秦岭,由于海拔的突然提高,造成耳膜内外压的反差。他使劲张了几下嘴,又做了几个深呼吸,憋着的气才顺了过来。就在这时,放在枕边的手机清晰地响了两下,听到声音吴广就有一种预感:有人敲他的命运之门了。当他开始翻阅彩显屏上的字幕,这种预感就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