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潈(cóng):水流交汇的地方。《说文》:小水入大水曰潈。
f以上是第二段,叙述魏万自嵩、宋沿吴访求李白。
g《太平寰宇记》:曹娥碑,地志云余姚有孝女曹娥,父溯涛而死,娥年十四,号痛入水,因抱父尸出而死。县令度尚,使门生邯郸子礼为碑文。后蔡邕过,读碑,乃题八字曰:“黄娟幼妇,外孙齑臼。”此碑今在上虞县水滨。据《世说新语》,碑上的八个字是运用拆字法,说的是“绝妙好辞”四个字。
h以上是第三段,叙述魏万乘兴游台、越之事。
i孤岧峣(tiáo yáo):山峰高峻,孤峰直上。
j以上是第四段,叙述其自台州泛海至永嘉,遍游缙云、金华诸名胜。
k漭(mǎng)荡:形容水面广阔无边而又水波荡漾的样子。
l佁儗:痴呆,不前进,形容人进退不果断。
m以上是第五段,叙述魏万从姑苏到广陵和李白相见的情形。
n这两句使用了倒装句法,意思是说,白首相思,像黄河之水没有断绝的时候。最后这一段叙写李白送魏万还王屋山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张舍人之江东
唐·李白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a。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题解】
这是诗人因送一位姓张的舍人到江南去而作。首句用晋代张翰的典故,有可能这位舍人是辞官归乡。中间的四句是写景,描写出一幅送别的独特画面,这是一个晴天的傍晚,诗人与朋友不忍分离,惆怅而别。最后一联与“沧波杳难期”相呼应,因为再会难期,所以只好用望月的方式表达对朋友的一份情思。
【注释】
a《晋书》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气,乃思吴中菰菜、莼羮、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唐·李白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a。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题解】
唐天宝二年(743),李白任职于翰林院。唐玄宗无意重用他,杨贵妃、高力士、张垍等人又屡进谗言。最终,李白被唐玄宗疏离闲置,他初到长安时期所怀抱的报国大志也成了梦幻泡影,于是打算离开长安。这首诗正是作于此时,是他此时归隐心境的真实写照。
【注释】
a风吹芳兰折:比喻君子被压抑不能够施展抱负。日没鸟雀喧:比喻皇帝昏庸而小人竞进的政治环境。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唐·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度湘水a。
湘水上,女萝衣b,白云堪卧君早归。
【题解】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杂言诗作品,采用歌体形式来表达作者对刘十六的感情。诗八句四十二字,因为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便觉得声韵流转,情怀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应当说是歌行中的上品。方弘静曰:太白赋《新莺百啭》与《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
【注释】
a湘水:《通鉴地理通释》:湘水出全州清湘县阳朔山,东入洞庭,北至衡州衡阳县入江。
b女萝:语出《楚辞》:“披薜荔兮带女萝。”
鲁郡a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b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c。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题解】
李白于天宝三载(744)被诏许还乡,离开朝廷后,在洛阳与杜甫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来往密切。天宝四载(745),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别。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题中的“二”,是杜甫在兄弟中的排行。
【注释】
a鲁郡:指现在的山东兖州。
b石门:石门为兖州城东金口坝。
c徂徕(cú lái):一座山的名字。这两句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和王安石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相似。
金乡a送韦八之西京
唐·李白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b。
【题解】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金乡(今属山东)送别韦八回长安时所作的一首诗。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抒写了作者西望京华、思君念国之意。全诗用语自然,构思奇特,形象鲜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注释】
a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元和郡县志》卷十河南道兖州金乡县:“后汉于今兖州任城县西南七十五里置金乡县。”
b望望:瞻望,盼望。
【名句】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唐·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a出入荣。
江村b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题解】
奉济驿,在成都东北的绵阳县。严公,即严武,曾两度为剑南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四月,唐肃宗死,代宗即位;六月,召严武入朝,杜甫送别赠诗,因之前已写过《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故称“重送”。律诗双句押韵,八句诗四个韵脚,故称“四韵”。严武有文才武略,品性与杜甫相投。镇蜀期间,亲到草堂探视杜甫,并在经济上给予接济;彼此赠诗,相互敬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杜甫作这首诗送好友严武,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
【注释】
a三朝:指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
b江村:指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唐·杜甫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薰然耳目开a,颇觉聪明入。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
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若人可数b见,慰我垂白泣。
告别无淹晷c,百忧复相袭。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周给。
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
东风吹春冰,泱漭d后土湿。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
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题解】
这首诗共分为四个部分,前三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第一段说诗人在衰病的情况下遇到程录事,精神顿豁。第二段说二人如胶似漆,交情深厚。第三段表达对程录事周济自己的感激之情。最末一段是诗人临别时的叮咛,嘱咐程录事韬光养晦,和光同尘。
【注释】
a薰:乃薰炙之意。耳目开:《韩诗外传》:齐桓公得管仲、隰朋,曰:“吾得二子也,吾目加明,吾耳加聪。”
b数(shuò):多次,屡次。
c无淹晷(guǐ):没有时间,很快的意思。晷,原意是日影,借指时间。淹,停留。日影不能停留,形容时间短暂,匆忙。
d泱漭(yāng mǎng):形容水面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当是指冰雪消融。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a。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b。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c。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d。
【题解】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注释】
a这几句叙述老百姓被征役驱使逼迫的痛苦。
b杜甫当是住在这户人家,这几句写的是老妇人向官吏诉苦之词。
c这一段详备地描写存者的生活困苦之情状。
d最后一段写老翁潜归的情形。这里的相别乃是杜甫与老翁的告别。
无家别
唐·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a。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b。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c。
【题解】
此诗叙写了一个邺城败后还乡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通过他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农村的凋敝荒芜以及战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全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这首诗中送别的人和被送的人都是自己,反讽力量十足,深刻批判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伤害。
【注释】
a此句以征人的口吻写战乱后回到家乡。
b这一部分描写了家乡的荒凉,刚刚回到家又被征去,困苦不堪。
c最后一部分抒情,述说自己无家可别的悲伤。作者并不把这种不幸限于征人一己之悲,通过他的口吻,用“远近理亦齐”一句就将这种境遇扩展开去,发人深省。
新婚别
唐·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a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b?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c。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d。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e,与君永相望。
【题解】
此诗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丈夫头天结婚,第二天就要去九死一生的战场,新娘虽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做出牺牲。于是,她强忍悲痛鼓励丈夫参军,同时坚定地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全诗模拟新妇的口吻自诉怨情,写出了当时人民面对战争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不幸。
【注释】
a蔓(wàn):细长能缠绕的茎。
b姑嫜(zhāng):婆婆和公公。古代称丈夫的母亲为姑,父亲为嫜。
c古代称女子出嫁为“归”。“鸡狗”句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意思。这是封建主义夫权思想的反映。得将:必得随着。将,带领、相随。
d襦(rú):短衣。这两句是说不再穿那件丝绸衣服,并且当面洗掉脸上的脂粉。这是表示别离后生活寡趣,坚贞地等待丈夫归来。施:使用。红妆:指脂粉一类的妇女化妆品。
e错迕(wǔ):错杂、违误,这里指生活遭遇坎坷。
垂老别
唐·杜甫
四郊a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b,长揖c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d。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e。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f。
【题解】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肃宗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镇守。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为了扭转危局,急需补充兵力,于是在洛阳以西、潼关以东一带强行抓丁,连老汉、老妇也被迫服役。此诗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写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人被征从军,愤而前去的情景。老人的倔强性格和激愤心情以及与老妻生离死别、互怜互慰的心理,描摹得相当细腻而深切。老人始而慷慨自奋,终而自为宽解,然而正由此愈见其沉痛,愈显示出一种艺术的感染力。
【注释】
a四郊:古代以京邑四周百里地方为郊,这里指洛阳一带。《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即此句所本。
b介胄(zhòu):古代的战衣。介,甲,护身的军服。胄,头盔。这里都作动词用。
c长揖(yī):古人相见和辞别的礼节,做法是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以上数句写虽老弱而愤然从军,悲愤寓于慷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