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首诗的吟咏对象是“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字仲容,官至始平太守,精通音乐,善于弹奏。颜延之此诗既抓住了阮咸深识音律的特点,先借用几个历史典故精确地勾勒出其人飘逸不群的天资禀赋,令读者仰慕神往,继而结尾处笔锋一转,又写出阮咸受到朝廷排挤的不幸遭际,两相对比,诗人对贤士怀才不遇的同情溢于言表。
【注释】
a 青云:比喻高远。
b 指阮咸善识钟律,能够分辨音乐的好坏。事见傅畅《晋诸公赞》:“中护军长史阮咸唱议,荀勖所造乐,声高则悲,亡国之音哀以思,今声不合雅,惧非德政中和之善,必古今长短之所致。后掘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坏,以此尺度于勖,今尺短四分,时人明咸为解。”
c 事见《名士传》:“阮咸哀乐至到,过绝于人,太原郭弈见之心醉,不觉叹服。”
d “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曾作《启事》评价阮咸:“咸若在官之职,必妙绝于时。”觏:见识。
e 事见曹嘉之《晋纪》:“山涛举咸为吏部郎,三上,武帝不能用也。”
f 指阮咸为荀勖所指挥,出为始平太守。《晋诸公赞》曰:“勖性自矜,因事左迁咸为始平太守。”麾:指挥。
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a。
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b。
交吕既鸿轩c,攀嵇亦凤举d。
流连河里游e,恻怆山阳赋f。
【题解】
这首诗的吟咏对象是嵇康的好友向秀,官拜常侍。“竹林七贤”之中,向秀始终追随嵇康,直到嵇康为司马氏所害,向秀虽满心愤懑,然苦不能言,只好作《思旧赋》,在字里行间含蓄地表达对好友的哀思。因此颜延之此诗主要描述了向秀与嵇康的深厚友谊,并通过引用《思旧赋》中的文句,将向秀对嵇康的悼念表现得真切感人。
【注释】
a 豪:通毫,毛笔。素:缣帛,书写工具。
b 指向秀注《庄子》,耻为寻章摘句,而精通大义。《世说新语》曰:“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指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
c 吕:指与嵇康共同的朋友吕安。鸿:天鹅。轩:飞貌。
d 嵇:指嵇康。《向秀别传》曰:“秀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子灌园于山阳,收其余利以供酒食之费。”
e 河里:河内。《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与河内向秀相友善,游于竹林。”
f 嵇康死后,向秀作《思旧赋》怀念之,其中有句云:“济黄河以泛舟,经山阳之旧居。”
咏史
南朝宋·鲍照
五都矜财雄a,三川养声利b。
百金不市死c,明经有高位d。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e。
仕子彯华缨f,游客竦轻辔g。
明星晨未稀,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h,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漠i,身世两相弃。
【题解】
鲍照此诗借古讽今,极言西汉盛世官宦之贵、豪门之富,继而清醒地指出“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世俗荣华即来即去、转瞬即逝,岂可贪恋?不如效法高士严君平,隐居治学,惠及后人。这虽然表面是写西汉故事,然而实际上却也隐喻了对东晋南朝门阀政治的批判。作为寒族诗人的代表,鲍照在这首诗中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与前辈左思的《咏史》八首可谓息息相通。此诗结尾“君平独寂漠”一语,既是对古人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托身世的写照。
【注释】
a 五都:西汉时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
b 三川:秦郡名,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故称三川。养声利:追求名利。
c 不市死:古代斩刑在市中行刑,故名市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d 明经:精通经学。
e 飞甍:高耸的屋脊。
f 仕子:做官之人。彯:摆动的样子。缨:彩线制成的帽带。
g 竦:执。辔:辔头。
h 宾御:宾客和侍者。飒沓:众多的样子。
i 君平:严君平,名遵,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道家学者。不慕荣华,隐居于成都市中,以卜筮为业。事迹散见于《汉书》、《汉纪》等。
咏霍将军北伐
南朝梁·虞羲
拥旄为汉将a,汗马出长城。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b。
飞狐白日晚c,瀚海愁云生d。
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e。
乘墉挥宝剑f,蔽日吊高旍g。
云屯七萃士h,鱼丽六郡兵i。
胡笳关下思j,羌笛陇头鸣k。
骨都先自詟l,日逐次亡精m。
玉门罢斥候n,甲第始修营o。
位登万庾积p,功立百行成。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未穷激楚乐q,已见高台倾。
当今麟阁上r,千载有雄名!
【题解】
这是一首以西汉名将霍去病生平事迹为题材的咏史诗,描述了霍去病北伐匈奴的赫赫战功与谢绝汉武帝赏赐甲第的高尚品格,感叹其英年早逝的遗憾,并盛赞他大名永垂、彪炳千秋。在这首诗里,诗人运用了大量工整的排偶,使叙事波澜壮阔、抑扬有致。故清代诗评家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评价此诗曰:“妙在起伏,非徒铺叙为工。”
【注释】
a 旄:杆头装饰有牦牛尾的军旗。
b 幽并:位于边陲的幽州与并州。
c 飞狐:要塞名,古代河北平原与北方边郡的交通咽喉。
d 瀚海:指荒漠地带,因浩瀚如海而得名。
e 刁斗:古代行军用具,白天作为炊具,夜晚用来敲击示警。
f 乘墉:登上城墙。
g 旍:通“旌”,旌旗。
h 云屯:喻指军队密集如云。七萃士:七支精锐的军队。
i 鱼丽:古代军阵名。六郡: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j 胡笳:古代北方边境民族乐器。
k羌笛:古代北方边境民族乐器。陇头:陇山,在今陕西省与甘肃省交界处。
l骨都:匈奴侯名。
m日逐:匈奴王名。亡精:失去魂魄。
n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斥候:哨兵。
o甲第:高门宅邸。
p庾:古代计量单位,一庾等于十六斗。
q激楚:古曲名。
r麟阁: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表彰功绩。
班婕妤
南朝梁·萧绎
婕妤初选入a,含媚向罗帷。
何言飞燕宠b,青苔生玉墀c。
谁知同辇爱d,遂作裂纨诗e。
以兹自伤苦,终无长信悲f。
【题解】
齐梁时期流行宫体诗的创作,描写对象以女性为主,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梁元帝萧绎这首咏史诗也选择了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的生平际遇作为歌咏对象。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之女,聪慧贤德,长于文史,入宫之初曾得到成帝的宠爱与太后的称赞,后来却因赵飞燕姐妹的到来而失宠,只好入长信宫陪伴太后,孤独终老。这个故事里既带有深婉悲怨的思妇心结,又符合怀才不遇的文人情怀,因此成为被后世诗人反复吟咏的重要题材。
【注释】
a 婕妤:古代妃嫔称号。
b 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贵倾后宫。”
c 墀:台阶。
d 同辇爱:指班婕妤初入宫时曾经深得汉成帝宠爱,邀与同车。《汉书·外戚传》:“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
e 裂纨诗:指赵飞燕姐妹入宫后,班婕妤失宠,作《怨歌行》,又名《团扇歌》,以秋凉团扇自喻,表达遭受冷落的心情:“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f 长信:太后所居长信宫。《汉书·外戚传》:“赵氏姊弟骄妒,婕妤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婕妤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
经陈思王墓诗
北周·庾信
公子独忧生,丘垄擅余名a。
采樵枯树尽,犁田荒隧平。
宁追宴平乐b,讵想谒承明c。
旦余来锡命d,兼言事结成e。
飘飖河朔远f,飐飚飓风鸣g。
雁与云俱阵,沙将蓬共惊。
枯桑落古社,寒乌归孤城。
陇水哀笳曲h,渔阳惨鼓声i。
离家来远客,安得不伤情。
【题解】
此诗约作于梁简文帝时,庾信自梁朝出使东魏途中。陈思王即曹植,其墓在山东东阿。庾信北游河朔,经过曹植墓,哀悼曹植当年被朝廷排挤的遭遇,又联想起自己远离家乡的处境,古今共鸣,触景生情,遂成此诗。据史书记载,庾信到达东魏后,“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这首诗既承袭了南朝文学的萧瑟哀戚,又感染了北朝文学的雄浑豪迈,可谓兼得南北的集大成之作。
【注释】
a 擅余名:享有名声。
b 宴平乐:在洛阳平乐观举行宴饮,喻指曹植身为公子青春得意之时。曹植在《名都篇》中曾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c 谒承明:拜谒魏文帝曹丕会见群臣的承明庐,喻指曹植受到曹丕排挤的失意之时。曹植《赠白马王彪》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d 旦余:早晨。锡命:天子有所赐予的诏命。
e 事结成:指完成出使任务。
f 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g 飐飚:风吹颤动摇曳的样子。
h 陇水:陇山上的流水。
i 渔阳惨鼓:古代鼓曲《渔阳三挝》。
铜雀台
南朝陈·张正见
凄凉铜雀晚a,摇落墓田通b。
云惨当歌日c,松吟欲舞风。
人疏瑶席冷,曲罢繐帷空。
可惜年将泪,俱尽望陵中。
【题解】
这首诗在宫体诗风的影响下,采用女性视角,细腻婉转地描述了曹操死后铜雀台伎人的凄凉生活。她们虽然仍接受朝廷的供养,但唯一的工作就是面向高陵,为死去的曹操歌舞。在这首诗里,诗人以“云惨当歌日”和“人疏瑶席冷”的情景特写,将铜雀台伎人了无生趣的现实处境描绘得恰到好处,又以“可惜年将泪,俱尽望陵中”的哀婉叹息收尾,道出了铜雀台伎人对未来的无助与绝望,令人同情不已。
【注释】
a 铜雀:曹操在邺城所建铜雀台,在今河北临漳。
b 墓田:指曹操高陵,位于邺城之西。
c 指铜雀台上伎人的歌舞。《三国志·魏书》载曹操《遗令》曰:“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着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感遇(三十八首选一)
唐·陈子昂
其四
乐羊为魏将a,食子殉军功。
骨肉尚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b,乃属放麂翁c。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题解】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当朝之时。武则天为夺取政权杀害了许多李唐宗室,其中也包括自己的亲生骨肉,结果上行下效,朝中大臣为了表示效忠武则天,也纷纷做出一些表面上大义灭亲的残忍之事。诗人陈子昂目睹了这种奸伪的政治风气,不便正面指责,就创作了这首咏史诗,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此诗以乐羊和秦西巴两人的历史典故对比,批判了灭亲忠君的荒谬逻辑,语言风格质朴雄健,题旨鲜明,发人深省。
【注释】
a 乐羊:战国时魏国将军,为表示效忠魏君而吃了自己儿子的肉羹。事见《说苑·贵德》:“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悬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b 中山相:指战国中山君侍卫秦西巴因不忍猎杀小鹿而被封为中山太傅,即中山相。事见《说苑·贵德》:“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
c 麂:幼鹿。
燕昭王
唐·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a,遥望黄金台b。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c,驱马复归来。
【题解】
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贵胄,不晓军事,陈子昂献计陈词,反遭贬斥。于是诗人追想战国时期燕昭王筑台纳贤、振兴国家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讽喻当朝的诗作。诗人遥望乔木丛生的黄金台遗址,表达了对世无明主、不能知人善任的悲愤之情,同时也生发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身世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注释】
a 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来燕,昭王建碣石宫师事之。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b 黄金台:燕昭王采纳郭隗的建议,筑台延揽天下奇士。《战国策·燕策》曰:“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黄金台”之称,见于鲍照《放歌行》:“岂伊白壁赐,将起黄金台。”
c 指当朝国事日非、霸业难再。
与诸子登岘首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a,天寒梦泽深b。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题解】
这首诗是孟浩然登襄阳岘首山、凭吊西晋名将羊祜碑的怀古伤今之作。据《晋书·羊祜传》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数百年后,孟浩然登临岘首,追思羊祜生前之语,既感慨历史兴衰、人生短暂,又悲叹自己不能如羊公一般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百感交集,皆寓于此诗寥寥数句之中,通俗平淡,却又动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