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应以某种强烈而执着的信念为支柱。
——伍尔夫
我的一天
到了冬天,我家餐厅外窗台就成为鸟儿们的饭堂和乐园。每天清晨我在雀儿们的呼唤声中醒来,拉开窗户,用绑上小勺的2尺长竹棍,将陈年小米送到窗台上,为几十只守候多时、啁啁啾啾的麻雀们开饭。后来,附近的几只珠颈斑鸠和喜鹊发现了这个秘密,纷纷加入抢食大战。它们兴高采烈、你争我夺,奏响了新一天的交响曲。
隔着窗户,我与欢快的鸟儿们一起享用早餐,边吃边翻开《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粗粗浏览,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打开电脑,浏览信息;然后去集市买蔬菜和水果,回来后精读剪下的报纸,分类存入资料夹,然后开始读书。上班时没有充足的闲暇时间,我早就规划退休后逐一阅读喜爱的藏书。
休息时,我透过窗户观察鸟儿们的习性,发现鸟类也遵循弱肉强食规则。喜鹊是老大,只要它光临,麻雀或斑鸠立马飞走,如果麻雀在吃食,斑鸠来到,麻雀会顷刻散去。有趣的是,时隔不久,这一规则就不灵了,斑鸠吃食时麻雀们在窗台上试着不再飞走,甚至铤而走险跟在后面与斑鸠抢米吃,斑鸠不时回身吓唬麻雀,但雀儿们可不畏惧,飞离瞬间又加入抢食战斗。后来,大个头的喜鹊到来,斑鸠也不退让,站在沉甸甸的钢碗边上,鼓起身体、支起翅膀、翘起尾巴以示威胁,开始时,喜鹊耐着性子等待斑鸠飞走,后来再也忍无可忍,索性横冲直撞,直接冲向钢碗,斑鸠不得不退让。天气凉了,斑鸠夫妇带着两只小斑鸠来用餐,小斑鸠个头快赶上妈妈了;喜鹊也在储备过冬食物,我每天早晨都要多放点花生米,让喜鹊运走,它们每次嘴里可以装五六颗,如果不是近距离细细观察,就不会看到这些有趣情景。
午饭后我躺在沙发上,搂着家里养了十多年的猫咪妙子,欣赏外国大片或MJ等流行巨星的演唱会DVD;下午再读读书、浏览网络信息,感觉疲劳时就做做家务,这是最好的松弛方式。有时还会放上几首音乐随意起舞,愉悦生活;四五点钟,我开始为还没退休的先生准备晚饭,到院里给流浪猫喂食。我们小区的流浪猫都认识我,它们就像我的孩子和朋友,每当注视到它们亲近、信任的眼神,我的心就被融化,不能不爱它们;晚饭后,我散步,上网,看大侦探福尔摩斯、波罗和马普尔小姐探案,以及“犯罪现场调查”、“犯罪心理”等罪案类连续剧,每晚连看好几集,真过瘾。
如此逍遥的日子,让我快乐、充实和满足!
2010年10月26日
妈妈的手
妈妈一生的辛劳和善良都刻在了她的手上。那是双粗糙不堪、关节凸出、弯曲、严重变形的手。每当想起妈妈的手,心里总会掀起情感的波澜,牵出朵朵泪花和件件往事。
妈妈生于1916年3月29日,祖籍是辽宁省西丰县,2006年11月4日凌晨两点零五分在哈尔滨家中仙逝,享年91岁。妈妈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睁开昏迷了两天的眼睛,目光扫向每一个女儿,眼神中流露出对四个女儿的爱与不舍,妈妈带着她一生积德行善的圣洁步入了天堂。出殡那日,刚开始时天空阴沉飘雪,可当灵车行驶到黄山公墓,天空骤然晴朗,出现了一道彩虹,亲戚们说,好人有好报,老天看得见!
我的姥姥和姥爷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贫困的家境无法实现妈妈渴望读书的梦想,她很小就背井离乡打工谋生。17岁时妈妈在宁安道德会免费念了两年书,解放后又参加了扫盲班,达到了相当于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我珍藏着妈妈1986年寄给我的一封信,信中告诫我:“你是国家培养的,要好好工作,你有上进心,工作干好了比给我们寄钱捎东西都高兴”,每次翻阅和品味,我都会黯然泪下、难过许久。妈妈身高不足1.6米,但矮小瘦弱的身躯支撑着一个睿智的头脑和一颗坚强的心。她贤明豁达,从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她坦诚热情,在亲戚和熟人中无可非议,这一点常人很难做到。家里来了亲戚、客人,妈妈一定要留下吃饭,走时还要送出老远。看过她照片的同事都说,你妈妈是不是老革命或知识分子?妈妈对我们说过,如果不是孩子太小,当年她就当兵参加革命去了。妈妈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上学,否则以她的悟性和勤奋,命运会完全不同。
我记得,在黑龙江建设兵团9年屯垦戍边的蹉跎岁月里,是妈妈的爱,让我渡过难关,坚持到恢复高考返城读书。我在家里行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正该读书的17岁花季,却背井离乡来到边远的嘉荫独立一团连队,终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经常累得坐在垄沟上发呆流泪,心情极端沮丧。我盼生病,因为可以吃上病号饭——卧有一个鸡蛋的热汤面;盼下雨,因为可以不用出工干活。我在信中几次向家里诉苦,请求父母以老人生病为由,让我离开这里。但妈妈从不迁就我,每次满篇错别字的回信都叮嘱我要吃苦耐劳,不要犯错误,坚持下去或许会有读书的机会。看似不通情理的妈妈,只要知道连队有人回城探亲,就会给我捎一大罐瘦肉炒榨菜解馋,她知道我们食堂的咸菜疙瘩既苦又涩还略带臭味;妈妈亲手给我缝制的棉衣裤,在寒冷的黑龙江边也感觉暖融融的。我常想,如果妈妈当年迁就了我,我溜回城去,无所事事,我的人生轨迹一定会改写。
妈妈一生从未到医院看过病,有病吃点药就扛过去了。90岁时胃病重得实在挺不住了,才勉强同意住进医院,连续两次做胃镜,她的配合与坚强令医生大为惊叹:“老人真像个英雄。”妈妈最后一次坚强,是突发脑溢血,在120医务人员来家抢救时,她用生命中最后一点气力拔掉输液管,拒绝抢救和去医院,妈妈认为生命大限已到,应顺从天命,无须眷恋。妈妈虽然没有给子女们留下多少财产,却树立了无价的榜样力量——明智和坚强,这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
如今,我也步入老年,过着心满意足的日子。每逢想起妈妈一生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就心存内疚,责怪自己分担孝顺不够!为什么没有多陪陪她?为什么没有对妈妈更体贴温柔些?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口很多,姑妈早逝留下的5个孩子都由妈妈照料长大。每逢年关,妈妈白天蒸花糕,包豆包和饺子,放屋外冻瓷实后装到面袋里以备来客随时蒸煮;晚上忙完家务后还要通宵踩着缝纫机为9个孩子做过年穿的新衣。春节期间,家里亲戚不断,妈妈几乎整天在厨房忙活,大家都爱吃她烙的糖酥饼和家常饼,酥酥脆脆的,香而不腻。我走过很多地方,习惯于品尝各式烙饼,却从未吃过比妈妈烙的饼更香脆可口的。妈妈几乎承担了所有家务,很少有空闲的时候。
1992年爸爸去世后妈妈独自生活,她说,劳累了一生,晚年想过清静的日子,但她哪里闲得住?总是三天两头给女儿及亲戚打电话,让她们来吃饭,走时还要带上一份。90岁时,她自己挪动一扇靠在墙上的实木门,结果木门倒了把她压在地板上,幸亏木门一角被地上物品卡住了,为她留出一个狭窄空间,只有脑袋露在外面,恰好不多时二姐回家了,妈妈才躲过一劫。
妈妈一生居贱食贫,苦其自己,以飨他人。妈妈走后我才明白,其实,她也非常喜爱美食,可骨子里却认为自己不该吃,看着别人吃就会很高兴。家里做了好吃的菜,妈妈仅吃些边边角角,吃炖鸡时她从不夹鸡块,专吃别人不吃的鸡头和鸡屁股、心肝等。爸爸去世前大家很少顾及到妈妈,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虽然孩子们总给她送鱼肉及各类食品,但妈妈却被胃病折磨得吃不下了。也就在最后两年她才同意请个保姆,这时她已骨瘦如柴,一阵风似乎就能把她吹倒,而此前每当提及请保姆的事,妈妈就会说,给她雇保姆不知是谁照顾谁。
在她最后的日子里,妈妈交代好所有身后事,包括给晚辈每人2000元留念,给未婚的外甥5000元婚礼红包,还给自己留足了葬礼所需费用,面面俱到,无一疏漏。出殡时,妈妈穿着很早就为自己做好的全套行头:一套蓝色提花缎面衣裤,黑色绣花鞋,外披酒红色天鹅绒披风,头戴她喜爱的虎皮图案纱巾。妈妈的一生平凡而高尚,那双不忍目睹、积满功德的手铭刻着中国劳动妇女厚重的美德,这样一双手,上天也会为她打开一扇天窗。
亲爱的妈妈:如果有来世,我一定保护好您的手,帮助您实现读书的梦想,陪伴您在知识的大海中畅游远航。
2010年11月21日
妙子公主
我家的乖乖女妙子,出生于1999年11月,是一只蓝眼睛的白色短毛猫。她不到两月大时被我儿子从集市买回家,从此成为我们家庭中的一员。
妙子身世不幸命运好,在家里享受着公主般的待遇。自从她来到我们家,我们老两口就没有一起离开过北京,不忍心留它一个在家。妙子非常黏人,总喜欢让我搂着它。看着它躺在我怀里不时变换着姿态惬意、舒服的样子,快乐之余又不免涌出丝丝悲哀,它老了终有一天会离去,当怀里再没有这温暖乖巧的小可爱时,日子会多么冷清空落。
妙子的两条腿比一般猫的腿长,走路的姿势很优美,客人说像是在走模特步。我每次外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呼唤妙子,它总是发出“你可回来了”的特定声音。妙子并不是很聪明,既不会拧水龙头喝水、蹲马桶,又不会像我曾收养过的邦邦那样与你玩乒乓球,但她懂得打招呼,当我们从外面进屋时,它经常拉着长声喵喵向你问候,我抱着它亲热时,它会闭着嘴嗯嗯地回应我,它懂得我爱它。妙子七八岁前在我们床上睡,但猫毛对我的气管刺激较大,总是咳嗽,后来在就寝前把她关在与厨房相通的书房,冬天还腾出一个橱柜,在多层褥子下面铺着电褥子。妙子很喜欢这个暖融融的窝。
妙子有个由来已久的坏习惯——闹夜,有时后半夜要叫好几次,或是拉或是尿了,让给它打扫;或是找人,要和我们待在一起,如果它叫了几次不见我们去,就会发脾气,恶声恶气大声叫,直到你去为止,这自然是被我们宠出来的,因为狠不下心来调教她。
妙子11岁了,真是爱了11年,又心甘情愿地被烦了11年。2010年10月的一天晚上,妙子与我进行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深情对话,当时我有些疲惫准备在沙发上休息会,就把它搂在怀里一起躺下来,不知何因妙子情感的闸门忽然打开,她非常惬意地发出轻轻的嗯嗯声,我也嗯嗯回应,就这样持续了十多分钟,先生也被吸引来感动地说,“妙子今天怎么这么多情?”我们欣喜不已!可惜没有录下来。
有一种说法,老年人养宠物有益健康,我十分赞同,它们带给你无私的友谊和生活乐趣,定会助你排解孤寂、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2010年12月3日
《死屋手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读了《死屋手记》这部撼人心魄的纪实小说,引发了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轨迹的极大兴致,他是什么样的人?何以能写出这样一部让我一口气读完,流了太多眼泪的伟大作品?
《死屋手记》是描写沙俄时代监狱生活的小说,是一本前所未有的书。陀思妥耶夫斯基根据自己在狱中所记的《西伯利亚笔记》,将地狱和炼狱的可怕场景活灵活现地揭示在世人面前。赫尔岑是这样向外国读者推介这部书的:“这个时代给我们留下一部了不起的书,一部惊心动魄的伟大作品,这部作品将永远巍然屹立在尼古拉黑暗王国的出口处,就像但丁刻在地狱入口处的著名诗句一样惹人注目。”但丁在《神曲·地狱篇》的地狱入口写着“死屋”两个大字,“到这里来的,放弃一切希望吧。”正是这句话,让我成为《死屋手记》的读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28岁时因参加进步青年团体——彼特拉舍夫小组的活动而被捕入狱,在鄂木斯克监狱中生活了四年。他用戴着镣铐的手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狱友们的鲜活形象,绘制出一幅地狱生活的骇人画卷。“死屋”是活人居住的房子,住着被排除在自由和尊严世界之外的人,我一直抽泣着往下读:“人——那不是人:脚上戴着镣铐,四周都是处罚的戒尺,身后有手持刺刀的卫兵,听着鼓声起床,在棍子下面干活,想要快乐吗,这就是你那250个同伴,入狱就戴着10磅重的脚镣,无论患何种疾病都无一幸免。肺痨病患者的手脚本来已经萎缩,让他从地上捡起一根稻草都会感到吃力,更何况戴上脚镣呢!即使根据法律,一个患结核病的人也是应免除体罚的,难道还应惩罚一个行将死亡的人吗?”作者对肺痨病患者米哈伊洛夫断气过程的描写更是让我痛哭了许久。这个昔日身材魁梧、面目清秀的英俊的年轻人,死后赤身露体、骨瘦如柴,戴着一副脚镣,前来验尸的看守长大吃一惊,不敢近前;头发斑白的老年囚犯切库诺夫仿佛无意识地用头点着死人对看守长说:“他也有亲娘呀!”作者惊诧:“他为什么要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呢?他怎么想出这样一句话呢?”鲁迅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审问者”。但人类灵魂的审问者并非为数寥寥,可在对人的灵魂剖析、审问之高度和深度上,又有谁能够超越陀思妥耶夫斯基,奉献出这样一部惊心动魄的永恒杰作呢?