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0700000002

第2章 引子:一封来自海外的神秘电邮

坐在阳台上,一支烟,两支烟……虽然我的视野里没有一个人,只有楼房,楼房,以及楼房尽头绿意葱茏的小山,但我握烟的手仍止不住一阵阵微微颤抖,我不知道该如何消化刚才见到的一切。我宁愿什么都没看到,但这个假设并不成立,我已打开了它,也已逐字逐句读完,并立即产生了一种被大当量导弹击中的窒息感——我确信,一个重大的事件,也许足以震惊世界的事件,正在意外降临我的生活。

一刻钟前,我的邮箱收到了一封电邮,这封来自美国东部的中文电邮,有着难以置信的内容,发信人是曾与我朝夕相处、后来我又发誓此生不再去提起的迈克尔,一个号称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旅游者。2002年6月,我曾作为历史专家,陪同翻译和他走了大半个中国。

和所有“国际型”美国人一样,迈克尔看上去热情、健谈,不拘小节,喜欢争论、装酷。当然,这些都是表象,在新疆、广东游玩期间,我发现他还有着另外一些捉摸不透的性格,比如突然变得阴冷,或者焦躁,有几次居然把我们扔在宾馆,自己独自出去“游山玩水”,几天不见人影。这些奇怪的,事后也没有得到额外解释的举动,让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他可能有着更为神秘的身份。

但是,他是老板特别关照要礼貌招待的客人,所以我和翻译虽然有些狐疑,也装着视而不见,倒是他自己最后忍不住——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我们几个月的相处,确实结下了让他感动的友谊——用一种无法作为证据的方式显露自己其实有着另外的特殊身份。

某天,确切地说是2002年10月中旬,在他决定离开中国返回美国的那个傍晚,我们在一家咖啡馆做告别聚餐的时候,他不由分说、以命令的口气要我和翻译尽快离开广州。翻译本来就是北京人,当然会回去,彼时,也恰好有朋友邀请我去北方发展,我已为这个提议犹豫了好几个月,于是也鬼使神差地听从了他的劝告,去了北方。

半个月后,是的,仅仅只是半个月后,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足以让人致命的病毒,开始在广州蔓延[1]……记得最初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刚在新单位办完入职手续,完全惊呆了,迈克尔那番明显充满画外音的话,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这段话实在太特别了,乃至直到今天,我依然能几乎一字不漏地背出来——“有些事情,不是你能阻止,也不是我能阻止,而是,它必须发生。卡(注:为方便旅途交流我特意取的英文名),相信我,你和罗斯(注:翻译)一定要离开这里,走得越远越好,否则,你们会很快发现,自己做了一个糟糕的决定,非常的糟糕。我与你们相处这几个月,我已在心里把你们当作了我很好的朋友,这迫使我离开前必须对你们说这些话。相信我,我是值得你们信赖的朋友,我的劝告没有恶意。”

迈克尔说这番话时,脸上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严肃,也许,还有隐约的内疚,乃至惶恐,这让他本来英俊的脸看上去有些古怪,让人本能地感到这番话不同寻常,至少,我脊背当时就突然变得凉飕飕的。

在证实广州确实发生了疫情,并正在扩大之后,我本能地觉得,“热爱中国文化的游客”迈克尔,一定与这次突然发生的疫情有某种神秘的联系,这真是一种让人寝食难安的感觉。我甚至打长途和担任翻译工作的罗斯商量,是不是把迈克尔临别时那个不寻常的细节向有关部门汇报一下,以对查找这种病毒的来源有所帮助,但在仔细分析了有关这种病毒的内部报道后,我和罗斯都犹豫了——显然很多人都不希望把这件事和任何阴谋,尤其是他国阴谋联系在一起。更主要的是,除了那番抒情味道很浓的话外,我俩都没从迈克尔身上发现其他可以作为证据的破绽……看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沉默,并把迈克尔拉入黑名单。

没想到,七年之后,他竟会再次主动给我来信,不但坦承了自己当时的身份,甚至还围绕这一身份爆出了一系列可能震撼世界的惊天秘闻。从行文看,这封信写得很凌乱,很跳跃,在急促中一次挥就的痕迹非常明显,这与迈克尔文中所述的处境吻合——因为与CIA分道扬镳,他最近这些年一直处境微妙,不得不东躲西藏。

卡,还记得我这个朋友吗?(邮件名,以下是邮件正文)

亲爱的卡:

我的喜欢忧郁和怀疑的朋友,你还好吗?

我确信你还记得我,也许在你眼里我很特别,很可疑,我一直记得七年前,你偶尔看我时的那种眼神,我想我知道你当时心里在想什么,我看上去像一个特工?对吗?

你的猜测其实完全正确,当时,我确实在为CIA服务,但一切都已经过去,现在,我也许是他们最急于忘记的人之一,我确信,因为我的中国之行,有天我会像威廉·班尼特那样意外死亡。

知道威廉·班尼特[2]吗?那个退役的陆军中校,他是在作战地图上往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上画圈的情报专家,最近几天他成了名人,整个世界都在议论他的死亡。我在写这封信的时候,依然处在无比的恐惧中,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恐惧,因为那天我恰好在谋杀现场——威廉·班尼特是在赶来和我见面的途中遭遇不幸的。

被谋杀,也许对威廉·班尼特,或者我而言,并不算是意外,但因为赴我的约而搭上他妻子的命,给我带来了新的内疚。

我急着从纽约赶去弗吉尼亚的劳登郡与处于隐居状态的威廉·班尼特见面,在于新年过后,我们都听到过去的圈子里出现了一个传说,奥巴马的当选,改变了以前的很多事情,甚至可以说,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为了忘记的需要,那些曾参与针对中国、俄罗斯、阿富汗、伊拉克、南斯拉夫等国特别行动的人,都必须以某种恰当的方式消失,这些人中,威廉·班尼特、小史迪威和我据说上了被要求“定点清除”的黑名单,原因是我们仨都拒绝与CIA继续合作:威廉·班尼特已决意金盆洗手,远走他乡,不再听命于组织;小史迪威和我更严重,虽然我们至今都对以前执行过的任务守口如瓶,却先后背离了组织,成了“真相调查委员会”的骨干成员。如果你看过那部关于“9·11真相”[3]的录像,或者成沓的让人毛骨悚然的伊拉克虐俘照片,你就该对我们的工作有印象。我急着赶去和威廉·班尼特见面,是希望劝说他从隐居的地方站出来,说出他经历的真相,这是我们“拯救美国”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所有善良的美国国民都有权知道真相,有权知道是谁在欺骗他们,用了什么样的手腕欺骗他们,以及为什么欺骗他们。可是,也许这是上帝导演的一部电影,我因为发动机出了故障(该死的通用),被人抢先了一步。

因为我的姐姐在“9.11”不幸遇难,我本人曾对本·拉登怀有刻骨仇恨,并发誓复仇,这一经历和态度,使我获得了CIA的信任,并得到了我视为荣誉之战的“中国之行”。完成任务归国后不久,我的同事兼好友,同时也是我姐姐生前恋人的小史迪威从阿富汗归来,并带给我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他在阿富汗一个偏僻的、专门供美国驻外高级军官疗养的地方,看到了我们的共同仇人——本·拉登,在那里,他不是价值5000万美金的通缉犯,竟是一个可以在病后享受高级待遇的客人。

我的上帝!是小史迪威疯了,还是本·拉登疯了?我俩仔细推演了他见到本·拉登,包括在疗养院期间的所有细节,最后一致同意,不是小史迪威疯了,更不是本·拉登疯了,而可能是:美国疯了。小史迪威甚至认为,我视为骄傲的“中国之行”,其实可能正是美国牵制中国,为武力进攻伊拉克减小阻力和障碍所耍的一个手腕。而被我一路暗中跟踪、疑似“基地组织”成员的人,可能并不是我的敌人,反而是我的“伙伴”!!!

随后发生的事实,让我不得不相信小史迪威的判断很有道理,在中国大规模爆发疫情,并自顾不暇之际,盟军攻击伊拉克的战斗打响了,日本(你可能不知道,它的情报机构派员暗中参与了我的“中国之行”)如愿以偿得到了被许诺的果实——合法出兵海外。

在盟军战斗打响伊拉克战争的头一天,小史迪威和我也同时离开了CIA,开始主动接近由弗吉尼亚州立大学亨特教授领导的“真相调查委员会”。人生就是这样荒诞,我记得一年前,我还曾在“9·11”废墟前,与他领导下的几个执着的,向路人举着“我们要真相”、“美国被阴谋击中”等牌子的自愿者差点发生肢体冲突。在我眼里,他们就是不可理喻的偏执狂、阴谋论嗜好者、躲在阴暗角落里撕咬美国墙角的臭虫,不值得被人们尊重。

亨特教授因为针对“9·11”所作的不合时宜的演讲,已令自己处于半退休状态,好在他并不在乎,而是和他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继续那在旁人眼里不可思议的“拯救美国”的事业。在放弃了偏见之后,我和小史迪威都惊异地发现:“9·11”是一个阴谋的痕迹实在太过明显了!亨特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很多证据,且不说双子塔下地下室化成钢水的钢筋和奇怪的爆炸声,也不去讨论五角大楼那个看不到巨大的机翼痕迹的洞,单是双子塔倒塌的速度(这是无法作假、众人皆知的事实)——那个速度几乎是一种自由落体速度——“9·11”事件的真相就完全值得追究了。

如果“9·11”真相真像亨特教授所描述的那样,那么,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些阴谋策划者究竟要干什么?如果“9·11”是一个阴谋,那么,很显然,这些邪恶的策划者,在实质领导着这个国家,美国将被他们带向何方?他们究竟想从诸如此类的阴谋中得到什么?

当我完全站在了亨特教授一边,试图与外界沟通的时候,我发现,美国在瞬间就变成了一个我不能理解、也无法走进的社会——周围的人以异样的目光看着我,仿佛我是一块无法消化的牛排,没有媒体愿意刊载亨特教授花费了巨大精力整理的资料和得出的结论,那些“公正”、“客观”的编辑、记者先生们,往往在我话还没说完,就极不耐烦地打断了我:“先生,很抱歉,我已经记不得到底有多少人向我谈起过类似的观点,而我只想告诉你,回家去,休息一下,放松一下,我想这个建议对你很有用。”

我,一个接受了这个国家最严格的心理训练,有过良好职业纪录的人,竟被那些成天坐在办公室吹冷风、可能只会摸键盘的浑球说成是一个心理异样者,一个因为抑郁而需要治疗的病人,这是谁的悲哀?更可怕的是,这是一个依然正常的“美国”所做出的“正常判断”。于是,我们只好尽可能地把手里的一些资料录制成录像,放到网上。

威廉·班尼特的突然死亡,使我突发意外的可能性大增,这促使我必须去做一件事,记录下以前所发生的一切,并把它交给一个妥当的人。卡,这个人只能是你,我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曾扬扬得意地在你的国家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因此,我也必须以一种方式来忏悔,我恳求你能尽快把这些向外公布。我会抓紧时间把七年前我的中国之行的内幕写出来。因为现实因素,我的写作可能是间断的,希望你能理解,但是,如果这种间断超过了十天,我想这最大的可能是意味着,我已经被作为社会病毒清除。这没什么,还记得我说的“有些事,不是你能阻止,也不是我能阻止的,而是,它必须发生”吗?今天它同样适用于我。对于此生,我只有意外,没有遗言,当然,你可以把我的这些记录当作我的遗言。

你的朋友

迈克尔

×月/××日/2009年

同类推荐
  • 镜中的天空

    镜中的天空

    我站在被告席上,被电磁栅栏围在中间,在栅栏的外面,四台身披钛合金装甲的法警机器人严密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灰色的大理石柱子环绕着庄严的法庭,法官庞大的全息影像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没有听众,没有陪审团,偌大的法庭之中只有我一个人。来自周围空间的巨大压力不停向我袭来,令我感到一阵眩晕。“本庭宣布,”法官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道,“被告龙仪一级谋杀罪成立,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一阵嗡嗡声在我的脑海中炸响。我究竟杀了谁?我为什么被判有罪?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记忆。
  • 惊悚大师讲故事

    惊悚大师讲故事

    最经典、最全面、最值得收藏的惊悚作品集。当你拿起这本书,翻开其中任何一篇故事,一种令你胆战心惊、手脚发软的恐惧感就会立刻扑面而来,并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你在掩卷之后,只要一个微小的提示,当初感受到的那种脊背发凉、心灵紧缩的恐怖感就会重新出现!这就是本书的魅力之所在,那么你还犹豫什么?请勇敢地阅读惊悚吧!
  • 对一个死者的审判

    对一个死者的审判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老婆PK 初恋

    老婆PK 初恋

    你去再找一个女人试试看啊?我敢保证,你永远不会找到我这样好的女人了。”“切,我也敢保证,如果你敢离开我再嫁一个男人,绝对不会找到像我这样完美的男人了!”之后,他们便相拥在一起,互相亲吻着对方。本来幸福而平淡的日子过得好好的,但刘义军的初恋回来了,他们相遇了……
热门推荐
  • 随身空间:宠妻无下限

    随身空间:宠妻无下限

    花颜的人生目标:收齐世上所有植物,挑选最合适的男人,留下花家的血脉,让空间升级,连接异世通道……奋斗,奋斗,奋斗!只是,她本来想要一个最强的男人,结果找到的,居然是一个腹黑萌物!她是穿越的方式不对么?
  • 胖妞寻爱记

    胖妞寻爱记

    徐翩翩原本是一个貌美如花的美人,只因大一那一场情伤,徐翩翩开始暴饮暴食,三年后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胖妞……看小胖妞如何收获自己的爱情!
  • 校花之无敌高手

    校花之无敌高手

    一段杀父之仇,背后的隐情。一个少年崛起,沥血的故事。
  • 通天玄徒

    通天玄徒

    不一样的修仙之路,不一样的仙侠故事!主角一介布衣,却一往无前地在仙途中艰难跋涉!历经万险,打破替他人做嫁衣的宿命,谱一曲弑仙灭神的壮歌!终窥得天道,写下一段不朽传奇!【初次写书,不足在所难免.期待您的意见或建议。欢迎加群:29454106】
  • 红狼毒

    红狼毒

    上世纪初,内蒙古西部出现了一位显赫的传奇人物“红狼台吉”。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破落贵族家庭,艰辛的生活把他锻造成一个“混世魔王”。他与王府的女佣奥肯结为夫妻,却与清廷定郡王的格格、有名的福晋十三奶奶堕入爱河。他在十三奶奶的帮助下走向官场,从此平步青云,巧妙地施展政治手腕,用血腥暴力除掉了一个个政敌,渐渐把控了他所在的红格尔和硕旗的政治实力。为了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红狼台吉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冒险人生。
  • 岁瞳

    岁瞳

    荆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岁月不饶人,眼光可杀生,遍寻宝光处,一岁一长生。
  • 华严道场起止大略

    华严道场起止大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平叶界

    秋平叶界

    玄幻修炼亦如人间生活。闭关密室五情闭绝,哪有人间酸甜苦辣、荡气长存般自在。万般体验过后,方知自己已然处在平安世界!王秋为线,贯穿七星山域兴盛之全局。
  • 爆炸现场:天津“8·12”大爆炸生死考验

    爆炸现场:天津“8·12”大爆炸生死考验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八大街消防中队的火警电话响起,55秒后,消防员准备完毕前往火场,他们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一次震撼世界的大爆炸,一场吞噬许多生命的大灾难。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前后相隔不到十秒发生两次大爆炸,后一次威力相当于17万颗手榴弹同时爆炸,建筑烧成骨架,汽车化为焦尸,离火场最近的人化为烟尘……知名作家何建明采访多位幸存的消防员及牺牲消防员的亲属,利用多条线索重建事故中人物的关系,极尽可能还原爆炸现场。
  • 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探寻博大精深的国学养生之道;体会经典古典文学中的养生奥秘;思考饮食文化中的养生结晶;品鉴本草巨著之养生妙方。让文化中的千年养生密码成为你身边最可爱的健康大使.最理想的养生方式,尽在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